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749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

地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一、单元教学目标解读

教材分析:

《天气与气候》是六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学习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理解)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初步学会)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初步学会)

●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理解、学会、)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学会)

●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理解、学会)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了解)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掌握、学会)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初步学会)

学习重点:

1、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3、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学习难点及突破建议:

1、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方法建议:

教师先板图指导,再训练。

要点是任一根风杆都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风尾画在哪段,即指示哪个方向。

如一根风杆指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如果风尾画在东端,那风向就是东风。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建议: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从图上去总结规律,解释好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而不是14时。

解释:

太阳穿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把热量传给靠近地面的空气。

大气的受热,主要是受地面放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

就像太阳透过玻璃照到室内,玻璃并没增温一个道理。

3、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简单解释赤道、两极、大陆东岸、西岸降水多少的原因,注意从图上寻找规律。

4、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会根据气温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最好通过回忆复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因素分别对气温降水的影响,气温降水组合起来即气候。

二、单元活动设计

(一)、课堂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1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师生同唱“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方法2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

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

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2、课前布置学生收听并记录近两三天的天气预报,课上进行播报展示。

3、阅读材料3-2的资料,总结天气对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天气的重要性。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比一比:

看谁答得快!

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电视、电话(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气、农谚、节气……)

5、学生自主空间: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认识卫星云图;发挥想象,寻找规律,快速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经过学生的准备后,进行天气符号抢答竞赛。

6、挑战主持人——争当天气预告员

      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告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告,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7、我阅读我收获——快速读课本56页文字,回答:

有关空气质量的高低及污染指数等问题。

8、展示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图片,引出活动——大自然的审判会。

原告:

人类主题:

污浊的大气危害人类

被告:

大气主题:

人类不合理活动污染了大气

法官:

教师(评判)

要求:

(1).原告与被告必须用事实证据指控对方,但过程中不得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声音洪亮、语言准确、逻辑清楚。

【提示文稿一原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控诉: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农业生产;③影响交通、旅游、气候;④造成各种间接的经济、精神损失。

提示文稿二被告可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反驳:

①工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②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③人们日常生活污染大气。

9、小组合作:

人类怎样做才能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呢?

讨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10、共同阅读,感悟提升(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回眸北京奥运空气质量。

………从2001年申奥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良好的空气质量受到运动员和媒体的称赞。

11、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反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哪方面的关系?

(衣着、饮食、住房、交通、体育运动、农作物等)然后再让学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对气温的影响。

12、我自主,我收获。

——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完成气温的观测。

13、出示投影,让学生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那么怎样由日平均气温推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呢?

小组合作完成。

14、读图观察:

投影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进一步探究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年较差。

投影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比较图(四幅图),进一步探究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大  陆

海  洋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必须明确南半球气温年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的相反。

15、画一画 比一比。

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6、师生互动:

投影“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一步步引导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

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纬度因素)

(2)在图中北回归线(其他纬线也可)上,描出两点A和B(一点在陆地上,另一点在海洋上),观察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气温有什么不同,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海陆因素)

(3)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我们爬山的时候,在山顶和山脚感觉有什么不同?

从而引出影响气温的第三个因素。

投影展示“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两地同在30°N以南)。

观察思考,计算出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

(1)两地海拔相差多少米?

(2839米)

(2)两地的气温约相差多少度?

(16℃)

(3)根据两地的高度差和温度差,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度?

17、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春夜喜雨》和《清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液,润物细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提问:

a.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分别品味出哪种感情?

b.是什么使诗人触景生情?

c.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除了雨,大气降水还有哪些形式?

从而导出本节题目: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8、让学生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降水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都有一定影响。

19、生活经验大比拼——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用实例或推测的办法,说出如下降水状况给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阴雨连绵一个月。

某地突降冰雹。

;某地下了大雪。

20、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师:

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谚语,你能说出多少?

竞赛:

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老师提示)_________。

(课外收集谚语、俗语,课堂竞赛,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1、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然后,对号入座——展示几幅降水柱状图,把适当的降水柱状图的代号填到横线上:

1)全年多雨———

2)夏季多雨———

3)冬季多雨———

4)常年湿润———

22、动手试一试。

用所给降水量数据,参照课本62页“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23、小组合作探究: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的影响,可出示右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24、随歌谣,记(分布)规律。

赤道多,两极少。

回归线,分两半,东岸多,西岸少。

中纬度,要看好,沿海多,内陆少。

25、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

哪个季节降水少?

为什么?

26、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

2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重、难点)

思路:

三个活动:

一个竞赛活动

一个旅行活动

一个练习活动

a小组竞赛活动

①分小组,按照所抽到的气温、降水数据,在分发的气温、降水坐标图中绘制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所绘制图反映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总结出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并查找分布地区。

 ②根据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按照抽签的探究问题,大家讨论决定选取衣服、雨具、特殊日常用品等。

③最后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发言。

 

b旅行活动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制作一个动画。

乘坐飞机依次飞越九种主要气候类型分

布地区,一一呈现气候名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c练习活动

结合课本66页活动3,查阅世界气候分布图填写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

教师先说一个

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28、联系所学的气温、降水等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是什么特点?

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29、游戏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抽一小纸条(如下内容),经分组讨论后得出答案。

这些现象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4).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30、举例讨论:

气候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8活动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