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434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鞍山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脉搏是每秒65次

B.此时你所在考场的温度是40℃

C.一支粉笔的质量约为100g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暑期,小方和爸爸、妈妈去二一九公园劳动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上观赏公园美景,小方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船B.小方C.湖岸D.妈妈

3.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4.如图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泡会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液化

D.“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

7.下列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次声波判断核爆炸的方位和强度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将超声波应用在倒车雷达上

8.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倒立等大的实像

B.看电影时,银屏上的像相对胶片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经它的物镜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10.单位换算:

1.8cm=  nm3μm=  dm54km/h=  m/s。

11.(2分)恒星、火把、水母和钻石中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12.(4分)物理学中使用光线这一物理模型来表示光的  和  ;生活中用于梳妆打扮的普通镜子是  镜,它是利用这种镜子可以  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1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14.(4分)如图,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0°,此时反射角为  ,平面镜使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若使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10°,则法线转动  ;若使光线垂直平面镜入射到O点处,则反射角为  。

15.(1分)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40m。

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16.(4分)事实表明,水在4℃时密度  (选填“最大”或“最小”)。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  。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  ,密度变  。

三、作图题(共7分)

17.(2分)如图所示,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线段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18.(2分)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19.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请你通过光路图确定凸透镜的光心O,及两个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四、简答题(4分)

20.(4分)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五、计算题(共1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案)

21.(6分)“区间测速”是道路限速监控管理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是20min,两监测点A、B相距40km,全程限速10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22.(6分)一块石碑体积为l5m3,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石碑的样品,测得它的质量是140g,用量简装60mL的水,再把石碑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10mL处,求整块石碑的质量。

六、实验与探究题(共29分)

23.(4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  

(3)此实验说明了  ;

(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

24.(9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上图甲。

(1)实验所用的装置应该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图甲中,在硬纸板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纸板上还开了一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让烧杯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图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a”或“b”)图。

当水沸腾时,若把烧杯口的硬纸板取走,会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该小组发现:

水沸腾时加大火力,温度仍然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上图丙,此时水的沸点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  。

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有余热,其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烧杯底和石棉网吸热。

25.(7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依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承接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写一条即可)经过调整后,他们在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的像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移。

一位同学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向右吹烛焰,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  (选填“左”或“右”)飘。

另一位同学不小心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上)出现指尖的像,光屏上烛焰像的  发生了变化。

26.(9分)明明利用下列器材:

一架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来测定一块矿石的密度。

(1)明明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  ;

(2)请你帮他宪成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偏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旋转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矿石放入左盘烧杯中;

③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  ;

④将烧杯内的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乙:

⑤用细线拴好矿石,将其放入图乙的量筒内,测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如图丙。

则:

(a)请补全有关步骤。

(b)矿石的质量m=  g;矿石的体积V=  cm3;

矿石的密度ρ=  kg/m3。

(c)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明明测出的矿石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脉搏是每秒65次

B.此时你所在考场的温度是40℃

C.一支粉笔的质量约为100g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温度、时间、质量和长度等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分65次,故A错误;

B、此时你所在考场的温度是30℃,故B错误;

C、一支粉笔的质量

约为10g,故C错误;

D、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对生活实际中物体的物理量和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单位要了解。

2.暑期,小方和爸爸、妈妈去二一九公园劳动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上观赏公园美景,小方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船B.小方C.湖岸D.妈妈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小方和爸爸、妈妈去劳动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湖岸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湖岸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故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湖岸,C正确;

而以船或小方或妈妈为参照物,爸爸与他们之间的位置不变,此时爸爸是静止的,故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分析】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解答】解:

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所以,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特征﹣﹣音色,是一道基础题目。

4.如图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

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解答】解:

A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

C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

D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

所以选项A、C、D的做法都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5.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增大玻璃泡的容积,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会影响灵敏度。

【解答】解:

(1)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2)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

所以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泡会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液化

D.“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

【分析】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解:

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然后凝华为固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灯泡会变黑,属于先升华后凝华,故A正确;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

蒸发所致,

属于汽化,故B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错误;

