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782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docx

英国新闻传播史资料

简论英国早期的廉价报纸

作者:

张允若 

这些年理论界有种似是而非的看法,认为西方新闻史上的“廉价报纸”发源于美国,以后为英国和法国所效法,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

(一)

廉价报纸,(CheapPapers),也称“大众化报纸”(PopularPapers),指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一般认为它有这些特征:

1、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2、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4、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5、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

这种报纸有别于资产阶级的上层报纸(QualityPapers),因为它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平民百姓,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了适应这一对象而采取的;但是它又有别于工人报刊,因为它毕竟是以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指导全部活动的。

本来,用“廉价”二字名之并不科学,并不能反映它的本质特征。

但是既然从国外到国内这一名称已经约定俗成,那末,在对这一概念作出必要界定的同时,我们不妨沿而用之,重要的是要对19世纪这股新兴的报业潮流的来龙去脉作出正确的阐述。

(二)

应该指出,在19世纪中期美国几家著名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等问世以前,英国不仅已经有了廉价报纸的萌芽,而且有过一些办得相当成功的廉价报纸。

首先,19世纪前期英国已经出现了廉价的星期日报或周报。

早在1801年,伦敦出版了一份《每周快讯》(WeeklyDispatch),自称其宗旨是“教育和娱乐兼顾”(新闻史学家布赖恩•莱克说:

这一宗旨使它同90年代的半便士报直接联系起来了)。

它广泛采集和报道体育新闻、法院新闻以及种种社会新闻。

当时一般报纸的信息量很少,只在言论和广告的夹缝中刊载一点议会报道、船期消息、谷物价格以及贵族家庭的婚丧消息,而这份报纸信息较多,很受读者欢迎,销行甚广。

报价比它的竞争者便宜1—2便士。

19世纪20年代以后,这样的报纸便多起来了。

1822年问世的《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Times)就曾以桃色新闻和耸人听闻的报道著称。

同年还有一份名叫《贝尔的伦敦生活和体育纪事》(Bell’sLifeinLondonandSportingChronicle)的星期日报问世。

该报每星期六下午四时出版。

距离伦敦200英里之内的地方都可在星期天读到,每份7便士(一般报纸为10便士),内容有体育、戏剧、赛马、警事新闻、读者来信等等。

警察局和法院新闻常常置于突出的位置,所用的标题有:

“凶残的抢劫”、“林肯郡审判诱奸案”、“乱伦审议记”、“五名罪犯在新门前处死”等等,并且具体报道种种细节。

星期日报《观察家》(Observer,1791年创办)原来是比较庄重呆板的,但从20年代起也把注意力转向犯罪新闻和体育新闻了。

1836年,英国议会将报纸的印花税减为一便士,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为方兴未艾的廉价报纸扫除了障碍。

大英百科全书写道:

“廉价的刊登犯罪新闻的小报、种种煽情主义的星期日报(例如1843年的《世界新闻》)就象潮水一般涌现了”。

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世界新闻》(NewsoftheWorld),它以平民大众为发行目标,奉行煽情主义的方针,在八版篇幅内包含有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学到警察局等种种领域的新闻,报价每份3便士,1845年底发行量达到3万份(1841年《泰晤士报》才发行28000份)。

其次,19世纪前期英国出现过一些政治性的廉价报纸。

其中有些是工人报纸(譬如1831年亨利·赫瑟林顿主编的著名便士报《贫民卫报》PoorMan’sGuardian),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但也有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激进报纸。

譬如著名的《政治纪事报》(PoliticalRegister)便是这样的一份周报。

《政治纪事报》(1802-1835年)的主办人为威廉·科贝特。

他是个主张改革的资产阶级报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年轻时赴加拿大从军,后来因诉讼纠纷逃亡美国,曾在费城主编联邦派报纸《豪猪公报》,1800年返回英国。

1802年创办《政治纪事报》,鼓吹议会改革,提倡新闻自由,抨击印花税法,不断揭露政府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等腐败行为,为此1810年被以诽谤罪判徒刑二年,并课以巨额罚款。

但是他在狱中继续指导周报的工作,使该报坚持出版。

《政治纪事报》曾经出版过廉价版,并且持续二、三年之久,产生过重要影响,是英国早期重要的政治性廉价报纸。

这份廉价版是1816年11月8日发刊的。

它以劳工大众为对象,宣传议会改革,售价只有两便士,而且凡成批购买报纸的可以获得优惠。

报纸很受读者欢迎,销行极广,发行量超过4万份(须知1817年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才7000份)。

