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25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docx

沪教版高三语文周练七

高三语文周练(七)2008.11.12

一、默写部分(15分)

1、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10分)

(1),最难将息。

(2),到黄昏、点点滴滴。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梦入芙蓉浦

(5)执手相看泪眼,

(6)鸟雀呼晴,

(7)念去去、千里烟波,

(8)便纵有千种风情,

(9)落花水香茅舍晚,

(10)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默写秦观《踏莎行》全篇(5分)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0分)

1、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

4、屈节辱命。

《李广苏建传》( )

5、应节而舞。

《促织》( )

6、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 )

7、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孙子吴起列传》( )

8、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

9、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

10、自经丧乱少睡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1、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 )

13、以其经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

15、奇货可居(  )

16、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 )

17、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

18、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19、成妻具资诣问。

《促织》( )

2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

21、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 

2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

2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

2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25、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26、行可数百里;潭中鱼可百头许《小石潭记》( )

27、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28、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

29、何必劳神苦思( )

30、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31、牛困人饥日已高( )

32、何必劳神苦思( )

3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34、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3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如乐作焉( )

36、不终岁,薄产累尽( )

3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3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9、余船以次俱进。

()

4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三、文学常识(18分)

(1)《想北平》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等。

(2)《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中的蔡孑民即先生,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

“”,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3)《论语》是编成一书的,孔子名丘,字仲尼,为代表人物。

(4)《孟子》一书共篇,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

(5)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

的理论。

(6)《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

后世并称。

(7)李清照,号,与柳永、、合称“婉约四宗”。

(8)马致远,号,大都人。

与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

(9)《西厢记》的作者是,名德信,大都人,代杂剧作家。

四、语段训练(35分)

(一)、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题(9分)

(甲)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丙)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甲)(乙)两诗从题材看,属于诗,从体裁看,属于诗(2分)

2、(丙)是对联,它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分)

3、(丙)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乙)诗中的“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乙)诗中的“___”一句同说—事。

(2分)

4、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甲)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

(18分)

崔永元:

我的长征(节选)

70多年前,一支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却又无比壮烈的长途跋涉。

这场伟大的远征,扭转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更创造了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

如今,又一支队伍将重走长征之路。

踏过先辈们踏过的每一片土地,穿过先辈们经过的每一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开始一场“我的长征”。

(1)解放周末:

报名参加“我的长征”的人,都了解长征的历史吗?

崔永元:

不全了解。

有的人说,“我不了解长征,但我希望走下来后,能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我满意这种答案。

你参加了我们的活动,你想看书了,你想了解这段历史了,这就是意义。

(2)解放周末:

面试中一定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崔永元:

面试3天,我流了十几次眼泪。

这次报名最大年龄的是位82岁的北京老人。

面试的时候,他下那三个台阶我都觉得悬,按礼貌说我都应该上去扶他,但他是来参加长征面试的,我就提心吊胆地看他走到我面前。

我说我们有车,您可以坐车和我们一块走。

他说他就是要步行,坐车就不来了。

我说您这么大年纪,怎么爬雪山、过草地啊?

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行?

我自己的身体,我比你清楚。

这位老人参加过国民党新一军,参加过滇缅战斗。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是内战,就参加了共产党。

他讲这些的时候,屋子里鸦雀无声,空气都凝结了。

让82岁的老人参加“我的长征”,这有些不人道,我们最终没让他入选。

打电话通知他落选的时候,他特别不理解,老问你们什么理由?

什么理由让我落选了?

(3)解放周末:

如果说70多年前支撑红军长征的是信仰,那么什么是“我的长征”的精神支撑?

崔永元:

信仰,还是信仰。

过去我以为有意志品质、有信仰的人少。

但现在我觉得即便少,也有!

这次来的大部分都是。

这些选手总说,70多年前条件那么艰苦,红军吃草根、吃树皮,还有追兵,还要打仗,都走下来了,今天的条件下没理由不坚持。

(4)解放周末:

除了执著,重走长征路对意志品质、体能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崔永元:

我们给面试入选的42个人安排了野外训练,让他们每人负重30公斤,光山地穿行就走了20公里,又让他们从40米的大坝上速降下来,还做了空中抓杠等极限运动。

做完这些,没有一个人要退出的,都嘻嘻哈哈,像春游似的。

“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

我很生气,来个杀手锏,让他们从怀柔走到中央电视台。

这段路程有70公里,我就想看他们谁有畏难情绪。

结果都高高兴兴上路了。

后来走到15公里的时候,我看行了,没人要退出,让他们上车,可没人上车,都要把70公里走完。

(5)解放周末:

这是对他们的考验,就像您说的,长征不是春游,应该庄严起来。

崔永元:

后来又接着“折磨”他们。

把他们拉到北京体育大学操场上。

那天特别冷,就晾着他们,让大家围观。

为什么?

就是要打掉很多人心里那种凑趣、春游的心理。

我们的“魔鬼教练”问他们,你们现在觉得好受吗?

想不想退出?

有什么话要说?

