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81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5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5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5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课教案.docx

《第5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课教案.docx

第5课教案

掘港高级中学一体化教预学案

(高二年级、美术)

起草人许晓梅授课时间2009-9审核人

教学内容或课题

草书源流与赏析

课程标准【测试要求】

草书发展过程

章草今草差别

晋人小草、唐人狂草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章草今草差别

晋人小草、唐人狂草艺术特征

教学课型与方法

新授

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补充、调整与训练

(Ⅰ)课前预习:

(课前)

(预习内容)

1、[引导阅读]——给出目标、范围、要求等内容。

2、[思考探究]——提出问题,问题要有一定深度。

3、[针对练习]——对自学内容进行训练

4、[总结知识]——学生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

(Ⅱ)分组讨论:

(以下课堂教学中实施)

一、(列出疑问组织讨论,兵教兵)

二、(组长发言或教师提问)

(Ⅲ)归纳概括[课堂小结]【在了解学生基础上教师点拨】(注:

该部分就是对本课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学生的问题进行强调与点拨)

一、

二、

三、

(Ⅳ)基础训练[课堂训练或作业布置](注:

该部分在学生学习后,对本课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问题的训练与强化。

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外作业布置)

一、

二、

(注:

该部分有些是在收改学生教预学案分析后进行)

一、列出本课内容的主体结构或线索。

二、学生预习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需要补充的课外资料或课堂训练题。

四、教师对讲课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即二次备课)。

教后记

(注:

主要写感想;包括对教与学的总结和今后注意或改进的方面)

草书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

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

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

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

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

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

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草书的杰出代表--张旭和怀素

  唐代的草书在继承汉魏章草、晋代“二王”和汉代张芝等人的基础上,出现了如张旭、怀素等一代书法大家,把书法线条的流动美和笔意变化的技艺推向草书发展的顶峰,至今罕有其匹。

西安碑林收藏了他们诸多代表作品(见图14--20)

  张旭以酒为嗜好,作书每每人称“张颠”。

他以王书为基底,又得法于张芝,发展了传统的草书,与怀素一起,开创了草书的全新境界。

当时人们对初诸家每有微词,而独对张旭无异议。

唐文宗把李白的诗歌、裴[上日下文]的剑术和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

张旭自称其学书“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法。

观公孙大娘舞剑,始得其神。

”可见他草书的灵感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不是单纯的在书桌上玩弄笔墨技巧。

杜甫在诗中写到: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图14,唐.张旭《断千字文》。

其书法豪放而不失规矩,字形变化较大,不易辨认,是典型的“狂草”。

大醉,高呼狂叫,甚或以发濡墨,

(图15,唐.张旭《肚痛帖》。

此帖是宋代摹刻张旭的草书,计30字,释文为: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取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

 (图16,唐.张旭《书帖(淳化阁帖选)》) 

另一位草书圣手怀素是释家中人,他与张旭一样嗜酒如

命,竟一日九醉不醒。

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其酒中作书,每出佳品。

他和张旭有“颠张狂素”之说。

怀素家贫,曾种芭蕉万株,以叶习字,极为刻苦。

他用木板写字,竟然将板写穿!

习字用过的毛笔,堆积成冢,称“退笔冢”。

时人评论:

“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见图17--20。

(图17,唐.怀素《藏真帖》。

此帖全文56字,释文:

“怀素,字藏真,生子陵零,晚游中州,所恨不能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法,若有所得也。

”)

 

(图18,唐.怀素《律公贴》。

此帖分为两段,一为25字,一为67字。

还附刻李白赠怀素《草上行》:

“少年人上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

”)

(图19,唐.怀素《千字文》)

 

(图20,唐.怀素《草书圣母帖》)

张旭简介: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

他的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

他的楷书端正谨严。

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

韩愈说:

“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

”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

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

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

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张旭主要作品:

肚痛帖

  

肚痛帖,无款,传为唐张旭书。

草书6行,共30字。

明王世贞跋云:

“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此《肚痛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

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

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古诗四贴

  古诗四贴,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

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

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

“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盘,无纤巧浮华之笔。

  终年帖

  终年帖,唐张旭书。

唐蔡希综《法书论》云:

“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由,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

”由此可见,他的草书迥异于“不激不厉”的大王书风,而取法于“纵逸不羁”的王献之。

其骇目惊心的壁书和屏书,今已荡然无存,草书作品《终年帖》等尚可从摹刻本中看到。

此帖作为张旭的作品是公认的。

如此难得的墨迹,留给后世的是那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

王羲之草书作品

陆机平复帖

张芝《冠军贴》

冠军帖传为张芝之作,亦有认为是张旭所作

释文: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十五日帖

  十五日帖,唐张旭书。

唐代韩愈曾赞道:

“往时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华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历代书论中指出书法写神达情的最精彩的论述。

他仿佛告诉人们,正因为有了张旭的狂草,中国书法的感情容量才得以深邃的扩展。

《文论》尝云:

“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

”以此论欣赏张旭草书,会发现书论和书作是如此合拍。

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十七帖

孙过庭书谱

黄庭坚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