科贝特的政敌曾经嘲讽说,这种廉价版是“科贝特的两便士垃圾”。

但是全国各地人们都在关切地传阅这份报纸,科贝特也成了人所共知的平民领袖。

英国政府十分恐慌,不得不采取对策:

凡是贩卖这种不经纳税的周报者,一律加重罚款,并规定保安法官对于贩卖激进报刊者可以进行逮捕审讯。

1817年政府又宣布终止人身保护法案的施行,声称对任何人有不经审判便长期监禁的权力。

科贝特鉴于这一局势,被迫逃亡美国,但是报纸仍然出版,从美国寄给英国读者。

1819年英国议会通过新的印花税法,规定凡每月出版一期以上的报刊售价不得低于6便士。

科贝特的这份廉价周报也被迫改售6便士,结果因读者无力负担而未能继续。

后来,1830年科贝特又出版了一价廉价月报,取名为《科贝特的二便士垃圾,或穷人政治》,他在创刊号中宣称月报的宗旨是要向人民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受苦。

第二年英国许多农村发生了焚烧仓库和草堆的反叛事件,科贝特被指控为这些事件的煽动者再度被捕。

这份月报随之夭折。

第三,19世纪前期,尽管英国政府凭借印花税法、诽谤法对报界施加种种压制和迫害,但是逃税抗税的无印花报纸不断涌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报纸有的是政治性较强的“激进报纸”,有的是超脱政治的娱乐性报纸,但是都以平民百姓为对象,报价低廉,应该列入廉价报纸的范畴。

大英百科全书曾经这样记叙当时的报界情况:

‘“政府的压制倍加严厉,处以罚金倍加苛刻,可是革命的倾向却以更大的幅度增长。

煽动又加亵渎冒犯。

专门报道犯罪新闻的便士报和半便士报纷纷创办。

在1831-1835年间,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无印花报纸,它们大多有着激烈的革命色彩。

尽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压制,但却始终无法扑灭这些令人头疼的出版物。

”⑥

根据记载,这些非法的无印花报纸常常采用一些引人注目的报名,例如:

毁灭、诽谤、揭露、幽默、人民之声、政治斗士、劳动者之友、苦难的根源、小丑、小偷、无赖、说谎者、爱国者、月球人、滑稽帽……等等。

比起合法报纸来,这些无印花小报内容广泛,编排吸引人,售价通常一个便士。

例如《星期日便士报》(PennySundayTimes)、《人民报》(People’sGazette),头版都有大幅的连环漫画,《讽刺便士报》(PennySatirist)常常登载诸如一个水手装扮成女人、最后成了船长太太的情人等等离奇的故事。

英国政府竭力查禁这些廉价小报,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侦察队,光是1835年就发生了219起惩治销售非法廉价小报的案件,可是这类报纸越禁越多,至1836年其销售量竟然超过了交纳印花税的合法报纸。

1836年印花税降至一便士以后,它们的优势才逐步减弱,以后就逐步让位于合法的廉价报纸了。

(三)

英国早期廉价报纸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的。

归根结蒂它是伟大的工业革命的产物。

英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早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革新生产设备,相继发明了一系列配套的机器。

80年代,蒸汽机改革成功又使这些机器生产获得了可靠的动力。

这场纺织业的革新,很快带动了采煤、冶金、交通运输以及机器制造等行业,使它们相继转到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轨道上来。

至19世纪30-40年代,小规模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让位于大规模的工厂机器工业生产,从而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轻重工业的产量成倍增长,国际贸易急剧增加,当时的英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全社会的人口结构大为改观。

工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雇佣劳动者,农村掠夺性的“圈地运动”又使大批农民丧失土地,纷纷涌向城市,于是城市人口大为增长,新兴的工业城市迅速崛起。

在城市中,两个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阶级同时在发展壮大,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

“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

”⑧据记载,1811年全国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4%。

经济上发达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地要求参政议政,取得政治权力,掀起了持续的改革浪潮,最后导致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

在工业革命中壮大起来的工人阶级,组织程度在发展,文化程度在提高,对国家大事、城市生活变得更为关注,为了改善自身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处境,逐步联合起来开展斗争,罢工浪潮彼伏此起,终于形成了1836年开始的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总之,这场以生产力的变革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英国社会生活的全面动荡和深刻变化。

英国早期的廉价报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顽强地生长起来的。

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动荡,都会使信息量激增,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激增。

而这一次社会动荡的卷入面远比以往的广泛,千百万平民百姓都在追逐着城市生活的信息、国家变化的信息。

过去那种以社会上层为读者对象的上层报纸、政论报纸,内容乏味,文字艰深,价格昂贵,完全不能适应广大中下层群众的需要,于是面向这些人口众多的读者群众的新型的廉价报纸就应运而生。

