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34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docx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

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任前必修课考试提纲

一、沟通协调能力提纲

1.苹果公司衰败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善于协调管理。

2.造成领导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就是领导者往往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去干次要的事。

3.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性表现在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工作进展。

4.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领导者要善于把握机遇而且要善于抓重点。

5.当面沟通就是面对面交流的沟通交流方法,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6.领导者在工作中采取千差万别的工作方法,来管理不同的下属。

在工作关系的协调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权变管理。

7.最成熟的下属是指既有能力又有知识并且服从领导安排。

8.要拒绝上级,一般应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9.领导风格中的授权型强调强调低工作低关系。

10.高工作高关系不见得总是有效,低工作低关系也并不见得总是无效。

11.根据方格管理原理,俱乐部型管理型的领导者最关注自己和同事、下属情感是否沟通、融洽,人际关系是否协调。

12.针对比较成熟的下属采取参与式管理。

13.人际资源的协调重点是下行协调和上行协调。

14.约翰定律启示了:

在人和人的关系结构中,不是通过把非凡的人集合在一起,这个组织就是有效能的;而是通过使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业,这个组织才是有效能的。

15.人本化管理强调把人看作是世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再生和扩大的智力资源;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只有对人才的认同,社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16.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①自我实现的需要②自尊的需要③社交的需要④安全的需要⑤生理的需要。

17.当好下属应当准确领会上级工作的意图;调整工作思路,配合领导工作;当意见不同时,采取“老板定律”,强调按照组织理论执行;对工作负责,追求卓越。

18.人对社会、对组织所作出奉献、被社会认可的部分,称之为有效价值。

19.副职要做好政治上的维护作用,在班子的维护制定和决策执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才成长方面,副职是不可逾越的台阶。

20.领导需要储备的能力包括: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21.木桶原理给我们在能力储备方面的的启示是能力储备的过程中要善于扬长避短,管理中要善于找短、补短。

22.造成管理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领导者缺乏管理人的技能。

23.日本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有着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24.司马迁最早提出“激励”二字,之后西方现代管理的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中进一步完善、系统化。

25.有效的协调管理过程,指领导者既要善于内协调也要善于外协调。

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说协调才能就是一切。

外协调就是对本组织和外部社会环境的资源整合。

内协调是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资源的整合。

26.战略目标的管理、策略目标的管理、目标的决断等属于目标决断管理的层级。

27.目标的决断是对领导者胆识、经验、素质、智慧的一种综合挑战。

28.领导者在管理中应该避免的失误有:

防止布理丹效应,防止在决策和执行协调目标当中出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问题,关注费雷比定律。

29.布理丹小毛驴的失误的深层原因是:

决断无序化,标准不固定;选择所用的时间无限延长,一再失去机遇;决策时情绪化,不够客观理智。

30.权变管理中的“变”是指因势利导、把握局势和变更方式。

31.权变理论的管理模型是领导二维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方格管理原理、情境领导模型以及领导风格的体现。

32.关于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高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体现在,对工作极度的关注,关注组织的绩效、组织的效率、组织的权限,而较少的关心人的因素;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风格体现在,既注重组织的目标,也关注下属的需求愿望是否得到满足;低工作,高关系的领导风格体现在,最关注的是人的因素,和大家情感是否融洽,下属的需求愿望是否得到满足,对工作任务关注程度比较低;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体现在,既不关心工作,也不关心人,很洒脱,很超脱,无为而治。

33.作为一个群体,下属的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静态来考虑,现实中的下属有高低不同的四种成熟状况。

34.协调与上级关系的方法要展其长,避其短;及时汇报,反复疏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35.下属成熟度的构成要素有:

知识、技能,经验,动机,信心、责任。

36.下属合理需要的要求包括:

下属需要和组织需要、组织发展相一致;下属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规范相一致;下属需要是创造条件可以被满足的;下属需要被满足后起到积极作用

37.期望理论、人格理论、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都属于激励管理的理论观点。

38.“木桶”理论中的四大效应:

瓶颈效应、底洞效应、蜂王原理、破窗效应。

39.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传达思想、转移信息的过程。

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一个工具、桥梁、方法。

40.目标的决断是对领导综合素质的挑战和考验。

41.组织目标协调当中领导的首个重要职能是决断明确目标。

42.情境领导模型是一种辩证管理思维的体现。

43.整合领导风格和下属成熟度的因素动态地考虑,叫情境领导模型。

44.下属的发展都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

45.人际资源的协调重点是下行协调和上行协调。

46.威士忌效应说明领导在激励下属的时候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避免造成激励的负效应。

47.权变理论三个模型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在工作关系协调当中,首先强调管理无定式,适应最大化的原则

第二个启示,要注意把管人和管事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个启示,变革自己的管理方式,提高组织的效率

48.在现代管理当中合理需要应该达到的要求:

第一个下属需要是和组织需要相一致,和组织的发展相一致。

第二个下属需要是和社会需要相一致,和社会规范相一致。

第三个下属需要是创造条件可以被满足的,而不是空想。

第四个下属需要是被满足了之后,能够起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负效应。

49.一把手如何正确处理和副手的关系?

第一个是全面了解副职,支持副职的工作

第二个是防止一把手综合症

第三个就是要注意因人制宜,化干戈

50.如何当好下属?

