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86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原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原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原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原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原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原理》题库.docx

《《教育原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原理》题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原理》题库.docx

《教育原理》题库

《教育原理》题库建设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教育原理是伴随()的分化而逐渐兴起的。

教育科学

2、1632年()的《大教学论》,使教育科学从哲学中挣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

3、教育原理不同于应用性学科,也不同于(),而介于两者之间。

教育哲学

4、教育原理的研究范围偏重于教育的宏观问题和()。

一般活动规律

5、教育原理以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的()。

基本规律

6、我国在清末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奏定学堂章程》

7、教育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独立形态阶段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的建立等阶段。

萌芽阶段

8、教育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的建立等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9、()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论。

《学记》

10、()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11、1632年,夸美纽斯写成(),这标志着教育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大教学论》

12、扬贤江写有两本著作,一本是《教育史ABC》,另一本是()。

《新教育大纲》

二、判断题

1、我国学者编著的教育原理类书籍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教育原理的产生是教育科学分化的结果。

3、教育原理不同于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

4、教育原理的研究范围偏重于教育的宏观问题。

5、教育原理就是教育基本理论。

×

6、教育原理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

7、教育原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8、教育理论素养是形成教师教育观念的基础。

9、教育原理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存在于各门学科中。

×

1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教育原理的方法之一。

1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深化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方法。

12、我国教育科学最早接受的是卢梭的理论。

×

13、凯洛夫主编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标志。

×

14、研究主体的多样化是当代教育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

15、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萌发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中。

×

16、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依据人的自然本性论述教育过程。

17、“活动性”教育思想出现于二十世纪前后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

18、1889年,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由英国教育家塞西尔·雷迪创办。

19、“活动性”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20、“活动性”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措施应围绕儿童而组织。

21、“活动性”教育思想有过分强调活动和兴趣的倾向,最终导致了教育实践上的失败。

22、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知识和理性的价值,认为知识传授和理智发展是教育的基础。

23、主知主义的先驱培根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联想主义心理学原理。

×

24、赫尔巴特在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主知主义的教育理论体系。

25、新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下分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三大教育流派。

26、永恒主义以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强调人性的完善。

×

27、新主知主义在教育目的上坚持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28、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29、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对人的重视,其核心倡导“以人为本”。

30、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其思想中有消极的极端个人主义因素。

3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维多利诺、拉伯雷、康帕内拉等。

32、康帕内拉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提出了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学校制度。

×

三、选择题

1、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标志着教育科学从哲学中摆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A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学;D、大教育论;

2、1776年,德国哲学家()将教育科学作为课程引入大学课堂。

B

A、赫尔巴特;B、康德;C、卢梭;D、夸美纽斯;

3、()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B

A、洛克;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

4、()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问题的代表作。

A

A、杨贤江;B、蔡元培;C、陶行知;D、陈鹤琴;

5、()主张教育应适应自然,并将其作为改革教育的指导原则。

A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杜威;

6、()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一书,完成了“活动性”教育思想的教学理论。

B

A、杜威;B、克伯屈;C、布鲁纳;D、洛克;

7、主知主义的先驱()阐述了知识的价值。

A

A、培根;B、卢梭;C、赫钦斯;D、布鲁纳;

8、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

A.、马斯洛;B、华生;C、培根;D、卢梭;

 

第二章教育概述

一、填充题

1、从教育同其他活动的区别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教育内容

2、从横向分析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3、教育的两对基本关系是:

教育与人关系和()。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的两对基本关系是: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

教育与人关系

5、教育起源于()。

为传递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劳动经验为主的超生物经验的需要

6、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出于本能的模仿,这是教育的()起源论。

心理学

7、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 )活动。

社会

8、教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被称作()。

教育规律

9、我国西周学校,有国学和乡学,国学又有大学和()。

小学

10、我国西周学校,有国学和(),国学又有大学和小学。

乡学

11、我国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是东汉的()。

鸿都门学

12、外国来华留学始于东汉的贵族学校()。

四姓小候学

13、汉代的(),开创了校外选士的先河。

察举制

14、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的两大类。

精神

15、从介入教育活动的时空特点看,可分为直接的教育环境和()的教育环境。

间接

16、我国的学校萌发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于商代。

17、“六艺”指:

礼、()、射、御、书、数。

18、“六艺”指:

