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07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docx

决胜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6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6

导航

1.【2019·青岛】【集气瓶的多用、仪器连接】

2.【2019·青岛】【误差分析、有干扰的气体检验、实验方案设计】

3.【2019·青岛】【复分解反应实质、离子检验与分析】

4.【2019·济宁】【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5.【2019·东营】【教材基础实验、实验原理分析、误差分析】

6.【2019·株洲】【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现象描述、实验原理分析】

7.【2019·株洲】【实验方案设计、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8.【2019·衡阳】【猜想与假设、实验仪器用途、实验原理分析】

9.【2019·南充】【猜想与假设、实验现象描述、物质组成检验、实验方案设计】

10.【2019·凉山】【实验装置改进、气体除杂】

11.【2019·乐山】【有关食物时的实验探究题、溶液的酸碱性、质量守恒定律、误差分析】

12.【2019·乐山】【信息给予、实验方案设计与原理分析】

13.【2019·成都】【实验装置改进、氧气的性质、实验原理分析】

14.【2019·成都】【我觉得俗称、化学方程式书写、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

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_。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答案】

(1)铁架台;分液漏斗

(2)B;F;

(3)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排不干净,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

(4)B;G;D

【解析】

(1)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B。

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用的装置是F,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排不干净,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先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收集,故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B→G→D。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图B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_______。

(3)图C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

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

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甲同学用图D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乙同学利用图D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

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_______换成___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

(1)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2)

;检验纯度

(3)金属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4)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水

【解析】

(1)用图A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2)用图B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3)图C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

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

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金属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4)甲同学用图D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乙同学利用图D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

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氧化钾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1)(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

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铵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不能与硫酸

发生反应

(2)(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错误。

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简述他的实验方案:

________(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___的方法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1)出现蓝色沉淀;试管中冒气泡

(2)取少量氢氧化钾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物减少

【解析】[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出现蓝色沉淀

试管中冒气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铵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不能与硫酸

发生反应

[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错误。

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氢氧化钾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反应物减少的方法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4.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区分二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见图)。

①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取两只试管,各倒入10g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逐步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至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其中,固体溶解量少的,所对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另一种物质是________

②现有碳酸钠(2g)、碳酸氢钠(2g)和足量蒸馏水。

请仿照上述①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NaHCO3;Na2CO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至固体全部溶解,消耗蒸馏水多的,是碳酸氢钠,消耗蒸馏水少的,是碳酸钠

【解析】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室温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取两只试管,各倒入10g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逐步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振荡,至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其中,固体溶解量少的所对应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另一种物质是碳酸钠,其化学式分别是NaHCO3、Na2CO3。

②相同质量两种物质,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溶解消耗的水多,溶解度大的物质完全溶解消耗的水少。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至固体全部溶解,消耗蒸馏水多的,是碳酸氢钠,消耗蒸馏水少的,是碳酸钠。

5.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1)(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________,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2)(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4)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

②利用上述药品,仅器:

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能否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________(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

(5)(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

是:

________。

【答案】

(1)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

(3)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4)锥形瓶;CDHIA;2H2O2

2H2O+O2↑;否;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5)有空气进入

【解析】[实验回顾]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故填:

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合理即可)

[实验重现]解:

(2)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故填:

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

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3)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故填:

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4)①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②利用上述药品,仅器:

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CDHI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故填:

①锥形瓶;②CDHIA;2H2O2

2H2O+O2↑;否;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总结与反思]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我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有空气进入;故填:

有空气进入(合理即可)

6.在实验室,我们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供选用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不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

(3)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

②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是:

________。

③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2)BE或BF

(3)气球变大;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填:

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不可以选择的装置是加热装置,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填:

BE或BF(3)如图,①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气球变大;故填:

气球变大

②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故填:

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③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故填:

CO2+2NaOH=Na2CO3+H2O。

7.菱铁矿和赤铁矿一样,也是工业上冶炼铁的一种矿物。

某种菱铁矿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碱式碳酸亚铁,为测定碱式碳酸亚铁[xFeCO3•yFe(OH)2•zH2O]的组成,华雪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a.碱式碳酸亚铁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FeO、CO2以H2O。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可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c.碱石灰是NaOH及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________后,准备称取3.40g碱式碳酸亚铁粉末放在装置B中,连接仪器。

(2)________,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3)关闭弹簧夹K,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再打开弹簧夹K,缓缓通空气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再次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所得数据如下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00.00

180.00

180.00

加热后

200.36

180.88

180.00

分析图、表中数据可知:

3.40g碱式碳酸亚铁受热分解过程中生成H2O的质量为________g,CO2的质量为________g,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结论)

在xFeCO3•yFe(OH)2•zH2O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6)(实验反思)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的残留固体可能全部是FeO.也可能全部是Fe3O4.还可能是________。

③为了得到装置B中残留固体的组成,华雪同学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为2.24g后,通过计算可知:

残留固体的组成及各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气密性

(2)打开弹簧夹K(3)使B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被D、C装置吸收(4)0.36;0.88;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5)4:

3

(6)除去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FeO、Fe3O4;FeO和Fe3O4质量分别为1.08g和1.16g

【解析】[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准备称取3.40g碱式碳酸亚铁粉末放在装置B中,连接仪器。

故填:

气密性

(2)打开弹簧夹K,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故填:

打开弹簧夹K(3)关闭弹簧夹K,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再打开弹簧夹K,缓缓通空气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B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被D、C装置吸收;故填:

使B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被D、C装置吸收(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3.40g碱式碳酸亚铁受热分解过程中生成H2O的质量为:

200.36g﹣200.00g=0.36g,CO2的质量为:

180.88g﹣180.00g=0.88g,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

故填:

0.36;0.88;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

[实验结论]

在xFeCO3•yFe(OH)2•zH2O中,氢元素质量:

,氧元素质量:

(0.36g﹣0.04g)+0.88g×

+(3.40g﹣0.36g﹣0.88g)×

=0.48g,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故填:

4:

3

[实验反思]①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

除去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②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的残留固体可能全部是FeO,也可能全部是Fe3O4.还可能是FeO、Fe3O4。

故填:

FeO、Fe3O4③如果残留固体是氧化亚铁,则氧化亚铁质量:

3.40g﹣0.36g﹣0.88g=2.16g,如果残留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则四氧化三铁质量:

,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为2.24g,大于2.16g,小于2.32g,通过计算可知:

残留固体是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假设全为氧化亚铁,则质量少了2.24g-2.16g=0.08g,根据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化学式的差异。

可知多出来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由这个氧原子的质量求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则氧化亚铁的质量:

2.24g﹣1.16g=1.08g,故填:

FeO和Fe3O4质量分别为1.08g和1.16g

 8.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________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

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

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____。

(3)(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________生成

猜想________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4)(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

【答案】

(1)气泡;CO2+2NaOH=Na2CO3+H2O

(2)NaOH、Na2CO3(3)白色沉淀;二

(4)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大于(5)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解析】

(1)提出问题1

由于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探究1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

(2)提出问题2

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是:

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Na2CO3;

实验探究2要探究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所以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碳酸钠除干净,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就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

所以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4)提出问题3,针对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实验探究3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根据实验流程和反应的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前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5)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探究是否含有含有氢氧化钠时,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应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中性的氯化钠,而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会干扰氢氧化钠的鉴定,所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将碳酸钠完全除去,为鉴定氢氧化钠创造条件。

9. 

(1)I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

写出编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____(“b”或“c”)端导人。

(4)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生好奇心: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

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

是NaOH

猜想二:

是Na2CO3

猜想三:

________

(5)(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FeCl3溶液

无红褐色沉淀生成

(6)(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

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_______。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

(7)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8)(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

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改进措施:

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答案】

(1)锥形瓶

(2)

(3)c(4)NaOH、Na2CO3

(5)产生白色沉淀(6)检验并除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