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49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1.docx

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1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DNA分子与RNA分子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RNA病毒中不存DNA分子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分子

C.mRNA分子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种类差异较大

D.DNA分子与RNA分子中有些片段可被称为基因

【答案】B

【解析】RNA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不存在DNA分子,A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B错误;基因具有选择性的表达,每个细胞中进行表达的DNA不同转录出的mRNA就不同,RNA翻译成的蛋白质就不同,mRNA分子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种类差异较大,C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别是:

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

B.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

C.参与丙过程的RNA均为单链结构,其内部不存在碱基配对

D.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能发生乙、丙过程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正确;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tRNA呈三叶草型,内部存在碱基对,C错误;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进行转录,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模式图分析转录和翻译

过程

名称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是细胞核

细胞质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产物

RNA

蛋白质

3.(2016上海卷.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B.78C.82D.88

【答案】C

【解析】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20

总共需要订书钉40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DNA的结构。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的化学键。

属于中档题。

解题关键是熟悉DNA的三种组成成分之间、基本单位之间、双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4.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为()

A.1/9,1/4B.1/4,1/8

C.1/4,1/6D.1/8,1/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共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半保留复制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1944年,艾弗里及同事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离、提纯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化合物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与格里菲斯实验相比,该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创新点是()

A.利用微生物取代小鼠进行转化实验

B.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并分别研究其效应

C.选择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

D.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更加细致、准确的分析

【答案】B

【解析】艾弗里及同事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格里菲斯实验相比,该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创新点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并分别研究其效应,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6.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直接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巧妙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虽然DNA与少量蛋白质结合,但主要标记的还是外壳蛋白

C.实验第二步为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让细菌沉下来

D.如果实验时间过长导致细菌裂解,则在悬浮液中也可检测到部分32P的放射性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由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是独立的,DNA上没有少量的蛋白质,B错误;实验第二步为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让细菌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离,C错误;如果实验时间过长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所以在悬浮液中也可检测到部分32P的放射性,D正确。

7.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

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8.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

B.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依赖细胞免疫

C.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D.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病毒能引起禽类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病毒对宿主细胞也有特异性,说明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故A正确。

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是依赖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完成的,故B正确。

禽流感病毒是非逆转录的RNA病毒,说明其是可以进行RNA复制的病毒,该过程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故C正确。

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病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遗传信息储存在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项错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因此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C项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以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不能分出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元素种类,证明不了子代遗传物质的来源,D选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下列教材经典实验中,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鲁宾和卡门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D.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证实DNA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亮氨酸,追踪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加工、运输等过程,A正确;利用不同的荧光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证实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了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C正确;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以半保留方式复制,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

①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细胞

②控制合成—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

③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

④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针对边长来说的,当放大100倍时,观察到的实际长和宽均为放大50倍时的一半,即缩小为原来的1/4,因此,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细胞,①正确;肽链中氨基酸的个数与基因中碱基的个数比为1:

6,所以控制合成-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65×6=390个,②正确;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③正确;据N原子数推知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17个氨基酸,形成的肽链中最多含肽键16个,④错误。

【考点定位】DNA与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3.在玉米根毛细胞所含有的核苷酸中,分别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

A.4种B.5种C.7种D.8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玉米根毛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A、G、C都参与两种核苷酸的组成,即6种,而T只参与1种核苷酸的组成,所以共有7种,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4.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原料都是大肠杆菌提供的,所以子代噬菌体外壳都有35S,而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子代DNA分子中有2个含32P,其他的DNA不含32P。

所以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试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变

B.选择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C.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DNA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D.混合培养的时间、温度等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意分析,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不会影响其化学性质,所以A正确;该实验中选择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所以B正确;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C错误;实验中混合培养的时间、温度等均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所以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A、

B、

C、A+T=G+CD、A+G=T+C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DNA双链中A=T,G=C,所以C/T=G/A,A/T=G/C=1,A+G=T+C,故A、B、D正确。

