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之后共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950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惯之后共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惯之后共10篇.docx

习惯之后共10篇

习惯之后

习惯之后

(一)

习惯之后有些事,不是惧怕,也不是不在意,只是,习惯。

我们从小就认识,但却没有所谓“发小”那样深厚的感情。

或许,有过。

但是已经不能清楚的回忆起来。

 

初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巧合的分在了一个班。

虽然,相处的时候并没有生人那般的尴尬,但也没有挚友的那番热情,我很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渐渐的,不起眼的我成绩开始蒸蒸日上,最后,当上班长。

或许,我这样大胆的想象:

你对此很不以为然。

某个自习课的晚上,我很愤怒地对你说:

“XX不要讲话,再讲我就记你名字了。

”你却这样回答我:

“你记我名字,我也告诉老师,如果你讲话……”这样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

我不知道是继续以班长的身份与你争辩,直到取得胜利嘴角上扬;还是默默不语,忍气吞声?

这两者,我选择了后者。

但,这并不是惧怕和你争吵。

从那以后,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开始离我远去,或许……反正,我知道,你一直很讨厌我。

即使,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你。

我曾经独自忏悔:

“或许,某一方面,我真的做的不够好。

但是,事实并没有,至少,我问心无愧。

起初被孤立的时候,确实很难忍,甚至有的时候,想走到你面前,然后怒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

也许你心里会有小胜利得沾沾自喜以为我怯弱的不敢还击,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

只是,毕竟,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个叫做“小时候”的时光,我不忍心丢弃它。

中考的时候,某个和你关系较近的同学对我说:

“大家都说你不好相处,格格不入,甚至讨厌你。

”我深知这句话的用意。

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当然也没有影响到中考。

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但是,我习惯了你的“各种挑战”我从没想过要做伤害你的事,从来没有过。

因为,我知道,我不能……习惯一切!

我舍不得那段属于我们的叫做“小时候”的时光,你能明白吗?

习惯之后

(二)

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性物质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承受失败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习惯之后,她和黑夜,灯光成为了日夜相伴的良友,失败已成为她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同伴,她微笑的回应着失败,最后在与失败的斗争中与成功相遇,获得诺贝尔两项发明奖。

南宋陆游在与妻子唐婉分离后,习惯性的踱步到他们初次相遇的沈园中,独自怀念。

习惯之后,他决定不再苦苦思念,在墙上提,了一首《钗头凤》流传千古,之后他便在外平定战事,成为伟大的词人和英雄。

习惯,接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那份自然,习惯无偿的接受那些关心和付出,习惯众人拥护胡闹撒泼的生活。

但习惯之后,一切并非也如你所习惯的那样发展,良好的习惯会是成功的开端,而恶劣的习惯则会阻碍自己的开端。

你以为花开花落实属自然习惯,便只有看到花落时的那份散漫,懒洋洋的飘落在草地上,结束短暂的花季。

春天到了,花的争奇斗艳就是成功的开端,因为享受安于现状的生活,懒洋洋的躺在习惯的草地上,这是一类人的做法,另一类人则是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态,待春天的气息袭来,就争相绽放,绝不落在人后。

你以为你是王,可以无故的得到锦衣玉食,名牌服饰,可以对父母颐指气使,可以对朋友的尊重当作是自己肆意妄为的借口,殊不知,这一切并不会一直习惯下去,当失望转变为绝望,你就变得一文不值,好似世间完全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习惯之后,你决定摆脱那些不良的习惯,因为你承受不住那种习惯,你变得谦让有礼,关爱他人,你开始想要对父母好一些,想尽力让他们开心,于是你努力向前奔跑,朝着那个叫做‘成功’的方向奔跑,虽然道路颠簸,摔倒无数,你也乐意去习惯这种疼痛,更为之前所拥有的坏习惯而庆幸。

一切从习惯中堕入另一种习惯,当然你也会从习惯之后堕入成功或是失败,习惯之后的我们可能更加怀念习惯,习惯好似生活,从生活中受难,从生活中汲取,从生活中感悟,从生活中喜悦……

习惯之后,你又堕入另一种习惯……所以,习惯亦是生活。

高三:

周秋莹

习惯之后(三)

当规则已然无法突破,左冲右突也只能头破血流乃至灭亡时。

我便只能试着顺应,久之便成“习惯”。

“习惯”之力,可是有着莫大的威能。

不信?

