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79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 2.docx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gfw2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

一、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是把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中国区域的具体体现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发生发展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里、社会经济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的区域表现(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自然地理要素是孤立的,但受各方面的影响

人文环境:

民族等等

社会经济环境:

人类尊重自然规律,挖掘自然潜力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生产活动,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特性

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这一区域内的人地关系,中国这一区域自然环境的发生、

及其分异规律是中国地理研究的基础

如:

中亚热带地区的土壤:

红壤(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四季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

黄壤(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中亚热带:

(赣中、南、北)降水、年均温影响下的农作物栽植;

福建沿海气候,一年四季都可栽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经济的合理布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生产力合理布局)

(二)性质:

集自然、社会科学一体的综合学科

如: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气温18度),气温波状起伏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是完全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只影响局部,不能影响全局

(三)任务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理解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绘制图表的能力,构建地理模型

●为中学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提供扎实的中国地理理论与实践基础

如:

中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给中国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

(分析定义、阐述原因、特点、表现意义及未来的发展之路)

(四)方法

●综合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总合,在综合的基础上了解

如: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地广人稀(在综合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其影响因素地形条件、空气稀薄、有效辐射少、人文景观,试分析其原因时,要在其综合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各个要素)

●区域对比:

同类的类比;区域的对比

如:

中国与欧洲的植被,土壤的对比

三个三:

三个阶梯面,三个气候带(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青

藏高寒区)三个经济带(经济地带)地形、气候、经济、人口

●地图叠置:

气候要素在地图上表现,细化到各个小区域,各区域影响植被的因素,从而决定植被类型,以及动物的分布,植被覆盖下的土壤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绝对位置:

经纬度,国土四部

北:

漠河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点53.31N

东:

135.03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

南:

曾母暗沙3.51N西:

73.22E帕米尔高原的乌孜别理山口

(二)相对位置

海陆:

亚欧大陆5400km2太平洋17900km2海陆兼备的国家960km2,473km2近海

疆域:

(三)意义

绝对位置:

1)南北跨度近50度,给中国带来8个不同的热量带(赤道带75之间,热带至回归线,南亚热带白回归线至南岭,中亚热带南岭至长江干游,北亚热带长江至秦岭淮河一线,暖温带至阴山天山,中温带阴山以北大部分,寒温带至大兴安岭北端)

2)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3)经济活动存在南北差别,主要指农业活动,耕作业多种多样

4)经度对自然活动无任何影响,跨62度,五个时区

相对位置:

1.海陆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2.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港口,14邻国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1.人口最多的国家:

13亿人口世界21%,2046年将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优势:

与最大国家比,地理位置优越,地大物博

劣势:

230km2的青藏高原,35km2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兴国的土壤贫瘠化,黑土

质量下降,耕地数量质量下降

3.经济总量世界第三

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现在的产品多为轻工业产品,增至少,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加工产;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有100年以上。

四、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

1)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长江中下游是回归线上的绿洲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a)分层设色图上,地表形态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环境

b)生产方式多种多样(高原农业、绿洲农业、平原的机械化操作)

3)独特的发生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a)中国大陆是成陆时间最早的,土壤发育族历史最悠久

b)第四纪冰期在中国地区尤其是东南影响最小,土壤与植被的特点,古老性、多样性、植物区系复杂

(二)社会经济

1.众多的人口,复杂而尖锐的人地矛盾

2.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可利用资源不足

3.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4.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5.门类齐全,日趋平衡的工业

6.潜力巨大的旅游业

 

第二章中国地形

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评价

主要的地貌单元的地理评价

地表形态差异对自然条件带来的影响

一、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3.高差悬殊,地区差异大

形成原因:

1)印度次大陆由西南向东北推进,与亚欧大陆冲撞、挤压、抬升,俩个陆壳相互作用

2)整体下降,局部出现差异升降

3)整体下降,接受沉积

地理意义(地势西高东低)

1)打破了东亚环流系统是季风气候(海陆季风气候)形成的直接原因

2)并不是缓慢下降,而是由明显的门坎,在阶梯面之间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3)地势西高东低促进河流由西向东,对连接东中西的物质文化交流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表现:

五种常态: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二)原因:

A.地壳复杂,多旋回性

B.自然条件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地域差异,也是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一大原因

C.与认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三)地理意义:

1.是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物质基础

2.多山的国家,是我国资源形成的优势基础

3.是现在经济活动尤其是旅游活动发生的物质基础

高差悬殊,地区差异大:

二、主要地貌单元特征分析

(一)高原

1、青藏高原底稿天寒,地广人稀;平均海波最高的大高原,高寒的气候导致农业以种植耐寒的农作物(青稞、土豆)为主,羊、耗牛

2、内蒙古高原开阔平坦,草原沙漠广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冰山,南至古长城,北到国际线100km2高原面保持最完整(高平原)

3、黄土高原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44km2

1)黄土是一种地层,堆积历史短暂,没有完全的成岩过程,第四纪冰期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堆积而成,因此结构疏松,有众多垂直节理发育

2)如今的居民对水土保持缺乏必要的认识,加剧了其水土流失

3)所在地区是我国众多暴雨的中心,降水集中,强度大

黄土高原的治理:

近14亿吨的黄土来自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地貌发育

山面沟: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的方向挖水渠,极大的降低泥沙入河量,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4.云贵高原:

雪峰山以西,横断山以东,长江干流以南,广西北部以北

特征:

地表崎岖不平,石灰岩地貌深度发育,地表缺水,地下水丰富?

长期失修的水利工程,水利灌溉难以保证;西南季风提早南退(2009年干旱之因)

石漠化:

裸露的基岩和浅层土在流水冲涮下,出现一系列石灰岩地貌

(二)山脉

1.东西走向

1)形成动力:

地球内能过程中由俩极向赤道地区的挤压而隆起,褶皱

2)东西走向的山脉具有明显的等距性,每跨8个纬度

3)东西向的山脉是我国南北景观差异重要的分界线(天山阴山是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昆仑山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符合我国西高东低的趋势

如:

秦岭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得到分界线

我国南北分界线;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界线;棕壤与黄棕壤界线;800mm等降水量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通过之地;我国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界线

南岭没有明显的褶皱隆起;梅关谷地,灵渠是连接岭南与岭北的通道;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界线(指示植物:

榕树);南岭有色金属分布区

2.南北走向

横断山、贺兰山(宁夏与内蒙古界线)、六盘山(甘肃与宁夏界线)

a)我国东西部地区中部重要的界线,

b)是印度次大陆对我国影响的滞息界线,

c)我国东西部界线

3.北东—西南走向

1)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中国大陆相互挤压,平均以2.5m每年由东向西偏北行进

2)三凹三隆:

a)一凹: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一隆: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二凹: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二隆:

长白山、武夷山三凹:

日本海、东海、南海三隆:

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

3)是我国自然景观由东向西的重要分界线

4.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位于寒温带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由破碎的谷地组成,在阿尔泰山西南侧形成迎风坡

祁连山:

甘肃与青海界线,西南侧丝绸之路经过;中国北山为贺兰山,南山是祁连山,三条走廊:

河西走廊,辽西走廊,台西走廊

喜马拉雅山:

印度次大陆与中国大陆相挤压,平均海拔6500m,世界超过8000m的山峰都位于此地,山南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均11500mm)

如:

中华五岳:

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东岳泰山

四大佛教圣地:

峨眉山(四川,亚热带,世界雾日最多324天,3098m)

九华山安徽,北亚热带

普陀山浙江,湿润季风气候,盛产杨梅

五台山山西,3058m暖温带

(三)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A.盆地特征:

B.地壳相对稳定,有广泛的接受沉积为主,大范围的沉积地层为主要形式

C.四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有三个位于非季风区

D.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与地表形态形成机制有关

E.外生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

塔里木盆地

1.53万平方公里,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2.气候干燥与干旱程度最为极端

3.环状结构最为典型,绿洲农业为主

4.多季节性河流和游离湖泊

5.生态环境恶劣,胡杨林作为先行治沙植物

6.外生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

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准噶尔盆地

1.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面积32万,我国第二大

2.东部高,西部低(塔里木盆地则西高东低)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我国第二大沙漠,以半固定沙丘为主(?

