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081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0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十四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北京市十四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汉朝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2.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最北端到达今天的()

A.长安B.洛阳C.北京D.杭州

3.将重要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是历史学习的好方法。

在某张卡片上记有“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等词语。

该历史人物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5.下列图示反映唐朝中央官制的是()

A.

B.

C.

D.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7.“它设计精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地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此材料描写的是()

A.

B.

C.

D.

8.“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经济繁荣B.科举发展C.民族融合D.政治清明

9.“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述的是哪座古代城市()

A.秦朝咸阳B.东汉洛阳C.唐朝长安D.北宋东京

10.杜甫的《忆昔》中,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到“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的变化,是由于唐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

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

11.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片,选取的材料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B.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D.宋夏和议

12.印度历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提到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唐太宗B.玄奘C.晁衡D.鉴真

13.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4.“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5.某博物馆举办唐朝书画艺术展,能入选的作品有()

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②王羲之的《兰亭序》

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④阎立本的《步辇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6.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17.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图),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唐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唐代文化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18.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B.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C.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19.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

A.刘邦B.司马炎C.李世民D.赵匡胤

20.一位同学总结课上知识点写下了这样的笔记: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宰相之下又设副宰相若干人;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

他研究的专题是()

A.北宋中央官制的改革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北宋的军事政策D.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

21.下列民族与其建立的政权,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党项族——辽B.女真族——金C.蒙古族——西夏D.契丹族——元

22.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3.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创制自己的文字B.学习中原文化C.强大武力支撑D.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

24.(2016·海南省·5)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

25.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

市舶司是

A.管理造船业的机构B.提供住宿的机构

C.印刷纸币的机构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26.他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干古流传。

他()

A.统帅军队在临安大败金军主力B.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C.率领的军队称为“忠义军”D.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27.下列各项属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事迹的是

A.仿行汉法,注重农桑

B.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C.建立年号,改国号为元

D.攻灭南宋,统一全国

28.“至元初时,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

”“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西藏之事。

”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

A.西域都护B.中书省C.军机处D.宣政院

29.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唐朝疆域图

B.北宋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30.一位同学在做课程总结时,写出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并立走向统一”,他概括的是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辽宋夏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

二、判断题

31.繁荣开放的隋唐

材料一: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唐承隋以来的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注:

庶族,又称“寒门”“寒族”,多指普通中小地主)。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阅读材料一,做出判断。

以下表述:

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写“未涉及”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

材料二:

唐太宗对各种类型的人才善于因材使用,这种用人之道,元疑可使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唐太宗善于纳谏,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各少数民族只要不与唐对杭,唐太宗就以各部的首长为都督,刺史,仍按其原来的风俗习惯,对本族进行统治……由于唐太宗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了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这些“古昔未有”的现象,正是这一“治世局面”的具体反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俱感,而采取“开放”政策,它采纳、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唐朝外交史》

(6)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和这一“治世局面”的名称。

(7)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材料中划“_____”部分的观点,注意史论结合。

(8)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原因。

三、综合题

3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二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

7世纪末,粟末靺鞨建立政权,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南诏居民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之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公元1008年,宰相对真宗说:

“国家纳契丹和好以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2)材料三中“国家纳契丹和好以来”,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唐宋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4)选择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结合史实说明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作用?

33.南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辽的统治之下。

这以后北方相继有金、元的统治,西北有西夏。

……北方的劳动人民流亡到南方,加上政府垦荒的政策,南方的田土得到开辟。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

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

——部编课本《历史七下》

材料三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四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南宋)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材料三示意图中的哪个位置(填字母)?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归纳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的国家;589年,隋朝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①③正确,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最北到涿郡,即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C正确;BD排除;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桥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不同地点,但没有涉及到长安,A排除;故选C。

3.B

【详解】

根据“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人物是唐太宗。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正确;A图片皇帝之下,设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

A排除;C图皇帝之下设有三司、枢密院、御史台等,可知是元朝的中央官制,C排除;D图皇帝之下没有丞相,直接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可知是明朝的官制。

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D排除;故选B。

6.C

【详解】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给平民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B

【详解】

依据题干“它设计精巧……,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它”是用于耕作的工具。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曲辕犁,用于耕地的工具。

B正确;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在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A排除;唐朝发明的还有筒车,用于灌溉的工具,C排除;耧车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

D排除;故选B。

8.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四方丰稔(丰收)”,反映了农业获得大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反映了唐朝城镇商铺很多,体现了商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唐玄宗统治前期农业、商业比较发达,经济繁荣。

