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92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与养生作业.docx

中医与养生作业

中医与养生作业

 

 

————————————————————————————————作者:

————————————————————————————————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A、《伤寒论》B、《金匮要略》C、《难经》D、《黄帝内经》

2.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的基本特点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标本同治D、辩证论治

3.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伤寒杂病论》D、《诸病源候论》

3.“重阴必阳”和“重阳必阴”说明了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阴阳的A、对立B、消长C、互根D、转化

6.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是

A、阴消则阳长B、阳消则阴长C、阴长则阳消D、阴平阳秘

7.一年四季气候寒热变化是阴阳的……规律

A、对立斗争B、消长转化C、互根为用D、制约斗争

8.“阴盛则阳病”见于A、虚寒证B、实热证C、实寒证D、虚热证

9.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曲直D、从革

10.五行学说中“火”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曲直D、从革

1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曲直D、从革

12.五行学说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曲直D、从革

13.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曲直D、从革

14.五行学说中“相乘”的含义是A、克制太过B、反方向的克制C、生克制化D、五行相制

15.“阴盛则寒”指A、阴邪亢盛而寒B、阳气虚弱而寒C、格阴于外而寒D、阴阳失调而寒

16.“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A、木克土B、木乘土C、木侮土D、木生土

17.人体属阳的组织结构是

A、头、背、表B、头、足、背C、表、头、腹D、头、表、里

18.机能活动的产生,必然要消耗营养物质属于

A、阳长阴消B、阴长阳消C、阴平阳秘D、阴阳转化

19.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曲直D、从革

20.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A、木→土→水→金→火→木B、水→木→土→金→火→水

C、金→木→水→火→土→金D、火→土→金→水→木→火

21.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A、木→火→土→水→金→木B、木→土→火→金→木→水

C、水→火→金→木→土→水D、金→水→火→木→土→金

22.五行相乘的次序是

A、木→火→土→水→金→木B、木→土→火→金→木→水

C、水→火→金→木→土→水D、金→水→火→木→土→金

23.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A、金→火→水→土→木→金B、木→土→火→金→木→水

C、水→火→金→木→土→水D、金→水→火→木→土→金

24.脾主A、藏血B、统血C、血脉D、骨

25.除哪项外,都是心的生理功能A、藏精B、主神志C、主血脉D、开窍于舌

26.下列哪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A、主气B、主纳气C、主宣肃D、主皮毛

27.肾之华是A、毛B、发C、爪D、面

28.肝主疏泄其实质是A、调畅气机B、条达情志C、促进消化D、调节津液

29.称为“气之根”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

30.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A、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C、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D、以气血为基础的整体观

31.肾开窍于A、目B、舌C、口D、耳及二阴

32.津液输布的通道是A、血管B、经络C、三焦D、皮毛

33.既为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脏器是A、胃B、脉C、胆D、女子胞

3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A、肺与肾B、肝与肾C、心与肺D、肝与肺

35.六腑以何为用A、以湿为用B、以通为用C、以和为用D、以食为用

36.六腑的生理特点是A、化生和贮藏精气B、受盛和传化水谷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

37.“中焦如沤”是指

A、胃的受纳功能B、脾转输精微的过程C、膀胱的排泄功能D、脾胃的消化腐熟水谷的功能

38.在维持正常呼吸方面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和肺B、肺和肾C、肺和脾D、脾和肾

39.“水火既济”代表了

A、肝和肾的关系B、心和肾的关系C、肺和肾的关系D、脾和肝的关系

40.除哪项外,都是心的生理功能A、藏精B、主神志C、主血脉D、开窍于舌、润泽皮毛、

41.具有温养脏腑卫护肌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

42.营血的作用是A、气化作用B、营养作用C、防御作用D、推动作用

43.称“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

44.易使血行迟缓甚则凝滞不通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火

45.致病易出现胸脘痞闷症状的邪气是A、火B、寒C、湿D、燥

45.最易伤及肺脏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

46.最易引起各种出血的邪气是A、风B、湿C、燥D、火

47.下列哪种情志活动太过可引起呕血A、喜B、怒C、悲D、思

48.问寒热有助于分辨疾病的A、病位B、邪正盛衰C、性质D、阴阳属性

49.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多是

A、寒湿郁滞B、气血不荣C、湿热交蒸D、气滞血瘀

50.小便清长多见于A、表证B、里证C、寒证D、热证

51.不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助阳B、清热C、发汗D、泻下

52.“热者寒之”适用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食少便溏B、肾阳虚小便不利C、热结便秘D、寒湿泄泻

