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98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docx

论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和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大众活动,旅游业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对外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事实说明,直到今天,关于什么是旅游的问题仍未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各种旅游观点充斥学术界;同时,旅游资源在利用开发中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能兼顾,环境破坏严重。

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了一个突出问题,针对旅游的本质及其可持续发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Abstract

Asthesciencerevolu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eworldeconomy,tourismbecomespopularactivitythatbelongstoallthepeopleaftertheWorldWarⅡ,andtourismalsoincreasequicklyasaindependentindustry,itplaysimportantrolesineconomyconstruction,steadinessofsocietyandconnectionwithforeigncountry.However,thefactisthatwestilldon’tknowwhatistourismexactlytodayandtherearesomanyopinionsaboutitthatfillwithsciencedomain;meanwhile,therearemoreandmorenegativeeffectatthedevelopmentandtheuseoftourismgradually,andenvironmentisdamagedseverely.Sohowtorealizethepersistentdevelopmentoftourismbecomeaurgentproblem,itisnecessarytogiveadetailedresearchinthisissueabouttwoquestionsthatarementionedabove.

 

关键词

旅游本质;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

一旅游本质

(一)旅游概述

长期以来,基于不同的目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有关国际组织给旅游这一概念下过许多个定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在三方面达成了共识:

第一,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第二,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第三,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此外,与一般的社会经济活动相比,旅游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旅游的审美性,旅游的流动性,旅游的季节、区域不平衡性等等。

(二)旅游本质认识现状

随着旅游的发展及其对当今世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已经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去探索,虽然旅游离普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外学者亦发表了大量针对旅游的著作,但是直到今天,大家对什么是旅游仍未能达成共识,争论不休。

所谓本质,即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决定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所谓旅游本质就应是旅游之所以成为旅游与其他行为表现相互区别的内在依据。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对旅游本质的说法也是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化本质论

谢君彦在《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中曾论述:

“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1]认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的大有人在,冯乃康曾明确的认为:

“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不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是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享受是通过美感享受而获得的,因此,旅游又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综合性审美活动”。

[2]叶朗在1988年1月20日的《中国旅游报》上曾撰文说: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说什么旅游。

的确如此,游览名川大山、奇风异俗,可让人心旷神怡,消除疲劳,获得美的享受,由此说来,审美和旅游确是旅游的本质,无论个人散客还是组团旅游都是为了获得大自然美的恩赐,在各种娱情悦性的旅游活动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正视某些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渐渐流行的医疗保健旅游、健康旅游、经贸旅游等等,这些旅游者的初衷恐怕早已不是观光度假那么简单,如医疗保健型旅游,旅游者通过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旅游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治疗慢性病的目的。

此类旅游者以中老年居多,一般旅游地为森林、温泉、避暑胜地等。

南美洲的古巴依托其海岸线长的优势,依靠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卫生设备,开辟海滨胜地,开展医疗保健旅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而另一种公务性旅游的目的则是因工作需要外出一定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

如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主题,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密切联系,公司企业间的贸易洽谈、展览发布、促销活动以及各种科学会议、商务沟通日益频繁,公务旅游专营公司已经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业务随之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四种:

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和奖励旅游。

由此说来,从严格意义上讲,把旅游的本质定义为文化本质未免有些牵强。

2经济本质论

许多学者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旅游的本质,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经济活动,如葛立成就曾经说过:

“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人们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一种心理体验、一种文化活动或一种历史现象。

但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旅游者的经济行为。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没有经济的支持,旅游就好似纸上谈兵。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艰难曲折,经济危机增多,众多行业大起大落,而国际旅游却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开始重视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综合性产业中,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为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

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积累建设资金,促进地区经济平衡。

而且,作为旅游的本质,经济论者确实有自己的依据,因为旅游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它也是一种“生产”行为。

吴必虎在《旅游系统:

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中有这样一段话,“最近笔者曾经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谈及旅游学科研究问题,它认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生产出具有更高效能的劳动者,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需要通过旅游或曰游憩的方式恢复其再生产能力,对与节奏感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从这意义上说,旅游业的经济学意义就不仅仅是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了,旅游产业就不仅仅是第三产业上的仅仅‘消费’社会的物质‘金钱’的行业。

它与工业或农业的生产过程一样,具有‘生产’的意义。

”[3]这恰恰是旅游经济本质的一个特征。

可是,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却完全不同于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

如果把经济作为旅游的本质,则不能解释诸如游览观光、宗教朝圣、教育科学游等文化特征很突出的旅游活动。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今天我们不能功利的认为经济是旅游的本质,更不能把“旅游业”和“旅游”两个概念相互混淆。

所以说,经济论也不能完全正确的阐述旅游的本质。

(三)旅游的本质

旅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首先确定一个时间段,把旅游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去讨论。

有学者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说明旅游的文化本质性,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旅游”最早出现在我国南北朝诗人沈约《悲哉行》中的诗句: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到唐代,游历山水成为文人墨客的时尚,在山水文学中常见到“旅游”二字。