礼、乐、射、()、书、数。

19、()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清末被改为学堂。

书院

二、判断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一种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4、广义教育的概念是指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

5、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所形成的教与学的矛盾关系,是构成教育根本属性的外部矛盾。

×

6、暑假学生在家里观看奥运会比赛是狭义教育。

×

7、大教育观不要求制定完整的教育培养目标。

×

8、注意各门学科的相互沟通,是大教育观在传递教育内容上的要求。

9、大教育观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改变教育,使之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要。

×

10、教育活动总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

11、教育活动总是以某种方式进行。

12、由于教育的活动性,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不可以相互转化。

×

13、教育环境是教育活动存在的条件,又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影响力。

14、教育方式是指教育活动所采用的形式、程序和手段等。

15、教育方式是教育操作的重要内容。

16、教育方式是教育行为的具体表现之一。

17、教育与人的关系主要是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

18、教育对人的影响,直接反映的是社会对人的要求,而间接反映的是人的发展要求。

×

19、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凭借对人的影响来实现。

×

20、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1、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行动模仿。

22、原始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教育。

23、生产和生活经验是原始社会主要教育内容。

24、最早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生产经验。

×

25、我国夏代的学校“序”,是学习射箭的。

26、我国夏代的学校“校”的教育内容是为进行战争和维护统治。

27、原始社会的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

28、文字的出现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手段。

29、教育的产生原因是为传递以生产经验为主的内容。

30、教育的第一次分化是指生产劳动经验进入学校大门。

×

31、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出现是因为简单的生产经验需要专门的学校来传递。

×

32、生产知识进入学校领域,促使教育的第二次分化。

33、教育的第一次分化主要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

34、教育的第二次分化是培养统治能力的需要。

×

35、科举制开创于隋朝,一直沿用至清末。

36、我国唐代教育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37、书院是我国特有的教育形式。

38、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39、教育的出发点和表现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40、教育总是具有目的性。

4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4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教与学的矛盾是形成教育根本属性的原因。

43、教师教学生三年,考虑学生发展五十年,体现了大教育观的要求。

44、贾克森把形成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称为显性课程。

×

45、教育关系是指(教育内外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作用。

46、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在人出现之前就产生了。

×

47、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依赖教育。

48、口耳相传是原始教育的主要方法。

49、教育的第二次分化在性质上不同于教育的第一次分化。

50、职业教育进入学校是教育第二次分化的表现。

三、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最早把“教”和“育”两字连用提出教育的是()。

A

A、孟子B、庄子C、墨子D、孔子

2、狭义教育是指()。

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中学教育

3、围绕教育活动存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被称作是:

()B

A、教育内容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制度

4、()是教育的第一次分化。

C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国家的出现C、学校的产生D、教师的出现

5、教育的第二次分化:

(ABD)(多选题)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生产知识进入学校领域

C、主要是培养统治能力的需要D、是机器大工业的结果

6、我国的学校形成于()。

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解放初期

7、我国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B

A、《四书五经》B、“六艺”C、《道德经》D、《三字经》

8、我国最早真正做学问的大学是汉武帝时的()。

A、太学B、鸿都门学C、四姓小候学D、大学

9、我国的医学教育始创于()。

A、唐朝B、隋朝C、南北朝D、宋朝

10、自()起,日本就选派人员来华留学。

A、宋朝B、唐朝C、元朝D、隋朝

11、()科举制度被废除,翻开了学校教育的新篇章。

A、1905年B、1904年C、1902年D、1906年

 

第三章教育活动与社会

一、填空题

1.教育功能源于()的特性。

教育结构

2.教育功能的性质与社会密切相关,这就是教育功能的()。

社会性

3.从作用对象来看,可将教育功能分为直接功能与()两种层次。

间接功能

4.从教育功能的作用层次来看,可以将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

次级功能

5.从教育功能产生效果的持久程度来看,可将教育功能分为长时功能和()。

短时功能

6.就教育效果的显示及其与教育行为自觉性的关系而言,教育功能既有(),又有隐性功能,前者是指由参与者所筹划并觉察的客观效果,后者则指既非事先筹划,也未被觉察到的客观效果。