当时很多人都快崩溃了。

这时候现在入选的马阿姨就站出来了,她面对着大家说,“我就是被淘汰了,也不会选择自己退出。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非常爱你们”,说完满脸是泪。

(6)解放周末:

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一条追寻过去的路,也将是一条审视今天的路。

崔永元:

是的。

有个北京人,他去年自己走完了这段路。

他说一路上老乡们对他特别好,在藏族区的两个月,他一分钱没花,都是大伙管他吃,管他住。

很多人帮了他的忙,可他连照片都没给人寄去,所以他想再走一次,把照片给人家,感谢人家。

那些老乡也特别可爱,觉得只要是北京来的,就能解决问题。

老乡给他写信,反映的都是应该向《焦点访谈》反映的问题。

老乡的信上说,因为毁林,当地的红军坟越来越少了,最近当地政府还要把坟迁走,老百姓不答应。

我跟他说了,信给我吧,这事我们来解决。

(7)解放周末:

这次“我的长征”之路,不仅要用脚丈量,也要用眼睛观察,用行动解读。

崔永元:

我们和选手都希望能做点实事。

前些天播了个广告,告诉大家我们希望在沿路做些公益的事情。

没想到不到两天,就接到了4家企业打来的电话。

其中一家药业公司,准备投入500万元帮我们在沿路建25所“长征医院”。

还有一家企业一下子捐了1000万元,想把这些善款定义为公益基金,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用这笔钱建学校、建医院或引进师资。

(8)解放周末:

从“让城里人吃苦”的简单想法,到现在数万人参与的大型活动,这其中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你觉得是什么吸引大家投入这样的热情?

崔永元:

我昨天晚上躺床上还在想这件事,那天就是我和孔继宁在一起聊天,没想到聊出了这么大的事,而且越搞越大。

我就想起了毛主席的话,“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真是很有力量。

(2006年4月7日《解放日报》)

5.划线句中“折磨”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文中这位82岁的北京老人为什么让人感动?

(4分)

7.综观全文,对举办“我的长征”活动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扭转中国的命运,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出为后人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

B.使许多原本不了解长征的当代中国人,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从而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了解这段历史。

C.以当年红军的精神和当今选手的经历唤醒人们的信仰意识,磨砺人们的意志品质。

D.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的苦难与英雄,更让我们审视今天,发现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E.为沿途地区做些具有公益性质的实事,对赞助这一活动的企业来说也是成功的商业策划。

8.文章末尾引用了毛主席的话: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

”请阐释毛主席这句话。

(4分)

9.说说你对于70多年前这次长征的了解与思考。

(不超过100字)(4分)

高三语文周练

(一)答案2008.9.10

一、默写部分(15分)

1、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10分)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10)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默写秦观《踏莎行》全篇(5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0分)

1、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结交)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构筑)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季节 )

4、屈节辱命。

《李广苏建传》( 气节,节操)

5、应节而舞。

《促织》( 节拍,节奏)

6、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 进朝做官)

7、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孙子吴起列传》( 推荐)

8、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献,奉上)

9、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典籍)

10、自经丧乱少睡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经过,经历)

11、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接近,趋向)

1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 达到,完成)

1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停留)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处于 )

15、奇货可居( 储存 )

16、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 全)

17、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被攻占)

18、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举动)

19、成妻具资诣问。

《促织》( 准备)

2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定)

21、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极其,非常) 

2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横渡,横穿)

2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主)

2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经得起,忍受)

25、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能够 )

26、行可数百里;潭中鱼可百头许《小石潭记》( 大概)

27、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担心)

28、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怕)

29、何必劳神苦思( 使..辛苦)

30、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顿)

31、牛困人饥日已高( 疲乏)

32、何必劳神苦思( 使…劳累)

3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功劳)

34、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乐趣)

3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如乐作焉( 音乐)

36、不终岁,薄产累尽( 牵连)

3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因为,由于 )

3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

39、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依照)

4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为,认为)

三、文学常识(18分)

(1)《想北平》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

(2)《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中的蔡孑民即蔡元培先生,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

“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3)《论语》是孔子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成一书的,孔子名丘,字仲尼,为儒家代表人物。

(4)《孟子》一书共七篇,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5)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6)《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后世并称老庄。

(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柳永、秦观、周邦彦合称“婉约四宗”。

(8)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9)《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杂剧作家。

四、语段训练(35分)

(一)、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题(9分)

(甲)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丙)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甲)(乙)两诗从题材看,属于咏史诗,从体裁看,属于近体诗(2分)

2、(丙)是对联,它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对仗。

或:

对偶,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分)

3、(丙)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乙)诗中的“_兵销炬影东风猛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乙)诗中的“__梦断箫声夜月孤_”一句同说—事。

(2分)

4、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甲)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分析及答案〗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失误及矫正〗

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

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

但前者失误是最主要的。

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为的丢分。

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

在答题时还会出现一种毛病,那就是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这样的答题一定是不准确的。

回答时应注意:

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

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

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

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高屋建瓴,空洞说教。

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

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1-2分,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4-5分。

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

 

[甲诗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

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

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

宋人许《彦周诗话》云:

“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

孙氏霸业,系此一战。

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如《四库提要》云:

“(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

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这话说得很对。

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

“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

“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乙诗赏析】这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而写出的一首怀古诗。

诗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举重若轻地把一场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并从一定角度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给予评价。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

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

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

“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

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