且看习惯之后,众生百态:

方苞在《狱中杂记》里记述了一位“习惯”了坐牢的老兄,倘一日不在牢中便若有所失,以至于“皇恩大赦”后还想着法儿再犯点儿事回到牢里去。

刘蓉在《习惯论》中记自己读书时于轩中踱步,久过地面一凹陷处,习惯以后,如履平地。

一日凹陷填平,再履之竟以为地面隆起,颇不适应。

由是观之,习惯以后,你们便被牵着、引着,因循着习惯的轨道。

一旦偏离,也能将你拉回正途。

“吾国与吾民”似乎是最能体味习惯之妙处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之国民性形容为“老猾俏皮”。

这正是一种圆融的生活态度,是习惯之后的产物,因为国人的棱角早已被习惯之力的锉刀磨平。

彼此密密匝匝挨在一起,却绝无妨害对方的痛楚。

于是习惯之后,囹圄便安逸如卧榻,坑洞也能平坦如康庄大道。

国人久在习惯之中便不自觉,但被锉刀磨擦的痛楚却还记忆犹新,于是一旦有些人想要挣破这习惯的束缚,众人便惊惶了:

“怎么?

难道破了习惯,让我们再去受另一套习惯的磨制么?

于是因磨擦的痛苦记忆而生出恐惧,因恐惧而生出维护旧习气的疯狂决心,只求“习惯”的国人开始主动借用这把锉刀去磨擦,教训少数人,甚至以习惯为乐、为荣,以挣脱习惯为耻、为害。

习惯早已不是负担、枷锁,习惯是矛是盾,是杀人的工具。

习惯杀人!

三纲五常之类,国人不正是挥舞着这些过了一两千年么?

一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悦纳,习惯之后的人便真的只能凭着一股子“惯性”,死命地、飞快地向前行进,哪怕这条线路是通向无尽的深渊,也刹不住脚。

由此而来的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与运行的停滞。

如何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

这一怪圈产生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国人的痛觉神经过于发达,因怕痛而坚决抵制一切触动既有习惯之人、事。

因此,要想避免为习惯所累,便只有钝化以至切除我们的痛觉神经,这样哪怕旧习惯的锉刀拼命阻止我们的挣脱,新习惯又让我们鲜血淋漓,我们都毫无痛感,因无痛而生勇气,因勇气而产生打破习惯的动力。

当然,此处的无痛绝非运用于外来者融入既有习惯的过程中,因为那样只会生出没有的球体,绝生不出冲决旧体制的勇者。

冲决旧有习惯在今天仍显得很有必要,在一些民情汹涌事件的背后,我们依稀看到了“怀疑一切”的可怕惯性,而当民众对这一非理性精神形成习惯之后,对于社会发展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习惯之后,绝不应相着去适应,去维护,以至用它“杀人”。

而应时刻保持警惕,在习惯运行失控时破壁而出。

习惯之后(四)

有人说,在一个习惯已久的圈子里待久了,一旦走出,所有的幸福和安宁就没有了,而我要说,那样的幸福安宁我宁可不要。

复杂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圈子,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我们就会习惯圈里的生活。

而习惯之后就会感觉很安全、很满足、很安逸。

待在那个圈子里,固步自封,甚至是停止落后。

所以很多时候,在习惯了之后我们需要走出那个习惯的圈子。

那个放羊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你放羊干什么?

”“赚钱。

”“赚了钱之后干什么?

”“娶媳妇儿。

”“娶了媳妇儿呢?

”“生娃。

”“生了娃之后让他干什么?