这些报纸的内容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文字通俗,价格低廉。

尽管类型各异,有的政治色彩浓厚、观点激进,足以反映人们的心声,发泄人们的愤懑和不平,为渴望变革的人提供种种改良主义药方;有的政治色彩淡薄,热衷于社会新闻、煽情主义报道,但是不少劳累终日、生活单调的人们,又想从中得到一些刺激或消闲,以排遣情绪的苦闷。

至于办报人则怀有各自的目的,有的是资产阶级改革家或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想通过这些能够“把下层生活搅动起来”的报纸,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赢得支持;有的则纯粹为了赢利,把廉价报纸作为一种走俏的商品,尽管有阻力、有风险也乐于为之。

这就是英国早期廉价报纸顽强生长、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

从时间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大约早于其他欧美国家30-50年,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种种变动,也明显早于欧美其他国家。

因此,早期的廉价报纸首先在英国出现,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现象,不如此,反倒变得不可理解了。

(四)

当然,英国早期的廉价报纸还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成型,而且存在两个重要的弱点:

一、当时的廉价报纸基本上都是星期日报或周报,还不是日报。

这情况同英国具有星期日报的传统有关。

在英国星期日报也是综合性报纸,它是弥补日报在星期日不出版的缺陷而发行的。

但是星期日报毕竟没有日报的影响大。

二、当时合法的廉价报纸常常受挫,不少廉价小报只好非法出版。

这是印花税法案造成的后果。

1819年议会关于印花税的新规定就直接扼杀了持续几年的《政治纪事报》廉价版。

许多小报为了保持廉价,只好逃税,花费很大气力去对付税务机关的侦查措施,而不能在新闻业务上有更多的建树。

这种情况表明:

尽管从根本上说,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必然呼唤着新的新闻媒介为之服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阻滞,都会影响新的新闻媒介的成长和发展。

不过,尽管存在以上的不足,当时的廉价报纸已经基本具备本文开头所述的五个基本特征。

因此应该明确肯定,它们是早于19世纪中期美国便士报出现的近代廉价报纸的先驱。

其实,美国19世纪中期的著名便士报正是沿着英国早期廉价报纸所开辟的面向平民大众的道路前进的,而且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英国早期廉价报纸的做法并且加以发展完善的。

埃默里父子的《美国新闻史》就曾不止一次隐约地提到这点。

该书写到美国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太阳报》时,有过这样一段话:

“《太阳报》所以获得成功,一部分原因与乔治·威斯纳的报道是分不开的。

戴(《太阳报》创办人—一引者注)还记得当年伦敦便士报的先驱们报道布街警察局新闻很受欢迎的情景,于是他雇请了布街的一把老手威斯纳,为《太阳报》撰写稿件。

威斯纳立即大获成功。

他采写法庭新闻,每星期可得四元,还可分得一份红利。

一年之内,威斯纳即成为《太阳报》的合资老板之一。

”⑨

这样直接聘请“英国专家”的做法虽然不算普遍,但是对英国廉价报纸的摹仿、继承倒是随处可见的。

纽约《先驱报》扩大报道面,开辟金融新闻、体育新闻、读者来信专栏,这同英国早期星期日报有着明显的渊源的关系。

纽约《论坛报》揭露社会弊端、鼓吹社会改革,同科贝特在廉价版上的改良主张也是一脉相传的。

所不同的是,美国30年代以后接踵兴起的廉价报纸,有着远比英国为好的出版环境,因而很快形成气候,形成为报坛上的新潮流。

它们在新闻业务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英国早期廉价报纸更有发展创新,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传统报业的做法。

而这种做法后来又极大地影响了法国、英国等其他西方国家报业,产生了《世纪报》、《新闻报》、《每日电讯报》等一大批廉价日报,在世界新闻史上安放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布赖恩·莱克曾经指出.:

“对于19世纪美国和英国报业史所作的比较,显示了这样一幅总体图象:

它以美国人摹仿英国人的风格和做法开始,又以英国人追随、摹仿美国人的煽情主义和版面设计而告终。

”⑩这一概括是十分精辟和中肯的。

廉价报纸的发生发展也是如此,先是美国人摹仿英国人,而后是英国人摹仿美国人。

难道历史的本来面目不正是这样么?

注:

①BrianLake:

BritishNewspapers,P.68,London,SheppardPressLimited,1984.

②同上,P.69,71,127。

③theNewEncyclopediaBritannica,V25,P.478,1985.