显性功能

7.教育功能是有方向的,或有利于或无利于社会或个体的身心发展,由此表现出教育功能的正功能特性和()。

负功能特性

8.影响人、培养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这种特性和能力就是教育的()功能。

育人

9.我们应该使个体在现实意义上达到社会化与()的统一。

个性化

10.由于受客观条件和()的影响,教育的育人功能会表现出某种倾向性。

价值取向

11.由于人对教育所提供的外部影响需要经历一定的吸收、消化,向自身素质转变的过程,因此,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其效果显示上会慢慢表现出来,即有其()。

迟效性

1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即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形成一定的政治素质;二是培养()。

政治管理人才

13.我国起用于隋代的科举制使得育士与()融为一体。

选士

14.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的结果,是使一部分文化得以成为社会的()。

主流文化

15.教育对社会结构的作用,是指对社会()联系的作用。

内在

16.教育对社会职业结构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影响而实现的。

17.教育使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内化,这种内化包括规则内化、道德内化和()。

观念内化

18.教育使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内化,这种内化包括道德内化、()和观念内化。

规则内化

19.教育使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内化,这种内化包括观念内化、规则内化和()。

道德内化

20.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作表现为条件性、全面性和()。

持久性

21、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作表现为条件性、持久性和()。

全面性

22.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功能,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

社会

23.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它以人的()的高低和可使用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劳动能力

24.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舒尔茨

25.舒尔茨指出,在所有的投资中,()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

教育投资

26.舒尔茨曾提出一种收益测算法,即:

(本阶段毕业生与前阶段毕业生的工资差/本阶段的教育费用)×100%=()教育收益率。

本阶段

27、教育对文化的最基本的作用是()。

传递文化

二、判断题

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直接功能,而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间接功能。

×

2.教育育人功能的基本表现,是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

3.人从先天遗传获得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发展的可能性。

4.教育的育人作用,是使个性与社会性在个体身上有机地达到统一。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

6.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教育更重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及发展的全面性。

7.学校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等。

9.教育对经济产生作用的表现之一,是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10.在古代社会,劳动能力的培养不通过教育。

×

11、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作用。

12.教育对知识生产的作用之一就是造就知识生产的主体。

13.学校教育可以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系统化的政治影响。

14.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必定是一种筛选的过程。

15.教育本身没有文化创新功能。

×

17.教育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能够改变社会性质。

×

18.陶行知等人主张的“教育救国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正确的。

×

19.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有助于社会发展,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则对育人功能无促进作用。

×

20.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属性,而教育功能则指这种属性因适合人的需要而显示出的意义。

×

21.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都具有多元性。

23.一般来说,教育判断不是定性的,而是定量的。

×

24.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是借助教育功能的使用。

25.如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加以衡量。

27.教育是一种低效益的投资。

×

28.人力资本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教育经济问题。

×

三、选择题

1.最初提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概念的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B

A、杜威B、默顿C、罗杰斯D、布鲁纳

2.最初提出正功能与负功能概念的人是()。

B

A、杜威B、默顿C、罗杰斯D、布鲁纳

3.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互相牵扯,并最终体现于同一个体身上综合地产生作用,这就是教育功能的()。

D

A、层次性B、复杂性C、方向性D、整体性

4.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是()。

A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杜威

5.“学而优则仕”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教育的()。

B

A、经济作用B、政治作用C、文化作用D、育人作用

6.教育对文化的最基本的作用是()。

D

A、筛选文化B、整理文化C、融合文化D、传递文化

7.根据个人或集团的职业、学历、收入、财富、家庭状况和生活样式的特点,对其社会地位进行划分和排列,这被称为()。

D

A、文化冲突B、社会冲突C、阶级划分D、社会分层

8.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都同教育的作用密切相关,这就是教育对社会发展作用的()。

B

A、条件性B、全面性C、持久性D、深刻性

9.在《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中提出“教育万能”观点的是()。

D

A、狄德罗B、卢梭C、赫尔巴特D、爱尔维修

10.“‘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说这句话的人是()。

A

A、马克思B、赫尔巴特C、杜威D、列宁

11.根据判断者的需要,基于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作出认定,这就是()。

B

A、教育价值B、教育价值判断C、教育价值观D、教育价值取向

12.在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系统的看法,即()。

C

A、教育价值B、教育价值判断C、教育价值观D、教育价值取向

13.从认识教育功能至教育实施的最终环节,是在教育判断之后确定()。

D

A、教育价值B、教育价值判断C、教育价值观D、教育价值取向

1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一词的是()。

A

A、沃尔什B、舒尔茨C、朱利安D、布鲁纳

15.1960年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震惊了西方学术界。

此人是()。

B

A、沃尔什B、舒尔茨C、朱利安D、布鲁纳

16.使教育所具有的形成人力资本的功能得以转化为现实,有赖于()。

D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教育价值D、教育投资

 