53.用消食导滞法治疗腹泻属于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

54.手足三阳经交于A、手B、足C、头D、腹E、胸

55.任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E、髓海

56.“瘰疬”是哪种病因形成的A、风邪B、寒邪C、痰饮D、瘀血E、湿邪

57.与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58.使血液不溢出脉外靠气的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气化作用

59.自汗、盗汗、滑精等证,可见于气的哪种功能失常A、防御B、推动C、固摄D、温煦

60.最易引起各种出血的邪气是A、风B、湿C、燥D、火

61.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

A、邪气的轻重B、邪侵的部位C、精神状态的好坏D、邪正斗争的胜负

62.湿邪为病,病程较长是因为A、湿性重浊B、湿阻气机C、湿性趋下D、湿性粘滞

63.下列哪一项属于瘀血所致病证的特征A、腹痛,痛随利减B、形成肿块,时聚时散C、胁肋胀痛,随情绪波动而增减D、痛处固定,刺痛或绞痛

64.精神疲惫,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称为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

65.机能活动衰减易产生A、表证B、寒证C、热证D、阳证

66.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治病求本B、三因治宜C、扶正祛邪D、既病防变

67.以下不属于治则的是A、辨证求因B、治病求本C、标本兼治D、扶正祛邪

68.煎药最好的容器是A不锈钢锅B砂锅C铁锅D铜锅E铝锅

69.督脉又称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E、髓海

70.春季养生应重在A、养阳B、养阴C、养血D、阴阳并养E、以上皆非

二、填空题

1.阴阳学说包括、、、四项内容。

2.肺的生理功能包括、、。

3.不同情志过度会损伤不同脏器,一般怒伤,喜伤,思伤,恐伤。

4.脾气宜,胃气宜;脾喜恶,胃喜恶。

5.气可分为、、、。

6.风为邪,其性,易袭位。

7.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是、、、。

8.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9.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三、名词解释

1、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2、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3.辨证:

将四诊所得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

性质、邪正关系等,最终判断出疾病的证候的过程称辩证。

4.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5.五脏:

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6.六腑:

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7.奇恒之府:

包括脑、骨、髓、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组织。

8.瘀血:

血行不畅,血液凝滞不通或离经之血通称为瘀血。

9.八钢: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纲领。

10.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1.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包括经脉和络脉。

12.奇经八脉:

别于正经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总称。

13.一源三岐:

奇经八脉之中,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14.君药:

又称主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5.五味:

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16.平脉:

指正常人的脉象,表现为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答:

肺主气,司宣肃。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肺的气机升降运动的两个方面。

肺气宣发表现在:

排出体内浊气;转输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阖三个方面。

肺气肃降表现在:

吸入清气;布散清气和水谷精微及津液;肃清呼吸道异物三方面。

2.简述肾的功能。

答: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体为骨、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

3.如何理解肝主疏泄?

答:

疏泄,是疏通、畅泄的意思。

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人体的气机有疏散、宣泄的作用,既能调畅气机。

具体表现在调节情志活动、协助消化两方面。

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平和,心情舒畅;脾胃的消化功能也能保持正常。

否则,则会出现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嗳气呕恶等肝失疏泄的常见症状。

同时,肝的疏泄功能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则月经应时,孕育正常。

肝失疏泄,则经行不畅、痛经、不孕等。

4.简述寒邪致病特点。

答: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5.简述气与血的关系?

答:

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具体表现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个方面。

气为血之帅表现在: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血为气之母表现在:

血能载气、血能化气两个方面。

6.八纲辨证一般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

八纲辨证的顺序是:

首先辨别表里,找出病变的部位;其次辨别寒热,分清病证的性质;然后辨别虚实,细察邪正盛衰情况;最后归属阴阳。

7、写出“十二正经”的名称。

答:

“十二正经”包括: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