④同①,P.69.

⑤HaroldHerd:

theMarchofJournalism,P.107-116,London,GeorgeAllen&UnwinLTD.1952.

⑥theEncyclopediaBritannica,V16,P336,1956.

⑦同①,P71-72。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7页。

⑨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

《美国新闻史》,第161页,新华出版社,1982。

⑩同①,P75。

(原载《新闻大学》1989年秋季号)

新世纪的分水岭――1800~1860年的英国新闻业

作者:

田启林姬琳 

[摘要]1800-1860年无论对于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还是其国内新闻力量的成长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甚至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本文通过对当时英国新闻事业在宏观背景、业界格局和现代报业雏形形成等方面的总结论述,描绘出逐渐摆脱新闻税束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新闻税;职业理念;大众化报纸;现代报业

1800—1860年是英国最终夺取世界霸权的年代。

与这一时期的国家形势相比,新闻业的发展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发生速度极快的膨胀。

然而,随着国家力量的增长,《泰晤士报》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全国性大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声誉,其左右舆论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欧洲的政局;经济和军事上的安全使得以往加于新闻业的各种限制失去现实依据,在压制和反抗的交锋中新闻业不断取得胜利——新闻税最终不得不废止;随着各种限禁的放开,新闻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以往逃税的无印花报纸开始以合法的形式大量创办,大众化报纸蓬勃兴起,《每日电讯报》等著名大报也在这一时期出现;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丰富,报业经营的大多数理念和要素都已具备了现代色彩,英国报业站到了现代报业的门槛上。

一、宏观层面的开拓——新闻税的废止与新闻职业理念的初步形成

(一)新闻自由高奏凯歌的年代

要理解这种情况必须从头回顾整个新闻税体制。

新闻税(NewspaperTax)又称知识税(TaxonKnowledgeAcquisition),是对书报出版所征收的附刊税、印花税、纸张税、发行税、广告税等税种的总称。

其中的印花税(StampDuty)为荷兰于1624年首创,此后成为各国新闻税中的主要税种。

国会还于1712年5月16日通过了印花税法案,“印花税法案实行不到1年,报刊停刊一半。

其后,印花税法案之执行时紧时松。

1794年、1804年、1815年税率上调了三次。

”①

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泰晤士报》售价每份7便士,到1815年时销量仅为5000份;而到第一次新闻税削减以后的1850年,《泰晤士报》的售价降到5便士,发行量猛增到5万份,超过伦敦所有早报发行量的总和,由此可见新闻税加于英国报业的重负。

就是这样的一种严重阻碍了报业发展和言论自由程度的税收制度,在1800—1860年之间,被逐渐的废除了。

最后的一项是纸张税,于1861年废除,而该年也被公认为是英国最终确立出版自由的一年。

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33—1836年。

首先是1833年使广告税削减一半,然后1836年纸张税又削减一半;而最重要的还是印花税的从4便士降为1便士。

第二阶段是从1853-1855年。

先是广告税和附刊税于1853年废除,然后是印花税于1855年废除,最后才是纸张税于1861年废除。

每一个阶段都对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阶段也都开启了一个政治上的重要时期。

第一阶段的减税是英国议会内外的激进分子作用的结果,他们提出:

知识应当能被自由的获得。

著名小说家和政治家布尔法·李顿(Bulwer---Lyton)1832年提出了废除知识税的议案。

他的议案得到了议会外激进分子的行动支持:

“1831年到1835年间,出现了数百种不贴印花的报纸,它们的态度,大多是很革命的。

(政府)一再严加限禁,但终无效验,无法阻止这种违法出版物的不断出现。

”③而当时的弱势政府也正需要激进主义者的选票支持——这一历史后来在1853-1855年间又重演了,当时的政府为了获得国内对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支持,不得不对激进主义分子让步。

第二阶段的废税运动还因为国内对克里米亚战争新闻的渴求而得到了公众们的支持。

同样重要的是,一大批职业记者已经在无印花报纸的运作中磨练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二)令人陶醉的职业气息

伦敦以及外省的主要报纸从1850年以后就形成了严肃报纸的风格。

他们将新闻和评论分开,尽管通过表明报纸的政治立场可以使新闻表述的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同样的,他们的广告和报纸的其它内容之间也是界限分明。