[4]从一开始,旅游便是为了审美和自娱而出现,是追寻美的过程,其文化本质显露无疑,还能或隐或显反映出时代的影子,如先秦的朦胧,魏晋的颓废,隋唐的高昂,明清的恬静。

可是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饭店”的演化:

最初的饭店仅是指提供客人吃饭的地方,没有任何其他含义,而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饭店的本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按特色就可以分化为商务型饭店、常住型饭店、度假型饭店、会议性饭店和汽车饭店五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集饮食、住宿、娱乐、商务、工作、外交、医疗为一体,早已超出了最初饭店经营的内容。

像豪华的五星级饭店,更是布局合理,外形有特色,内外装修高档,具有中央空调、计算机管理,提供多功能厅、会议室、商务厅,开设订票、互联网、传真等各种业务。

同样如此,当我们已经走入21世纪,旅游的内容大大丰富,而且各种新型旅游活动层出不穷,前景远大,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自然不能像探讨刀的本质是菜刀还是杀人那样武断的来研究旅游的本质。

正常人的行为都是有逻辑的理性的活动,在实际中每个人的旅游动机不尽相同,而且都不是唯一的。

旅游的主体都充满旅游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主体的生理需求又包括主体的精神需求。

事实上主体就是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自我统一体,需求随环境而不断变化会发展成旅游欲望,成为驱使人的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即形成旅游动机。

由此说来,旅游动机的产生是以旅游活动为中介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动机驱使下,就会由潜在的旅游动机转化在显化的旅游行为。

旅游主体在实际中的需求会随时发生变化,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客体也是具有动态性的,以旅游行为为中介,在旅游主客体双向性矛盾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意义的旅游。

而且在当今社会,旅游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往往是统一的,二者对旅游来说至关重要,却显然不能单独概括旅游的本质。

由此说来,在今天,旅游的本质是由游客的不同旅游动机引起的,通过旅游媒介去旅游地实现自求我需要的一种暂时性活动。

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概况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发展成为大众性、长期性、全球性的一种人类活动现象。

随着人类旅游活动的足迹越来越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逐渐减少,旅游活动开始逐渐影响旅游地正常的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旅游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短缺与旅游资源破坏、浪费并存。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相对较多,旅游资源数量不足,加上经济技术水平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层次很低,破坏和浪费严重,从而更加剧了旅游资源短缺和旅游发展的矛盾;其次,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对旅游而言,越是自然环境条件好、质量高的地区,越便于旅游的发展,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般也比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如生物旅游所导致的植被破坏、水上旅游形成的水体污染、山地旅游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各自然风景旅游地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等;第三,旅游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效应,如黄色文化的渗透、传染病的流行、社会风尚的衰败等。

以上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及时妥善地得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

发展旅游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获得经济收入,最终推动旅游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将导致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存在矛盾性。

旅游活动同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其对立主要表现在随着旅游活动规模和范围的日益扩大,很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重视旅游地生态和环境问题,旅游活动违背客观规律,旅游经营活动的粗放、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旅游地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区域旅游发展难以持续;其统一主要表现在区域旅游发展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地环境的目的是一致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随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ChinapsAgenda21-WhitePaperonChinapsPopulati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inthe21stCentury)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待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唯一模式选择和最终目标。

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及决策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从西方社会发端的,其标志是1962年美国人莱切尔·长逊(Racha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

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1962~1971),二是形成与发展阶段(1972~1991),三是实践阶段(1992年至今)。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源于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的,后来又出现了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但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布伦特兰(G.H.Brundtland)夫人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于1987年4月提出的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又名《布伦特兰报告》,并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公认。

该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

布氏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不难看出,这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就其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就其生态环境观而言,主张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些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而建立的新的发展观,也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90年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旅游分会上提出的,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的官方和非官方的40多名代表,不仅拟定了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而且将旅游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引导所有资源管理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需求,同时也能维持文化完整,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

上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实际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可持续旅游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应该给接待区的居民带来经济利益;(3)旅游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方式、习惯的理解和尊重,也包括旅游资源代际之间的平等享用;(4)美学吸引成为自然和文化的主要方面,除了一些著名的世界遗产地点之外,旅游不应忽略城乡景观的美学质量;(5)上述四个方面都应该是在生态系统的容许范围之内,为维持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可持续性,必需理解生态过程,特别是环境敏感脆弱地区生态过程,以使旅游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6)旅游必须维持生物多样性,不同物种构成独特多样的地方感受,是旅游繁荣的基础;(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维持我们基本的生命支持系统。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概括起来讲应有三个方面的实质含义:

