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案例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59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案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课题案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课题案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课题案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课题案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课题案例集.docx

《小课题案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案例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课题案例集.docx

小课题案例集

案例1: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一、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

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

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呼声大起!

我急忙走过去。

“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

“广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

课间我没有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

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一一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

在评讲课上,这类作文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溃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二、我的小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三、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

半学期。

研究方法:

第一步采用文献法,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

在此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

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四、预期文本成果

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五、我的求助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径。

专家点评

本案例范文作者是陈赞,原文题目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突围:

直面真实》,选自《当代教育科学》200年第7期,部分摘选并略有编辑。

案例2:

捕捉问题,形成小课题

如果市磨头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成小燕正在教学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当她用小黑板出示“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这句话让学生朗读时,孩子们纷纷说老师写错了。

果然,课文中的原话是“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成老师把“今天“与”“我”的位置写颠倒了。

但她灵机一动,问:

“小朋友们,这句话意思不变有哪几种说法呢?

”,孩子们得出以下四种答案:

“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今天参加跑步比赛,我得了第一名!

”、“L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第一名的是我!

”。

改变了“我“在句子中的位置,句子的意思却没有变,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有趣。

老师的“笔误”却错出了“精彩”,让成老师眼头一亮,心头一喜,于是,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研究》便诞生了。

像成老师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课题的事例还有很多:

学校年龄最大的老教师沈祖文根据考试中学生的无谓失分现象,确定的小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测试中“过失”失分的原因及对策》;毕业班的程伟老师结合自身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无效参与现象,确定的小课题是《大班额下合作学习的有效参与策略研究》;刚参加工作的马小敏老师面对一些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这一问空见惯的现象,确定的小课题是《小学英语课上不举手发言学生的心理探究及对策研究》……在“发现就是成功”的观念引导下,我们的广大教师睁大双眼以敏锐的目光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搜索问题、发现问题,提炼小课题。

学校骨干教师徐远贵老师发现,孩子们下课总爱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卡,能不能把游戏卡引入数学教学中呢?

于是小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卡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就诞生了,他以当时所教的《数的整除》一章为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研制出一种“数学游戏卡”。

这种游戏卡共12张,由12个数字组成,并规定了五种玩法,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素数、合数”、“互质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于是徐老师和他的备课组老师一起将小学各册的重、难点罗列出来,逐一尝试,研究出了类仪于扑克牌的二十多副小学数学游戏卡。

现在,有三种游戏卡片已经在全校推广,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

目前,徐老师还积极准备申请游戏卡专利。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感受就是:

“大胆尝试,就会成功。

作为一线教师在长期的看似简单、重复,其实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其实有很多“问题”和“想法”,我们把这些以前仅是停留在嘴边、头脑里的“想法、问题”作为一项小课题来研究、探究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试一试”,在尝试中改进工作,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徐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卡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显著成果的取得更让大家明白:

小课题的价值在于做。

现在,“做一做,试一试”不仅成了我们不少老师的“

口头禅”,而且成了大家展开研究的重要方法。

老师们在尝试中探索教育规律,在尝试中探求教育本质,当然,尝试中会有失败,但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尝试中会有风雨,但风雨过后便见彩虹。

我校自小课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老师积极申报小课题达30多项,其中,如果市级立项小课题10个,镇级小课题20多个。

在我们学校,几乎每天都有小课题研究课,除了小课题组成员,其他老师也积极参加并书面评课。

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能在活动中收益。

在我们学校,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半,都会举行小课题研究沙龙,围绕一个专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思辩中碰撞智慧。

在我们学校,每个月都组织一饮小课题组互评活动,小课题组与小课题组之间互相做阶段研究报告并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在互评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我们学校,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时空限制。

老师们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小草论坛”,专门用于小课题的研究、讨论。

成功的经验,大家在这里分享,失败的教训,大家在这里总结,遇到了困惑,大家在这里商量。

的确,“小课题”让三五个关系融洽,志同道合的老师走到一起,组成一个个研究“共同体”(即小课题研究小组),小课题组成员之间,小课题组与小课题组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相互研讨,相互借鉴,在合作中分享愉悦,在“饱满”起来,每一项小课题都有大量的一手资料,有观察记录,有数据分析,有活动记载,有反思总结……可以真实地还原研究的轨迹,清晰地看到研究的历程。

据统计,近两年,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文章7井篇,达到人均一篇,在县级以上获奖论文149篇,达到人均两篇。