”“放羊。

”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们,将赚钱、娶妻、生子作为生活的全部,走不出那个待久了、习惯了的圈子,也就摘不掉贫穷的帽子,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周而复始。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当年离开家乡求学时留给父亲的诗。

仔细想想,他的一生,不正是像诗中所写的一样吗!

他毅然走出了那个让他习惯了的乡村生活,踏进了一片新的天地,也造就了一种特色精神,开辟了一块属于中国人的乐土。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习惯之后再走出去很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走出去,会让人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

但很多时候,习惯之后在走出那个圈子并不容易,需要勇气,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

当子君第一次对周围的人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时,是多么需要勇气啊!

她想要冲出,想要追求妇女个性解放和婚姻恋爱自由,迈出的第一步,又是多么艰难。

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这样的生存空间。

的确,大胆地走出习惯的圈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观念不同,做出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勇气也好,艰难也罢,走出了第一步就是不凡的。

也许上面的例子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崇高,但我并不是希望每个人都去做得石破天惊,因为那不现实,即使能够实现,也会使社会变得毫无秩序。

我的意思是,在我们有能力时,千万不要说“习惯了就好”,那样世间不过是再多一个庸人,要大胆地追求梦想,不能在习惯之后就安于现状,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畏畏缩缩。

不要一味地听信别人告诉你“习惯了就好,何必东奔西跑”,要有魄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这是吉鸿昌的一句名言也是令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

的确,路是自己用脚他出来的,而不是比尔给你铺好的,历史使自己写出来的而不是后人杜撰的。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习惯于依赖别人,包括自己的前程。

或许早已有人为你规划好了未来,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更多优越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你也将被围困在那个别人给你划定的圈子里而不得逃脱,这样真的很惬意吗?

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发现世界很大;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感觉自由而轻松;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拥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青年,走出习惯的圈子,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至少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人生拼了一把,至少不会因为没有尝试而感到遗憾。

为了自己,在习惯之后要勇于打破习惯的怪圈,走出貌似安逸的生活,去开辟自己崭新而又辉煌的人生!

习惯之后(五)

习惯了生活的艰辛,于是面对突降的困难便不觉是困难;习惯了大海的广阔,于是面对浩淼的江面便不觉是茫然;习惯了社会的纷纷扰扰,于是面对灯红酒绿便不绝世奇幻……。

这一切源于习惯之后自己的心便近乎死去,无法体味第一次的紧张,愉快甚至是不知所措而安于现状了。

现在社会炒作之风盛行,大江南北此风如春风一夜飞度玉门关,于是“艳照门”,“诈捐门”,“犀利哥”,“凤姐”风靡全国我们也就整日生活在虚假,无实却又日益强盛的世界里了。

这就像我们的双眼被一层虚无的幕布笼罩,于光明黑暗宁静喧嚣的环境中而全然无所知。

这就说明,我们已习惯了炒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意识不到炒作的负面。

相反,加快了走想炒作的步伐,更希望自己被炒作。

不学无术之人成为所谓的专家,没有真才实干的人成了绝对权威。

而愚昧无知的世人,甘愿相信庸医把吃出的病吃回去的言论,面对学术造假却无动于衷,更一窝蜂的扎进抢盐的浪潮。

国人的心真的近乎死去了么?

当打假斗士方舟子打出唐骏假学历时,一些人转而反思大学假学历的事件;陈光标裸捐之后,也有人关心当前我国的慈善境地和慈善的真正意义;陈圆圆自杀和五道杠事件后,有人认真思考国家教育的利弊。

炒作中,有人会觉得这是虚假,有人会添一把火,但更有人直指其锋芒,转而内视自身的的不足,这便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了。

习惯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反思之旅,不管是社会上的,还是自身的,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

虽然过去我们曾生活在浮躁中,但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在习惯之后保持一颗清醒的心,不再使自己的心近乎死亡。

习惯之后(六)

屈指人间十几载,惯看秋月春风,从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演变成一种习惯,再受之影响生活。

