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57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 精品.docx

最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精品

2018年历史高考专题复习资料

(一)

五年高考

A组201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B.明C.汉D.秦

答案A

2.(北京文综)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3.(北京文综)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4.(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答案A

5.(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答案B

6.(全国文综Ⅰ)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

答案A

7.(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答案B

8.(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答案B

9.(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

10.(重庆文综)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答案D

11.(广东历史)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12.(江苏历史)“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13.(江苏历史)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B组2004——201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单科,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答案B

2.(201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答案C

3.(2018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4.(2018山东基本能力,11)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

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B.项羽垓下突围C.韩信胯下之辱D.刘邦约法三章

答案A

5.(2018·江苏单科,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6.(2018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答案A

7.(201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答案A

8.(201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答案D

9.(2018上海单科,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10.(2018上海单科,6)“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

答案C

11.(2018上海单科,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

答案C

12.(2018上海单科,9)下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

答案C

13.(2018上海单科,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答案B

14.(201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答案A

15.(2018海南单科,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

答案D

16.(2018天津,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A

17.(2018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图一图二图三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答案C

18.(2018广东,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19.(2018广东,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20.(2018江苏单科,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

21.(201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22.(2018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A

23.(2018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答案B

24.(2018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25.(2018上海单科A,4)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

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

答案C

26.(2018上海单科B,1)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D

27.(2018上海单科B,4)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答案B

28.(2018江苏,4)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29.(2018全国文综Ⅰ,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答案B

30.(2018全国文综Ⅱ,1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答案D

31.(2006广东,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答案D

32.(2006上海,3)《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答案C

33.(2006天津文综,1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

答案A

34.(2006天津文综,1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答案B

35.(2005天津文综,14)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C

36.(2004海南,全国Ⅲ,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37.(2018全国Ⅰ,39)(节选)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0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

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

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

此后十余年

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

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

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

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

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1770年[]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

秋,渥巴锡从前

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

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

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

10月15日,渥巴锡在

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

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的民族》等

(1)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

(2)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答案

(1)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2)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8.(2018全国Ⅱ,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朝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1)不同之处:

①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②英方信函认为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可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

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39.(2018上海B,16)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

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

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

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问题: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

为什么?

答案

(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40.(2018上海春季,31)(节选)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钟鸣鼎食等成语都与鼎有关。

材料一杜甫《槐叶冷淘》诗云: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材料二《左传·宣公三年》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修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从上述材料看,鼎在古代中国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古代,鼎首先是饮食器具,然后是祭祀器具,后发展为权力的象征。

41.(2018天津文综,37)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

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

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

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

法律一经

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

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图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答案

(1)重民生。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

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3)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

洛克提出了分权说,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

思想影响有限。

(5)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