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37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docx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

MausoleumSystemResearchofthe

NorthernSongDynasty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密级:

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史

单位年级:

政治与历史学院2010级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

 

学研究生学院

北宋皇陵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北宋皇陵主要是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区,这里共埋葬有宋太祖至宋哲宗等七位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故称“七帝八陵”。

笔者以当今考古发掘的基本资料和史书记载为依托,借鉴前人的研究观点,对北宋皇陵的营建制度、礼仪制度、保护制度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论证。

本文共分七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了该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写作特点;第一部分综合史料记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北宋帝王的埋葬地点及巩义北宋皇陵的地貌特征;第二部分从负责营建皇陵的官员、陵址的选择、劳役的征发和开支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北宋皇陵的营建制度;第三部分通过阐述北宋帝王严格遵守“七月而葬”的古制、祔葬及陪葬制度、皇帝上陵及公卿巡陵制度等,论证了北宋皇陵制度中的礼仪制度;第四部分论述了北宋王朝采取设置陵邑及皇陵禁地、委派兵丁、广植松柏等方法对北宋皇陵区域采取严格的保护制度;第五部分论述了北宋皇陵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其中的不足及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北宋;皇陵制度;营建制度;礼仪制度;保护制度

MAUSOLEUMSYSTEMRESEARCHOFTHENORTHERNSONGDYNASTY

ABSTRACT

TheNorthernSongDynastyImperialMausoleuminvolvedintheimperialmausoleumslocatedinGongyicity,HenanProvincewheresevenemperorsoftheSongDynastywereburied.Thecemeterywasgenerallyknownasthatof“seven

emperorswitheighttombs”.Accordingtothearchaeologicaldataandhistoricalrecordsanddrawingonresearchperspectiveofpredecessors.Thewriterperformin-depthexplorationanddemonstrationofconstructionsystem,theetiquettesystem,protectionsystemoftheNorthernSongDynastyimperialmausoleum.

Thispaperisdividedintosevenparts:

Theintroductionpartintroducesthesignificance,researchstatusandthewritingcharacteristicsofthistopic;ThesecondpartintroducestheNorthernSongDynastyEmperor'sburialplaceandgeomorphicfeaturesofNorthernSongDynastyinGongyiaccordingtothehistoricalrecordsandpreviousresearchresults;ThethirdpartdiscussestheconstructionsystemoftheNorthernSongDynastyimperialtombsfromtheofficialsresponsibleforthesystemconstruction,theselectionoftombsite,thelevyandexpenditureofcorvee;ThefourthpartdemonstratestheceremonialsystemoftheNorthernSongDynastyimperialmausoleumsystemthroughintroducingtheNorthernSongDynastyemperorstrictlyabidebytheoldsystemof"Julyburied".theEmperorMausoleumandtombGongqingpatrolsystemetc.ThefifthpartdiscussestheSongDynastytakingstrictprotectionsystemsoftheNorthernSongDynastyimperialmausoleumareathroughsettingthetombandthetombarea,appointtingsoldiers,plantingthepineandcypress;ThesenenthpartdiscussesthenorthernsongdynastyMausoleumsystemcharacteristicsanditsimpactonsocietyatthattimeTheconclusionpartsummarizestheresearchresultsofthispaperandputforwardthedeficienciesandunsolvedproblems.

KEYWORDS:

TheNorthernSongDynasty;MausoleumSystem;ConstructionSystem;CeremonialSystem;ProtectionSystems