习惯之后我们也许赞许,也许愤慨。

对于真、善、美的习惯那是一种快乐,一种道德的修养。

对于这种习惯我们应当开怀接纳,这就是一种美。

当“裸捐”不再新颖;“志愿者”不再独特;“微尘”进入大众眼界。

我们已经习惯。

习惯之后的我们不再冷漠,心灵家园不再空虚,习惯时心为之一震。

习惯过后,血液流于全身,自己也伸出爱心之手。

我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为这改变。

由此可见对于好的习惯,并在习惯之后接受美的同化,这必将改变世界,就职《感动中国人物》评奖以后,我们不再感叹,不再在拭下感动的泪水之后仍然麻木。

因为感动中国,无需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需你我生活中的小事。

但是并非所有的习惯都是高尚,当对丑恶的包容,那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人格的侮辱,我们需反抗而不是让他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

从鲁迅批评国民精神麻木到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中“脏、乱、嗓门大”再到王小波对国民的集体反思。

可现在习惯的大多数人依旧习惯,这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可怕,习惯之后,就是一种麻木。

当面对如此之多的习惯,我们不再在之后麻木,我们以怎能习惯﹗

“欺实马”网民热议让真相大白;“明星代言门”联手挖出娱乐圈怪圈;重庆打黑让贪官无处可遁。

对此我们不再习惯,也定会在习惯时反抗让那些黑暗中惊悚战栗。

只愿置身光明,享受光与影的协奏曲。

面对好的现象,在习惯之后定当奋然前行,伸出友善之心,将自己的热量传递他人。

就如日本首相在日本地震之后写的感谢信一样,在习惯好习惯之后,着手去做,每个人一份力,世界将因此而不同。

但对于坏现象,我们一定绝不习惯,在反抗与批评中改变这些阴暗,就如胡书记所说对贪污零容忍。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之后关键是我们如何为之,对于事情的习惯都是有益,对美习惯之后去做,对坏习惯的一种抵制都是修养。

习惯之后改变你我的情操。

习惯之后(七)

“你没什么要解释的么?

”那个声音是这么问我的。

我垂下了眼,默默地在心脏角落将自己蜷缩成一团,小声回他,“不了。

反正已经做的再好也会被误会,还不如就这个样子,让他们走他们自己认为对的路,反正我的解释,他们也只会当成狡辩,只是嘴上说的好听。

反正……,反正啊,已经习惯了……”

可是泪水却还是止不住的流下来了。

一直以为坚持自己的路就好,一直以为自己还没有输,一直以为我能接触到崭新美好的明天,可是当一切的误会都向自己涌来,当初争强好胜的心也就淡了。

一切都是在习惯之后才变成这样的,作为固执的金牛座,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与其别的比现在的处境还要差,那么就让它按照现在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好了。

同学的猜忌,老师的偏私,父母的误会,一切在习惯之后,竟然变得平常起来。

和同学看不惯我一样,我也看不惯他们小小年纪便有如此险恶的用心。

在背后大言不惭的说着别人的坏话。

我只不过是对着那几个喜欢乱嚼舌根的女生大声说了一句,“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到对别人公平,那么你们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公平对待!

”因为这一句话,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几个女生将关于我的流言散到了全班,可惜我对“清者自清”太信奉了,而且我一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老师误会了我做错事时,我只是闷着头,一声不吭。

老师说的激情,越说越是难听。

什么我们是囚犯,就该被好好管着,学生敢顶老师的嘴,真是反了。

我不能反驳,也不敢反驳。

因为我看过反驳老师的错误的下场。

那几个男生被死命的压在地上,因为性子倔,后来那几个男生毕竟年少,当着全班的面毫无形象的哭了。

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我死死咬住下唇。

父母有时候看不到我的好,逮到一些错误就会开始长篇大论。

一开始我会反驳,可是习惯之后,我选择了沉默。

因为反驳也不会听,且作为固执的金牛座,我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为自己而活。

也许是因为我的自私造成了这一切,亦或我从来就只是一个人。

习惯之后便会感到一种孤独。

一种没人理解的孤独,明明大家都在看着你,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你的内心。

明明都在看着你,却没有人可以知道你内心的苦楚。

谁不是这样呢,人们习惯了一个人去承受挫折,承受苦痛,可是在习惯之后,还剩下什么?