位于中温带,蒸发损耗相对较少;西侧山体部完整,有许多北冰洋水气可到达,江水相对较多)

4.地表外营力以风为主

5.外生矿产丰富(石油、煤炭)

6.生态环境脆弱,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

柴达木盆地

2600至2900m盆低海拔,海拔最高,降水少,风力作用强

存量丰富的资源:

盐、石油煤炭(冷湖)、铁矿、铅锌

四川盆地

1.巫山、大巴山、岷山之间

2.凹陷接受沉积,流水切割,拌匀,堆积为主(四川:

嘉陵江、岷江、川江、沱江)

3.盆底河网密集,地表形态支离破碎,以方山、方桌的形式表现出来

4.人地矛盾极为尖锐

5.盆地盆底蕴藏着丰富的外生矿产资源(天然气、石油)

(四)平原

东北平原

1.位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河流泥沙淤积而成

2.35万,海拔100m左右,地表起伏较小,地表水排水不畅,无明显的分界线

3.中温带,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都围绕一个冷字,尤其是农业生产

4.自然景观缝补形成大面积沼泽地(?

降水量较丰富;多年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地表起伏小,排水不畅;纬度较高,地表温度低蒸发弱)

农业生产限制因素;

低温冻害(措施:

改变地下水的排水结构,改良地下水流通渠道;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耐温、生长期短的农作物)

华北平原:

1.在地质构造基础上以黄淮海河冲积而成,31万

2.主体位于暖温带,农业生产限制因素明显(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春旱是华北最大最突出的限制因素?

1)以冬小麦生产为主,春季为快速生长时节,生长需求量大,而春季仍处于蒙古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2)暖温带地区,冬季降雪少,春季融水少

3)江河湖冬季水位低,缺乏应有的灌溉功能

4)西北部高原强劲的风力作用加剧蒸发

5)工业、农业用水

夏涝:

我国7、8月暴雨集中于华中,单位时间降水量达,强度大

风沙:

一年四季,三北防护林对其有一定的减少,上风向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广泛,风沙掩埋农田

盐碱化:

降水少,农工业生产用水量大,大量开采地下水,蒸发量大,土壤中的地下水矿化度增加,随之土壤中矿化度增加

如: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在钱塘江畔,经过京杭大运河污染严重,南方血吸虫病的威胁

中线丹江口水库,线路南高北低

西线长江河源,玉树,由高往低处,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受俩侧地形所约束,长江淤积而成,串珠状时宽时窄

自西向东,俩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长江三角洲

1.俩湖平原:

汉水流域与洞庭湖流域冲积而成,水热条件丰富,俩湖熟,天下足

1.人地矛盾尖锐,毒湖,水质污染严重,血吸虫病感染率高

2.鄱阳湖平原;4万,赣江、抚河、修水、饶河、信江

1.以鄱阳湖为中心,滨湖区经济落后,滨湖平原与丘陵之间经济迅速发展(在滨湖丘陵落后?

生产条件恶劣,蓄水量少,蓄水条件差)

2.江西古代四大名镇:

景德镇(瓷土)、吴城(港口)、河口(铅)、张数(药材)

3苏皖平原:

长江干流俩岸,安徽,江苏

4长江三角洲:

以江苏镇江为顶点

全球气候变化,上游来水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

珠三角平原

全部位于热带,1.5万,前身为珠江三角港,经淤积而成,优越的水量条件,三基农业(桑基、鱼基、蔗基)立体生态模式

丘陵

海拔爱500m以下,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起伏和缓的地貌单元

立体经济布局(烟台苹果)

东南丘陵:

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区域,浙闽丘陵、、俩广丘陵、江南丘陵

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亚热带水果重要分布区

第三章中国气候

一、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

随季节更替发生明显的方向改变,风的运动方向,运动状态紊乱

季风气候:

长时间稳定出现,随季节更替发生方向改变的天气状况

季风气候区:

夏季风所能影响到的地区

表现:

1)季风气候特征典型:

主导风向随季节更替而发生明显的改变,主要雨带的移动随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105E西南季风东南季风界线),雨热同期

2)夏季风源地多:

南亚地区主要是西南季风,朝鲜半岛、日本岛东南季风

3)季风气候类型多样:

由南到北跨50度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4)季风气候影响深刻:

中国回归线上的绿洲

5)范围广阔:

分界线:

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为主

3.气候要素极端,地区差异明显:

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的表现,气温、风速、风向、雾、冰雹、降水、光照

二、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太阳辐射、地理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对地面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太阳辐射角

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下垫面性质

纬度位置:

是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亚热带为主的决定性因素

是我国季风气候复杂多样的基础

海陆位置是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主要因素

下垫面的参照物是大气,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称为下垫面,下垫面性质是指下垫面物质和地表形态起状况,不同的组成物质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如:

青藏高原(动力、热力)

a)它的抬升使西南地区形成大量的地形雨,使其已北更干旱,以南更湿润,加剧南北差异

b)冬季强烈的干冷气流,由于受其阻挡在南疆堆积,形成一个强高压,加剧冬季东部地区的偏北气流

c)冬季青藏高原将高空的西风环流分成南北俩支,北支气流顺时针旋转形成一个高压反气旋,加强了青藏高原对我国的影响,加剧了蒙古高压对我国冬季风的作用

d)青藏高原冬季形成一个冷高压,加剧我国冬季风的势力

三、大气环流

1.三大系统

季风环流:

夏季降雨的主要来源,冬季冬季风

西风环流:

行星风系4N已北,尤其是在高空是一个稳定的气流,对我国影响大

哈德雷环流:

由东向北,30N以南,由太平洋向亚欧大陆推动,对台风东南季风及诱导作用

2.气压中心

主要中心:

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

次要中心:

赤道低压、鄂霍次克海高压、北部湾高压

3.气团:

指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形成于同一源地,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成物质相对均匀,运动状态相对一致的气团。

形成源地的性质决定了气团的性质,最后演化成气流—风

六大气团:

极地大陆气团、极地海洋气团、热带海洋气团、赤道海洋气团、副热带大陆气团、西南暖气流气团

四、几种季节性天气过程

寒潮、台风、梅雨

(一)寒潮

1.概念:

冬半年冷空气南下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幅度降温与大风的强冷空气侵袭过程,24小时以内气温10度,长江流域气温在4度以下,陆地上伴随着5~7大风,水面上伴有6~8级大风

2.形成机制:

极地大陆气团在蒙古高压强盛时与周围地区产生较大的气压差,由中心向四周散发大量的干冷气流

3.天气状况:

大幅度降温(24小时内10度以上,雨雪天气,明显的降水;在西北和东北以降雪为主;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固态降水占绝大多数;长江流域有雨雪天气,以液态降水为主;华南液态降水另08年冰冻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形条件,而寒潮主要在水平条件)

大风天气

4.出现概率、时间:

平均每年3~4次,10月底~11月初,11月底~12月初,12月底~1月初,1月底~2月初延伸至2月中旬,寒潮在一个地区平均影响一周,恢复天气一般需10天至半月之久

5.影响:

消极:

经济活动,生命财产—我国成为世界上冬季同纬度最冷的地区

交通、通讯、电力;越冬的一年生的经济作物有灭顶之灾,多年生经济林木减产

积极:

短时间的低温大大减少来年的病虫害,来年的投入减少,产品质量更高

积雪量多,来年积雪融雪水量大,对缓减华北地区的春旱有重要作用

对特定的雪景,有效补给地下水

(二)梅雨

1.概念:

每年6月中旬~7月中旬发生在江淮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南部、日本九州岛、本岛南部在内的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光照弱的天气

1)6个气象站有3个观测到了降水,24小时降水大于1mm

2)之后雨日大于6天

3)连续的非雨日小雨2天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第一天为入梅,其中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要求,那么离测定日期阴雨连绵天气的最后一天的第二天为出梅

2.形成机制:

江淮准静止锋东南季风北上到江淮地区与南下的干冷气流势力相当静止的锋面

俩股气流势力的强度决定了梅雨天气的持续时间

3.类型

典型梅雨:

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结束,跨度20天

丰梅:

来得早,去的晚,北上气流势力势力强,迅速进入江淮地区,提早于南下气流相遇,20天以上,1954年达到58天

空梅:

北上气流弱,长时间停留在江南;或是北上气流势力过强,直接进入华北地区,使华北地区出现洪涝,华中华东冬梅7天(必须达到7天才算梅雨)

倒梅:

北跳到华北地区的北上气流南下,使华中华东再次经历一次短暂梅雨天气,华北干旱

4.影响

积极:

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地区,重要俄双季稻分布区,水热条件优越

梅雨天气的正常与否是长江流域经济生产活动是否风调雨顺的关键

黄梅无雨半年荒(此时正好是早稻灌浆成熟,晚稻移栽时期)

消极:

丰梅季节使江淮流域发生洪涝灾害

空梅季节使江淮地区发生干旱灾害

(三)台风

1)概念:

发生强盛的热带气旋

2)源地:

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温度在26度以上广阔水域)

3)发生季节:

多在夏秋之交

4)路径:

西行路径由东向西,在华南地区覆盖

5)影响:

浙江沿海及其以南沿海地区,狂风暴雨天气,瞬间的倾盆大雨和强风

对沿海内陆区,舒适的天气,对晚稻生长提供降水(赣、湘)

冰雹:

在高空温度瞬间降低

冻雨:

近地面温度低,液态水在近地面被疑结,或降落在地面上之后迅速疑结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冬季干旱少水,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南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秋雨多于春雨

7种类型:

1.华北春旱夏雨型

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雨、梅雨、伏旱型

3.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的冬春旱夏秋雨型

4.青藏高原西部的夏雨集中型

5.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全年多雨型

6.东北东部地区的夏秋雨型

7.西北内陆的全年干旱型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越大,变率越大

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

a)由于纬度位置决定的气温南北差别

b)由于大陆相对于海洋位置引起的气候湿润程度差别

c)高原和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巨大

干燥度:

根据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的比值求得的

K<1湿润区k=1~1.25半湿润区

k>1.25~4半干旱区k>4干旱区

 

第四章中国近海

海大洋与大陆的过渡,分为内海,陆间海,边缘海(大洋与大陆间的过渡海区,与大洋间有岛屿、岛弧相隔

一、五大海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以东西太平洋海区

分界线: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上的蓬莱岛

长江中北岸与韩国济州岛西南

台湾岛的鹅鸾鼻与南澳岛

A.渤海:

7.7万km2,均深18m,最深78m,海水物化性质(盐度、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明显)

B.黄海:

北面辽东半岛,朝鲜半岛,1855年黄河入海处,使海水混浊,故得名,面积38万km2,均深44m,最深140m,来自东海的海水对黄海东南部的影响大

C.东海:

面积77万km2,均深380m,最深2789m,范围扩大,海水总量增加,海底地形更加复杂,其物化性质更大洋性,受陆地影响较小;2/3的海域属于大陆架,其余有大陆坡和重生海沟(北东—西南走向)

D.南海: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大陆间

350万km2,均深1212m,最深5377m,既有大陆也有海洋的影响,海底地形复杂

i.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过渡区

ii.海域范围大,受中国陆地影响小,主要受外洋的影响,其物化性质与外洋一致

iii.海底地形有大陆架,更有完整的大陆坡,还有深海海盆,海底地形完整

二、海岸与岛屿

(一)海岸:

涨潮过程中海水向陆地扩展的上限和落潮时波浪对海底影响的上限,有一定的宽度。

根据其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海洋的关系分为三类:

海岸类型:

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整体凹陷和抬升形成,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及其以东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海岸;岸线弯曲,峡湾相间分布,岸线稳定,多优良天然港口

2.平原海岸:

河流带来泥沙淤积而成分布在杭州湾以北及其以南的河口

岸线平直,不稳定,缺乏优良港湾,有宽阔的潮间带,是提炼海盐适宜之地

3.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分布在南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福建的福鼎及其以南

珊瑚礁海岸:

珊瑚死亡之后堆积,由于地壳抬升,海水倒退形成海岸

珊瑚生长环境:

海水温度大于10度,关照足,海水清澈,热带地区

(二)岛屿

岛屿:

出露海平面的陆地,217万km2的格陵兰岛为临界点,我国岛屿6500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