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539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docx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导学案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

1.反射、反射弧、兴奋、突触、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学习、记忆、运动性失语症等概念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预习内容

1.基本概念: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反射:

指在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的反应。

(3)反射弧:

完成的结构。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有:

、、

、、(传出和它所支配的等)。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5)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部位。

由、、组成。

(6)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

状或状。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在下面画出图2-2(课本P18)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流动的方向

(填一致或相反)。

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

而在神经纤维的膜内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导突触小泡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信号→信号信号→信号

(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方向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方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方向传递的原因是:

4.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

如果S区受损,会的,症状是能,不能,称为.如果一个人能讲单听不懂,可能是区受损。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不断的接受刺激,获得、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进行。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一个形状像的脑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学习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⑵什么是反射?

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

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

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

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

(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

会产生缩手反射吗?

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

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8)怎么理解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你能举出有神经元参与但不属于反射活动的实例吗?

探究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

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3.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

 

5.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去起什么作用?

6.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7.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探究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2.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作用是什么?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前提是什么?

由此可见突触前膜的作用是什么?

 

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

8.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

探究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

低级中枢有哪些?

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五: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类记忆的大致过程如何?

 

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

这有什么道理?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

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般是双向的

2.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3.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I—Ⅳ都收缩

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

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则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5.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

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

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右图所示)。

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8.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9.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10.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③①

11.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__。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

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

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

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课后练习与提高:

选择题部分

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

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2.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3.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

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

4.一个人若因出生前营养不良,脑发育受到影响,体重较轻,出生后加强营养,身高和体重能赶上同龄人,但智力却很难弥补,这一事实说明()

A.脑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弱

B.脑结构的发育时间很短

C.突触很难形成和脑细胞增加数量的关键时期是胎儿期

D.骨骼的发育时间很长和营养不良对骨骼和肌肉发育的

影响是可逆的

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9.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

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0.效应器是指()

A.感觉神经末梢B.肌肉

C.腺体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1.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步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12.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1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5.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         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摆

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1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18.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

19.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下丘脑

20.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个。

(5)由此说明: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其原因是_______。

2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

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

(4)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10DCBBCBCCBC

11.

(1)神经递质兴奋(或抑制)

(2)高尔基体(3)一定的流动性组织液(4)糖蛋白化学信号→电信号(5)酶的活性w.w.w.GkStK.c.o.m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1—5CDACB6—10BDBBD11—15BAABD16—19BACB

20.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从图象上看,该反射弧的起点是①,神经冲动传导的单方向是由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进行,在突触部位,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间的传导的单方向性是神经元间传导单方向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

(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c、d、e;(3)e、c;(4)树突或胞体;3。

(5)双向的;单向的,突触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总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

21.

(1)电信号或生物电,

(2)轴突末端,突触间隙,兴奋或抑制;(3)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4)躯体运动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