D、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能够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7.下列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次声波判断核爆炸的方位和强度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将超声波应用在倒车雷达上

【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二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解答】解: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超声波应用在倒车雷达上,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

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了解和认识,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8.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倒立等大的实像

B.看电影时,银屏上的像相对胶片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经它的物镜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A、放映幻灯片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看电影时,电影中凸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经它的物镜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

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属于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千克 。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长度、时间单位和质量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故答案为:

米;秒;千克。

【点评】此题是对于时间和长度的最基本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10.单位换算:

1.8cm= 1.8×107 nm3μm= 3×10﹣5 dm54km/h= 15 m/s。

【分析】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3.6km/h。

【解答】解:

因为1m=102cm=109nm,1cm=107nm,所以1.8cm=1.8×107nm;

因为1dm=105μm,1μm=10﹣5dm,所以

3μm=3×10﹣5dm;

因为1m/s=3.6km/h,所以54km/h=54×

m/s=15m/s;

故答案为:

1.8×107;3×10﹣5;15。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1.(2分)恒星、火把、水母和钻石中属于光源的是 恒星、火把、水母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火把 。

【分析】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电灯、蜡烛等都是人造光源。

【解答】解:

恒星、火把、水母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

火把是人造光源。

故答案为:

恒星、火把、水母;火把。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源的基本概念,自

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

以分为自然(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2.(4分)物理学中使用光线这一物理模型来表示光的 传播的径迹 和 方向 ;生活中用于梳妆打扮的普通镜子是 平面 镜,它是利用这种镜子可以 成像 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分析】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与路径;平面镜可以成像是,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据此解答。

【解答】解:

由光线的定义可知,物理学中使用光线这一物理模型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生活中用于梳妆打扮的普通镜子是平面镜,是利用平面镜可以成像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故答案为:

传播的径迹;方向;平面;成像。

【点评】了解光线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工作原理可顺利做出解答,属光学基础题。

1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漫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分析】

(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故答案为:

漫;遵循;同种均匀介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基础知识。

还要注意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4分)如图,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0°,此时反射角为 40° ,平面镜使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100° 。

若使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10°,则法线转动 10° ;若使光线垂直平面镜入射到O点处,则反射角为 0° 。

【分析】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

90°﹣50°=4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也为4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50°.即∠1=∠3=50°。

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AO,则∠2与∠AOC是对顶角,所以∠2=∠AOC=50°,∠2=∠1=50°。

AD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光线改变了∠1+∠2=50°+50°=100°。

若使光线垂直入射到O点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入射角为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故答案为:

40°;100°;10°;0°。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问题,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理解光线的改变角度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是一道典型的好题。

15.(1分)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40m。

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3m/s 。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

求出第一段的运动时间;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后一段的路程;

求出总路程与总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根据v=

可得:

第一段的运动时间:

t1=

=20s;

后一段的路程s2=v2t2=5m/s×10s=50m;

则总路程s=s1+s2=40m+50m=90m,

总运动时间t=t1+t2=20s+10s=3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

=3m/s;

故答案为:

3m/s。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运动时间及路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基础。

16.(4分)事实表明,水在4℃时密度 最大 (选填“最大”或“最小”)。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 小 。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 大 ,密度变 小 。

【分析】水在4℃以上跟一般的物体一样,遵循热胀冷缩规律;但在0℃~4℃之间,水出现反常膨胀现象,即是“热缩冷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解答】解: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当水温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当水温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因此水凝固成冰时,质量不变,体积要变大,所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

最大;小;大;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4℃的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或低于4℃时,水的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三、作图题(共7分)

17.(2分)如图所示,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线段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8.(2分)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除过光心的光线之外的所有射向凹透镜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都会比原来发散一些。

【解答】答:

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点评】本题考查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是基础题。

19.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请你通过光路图确定凸透镜的光心O,及两个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要知道由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

【解答】解: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即为凸透镜的光心O,画出凸透镜的位置。

由A点发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的右侧焦点F;

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且过A′点的光线,其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左侧焦点F;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