像我们这样一所乡村中心小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得益于小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继续行动,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专家点评

本案例原文题目是《卫星小课题研究的四种策略》选,部分摘选并略微编辑。

案例3:

从“教育交往”到“交往教育”研究

—江苏海安具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与学校主课题实验的协同发展我校的主课题研究是从1990年开始的,在近20年的实践中,我们持久地关注并探究着“人际交往”这一教育学的前沿问题,不断提升研究理念,改进研究方式,拓展研究内容,进而形成了从以教育交往月到“交往课程”,再到“交往教育”这样一个不断拓展相深入的探索过程。

“十五J”期间,学校在“共生”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改善管理场境,优化教学行为,调适教育关系,使“对话”“理解”“融合”思想融入到师生甚至家长的日常生活中,创生出高品位的教育文化。

”(引自叶澜教授、杨小微教授等专家组2006年10月2日日对我校“十五”主课题《为了“共生理想”的交往教育》的结题意见),2007年初,我校的教育科研步入了一个“十五”主课题《为了“共生理想”的交往教育》已结题、“十一五”主课题《走向共生的小学教育生态优化》尚处在申报立项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如何来巩固和推进学校“交往教育”实验成果呢?

如何让老师们能在看似“空闲”的主课题间隔期也能保持一种开放、自主、生动、有效的科研状态?

如何鼓励老师们通过连续性的、自主式的研究来为主课题的后续研究蓄势、聚能、发力呢?

在多种思路的辨析和比较中,我们选择了小课题研究。

1.启动。

2007年初,小课题研究在海安刚刚破土发芽,一直习惯于在学校宏观规划下开展课题研究的我校教师对它还很陌生。

为此,我们先在校园网上向大家推介了部分优秀小课题研究故事,并结合这些故事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小课题专题讲座。

在初步搞清楚小课题的特征后,我们引导大家调整思维方式,紧紧围绕“共生”“交往”“体验”等交往教育核心理念和自身的教育管理、教学实“大”“空”“旧”的课题重新进行调整,使得大部分老师从课题的选择上就步入小课题的研究究轨道。

2.运行。

在一学年两轮的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围绕“交往教育”这一核心,共研究了300多项课题。

在研究主题上我们倡导从大家熟悉的“交往课程的实施、课堂交往的优化、管理场境的改善”三个方面选择;在研究方式上我们采用、“三人小组→双人合作→个人独立”先合后分的方法;在价值导向上我们突出“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自主意识和“小中见大”的思辩能力;在成果表达上则注重灵活多样,“叙事体”尤为大家钟爱,每学期结束还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组织管理上我们以年级部为单位进行整体性的考核评估。

在研究中,老师们逐步领悟到了小课题研究的内涵,也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举手”的潜课程研究》等多篇研究故事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今年年初,我校的第三轮小课题研究开始,全校187位专任教师人人都自主申报并立项了新的小课题,小课题之花越开越艳。

3.收获。

从小课题研究与学校主课题实验的协同发展这一角度来梳理一年的实践和探索,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1)小课题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主课题交往教育实验的内容体系,为教育生态优化提供了很多新视角。

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现状中的交往问题的感受力特别强,他们着眼一个“小”字,突出一个“真”字,挖掘了很多鲜活的交往教育话题。

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分析与思考》、《队干月选—让竟争与和谐同行》、《我哄学生的小把戏—班级激励机制活动小记》、《让孩子尽快喜欢上一年级的生活》、《高年级学生说”他和她好J7的应对与干预》、《让学生座位编排更有效》、《学生”追星”现象浅析》、《”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围绕几个“二小”(第二胎子女)的研究》等都有很强的班级现实感。

在师生交往方面,《举手,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勤”与“情”----沟通师生情感的好方式:

作业面批》、《“QQ”在我与学生之间》、《如何面对课堂上学生说“悄悄话”》等都从师生交往的正面入手,搭建师生心灵对话的新平台。

在家校沟通方面,通过书信交流的《信,让我们从这里沟通》和通过网络短信互动平台的《手机响起的时候》都充满了时代气息。

这些课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直面教育交往的现实,且大都是在过去的交往教育研究中没有触及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是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的有力支撑。