目录

绪论1

(一)选题意义1

(二)研究现状1

1、关于北宋皇陵的考古调查报告1

2、北宋皇陵陵址的研究2

3、北宋皇陵制度中礼仪制度的研究2

4、北宋皇陵的建筑特点与石刻艺术方面的研究2

5、综合研究3

(三)写作特点3

一、北宋皇陵概况4

二、北宋皇陵的营建制度6

(一)负责营建皇陵的官员6

1、山陵按行使7

2、修奉山陵都护7

3、修奉山陵督监7

4、修奉山陵钤辖8

5、都大管勾山陵事8

(二)陵址的选择制度8

(三)营建皇陵的劳役及开支制度9

1、营建皇陵的劳役制度10

2、营建皇陵的开支制度11

三、与北宋皇陵相关的礼仪制度13

(一)北宋帝王遵循“七月而葬”的古制13

(二)袝葬与陪葬制度14

1、皇后袝葬制度14

2、陪葬制度15

(三)上陵之礼18

1、皇帝祭陵制度18

2、公卿巡陵制度19

四、北宋皇陵的保护制度21

(一)设置陵邑21

(二)陵邑内设置禁地21

(三)山陵禁地内的屯兵制度22

五、北宋皇陵制度的特点与影响24

(一)北宋皇陵制度的特点24

(二)北宋皇陵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5

结语26

参考文献27

 

CONTENTS

Introduction1

SignificanceOfTheSubject1

ResearchStatus1

1、TheNorthernSongImperialMausoleumArchaeologyReport1

2、TheResearchOfTheLocation2

3、TheResearchOfTheEtiquette2

4、ArchitecturalCharacteristicAndStoneArt2

5、ComprehensiveResearch3

WritingFeatures3

I.SurveyOfTheNorthernSongImperialMausoleum4

Ii.ConstructOfTheMausoleum6

(一)OfficialOfTheMausoleum6

1、SiteSelectionOfficial7

2、.ImperialMausoleumGeneral7

3、ImperialMausoleumSupervisor7

4、ImperialMausoleumQianxia8

5、ImperialMausoleumManager8

(二)SiteSelectionOfTheMausoleum8

(三)CorveeAndSpengingOfTheMausoleum9

1、Corvee10

2、Spending11

Iii.EtiqutteOfTheMausoleum13

(一)EmperorBuriedInSevenMonths13

(二)BeBuriedWithTheEmperor14

1、TheQueen14

2、TheRelative15

(三)SacrificeOfTheEmperor18

1、TheEmperor18

2、TheRelative19

Iv.ProtectOfTheMausoleum21

(一)SetTheMausoleumArea21

(二)SetTheForbiddenArea21

(三)GarrisonInTheMausoleumArea22

Ⅴ.CharacteristicsAndEffect24

(一)Characteristics24

(二)Effect25

Conclusion26

References27

绪论

(一)选题意义

北宋的皇陵制度虽传承于汉唐,却又有着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集中反映了北宋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研究北宋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同时,皇陵制度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是一个非常讲究礼法的朝代,所以研究北宋皇陵制度对研究北宋的礼仪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北宋皇陵还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对研究北宋石刻艺术、陶瓷发展、墓室绘画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现状

1、关于北宋皇陵的考古调查报告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郭湖生先生曾先后两次调查巩义北宋皇陵,在他与戚德耀、李荣淦两位先生合著的《河南巩县宋陵调查》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北宋皇陵的保存状况,并对帝陵的石刻艺术和陵墓制度进行了开拓性的综合研究,为后来学者了解北宋皇陵的原貌和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1961年对宋英宗永厚陵的陪葬墓魏王赵頵墓进行了发掘,周到先生在《宋魏王赵頵夫妻合葬墓》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赵頵夫妻合葬墓的发掘情况,为研究北宋皇陵陪葬制度的学者提供的第一手的考古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考古队与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撰写的《河南巩县宋陵采石场调查记》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南部山区“粟子岭”(现名牛心山)宋陵采石场遗迹进行考察,发现宋人题记6处,证实此地正是真宗永定陵、哲宗永泰陵、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陵、神宗妃子朱氏墓、哲宗子邓王茂墓等的采石场。

此后,段明琦先生的《河南巩县宋陵采石场题记补遗》对宋陵采石场题记“南京雄武第四都李千孔□”等字样的调查研究,论证了北宋禁军也参与了采石工程和北宋帝后陵的修建。

1984至1985年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的地宫,并由孙新民、傅永魁二位先生发表了《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发掘报告》。