习惯之后(八)

习惯之后要有对人生经历的感悟,正如苏子游玩赤壁之后所说的“物与吾皆无尽也”的豁达感慨。

习惯,按达尔文的话说就是适应,习惯之后便是生存。

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我是很不赞同的。

他先争着做官,说明他已经适应了当时的时局,习惯之后又放弃了,只可谓“只增笑耳”。

他完全可以不送礼但仍为百姓办事,没准天天有酒喝还落个清官的美名。

即使他被人排挤,他也可以做点别的营生,也不至于后来的那份凄苦。

习惯之后,我们更懂得生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然后光逃避不行,我们更应当去完成更高的目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也正是这份信念让拿破仑一步步地走向权力的颠峰。

人生就如从平地到山坡,平地走得很顺,但上了山坡就要慢慢习惯,有的人虽然习惯了但却满足于现状在半山腰停留,而有的人却一步步向上爬,凭借着之前的经验到达了人生的顶峰。

现在,我们即将高考。

班级里的竞争、排名的压力、父母老师的期待已经让我们习惯了。

但是有的人却已经对这些麻木了,他们的习惯说白了是对落后现状的漠视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漠不关心。

一切的压力全都变成了“最后的疯狂”的动力。

但我说:

“卷土重来未可知”。

许许多多聪明的少年因为平日的不努力,成绩不稳定而不为老师理解甚至自暴自弃。

但既然习惯了,既然没有重的心理压力了,为什么不就此奋起呢?

反观另一些同学却是越战越勇,他们不仅习惯了学习的潮流,而且站到了风尖浪口,引领着学业的进行。

习惯之后,我们杜绝回避,杜绝平庸,因为谁也不是天生的胜者,谁也没有权利轻视你的强大。

虽然离高考时日不多,但是你未必输在能动,兴许只是基础不够坚固,兴许只是心态不够沉稳。

当你抛开一切杂念,勇往向前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比你刻苦的人被你甩在身后,许多安于现状的人于是渐行渐远,而那曾经让你看不见摸不着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的成功也变得清晰可见了。

习惯了是可喜的,但重要的是习惯之后你干了什么?

如果我是充满潜力的你,我会说一句:

“鹿死谁手还未知呢?

”然后笑应高考。

习惯之后(九)

爷爷走的那天,瑞雪纷飞。

奶奶挎着小竹篮——今天是去赶集。

她将买好的、枯黄的烟草卷了又卷,折了又折,心想着又得挨老烟鬼的骂,跨入门槛时,却打了个激灵——老头子已经不在了。

习惯了赶集买烟草,再为他点上,听着他叨叨的骂声,而现在……

奶奶微颤地拿出捂在心口的烟草,洒在了香火炉里。

亲人的离去也许会随时间消匿了印迹,但那些习惯呢?

令我家欣慰的是,奶奶倒显不出天塌下来的悲伤。

可萧落的村庄,荒凉的田垄,也可逼得人生出淡淡悲苦来。

但奶奶坚持不走。

叶落归根,我和父亲轻言劝慰,却不强求。

那日,我又被父亲派来劝说奶奶。

砖囱生起几缕灰烟。

进入厨房,奶奶生着火,一如平常烧饭。

“奶奶!