(2)小课题研究发展和提升了主课题交往教育实验的研究成果,为教育生态优化创生出很多好案例。

研究出成果,研究出智慧,研究出效益。

小课题虽然认微小月,有很大的个体性,但小课题研究的深层内涵应该努力以某一教育事例或细节为“引子”,而后由“点”及“面”或由“个”及“类”揭示或探寻到更具广泛意义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我校陈克东老师坚持用“故事”来和学生沟通、对话、交流,带领班上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出故事集”,他的小课题研究故事《那时花开,美丽的故事讲出来》、《一路上有你—“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系列研究之二》在学校讲述后,老师们备受感染和震撼,于是此项研究很快在学校推广开来。

崔春梅老师的《一个寄宿生身体早熟后的遭遇》,从一个寄宿生身体早熟后受到嘲笑直至无奈地选择转学的研究中,暴露出了学校在寄宿生管理和性教育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开发小学生理卫生课程的现实课题。

(3)主课题理念统领下进行的小课题研究更为集中地展现出了小课题的特征品质和价值追求。

交往教育是我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过去的几年,我校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总课题(或子课题或小课题)的研究中,对课题理念和大课题的规划与研究思路颇为熟悉。

而在共同理念统领下围绕同样是交往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很好地利用这种基础,不时地将小课题和原先参与的熟悉的课题研究在特点、选题、目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老师们对小课题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研究实效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主课题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操作经验对提炼小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小课题研究虽然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但也有章可循。

这种章法既有自身的特色但也根植于传统。

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原有参与主课题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案例研究、调查访谈、对比反思等方法也大量运用于小课题研究中,而且他们更偏重于对现象和事理的质性描述,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研究的历程和思索。

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不但成为他们的行动方式,更成为他们的研究思维。

总的说来,在小课题研究与主课题实验的双向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老师们对教育科研的理解有了新的飞跃,研究的热情被充分激活,独立作战的科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觉和行走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有老师在自己的研究故事写道:

做小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一些波澜,消除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带来的疲乏和厌倦之感;做小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思考增几分色彩,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教学生活将会因为我们的不断思考而走向深入,走向开阔;做小课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智慧添些许活性,用智慧的研究带领着孩子们智慧地成长,这是教育的大境界。

一位老师在参加完学校的小课题报告会后,发给我这样的一封邮件,字里行间,我再饮感受到了小课题这种贴近教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的神奇魅力。

原文如下:

在一个安静且精致的午后,报告斤的灯光如水般地淡淡撒在各位老师的脸上,显示出一种宁静的温暖。

小课题研究就在这时进入了我的视线,直击我的心灵。

教育中的花开花落不是可以预见与控制的。

但留住花开的美好瞬间,除了影像,我们还有文字。

曾经的我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那么专心致志地聆听报告。

许校长您告诉我们您在听陈老师作报告时流泪了,今天的我,听报告时也流泪了,一开始只是眼角湿润,后来泪水就慢慢流下来,一滴、两滴……曾经的我从没有在会议中和会议后如此思绪万千。

我是去年调进实验小学的,但真正和它亲密接触只有本学期。

这里的生活工作不断给我带来惊喜,这里的教育科研不断给我们教师的生命以新的注解。

陈老师的学生说从其他学校转学到了实小是无悔的选择。

我也是。

面对如此的感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小课题研究和学校主课题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开辟出学校教育科研的崭新天地,给教师的职业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专家点评

本案例范文作者是许卫兵,原交题目是《小谋题研究与学校主谋题实验的协同发展—以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为例》,选自《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略有编辑.

案例4: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名称: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任教科目

数学

电子邮箱

主持人

研究时间

2009.9-2010.10

问题描述

今天数学练习课上,在学生做一张数学卷子时,我提出这一条要求:

做数学概念题,必须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不能口算的要在草算本上列竖式计算。

大家都点头同意。

实际上怎样呢?

两三分钟后,我下去巡视,随手用红笔打了几个x,也不讲解,只说一句:

以“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给我看”。

做对的,不批阅,也是一句:

“算式呢?

