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306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为了稳步推进濮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濮阳县组织编制了《濮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等规划。

二、规划编制工作过程简述

在取得任务后,我单位(河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组建了胡状乡村庄规划设计项目组,实地调研了村庄建设情况,通过与村民代表座谈、沟通,并广泛征求了胡状乡人民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后,于2010年10月初完成了初步方案。

根据初步方案反馈意见,项目组对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化设计,并按照河南省、濮阳县相关技术要求,于2010年10月中旬形成了村庄的初步规划成果,并向胡状乡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项目汇报。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岗上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6、《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6)

7、《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办法》

8、《濮阳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导则》

9、《濮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10、《濮阳县胡状乡总体规划》(2010.9)

11、《濮阳县胡状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2、《濮阳县胡状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胡状乡岗上中心村的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二、指导思想

1.规划依据村庄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绿色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加强资源集约利用。

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序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

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村庄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新农村村庄。

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重视乡村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村庄规划,努力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村庄融汇在乡村的大环境中,成为乡村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居住环境。

注重村庄的区位优势,规划上尽量体现新农村的居住理念,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新农村居住环境理念。

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各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

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农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环卫、绿化、水电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村庄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村庄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村庄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村庄主入口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留有改造余地,增强村庄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

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强调适度的人车分离,营构人性化的村庄空间环境。

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村庄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

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四、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岗上中心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胡状乡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第二章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模

一、规划范围

本次村庄建设规划的范围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岗上中心村村庄建设用地。

二、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期限:

2010~2015年;

远期规划期限:

2016~2025年。

三、规划规模

1、用地规模

规划总建设用地46.81公顷,人均126.51平方米。

2、人口规模

岗上村的现状人口为3476人,人口增长率按5‰计算,规划期末的人口为3476*(1+5‰)16≈3764人。

考虑到集镇区未来城镇化率的增长,综合预测村庄规划期末的人口为3700人。

村庄规划人口为3700人,916户。

第三章岗上中心村概况

一、项目概况

濮阳县胡状乡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胡状乡总体规划中,提出“通过胡状乡现有行政村的交通、经济、规模及空间区位等条件的分析,规划将胡状乡村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中心集镇区——中心村(村庄)——基层村(村庄)三级。

中心村(村庄)重点选择规模较大,区位交通具有一定优势,区域中心性强,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中心村。

“新农村村庄”即规划后中心村和基层村,随着农村城乡化进程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升,家庭的产业功能逐步分离,农村住宅越来越向单一的居住功能回归,减少农村住宅占地面积成为可能。

为提高农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新农村中心村”一词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新农村规划的一个亮点,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新农村村庄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农村村庄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总体部署。

具体而言,新农村村庄规划是与迁村并点共同实现的,是为了有效地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村庄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整合农村居民点,提高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村庄的开发与建设,从而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计划。

新农村村庄规划又称新农村村庄设计。

应胡状乡人民政府要求,依据《胡状乡总体规划》和胡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进行岗上中心村的规划设计编制。

胡状乡岗上中心村的提出是本着集约、节约乡域资源,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的。

二、历史沿革

后岗上:

位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

据传,明永乐年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土岗北,故名后岗上。

刘岗上:

位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

据传,明永乐年间,刘、崔二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土岗岭上,故取名崔岗上。

后因崔氏绝,刘氏改今名。

杨岗上:

位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

据杨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杨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一土岗上定居,故名杨家岗上,后简称杨岗上。

王岗上:

位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王氏迁居此地一个大土岗上,取名王岗上。

《濮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将四个村合并为岗上中心村。

三、区位与环境

胡状乡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濮阳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乡域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70706亩。

胡状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南有东(明)濮(阳)黄河大桥连通豫鲁两省,北有汤濮铁路西连京广、东接京九,G106南北贯穿全境,濮白路(县道)横贯东西。

岗上中心村位于胡状乡乡域的南部边缘,东面紧临106国道,北面靠近县道濮白路,距离集镇区2公里左右,交通便利。

四、现状分析

1、现状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岗上中心村地处华北平原豫东北部,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夏季雨热同季,适于农作物生长。

村庄建设用地的地势非常平坦,大部分地方的高差小于1米。

本次中心村的规划,为整合后的岗上中心村(包括后岗上村、杨岗上村、刘岗上村和王岗上村的合并)。

近些年,胡状乡的经济逐年发展,财政收入逐年递增。

岗上村的经济,随着整个乡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规划用地分析

建设用地内的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3、主要问题

3.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

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

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

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3.2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

岗上中心村的老居民点至今没有做过村庄规划,造成村庄无序建设,各类用地相互混杂,村庄整体面貌不突出。

村庄建设缺乏管理,不能很好的监督、指导村庄建设,造成村庄宅基地大小不一,浪费土地情况较为严重。

3.3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3.3.1村庄内部道路问题

村庄内的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村庄道路多为尽端路,主要问题如下:

(1)现状道路不成系统。

各级道路普遍偏窄,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2)现状道路功能不明确,对居住的影响越来越大。

(3)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

(4)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断头路较多。

3.3.2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未实现统一供水,饮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3.3排水问题

大部分村庄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没有经系统的收集与排放,主要根据地势,排入附近沟河,经过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村庄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村庄环境。

(2)村庄排水不畅。

(3)有些道路硬化时,没有修筑边沟,因此也大大缩短了硬化道路的使用寿命。

(4)村庄的部分住宅、庭院基地高度随意设置,没有与村内道路、排水沟渠统一考虑,造成排水困难。

3.3.4电力、通信问题

(1)村庄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

(2)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

(3)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3.4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村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自发的小农经济的意识上,部分配套服务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具体表现在:

3.4.1村内无老年人活动中心。

3.4.2村庄内无村民公共活动绿地。

3.4.3商业设施很少。

3.5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各村庄内无垃圾集中收集点,生活垃圾仍随意堆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5.1村民生活、建筑垃圾较为随意的在路边、门口堆放,不仅侵占了道路,也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医疗垃圾未专业处理就随意填埋。

3.5.2村内垃圾收集点和垃圾箱缺少,农户生活垃圾缺少集中堆放点,塑料垃圾乱扔,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村庄的环境和卫生。

3.6村庄对外交通存在问题

村庄对外交通主要问题如下:

3.6.1对外交通设计缺乏规范性,路边的道路绿化情况不太好。

3.6.2缺少硬化道路,道路系统不完善。

3.7消防安全问题

3.7.1村庄内没有消防设施,如标准的消防栓等;村庄在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上的投资很少;部分消防车通道被堵塞。

3.7.2随着日用家电的增加,户内电线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老化,存在火灾隐患。

3.7.3灌装煤气、煤炉、柴灶等多种燃烧器具同时使用,容易引发火灾。

3.7.4家庭自备的消防装备严重缺乏。

3.8村庄住宅现状

村庄农民住宅除部分有新建的二层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分布零散,建筑大多为一层,村内住宅大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

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部分村民的宅基地有不同程度的向四周乱占土地的现象,大多数村民宅基地面积为400平方米左右,人均宅基地面积超出了国家、河南省的有关标准。

3.8.1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浪费现象较严重。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远远大于河南省规定的要求,造成土地的浪费。

(3)房屋为砖混结构,多数陈旧,质量较差。

(4)乱搭乱建辅助用房的现象较为严重,且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3.8.2村庄建筑质量评价

少部分住宅的主体结构比较完整,采用砖石等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也较完整。

大部分住宅的建筑外观陈旧,村内各家院落的围墙和大门与建筑年代不一致,形式各异,好坏不一。

村民住宅多为1-3间的一层建筑,平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45平方米。

住宅建筑面积多在200平方米左右。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

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

二类建筑:

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

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

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村庄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第四章迁村并点及村庄职能定位

一、迁村并点

1.迁村并点原则:

土地集约、生活集中;

2.迁村并点内容:

把后岗上村和王岗上村的建设用地往中间靠,使规划地块整齐、规整。

一、村庄职能定位

岗上中心村为胡状乡南部的一个中心村,属于《濮阳县胡状乡总体规划》中的南部经济区,以农业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型村庄。

第五章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岗上中心村位于胡状乡乡域的南部边缘,东面紧临106国道,北面靠近县道濮白路,距离集镇区2公里左右,交通便利。

村庄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

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

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

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

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村庄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片区”。

“一心”指规划后的整个中心村的公共设施中心,方便村庄内部居民的休闲、生活和消费。

“两轴”指村庄内部的两条主要道路,横穿村庄的南北和东西。

“四片区”指两条道路轴线分成的四个片区。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

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

共规划住宅916户,人数3700人,户均4人。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目标。

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村庄管理、文化活动中心、医疗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

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村庄的垃圾中转站,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第六章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村庄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医疗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1、行政管理中心

行政管理中心即村委,位于村庄中北部,与文化中心、诊所合用。

总用地0.65ha,建筑为2层,总建筑面积为2600m2,其中,村委的建筑面积为600m2。

2、文化中心和礼堂

文化中心、与村委合用,建筑面积为1000m2。

3、小学

小学位于村庄的中南部,和幼儿园合用,为新建的建筑。

总用地1.13ha,建筑为2-4层,总建筑面积为3000m2。

4、医疗所

医疗所与村委合用,医疗所的建筑面积为500m2。

6、邮政所

邮政所位于村庄中北部,与商业合用,建筑为2层。

其中,邮政所的建筑面积为600m2。

7、商业

商业按服务半径,在村内均匀布置,建筑多为2层,总建筑面积为6000m2。

8、集贸市场

集贸市场位于村庄中东部,总用地3000m2。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

道路设计与住区内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整体道路交通系统分布合理、均匀,同时,宅间道路和组团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

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

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过境道路妥善设置村庄出入口。

村庄道路分三级:

主路宽17米,建筑控制线为25米;次路宽14米,建筑控制线为20米;支路宽11米,建筑控制线为17米。

各建筑均退国道50m以上。

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

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

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

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

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

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和集市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用水量计算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岗上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则用水量计算如下:

居民区生活用水量Q1:

Q1=1800×0.17=595(立方米/日)

公共建筑用水量Q2按Q1的10%计:

Q2=Q1×10%=595×10%=59.5(立方米/日)

市政、绿化用水量Q3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计算:

Q3=(Q1+Q2)×2%

=(595+59.5)×2%

=13.09(立方米/日)

未预见用水量Q4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算:

Q4=(Q1+Q2+Q3)×15%

=(595+59.5+13.09)×15%

=100.13(立方米/日)

最高日总用水量Q总:

Q总=Q1+Q2+Q3+Q4

=595+59.5+13.09+100.13≈770(立方米/日)

2.1.2水源地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以及乡和村的相关领导意见,规划供水管接村庄北部的胡状乡水厂,对村庄进行集中供水。

2.1.3输配水管网规划

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

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

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聚丙烯塑料管。

2.1.4村庄消防用水规划

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

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