该报告从陵园的地面布局、地宫的形制、墓内装饰和出土遗物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地宫的发掘情况,因为时至今日尚未对北宋皇陵进行过正式发掘,所以元德李皇后陵的发掘为我们了解帝陵内部的建筑形式和北宋的陵寝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北宋皇陵》是一份关于北宋皇陵的考古调查报告,报告中既有对陵区地面现存遗迹的详实记述,又有对已毁建筑的勘探或试掘资料,更有对北宋皇陵陵邑及与北宋皇陵有关的寺院、采石场、砖瓦窑等的发掘资料,这些都是以往著作中较少或者不曾涉及的内容,报告结尾还附有与皇陵有关的碑刻文字、明清时期的御制祭文、皇陵区出土的墓志和墓祭录文等50余篇,为北宋皇陵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北宋皇陵陵址的研究

傅永魁、杨瑞甫二位先生的《北宋徽、钦二帝陵墓考》通过史料中对徽、钦二帝归葬的记载及到巩义北宋皇陵区实地考察,推翻了徽、钦二帝葬北国说、葬绍兴说、葬高丽说等几种说法,得出了徽宗尸骨是否存在已经很难证实,只是“从形式上归葬浙江绍兴,钦宗则由金归葬巩义无疑,同时埋葬钦宗时一并筑徽宗永佑衣冠陵。

”的观点。

冯继仁先生在《论阴阳堪舆对北宋皇陵的全面影响》一文中系统的从堪舆学的角度对北宋皇陵的选址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北宋皇陵按“五音姓利”的风水堪舆说选址的观点。

此后,祝炜平、余建新两位先生的《宋陵布局与堪舆术》通过对南北宋帝陵选址方法的比较,再次论证了冯继仁先生的观点。

金家广先生的《河北清苑发现宋皇祖陵石像生》对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发现的石虎、石像、石人等石雕的特征及年代进行分析,结合史料论证了宋皇室三位先祖钦、康、定三陵的所在地应是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

3、北宋皇陵制度中礼仪制度的研究

叶春芳先生的《北宋皇帝葬礼探考(下)》探讨了北宋皇帝葬礼中的虞祭礼,对虞祭的次数、行礼的地点、时间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指出皇帝不参加虞祭礼,虞主和神主不是同一种东西,从而澄清了对于虞祭礼的一些模糊认识。

另外,他的《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性质及其对北宋社会的影响》将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具体划分为35项,又根据各种礼仪的出处,如源于佛道教礼仪或源于三礼等,将这35项礼仪细分为4大类,分别进行研究。

秦大树先生的《试论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根据对陵墓称谓的确定;各个帝后陵尺寸的差别;陵垣大小及各陵石刻的数量、尺寸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论述了北宋皇陵中存在的森严的等级制度。

4、北宋皇陵的建筑特点与石刻艺术方面的研究

目前,对北宋皇陵的研究多集中在此方面。

其中,傅永魁的《巩县宋陵》、《河南巩县宋陵石刻》、《巩县宋陵客使初探》;杨伯达的《古代艺术的瑰宝——巩县宋陵雕刻》;曾竹韶的《宋陵石刻艺术》;林树中、王鲁豫的《宋陵石雕》;冯继仁的《巩县宋陵献殿的复原构想》、《北宋皇陵建筑构成分析》;王忠文、王孝坤的《唐宋陵寝建制初探》等,都先后对北宋皇陵的建筑特点和石刻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叶春芳先生的《北宋皇帝葬礼探考(上)》通过对《金石萃编》等史料的研究,论述了在皇陵修建过程中役夫的使用情况,并对山陵修建及维护的花费做了考证。

5、综合研究

刘毅先生的《宋代皇陵制度研究》是第一篇综合宋代皇陵制度的文章,他在文中除了说明宋陵概况、陵园、玄宫之外,还提到了皇后祔葬及陵区寺院的设置等,最后与汉唐帝陵做了比较,提出了宋代皇陵的若干特点。

陈朝云先生的论文《北宋陵寝制度研究》及专著《南北宋陵》综合了北宋皇陵的营建过程、祔葬及陪葬制度、祭陵及巡陵制度、北宋皇陵碑志及石像、陵区寺院等几个方面对北宋的皇陵制度进行了研究。