A正确;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9.C

【详解】

依据题干“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此诗是赞美长安新都布局整齐,街道宽阔。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0.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

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正确;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

A排除;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位。

B排除;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建立北宋。

D排除;故选C。

【点睛】

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玄宗前期的盛世局面;“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描述的是唐玄宗末年的残败场景。

八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11.D

【详解】

依据题干“无关的”,提示信息“对外交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西夏党项族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获胜,但是连年战争遭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签订合约,宋夏和议。

D符合题意;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与外国经济往来;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体现了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

ABC排除;故选D。

12.B

【详解】

依据题干“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说明他的著作与印度有关。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把他的所见所闻写出《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研究中印、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B正确;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对与中国交往的国家都有利,A排除;晁衡、鉴真是中日交往的重要人物,CD排除;故选B。

13.C

【详解】

观察图片国币,可以发现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有大食、波斯、东罗马的货币,这说明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ABD在图片中不能体现,C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结合所学可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1957年朱德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写的一副对联。

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厚,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诗佛”,B项是“诗仙”,D项是“诗魔”。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唐朝书法家辈出,有著名的柳公权,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字体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代表作《玄秘塔碑》;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代表作有《步辇图》。

①④正确,C符合题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达到收房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②错误,AD排除;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

③错误,B排除;故选C。

16.D

【详解】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准确”的选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因此,D项说法不准确,故选D。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宝塔碑》是唐代书法成就;奉先寺卢舍那佛佛龛是唐代雕塑艺术成就;《金刚经》是唐代雕版印刷术的杰出成就;三彩乐舞俑是唐代音乐成就。

它们均为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

ABD理解不正确,故选C。

18.C

【详解】

依据题干“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结合课本所学,唐朝中叶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割据政权北汉,形成了五代十国。

由此得出,国家稳定、和平发展必须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

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9.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建立北宋。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故D符合题意;刘邦、司马炎、李世民与题干的“陈桥驿站披旒冕。

杯酒之间削兵权。

”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B

【详解】

依据材料“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宰相之下又设副宰相若干人;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可知研究的北宋的统治。

结合课本所学,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宰相之下又设副宰相若干人;在地方,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

B正确;ACD表达是题干的某个方面,不全面。

排除;故选B。

21.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B正确;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建立西夏,A排除;蒙古族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后改国号为元。

C排除;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辽。

D排除;故选B。

2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1227年西夏被蒙古军队灭亡;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1125年辽朝被金灭亡。

按时间、地理位置,C正确;B图北宋、辽、西夏的地理位置不对,排除;北宋和辽都被金所灭,AD排除;故选C。

23.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相对于汉族的政权,文化制度等方面比较落后。

契丹与西夏政权建立后,都与汉族交往密切,学习中原文化,创制文字,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生产等,使国力不断增强。

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4.D

【分析】

【详解】

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故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D符合题意;造船业、住宿、印刷纸币和市舶司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6.B

【详解】

依据题干“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精忠报国”可知指的是岳飞。

结合课本所学,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岳飞等著名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多次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祖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强大,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B正确;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AC排除;岳飞被杀害后,宋金议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D排除;故选B。

27.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最高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B符合题意;ACD属于忽必烈的事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8.D

【解析】

题干的“至元初时”指的是元朝建立之初。

“兼治西藏之事”说明管理西藏事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

故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宣政院。

故D符合题意;西域都护是西汉设立的管辖新疆的机构。

故A不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故B不符合题意;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至元初时”指的是元朝建立之初。

“兼治西藏之事”说明管理西藏事务,选出与元朝有关的管辖西藏的机构。

29.C

【解析】

根据图片中出现的“行省”“大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疆域图,元朝的都城是大都,元朝时期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故选C。

30.C

【详解】

依据题干“从并立走向统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建立时期,同时并存的还有少数民族政权辽朝、西夏;之后女真族建立金,金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北宋灭亡后,皇室南迁建立了南宋。

又出现了南宋、西夏、金并存时期,蒙古族建立蒙古政权,灭掉西夏、金和南宋,最终完成祖国统一。

故这一时期特点是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C正确;秦汉时期的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排除;隋唐时期的特征: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排除;明清时期的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D排除;故选C。

31.

(1)正确;

(2)错误;(3)没涉及;(4)正确;(5)正确;

(6)魏征;贞观之治;

(7)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等;

(8)继承创新前朝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