A+T和G+C不相等,故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7.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是

A.9%B.27%C.28%D.46%

【答案】C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在数值上A=T,G=C;现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则双链DNA分子的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50%-27%=23%;又该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该链中的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9%;因此另一条链中的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3%-9%=14%,所以另一条链中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4%x2=28%,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DNA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的相关计算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所给的条件是占双链碱基的比例还是占单链碱基的比例,同时弄清所求的是占双链碱基的比例还是占单链碱基的比例;双链DNA的碱基总数是单链碱基总数的2倍,因此一条链中的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14%,则该链中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4%x2=28%。

18.关于真核生物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B.转录翻译的场所相同,二者是同时进行的,互不干扰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故A错误。

真核生物转录是在细胞核,翻译是在细胞质,故B错误。

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故C错误。

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原料是氨基酸,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9.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每分裂一次,DNA复制一次,且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由染色体条数为40条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即DNA第一次复制后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若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若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在0到20条之间,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DNA的半保留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C.d→e段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曲线图:

图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

A、根据图解可知,AB段表示DNA复制之前,该时间段进行R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为1,是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C正确;

D、该图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加倍或相等,但如果表示减数分裂,则该段表示减Ⅱ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相等或减半,D错误.

故选:

D.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二、综合题

21.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结构。

(2)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_结构。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和_____交替连接的。

(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为:

A(腺嘌呤)一定与________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____________配对。

(5)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

[2]_______、[5]______。

【答案】

(1)平面立体

(2)反向双螺旋

(3)脱氧核糖磷酸

(4)氢键T(胸腺嘧啶)C(胞嘧啶)

(5)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解析】

(1)图甲是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乙是双螺旋结构,因此是DNA片段的立体结构。

(2)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反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是氢键,碱基配对方式是:

A与T配对,G和C配对。

(5)图中的1是碱基对,2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是腺嘌呤,7是氢键。

因此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片段,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2.(8分)某实验室意外获得一种不能自主合成核苷酸的真核突变细胞,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取。

为了验证DNA复制的原料到底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

(1)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RNA主要分布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材料:

突变细胞,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仪。

(2)步骤:

第一步:

配置等量基本培养基,分为A组、B组。

第二步:

第三步:

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选取其子代细胞检测放射性。

第四步:

A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细胞核,B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细胞质。

(3)实验分析并回答,A组和B组子代细胞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答案】

(1)细胞核脱氧核苷酸细胞质核糖核苷酸

(2)第二步:

向A组添加适量的14C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向B组添加适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

(3)原因:

A组细胞利用14C脱氧核苷酸合成DNA,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细胞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细胞核B组细胞利用14C核糖核苷酸合成RNA,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的细胞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少数分布在线粒体,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要验证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应分别向A组添加适量的14C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向B组添加适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可根据被标记的核苷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判断。

(3)因为A组细胞利用14C脱氧核苷酸合成DNA,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细胞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细胞细胞核。

B组细胞利用14C核糖核苷酸合成RNA,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子代的细胞质。

考点:

本题考查核酸及实验设计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某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红花×白花,F1全为红花,F2表现为3红花﹕1白花;

实验二:

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9紫花﹕3红花﹕4白花。

请回答:

(1)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花色。

(2)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应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除去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去雄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________处理。

(3)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________。

(4)实验二中,F2紫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若这些紫花杂合子自交,则得到的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酶的合成

(2)防止自花授粉套袋(3)Aab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4)8/9紫花:

红花:

白花=21:

5:

6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花色。

(2)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应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除去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去雄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套袋处理。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基因控制酶A的合成,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说明紫色物质的形成受两对基因控制,结合实验二的结果可知。

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亲本均为纯种,结合基因与花色的关系,以及F2的表现型和比例可知,实验一的两亲本基因型为红花Aabb、白花aabb,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所以通过测交实验可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