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875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docx

马克思原理机考第三章测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      C.国家政权    D.生产方式

3、国家的本质是()

A.阶级统治的工具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

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

4、经济基础是(    )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B.两者绝对对立的

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7、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8、人的本质在于()

A.人能够改造世界B.人有阶级性   

C.人有思想,有理性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9、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

C.群体实践的产物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的观点B.机械论的观点

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6、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       D.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

17、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    )

A.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不同步性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

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0、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A.全部自然界     B.人口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2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  )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2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4、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和物的关系

C.物与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25、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

27、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  )

A.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B.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

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

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

D.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

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3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  C.动力系统   D.能源系统

3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

32、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    )

A.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          B.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

C.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          D.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

33、人的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34、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            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3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

A.杰出人物    B.人性    C.人类之爱    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3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说明()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39、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是机械论和宿命论

C.是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40、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的劳动    B.人具有理性    C、人具有自由    D.人有意志

4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

42、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43、“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应理解为(    )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4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5、“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点(   )

A.是对必然性的科学揭示        B.正确地揭示了必然性的作用

C.会导致“宿命论”          D.会导致“唯意志论”

4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居于普遍性,它是(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革命阶级发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47、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48、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历史事实说明(   )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社会形态更替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C.它们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

D.上述事实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

4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50、“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51.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 

5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5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54.国家是代表()

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55.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5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57.“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5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59.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0.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

6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6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63.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A.改造自然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D.控制自然 

64.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6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66.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67.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68.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69.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70.社会存在是()

A.社会环境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72.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A.国家元首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D.政党

73.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

75.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76.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妥协的结果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使用暴力的结果

77.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A.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7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反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7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80.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   )

A.不受任何历史条件的制约       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受英雄人物的意志所支配

E.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    )

A.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

C.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D.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E.决定自己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方向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性

B.它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E.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C.它的状况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它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E.它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5、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形式逻辑学    B.哲学   C.美学   D.语言学   E.法学

6、共产主义是(   )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实践运动    D.渺茫的幻想

E、一种特殊的国家制度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CDE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E.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8、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有(     )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B.自由是实践活动中的自由

C.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主活动      D.自由是摆脱必然性的独立活动

E.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10、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方面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12、社会的基本结构有(    )

A.自然环境结构     B.人口结构     C.物质经济结构

D.社会政治结构     E.社会观念结构

13、国家是(    )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C.统治阶级的国家            D.全体国民的国家 

E.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的国家

1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         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哲学、道德、宗教           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E.小说、诗歌、戏剧

15、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市场经济规律     B.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    E.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规律

16、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

A.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偶然的机遇

D.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E.完全由自身能力决定的

17、历史观中唯意志论的错误在于把人类历史看作是(    )

A.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B.历史发展无所谓规律性

C.人的意志可以任意改变的   D.客观精神的进程  E.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18、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

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

19、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

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

D.个人主观愿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

20、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支配

C.获得完全绝对的自由D.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E.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21、下列各项属于人类解放的含义的有()

A.获得绝对自由B.完全摆脱客观必然性的束缚

C.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E.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本质的有()

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C.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E.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2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了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它决定生产水平的高低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