”我叫得脆亮,害得奶奶将手中的碗打碎。

“你啊,不省心,这碗一打碎,又不知道你爷爷会怎么说道我。

”奶奶忽然紧张起来,矗在原地,眼睛紧紧锁住木门,像是等待着什么的宣判。

我蹲在地上,困惑地向奶奶眨了眨眼。

我这一眨,惊醒了奶奶,她不知所措地望了望我,明白了什么,面带歉意地苦笑,蹲下来拣拾着碎片。

奶奶的眼角里含着泪花。

妈妈事后告诉我,奶奶原来是不会做饭的,经常打碎东西。

爷爷每每听见脆响,便从堂屋救火似的奔来,将奶奶臭骂一顿。

打的碗多了,自然挨骂也成了一种习惯。

可这一次,奶奶习惯性地立身等着挨骂,可人却迟迟未来。

习惯了。

奶奶经常这样对我说。

像是为这一切不寻常的举动找开脱,又像是在怀念着那些习惯。

人说越老越糊涂,也许真的是这样。

奶奶拿着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糖果招待我,却不知,我早已改吃巧克力。

一遍遍地重申,奶奶总是说,习惯了,我老是记得你喜欢吃的就是这种啊……

奶奶渐渐遗忘着什么,甚至隔壁老张家她都记不清。

她只记得,老张让她从集市帯只鱼。

当提着鱼兴高采烈地拜访时,老张家早已铁将军把门,这时,奶奶就会挠挠头,说,习惯了。

是啊,习惯了。

当时光好如冰底水流淌时,带走了记忆的流沙,而沉淀在人生这个河床上的肥沃的河泥,就是泥沙。

物是人非,可总有什么东西是在的。

无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习惯之后(十)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而微妙的,它不像火车转轨,“啪”让你一下换到另外一条道上,倒是更像慢性药,日积月累,药力慢慢发散,习惯后,药性已经渗入五脏六腑,人就好不自主跟着习惯走了。

中国文坛目前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习惯后时代,大家都习惯跟着“旗帜”、“潮流”,都习惯了逃避现实,都习惯了不说实话。

于是市场上充斥着以“主流文化”作为护身符、挡箭牌,赫然占据着畅销书架。

不然就是写些花鸟虫鱼,性灵散文,文化大散文,忽悠读者去了另一个世界,忘记我们活在当下的责任与使命。

习惯啊,把作家们的毛都摸顺咯,本应个性张扬的棱角都被磨平咔!

对于社会敏感话题,他们不敢碰触,怕惹事上身;对国民的劣根,他们不敢批判,现在作家是“都有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这习惯后的时代不正与鲁迅笔下“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相契合吗?

作家成了习惯的奴隶,成了潮流的奴隶。

然而,我们需要“逆流而动”的作家。

他们是能“打破习惯”的人,是能“睁了眼看”的人!

鲁迅在《睁了眼看》中说:

“中国作家对社会现实是没有正视的勇气的,甚至仰视、斜视都不能。

”所以,要打破习惯,作家得先“睁开眼”。

能“妙手著文章”的必先要有“铁肩担道义”。

拥有广阔的社会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心忧天下的胸襟才是成就大作的先决条件。

像费孝通先生所著《江村经济》是深入农村几十年而写成的,并不像现在某些作家将自己锁在“空中楼阁”里,像待字闺中的小姐,只凭想像虚构文字,写出了的仍是“不接地气”、“习惯之内”。

打破习惯,中国文坛需要“闯将”。

前段时间李承鹏的作品《李可乐抗拆记》掀起了不小的波涛。

并不是专业作家的他敢于对强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评头品足”,还些小说加以讽刺宣泄,我觉得他可被视为闯将之一了。

他“闯”过的是习惯铸成的铜墙铁壁,是潮流形成的一道封锁线,是很多作家不敢碰的“禁区”。

暂且不说这部作品从文学角度看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中国第一步拆迁主题小说”的名号是让他为历史所铭记、我也十分欣赏某杂文报刊将他的办刊宗旨归为“一本说真话讲事实的杂志”。

它无疑是报刊中的一员闯将。

可以为更多闯将抒发心声,针砭时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作家就是该显现出自己的棱角,站起来,逆流而动,用“匕首”和“投枪”打破这“习惯之后”的时代,闯出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