一是公平性(Fairness),强调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公平分配不可更新旅游资源(这里的公平分配不是指公平占有,主要指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公平机会),在未找到替代性资源以前尽可能地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避免不可更新资源过早枯竭;二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应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证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使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因为旅游业发展对不可更新旅游资源的消耗是绝对的,且随着旅游开发利用的程度增强而生命周期呈缩短趋势,为了后代人公平享用这些资源,必须对旅游的发展提出速度和规模的界限,这正是可持续发展与以往任何发展思想最明显的区别所在,反对为满足本代人需求和为谋取短期利益而掠夺式开发旅游资源;三是共同性(Common),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它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精神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既尊重所有各方的特色与利益,又要在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方面采取国际统一行动,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反对狭隘的政治观、区域发展观和缺乏共同性的民族观,它更接近于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

[6]

(三)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从“接待型”向“产业型”的转变,而且已开始从粗放式的“自发式”旅游向有规划的“控制式”旅游转变。

中国旅游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近几年为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已基本完成旅游产品结构的阶段性调整。

尽管如此,中国旅游业依然存在影响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问题,如:

旅游景区的低层次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和美学质量的破坏;旅游景区(点)不问市场或争夺市场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开发;旅游活动完整连续性的人为阻碍;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欺诈行为和不公平竞争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开发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和信誉。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应该加以认真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管理体制不健全,经济水平过低,规划思想不成熟等等,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获取。

针对严峻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路由的可持续发展:

1做好旅游规划

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三个目标的协调和平衡,即旅游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

这就意味着,旅游规划要确保旅游业正面积极影响达到最大,负面消极影响降到最小。

因此旅游规划的目标首先是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以维持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其次是增加旅游收入,以加强和吸引旅游投资,保障旅游供给,维持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第三是保护旅游资源,以维持旅游资源代内和代际的持续利用(包括自然的和文化的);最后是加强旅游社区和地区的联系,以维持接待区和游客之间的社会协调。

目前,旅游规划内容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近年来各地旅游规划的经验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旅游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2)规划旅游区的范围和外围保护带;(3)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4)确定保护旅游区的资源环境的措施;(5)确定旅游容量和旅游活动的管理措施;(6)统筹安排公用、服务和其他设施;(7)估算投资和效益。

此外,在规划中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旅游规划的机构组织建设,将旅游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旅游规划专门机构建设是旅游规划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2)尽快统一旅游规划的范围和程序,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没有法定的规划范围和规划程序的行业要求,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是目前旅游规划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直接原因,国家旅游局应尽快组织国内各行专家编写各级旅游规划的规范和规程,并颁布相应的技术标准,纳入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各级旅游规划主管部门和旅游规划机构对每一类规划项目的成员构成都应作具体要求;(3)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旅游规划作为一专门的规划领域,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旅游主管部门不仅要宣传旅游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更要宣传旅游规划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专门规划领域,以统一社会各界各阶层对旅游和旅游规划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重视,没有对旅游规划的重新认识,便不可能对旅游产业有完整的理解和重视,旅游规划主管部门不仅要在旅游规划界宣传旅游规划的特点和方法,统一认识,更要在社会上宣传旅游规划的作用和要求,以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响应,必须利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旅游规划的专门化进程,真正发挥旅游规划的作用;(4)专门旅游规划人才的缺乏也是影响旅游规划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原因,现在虽没有专门旅游规划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统计分析,但人才缺乏,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缺乏,却是明显的事实,要使我国旅游规划能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指南,必须重视旅游规划人才的培养工作。

[8]

2完善监控手段

一个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是有限度的,由于有人的过度密集会引发环境、经济和社会矛盾,乃至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它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容量的极限,一般学者称之为旅游环境容量或旅游承受能力。

旅游环境的容量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应不断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严格监控,使不同环境要素不超过各自的承载力,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生态环境承载力(EEBC)指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所允许的游客数量,其函数式为

EEBC=min(WEC,AEC,SEC)

式中EEBC为生态环境承载力,取决于三个分量值,WEC为水环境承载力,AEC为大气环境承载力,SEC为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承载力;

(2)资源空间承载力(REBC)由于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某一段时间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REBC=日周转率×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面积

(3)居民心理承载力(PEBC)指旅游目的地居民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人/天);(4)经济承载力(DEBC)某一旅游的综合承载能力,及满足游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其计算公式为

DEBC=min(DEBC1,DEBC2,…,DEBCi)

式中DEBC为经济承载力,DEBCi为第i种基本要素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

[9]

3拓展思路,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大胆设计试验,生态旅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知识为内涵,而开展的富有责任感的旅游体系。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品位高雅的旅游形式,而且还是一种具有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旅游思想。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经营者和游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运用在旅游活动中所学到的生态知识共同担负起维护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重任,培养环境意识和热爱自然、奉献自然的高尚情操,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侵袭。

同时,还要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开发者要有一个科学的、详细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旅游开发规划,对生态旅游地的选择、生态容量的控制、生态资源的保护、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组织都要做好全面规划。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经营者要具备组织生态旅游活动的能力,确保各种保护措施的贯彻执行,尽量减少生态旅游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