事实证明,明确的要求之后必须紧跟严格的监督检查。

我才巡视完一个小队的同学做题情况,其余学生已经接收到老师严格检查的信息。

后四个小队的同学都挺自觉在草稿本上列算式计算。

接下来的巡视批阅中,我们都发现大家做题的准确率非常高。

有几道很难的填空

题,以往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对,都眼巴巴等待老师讲解。

今天类似的题目,只有几个同学做错。

原来,我们班学生平时做数学题错误百出,并不是他们没有思维能力,并不是他们不会思考,他们缺少的只是草稿本上的一个算式而已。

事实胜于雄辩,前所未有的准确率给同学们以极大的鼓舞,’愉悦的心情使他们做题速度也快了很多。

看来“草稿本”—学生身边的绝好朋友却并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视”草”如草。

如何改变现有的这种情况,使草稿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我想通过本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合理、规范、有效使用”草稿本”的技能和习’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评析和说明】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

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问题界定

数学草稿本:

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专门用于打草稿的本子。

有效应用:

指草稿本使用合理规范,应用得有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评析和说明】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I问题界定,即对I句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概念进行途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

研究概述

我在查阅资料中发现,《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的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

沈德立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中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培养的方法、措施和建议。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实质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评析和说明】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研究概述,即有针对性的文献阅读和初步的调查分析,了解与本小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情况,有利干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问题解决的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9月一2009年10月)

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对任教学生草稿本或草稿纸使用的原始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为小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实施研究阶段(2009年11月一2010年5月)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内涵、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评价研究。

通过“认识草稿本一规范草稿本一应用草稿本”的三步曲,改变了学生“视”“草”如草的现状,和学生共同抬拾“草”变金,挖“草”作宝。

通过让学生值写“一周作业、草稿应用情况的对照记录表”,强化草稿本的规范应用。

采取草稿本“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展评、每期奖评”的跟进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研究的成效。

3、总结题阶段(2010年5月一2010年9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撰写了论文《数学草稿本,想说爱你不容易》,完成结题小报告的撰写,以及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

【评析和说明】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问题解诀的设想,一般包括解诀本问题的研究方法(诸如课例研究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以及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等)。

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

1.让学生重视草稿本的使用。

在调查分析、深入思考之后,我想通过“认识草稿本一规范草稿本一应用草稿本”的三步曲来改变“视”“草”如草的现状,和学生共同拾“草”变金,挖“草”作宝,让学生把草稿本当成好朋友。

2.数学综合实践课例。

在“共同认识草稿本”环节,我计划上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数学草稿本’?

草稿的价值何在?

”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数学学习中草稿本是必不可少,而草稿的最大价值在于体现了我们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的探索、猜想、推理、演算等过程.

3.学生原始草稿本。

在“规范使用草稿本”环节,我将每位同学的原始草稿拍下来,让他们欣赏自己的原始草稿,激发学生要改变现在草稿现状的强烈愿望:

应该规范草稿的书写,规范使用草稿本,和“草稿纸”说再见。

我还计划引导学生共同拟订了“数学专用草稿本使用指南”,明确了草稿本的“一专多能”,草稿本的“超凡地位”,以及写草稿的具体要求。

4.促进草稿本有效使用的激励机制。

在“有效应用草稿本”环节,结合“数学专用草稿本使用指南”,开展“四星草稿”评比活动。

让学生每天对照填写“一周作业、草稿应用情况的对照记录表”。

采取草稿本“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展评、每期奖评”的跟进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综合分析.在这一学年研究中,纵观学生的草稿本使用变化情况,作业情况和期末成绩方面,分析学生的草稿本使用效果.

【评析和说明】在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和预期成果设计。

分析问题解决的成效,常常需要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说明。

预期成果指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调查调研报告、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

当然,作为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援助要求

我希望得到学校和数学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学生草稿本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学生原始草稿本,特别是学生原始草稿本使用策略,如有可能,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信息。

3.在我上研究课时,科组教师能来听评课。

【评析和说明】小课题研究方案中,该部分为援助要求。

小课题负责人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学校意见

 

案例5:

一次校本教研工作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

随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评估一起,为了了解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

}问卷共设计12道开放式试题,在教师集中时间让教师填写作答,现将问卷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你认为你在教学研究方面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从教师们填写的情况看,大部分都说自己是主动的。

这个结果和我的基本判断相去甚至远,但我仍然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大部分教师事实上是被动的。

出现与事实不符的原因,我认为是这样的:

一是教师没有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区别搞清楚。

教师们可能对参加教研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还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

但主动性要求的不只是积极参与,本质上讲,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有主动的思考和规划,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深入追问的习惯,工作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状态,总是在寻找“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

二是有的教师习惯了按照上面的期望来说话,他们肯定洁楚主动总比被动要好,所以,他们讲了假话。

三是少数教师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卷,有的甚至是不耐烦地回答问题。

2、请写出你知道的全国有名的教师或专家的名子。

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在我们的教师心目中有没有一个令他崇拜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