另外,杨宽先生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分为创始时期、确立时期、衰退时期、扩张和改革时期等四个发展时期,并将北宋的陵寝制度划分到陵寝制度的扩张和改革时期,对研究北宋皇陵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写作特点

本文不再局限于对北宋皇陵制度单个方面的研究,而是在总结归纳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北宋的皇陵的营建制度、礼仪制度、保护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史料与考古发掘资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法,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借鉴,做到论从史出,对北宋的皇陵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得出新的认识和结论。

 

一、北宋皇陵概况

皇陵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丧葬礼仪制度的最高等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丧葬习俗。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礼法不修的混乱局面。

在社会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北宋以前代的皇陵制度为模版,佐之以流行的风水堪舆术并结合当时实际,形成了富有传统特色又极具时代特征的皇陵制度。

北宋皇陵有三处,一是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皇陵,这里埋葬有宋太祖至宋哲宗共计七位皇帝以及被追封为宋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故称“七帝八陵”。

这七帝八陵分别是宋宣祖赵宏殷的安陵、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其中,宋宣祖赵弘殷死于北宋开国之前,原葬在东京开封城东南面,宋太祖乾德初年将安陵改卜至“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即现今的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附近,巩义北宋皇陵的营建也肇始于此。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宣祖赵弘殷的陵名应为“安陵”,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宣祖陵止名安陵,永安乃县名也。

”目前,有许多学者称“安陵”为“永安陵”,这种叫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二是宋徽宗永佑陵、宋钦宗永献陵。

关于宋徽宗陵寝的位置,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一种记载见于《宋史》,徽宗崩于绍兴五年(1135)四月,初葬五国城,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关系缓和,金人将梓宫送还,南宋政府将其葬在了“会稽上亭乡”(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哲宗昭慈圣献皇后攒宫“西北五十步,用地二百五十亩。

十三年,改陵名永佑。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与此相若;另一种记载见于巩义地方志,明嘉靖《巩县志》载:

“永佑陵,在县西南。

宋徽宗虏去,同钦宗梓宫奉还行在,葬于此。

永献陵,宋钦宗陵,事同徽宗。

”清乾隆《巩县志》载:

“永裕(佑)陵在县西南。

徽宗北狩,同钦宗梓宫南还葬此。

献陵附此。

”而宋钦宗崩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可直到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三月,金人“命有司以天水郡公旅梓依一品礼葬于巩洛之原”。

目前,在巩义市清易镇一个当地人称为“二圣冢”的地方尚存部分石刻及夯土遗迹,其面积虽不及北宋其他皇帝陵墓却远大于同时期其他亲王墓葬。

傅永魁、杨瑞甫两位先生在综合大量历史文献分析后认为,徽宗的尸骨已经不复存在,只是从形式上归葬于会稽上亭乡,巩义的永佑陵是宋徽宗的衣冠冢,而宋钦宗则最终归葬巩义。

三是宋代赵氏先祖的钦、康、定三陵,此三陵为宋太祖赵匡胤所追封,但是“首行仪礼之文,寻建陵名,尚虚神寝”,可见,宋初只是在形式上追封了先祖陵名,但并没有像改卜安陵那样对三祖陵进行修奉。

直到宋真宗咸平、景德年间重修康、定二陵时,有人提出“钦陵、康陵、定陵并在幽州”,也有人言“顺祖、翼祖葬保州”,“尚居清苑”,而宋真宗“因览《太宗实录》,明载二陵所在,又不指保州”,可见,到真宗时三祖陵的具体位置已经存在争议了,所以在没弄清楚三祖陵具体位置之前,宋真宗只好罢修康、定二陵,只是以一品礼将康、定二陵神柩“葬于河南府河南县”。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相继出土了石虎、石像、石人等石刻,其形象与雕刻工艺与巩义北宋皇陵中的石刻十分相似,河北大学的金家广先生据此认为,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便是宋真宗时期重修而又未彻底完工的宋三祖陵所在地。

本文以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皇陵区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北宋的皇陵制度。

巩义地处河南中部,东距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市)约122公里,西距北宋西京(今洛阳市)约55公里,是北宋东、西二京往来的必经之地。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以今巩义市芝田镇为中心,有三个北宋皇陵分布区,分别是:

东南方的安陵及永昌、永熙三陵;北面的永定、永昭、永厚三陵;西南的永裕、永泰二陵。

陵区东临青龙山,南依嵩山,北傍伊洛河,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达156平方公里。

这里沟壑纵横,山岗起伏,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的自然地貌,符合北宋按“五音姓利”的风水堪舆学说选择陵址的传统,并且黄土深厚,地下水位偏低,适合深挖墓穴,附近山岗又盛产石料,便于筑陵、雕刻时就近取材。

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北宋在这里集中修建了八座帝陵、二十二座皇后陵以及大大小小上千座陪葬墓,足见北宋帝王对这片土地的青睐,这里也最能体现北宋的皇陵制度。

 

二、北宋皇陵的营建制度

北宋帝王生前不营建寿陵,在丧葬过程中又严格遵守“七月而葬”的祖训,在这短短的数月时间里,陵址选择、采石挖料、石刻雕像、皇堂装饰等一系列的工作必须全部完成。

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除了要有制度上的严格保障外,明确的分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负责营建皇陵的官员

北宋皇帝死后会马上成立丧葬指挥和皇陵营建两套组织机构。

其中,丧葬指挥机构以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桥道顿递使为首,被称为山陵五使。

他们的工作性质侧重于理论指导、礼仪咨询以及物资供应和道路交通方面的保障等,他们在整个的皇帝葬礼过程中负总责,一般分别由宰相、翰林学士、知制诰或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御史中丞、知开封府或权知开封府担任,他们都是先帝近臣,位高权重。

由于皇陵营建工程量大、工期短、营建人员众多等原因,皇陵营建机构的分工更加精细。

北宋皇陵的山陵营建机构以山陵按行使为首,配以修奉山陵都护、督监、钤辖等官员组成。

与丧葬指挥机构不同的是,皇陵营建机构的官员多为武将和宦官。

营建皇陵工程浩大,兵匠繁多,选用武将参与管理皇陵营建可以更好的约束与指挥兵匠施工,选用宦官主要是利用他们便于接近皇帝的特殊身份,负责监督工程施工,并随时向皇帝报告工程进度。

北宋诸陵营建机构的官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死者

山陵按行使(副使)

修奉山陵都护(部署)

修奉山陵督监

修奉山陵钤辖

督大管勾山陵事

宣祖

枢密承旨、内客省使王仁赡

太祖

翰林使、饶州团练使杜彦圭(武德使王继恩)

太宗

宣政使王继恩后由刘知信兼任(入内内侍都知李神福)

邕州观察使刘知信

入内副都知卫绍钦

真宗

入内内侍省都知蓝继宗(内侍省押班王承勋)

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夏守恩

西染院副使卢守懃,后改为入内内侍省都知张景宗

入内内侍省都知蓝继宗

入内内侍省都知张景宗、内侍省押班雷允恭。

后改为内殿承制王克让

仁宗

入内内侍省副督知李允恭(带御器械张茂则)

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郝质

供备库副使梁寔

宣庆使石全彬

英宗

入内副都知李继和(带御器械李若愚)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宋守约

内侍押班张若水

入内内侍省副督知石全育、张茂则

神宗

入内副都知石得一(内侍省押班宋用臣,后改为西京左藏库使、高州刺史窦仕宣)

步军副都指挥使、容州观察使苗授

内侍省押班宋用臣

入内副都知石得一,内侍省内侍押班刘有方

哲宗

入内内侍省押班冯世宁(内侍省押班阎安)

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贾岩(后改为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知代州王崇拯)、内侍省押班宋用臣

内侍省押班宋用臣,后改为宣庆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梁从政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吴靖方、入内内侍省押班蓝从熙,后罢吴靖方以冯世宁代之

1、山陵按行使

山陵按行使又称按行山陵使或按行使,有正副二职,改卜安陵和建太祖永昌陵时均由由亲信将领担任,但在建太宗永熙陵时开始由宦官主持山陵按行。

“按行”即勘察修建陵园的位置,宦官们自然不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