第四章教育活动与社会

一、填空题

1.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制约性、方向性、层次性及()。

发展性

2、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制约性、发展性、层次性及()。

方向性

3.我们可以把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关系分为三个方面:

社会的根本性质、()、社会的具体制度。

社会的发展状况

4.我们可以把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关系分为三个方面:

社会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具体制度。

社会的根本性质

5.在教育如何符合社会根本性质这点上,表现突出的问题是:

把握教育的根本方向和处理()。

教育的民主问题

6.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根本和全面统一,()。

现在与未来统一

7.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现在与未来统一,()。

根本和全面统一

8.教育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具有两大基本特点:

基础性和()。

能动性

9.教育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具有两大基本特点:

能动性和()。

基础性

10.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层次性、方向性、发展性和()。

制约性

11.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方向性、发展性、制约性和()。

层次性

二、判断题

1.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必一定适合社会的根本性质。

×

2.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使教育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基本性质保持一致。

3.教育发展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的需要,超前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

4.社会物质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可以提供给教育使用的物质条件。

5.教育的内容无须借助于社会的精神资源,它有其独立性。

×

6.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受社会根本制度的影响。

×

7.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超前于社会发展的趋势。

8.虽然教育活动受到社会的制约,但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9、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利用社会所提供的条件来进行活动。

10、教育只有符合社会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

11、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需求,不一定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否则难以实现其价值。

×

12、教育对社会需求具有能动性,这主要表现为可以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

×

13、社会需求的发展性和教育自身的周期性,要求教育必须做好社会预测。

14、教育的根本方向,是由社会实际发展状况自然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统治机构决定的。

×

15、教育的民主程度与社会性质密切相关,是社会民主状况在教育问题上的反映。

16、教育的民主程度,反映的是教育领域的情况,与社会民主发展水平相比,有本质的区别。

×

17、教育平等,是教育权益的平等。

18、教育平等,是教育权益的平等,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受同样的教育。

×

19、学生的水平有差异,让他们接受一样的教育不是教育平等。

20、高等教育以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受教育机会,这很不公平,有违教育平等性,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

21、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的实质,是尊重人的教育权益。

22、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的实质,是为每一个人提供教育机会。

23、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的实质,是让每一个人受到同样程度的教育,使其能为国家服务。

×

24、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的实质,是强调教育水准的同一性。

×

25、完全的教育内容的均等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必须默认由个人的天赋等原因造成的教育差异。

26、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变化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规律。

27、教育是不能商品化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性质不同于商品生产。

28、教育的商品性质,是教育有偿服务的基本依据。

×

29、教育的经济特性,是教育商品化的基本依据。

×

30、只用教育商品化才能根本解决教育的经费来源问题。

×

31、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者本身的现代化。

32、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三、选择题

1.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层次性,方向性,发展性和()。

A

A、制约性B、基础性C、能动性D、可变性

2.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关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社会的根本性质,()和社会的具体制度。

C

A、社会的经济状况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的发展状况D、社会的民主发展

3.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关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社会的根本性质、社会的发展状况和()。

D

A、社会平等B、社会的经济状况C、社会民主的发展D、社会的具体制度

4.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关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社会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具体制度和()。

B

A、社会平等B、社会的根本性质C、社会民主的发展D、社会的经济状况

5.如何使教育符合社会的根本性质,表现突出的是涉及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教育的()。

A

A、民主问题B、解决社会矛盾C、社会平等D、教育机会均等

6.教育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基本特点:

基础性和()。

A

A、能动性B、公正性C、合理回报D、超前性

7.教育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基本特点:

能动性和()。

C

A、公正性B、合理回报C、基础性D、超前性

8.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制约性,层次性,方向性和()。

D

A、基础性B、可变性C、能动性D、发展性

9.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制约性、发展性、方向性和()。

B

A、基础性B、层次性C、可变性D、能动性

10.社会需求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出四个特点:

制约性、发展性、层次性和()。

A

A、方向性B、可变性C、能动性D、基础性

 

第五章教育活动与人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