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987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docx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状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

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齐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

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

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

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

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

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

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

有()画,第七画是()。

父:

有()画,第三画是()。

理:

有()画,第十画是()。

姓:

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挖通-劈开-制服洪水

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明白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

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

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

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

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

是纪念什么人的?

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

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

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

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

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

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最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

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能够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

疏导法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人定胜天

同甘共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初读课文。

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能够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状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群众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状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说明大禹了解状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

小朋友们想一想:

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群众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

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

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

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

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

有()画,第七画是()。

父:

有()画,第五画是()。

理:

有()画,第六画是()。

姓:

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

引读:

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

这洪水究竟有多大?

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

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

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

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

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

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样样?

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能够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

4、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情绪怎样?

你能透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有感情!

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透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

来,我们一齐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

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这时谁挺身而出?

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样想呢?

这个决心下得好!

一齐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

禹先做了什么?

(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

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

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

水流我们都明白,地形是怎样回事?

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

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

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

谁来读好这个词。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出示图2:

禹又做了什么?

指名读。

出示句子: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

你见过大山吗?

让你去开山你敢么?

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

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那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

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忙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透过想象,能够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应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

5、禹怎样会想到这个办法呢?

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

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

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

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

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

智慧

[透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透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透过两次概括:

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

6、学到那里,觉得大禹怎样样?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

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以前()次飘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貌。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

一个月多少天?

一年多少天?

十三年明白多少天?

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

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飘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

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样想?

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样想?

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

应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样回答他呢?

指名学生主角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之后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透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

4、小结: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刻,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

但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情绪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齐跳动。

]

6、读到那里,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

板书:

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

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样样情景呢?

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扩充了课文的资料,也有利用帮忙学生理解课文。

]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

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

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必须的梯度,透过主角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仅我们那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向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这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那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

(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

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

8、这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

教师可透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

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一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样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重点词辛勤、最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

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

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述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明白了什么?

你还想明白什么?

(我明白了大禹在怎样一种状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

一心治水:

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一天

3、比较句子:

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

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透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

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家里什么事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妻子刚生下孩子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儿子已十多岁了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必须回家。

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透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明白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

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最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

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