他们在本土和国外也都有着自己的信息来源,因此可以不依赖于政府的暗示,也不需要从别的报纸上抄袭新闻,

就可以组织自己的海外要闻版。

在版面安排上,它们的手法已经十分成熟,国内新闻,国际

要闻,体育新闻,以及案件新闻都已分别集中在固定的版面上,并以比较稳定的风格出现。

相比之下,19世纪之初的报纸却并不拥有这种形式。

它们版面更小,评论的范围也很狭窄,同时缺乏职业气息。

因此1800—1860年是英国新闻职业化的重要阶段。

在滑铁卢之战以后,报社开始更多的雇用专业的新闻记者。

对新闻报道进行修改润色也有专职的文字编辑;最高层的总编也不一定就是业主。

这些职权明确的专业分工在这一时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的走向了成熟。

讨论报纸的经营状况必然会涉及广告问题。

19世纪初创立的报纸中,它们从一创办就面临着财政上的压力——它们必须从广告中收入预算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当时的广告问题又与今天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19世纪早期,知名并能行销帝国各地的商品并不很多,而只有它们才会在一份全国性大报上刊登广告。

19世纪早期的广告大部分是小型的分类广告,其中某些是介绍新到商品的,而这些商品更大量的是通过读者之间的人际传播销售出去的。

因此,在当时让一份伦敦报纸挤进地方报纸的地盘与它们竞争是不现实的。

大部分情况下,商家们都满足于在地方报纸上作几行字的小广告。

由于这个基本情况,各家报纸间广告费率(advertisingrate)的差别并不很大,同时同一家报纸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变化也不会很大。

这种情况有利于大量的小型刊物的生存。

二、业界发展的基本格局——《泰晤士报》的独霸报业和期刊杂志的多样繁荣

(一)《泰晤士报》的独霸

当时的报刊发行量都很小。

1835—1855年之间,伦敦的日报大多数只能达到5000—6000份的发行量,而地方报纸可能只有2000—3000份的发行量。

但《泰晤士报》却是个特例。

对这段时期进行描述的最佳标题就是“《泰晤士报》的独霸时期”。

在1800年的时候,《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并不比《信使报》(TheCourier),《纪事晨报》(TheMorningChronicle),《晨邮报》(TheMorningPost)和《先驱晨报》(TheMorningHerald)这些日报高。

但是在1800—,1860年之间,《泰晤士报》的确建立起了它的优势地位,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它的发行量甚至一度从5万份升到了6万份以上。

它的成功也许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伦敦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主干道大致是在1835-1850年间完工的,这就使得首都的报纸能通过其它国家,比如说意大利、美国或是德国的报纸所没有的途径统治整个帝国的报业。

而《泰晤士报》这一时期的著名主编巴恩斯(Tho—masBarnes)和德莱恩(JohnThadeusDelane)始终坚持捍卫公众的权利以及独立的办报方针,集结了一大批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固定读者群,《泰晤士报》的业界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政治家们的必读刊物。

19世纪30年代,印花税的下调和读者政治信息需求的扩大,给了报业充分的发展机遇,但是伦敦的报业市场上已经容纳不下其它报纸了,其它日报的发行量始终维持在5000—6000份,利润微薄。

《泰晤士报》则凭借其庞大的读者群,实现了报业主们梦寐以求的广告和发行量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同时也可视为是报纸政治上的独立性与经济上的成功互为保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有人认为,《泰晤士报》在19世纪中期的经济成功和政治独立性应归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它的老板是印刷商,他们对技术革新的兴趣远胜于对社论内容的兴趣。

事实上,报纸的独立是它们在财政上安全无忧的产物。

《泰晤士报》作为英国报业史上第一份取得空前独霸地位的报纸,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巨大的发行量,更在于指出了一条现代报业商业化运作的道路:

采取多种手段迅速扩大发行量,巨大的发行量即意味着广告的丰盈和财政的独立,而财政的独立在民主国家中,则意味着它可以就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自由的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而无需听命于政党或任何利益集团——这一点又能够在已有的受众中建立起牢固的阅读忠诚,稳定甚至继续扩大发行。

所以即使在后来大众化报纸蓬勃发展的时期,《泰晤士报》这样一份独立大报也仍然占据着主流报坛的霸主地位,并成为现代报业的重要组成。

(二)伦敦其它重要报纸与外省报业状况

在这一时期,伦敦的其他重要报纸还有《每日新闻》(DailyNews)(创办于1841年,非狄更斯创办)、《纪事晨报》(theMorningChroni—cie)、《晨邮报》、《旗帜报》等,但很明显,这些报纸都有着明确的政治忠诚:

如果没有外来的资助它们能否长期生存下去,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而《泰晤士报》虽然先是支持帕麦斯顿,后来又支持狄斯累利④(Disraeli),但是在经济上,它始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