(1)对工作负责,追求卓越

(2)准确领会上级工作的意图

(3)调整工作思路,配合领导工作

(4)爽快地接受指令,诚恳地接受指正

(5)事先请示,事后报告

(6)当意见不同时,采取老板定律,强调按照组织理论

51.管理者应注意储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第二个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个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四个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五个是总揽全局的能力

52.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一个工具、桥梁、方法。

具体的讲沟通是讲人和人之间传达思想转移信息的过程。

一个人通过沟通来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人们通过这种思想的桥梁,可以彼此分享感情和知识,达到增进了解消除误会的目的。

这位总裁通过直接与员工沟通的的手段去重组机构,使最高层的意图以最小的损耗传递到员工身上,又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3.人本化管理首先讲以人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就是善不善于把下属的资源协调、整合出来为组织目标去奉献力量。

在IBM,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尊重个人被确定为IBM公司的信条。

员工被视为公司最大的财富,所以IBM的人本管理是在企业价值管理的层次上展开的;另一方面,在对员工的激励政策上,IBM更强调榜样的作用和精神鼓励。

IBM属于最高层次,他将人本管理的思想,化为无形的企业价值,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意识中、习惯中,对企业产生的推动力,将是持续的、长久的。

5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

人类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方面的需要是依次发展的。

该理论可用来分析张平在这二十几年奋斗历程中所经历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和目前面临的困惑心境。

张平的心理目前需要已经上升到了自我实现这一高层次,而他现有的工作并不能使他体验到该类需要的满足,这是他“思变”的主要原因。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提纲

1.《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3.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区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

4.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

6.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7.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8.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9.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10.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1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2.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1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14.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5.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6.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17.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和国务院部门制定。

1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

(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六)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

(七)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八)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

19.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统一、正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20.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21.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公园、敬老院、红十字会、志愿者机构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2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3.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24.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2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配备必要的器材。

26.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27.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28.《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范围包括: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29.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3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32.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33.《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35.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36.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质。

37.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38.大型活动和会议场所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

39.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4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41.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42.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4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44.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45.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6.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47.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应给予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48.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复习题

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危险化学品泄露。

2、不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的是高度的确定性。

3、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4、事故灾难不包括重特大动植物疫情。

5、情况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应采用红色标志来表示。

6、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正确理解是: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7、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

“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这说明天灾人祸是经常出现的。

8、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要计算成本。

9、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10、控制事态发展不属于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所要做的事情。

11、危机到来之际我们最重要的是做到群众与政府的齐心协力。

12、成熟的社会能力并非就是完全依靠群众。

13、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14、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在普通公务员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15、面对压力,公务员应该情绪稳定,保持充分的自信和勇气,做到决策果断、有控制力,不应优柔寡断、患得患失。

16、危机来时,我们要考虑的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安全问题。

17、突发公共事件适用的法律的临时性和预备性,并非指该法律的效力会有所减弱。

18、在解决突发事件时,因其紧急性,可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广泛征集民众的意见。

19、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厉性是因为违法造成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20、行政紧急权力在运行中受到法律的规制不包括级别规制。

21、在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时,政府应引导媒体树立其形象。

22、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

2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24、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包括及时制止危机的发展。

25、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包括:

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的不确定性、威胁的社会性、救援资源的稀缺性等。

26、突发事件的类别有: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27、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有:

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

28、公共突发事件的周期发展分为:

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突发事件的爆发期、突发事件的持久期、突发事件的恢复期。

29、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包括:

依法应对的能力、决策指挥的能力、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30、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与事故中伤亡者亲属的沟通和管理者要面对社会公众的反应。

31、出现橙色预警时,应当向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报告。

32、“鸵鸟反应”、“兔子反应”、“出租车式的反应”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33、在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政府首要做的应当是识别危机、判断危机的性质、做出决策、协调资源。

34、突发公共事件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35、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建立高效的协调机构、全面的应对网络、成熟的社会能力。

36、对于担负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来说,应该注意必须坚持一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趋势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个政府的领导人,在解决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信誉度。

37、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公务员的压力包括突发事件对生命的价值目标的严重威胁,突然对公务员的心理造成一种恐惧的压力;恐惧失败、局面失控;时间紧迫,信息不确定,接收不到所需要的信息;重任在肩。

38、引导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稳定。

39、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其法治特征的特点是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和边缘性;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实施过程中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

40、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保障安全。

41、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42、突发事件的恢复期主要任务是重建在突发事件中造成的各种损害与损失,使之恢复常态。

4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44、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45、简述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具体措施:

首先,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

领导者要做出预案,计划事件发生后的应对、负责人、资源的调配、人员的调动、财政的支出等。

第二,建立高效的协调机构。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这个指挥中心在这个应对事件中起着中枢作用,领导者通过它调动各个部门,发号施令。

第三,全面的应对网络。

这个网络包括了地区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层面上的范围,同时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构建包括交通、通讯等在内的应对的防护,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

第四,成熟的社会能力。

也就说要依靠群众,通过调动群众,达到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46、简述在突发事件时面对压力,公务员所应有的素质:

第一,培养情绪的稳定性。

在处理危机时,要有清醒的头脑,理出处理问题的思路来。

第二,决策果断,有控制力。

它要求在遇到危机时,决策者能马上控制局面,担负起事件的责任,办事果断、明智。

第三,自信和勇气。

自信,首先是要有相信自己可以把面对的事情处理好的决心,它同时需要一种勇气来承担这个责任。

第四,谨慎,持重。

作为一个决策者,在决策时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武断地仓促决策,从而造成考虑问题的不全面。

47、简述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的法治特征:

首先,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第二点,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

第三点,实施过程中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

第四点,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

第五点,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厉性。

48、简述行政紧急权力在运行中受到的法律规制:

第一,范围规制,是法律保留原则的体现

第二,程度规制,即比例原则的约束

第三,程序限制

49、简述引导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