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68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

云南煤矿安全技术中心

井下防爆电器检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煤矿井下用隔爆型防爆电器的防爆性能检测和维修检验。

2.引用标准和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3836.3-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3836.13-1997《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1987)。

3.检测项目

3.1电器设备的铭牌、标志,通用要求。

3.2电器设备的隔爆性能。

3.3电器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安全供电的要求。

4.检验期限及受检条件

4.1隔爆型电气设备检验:

新购隔爆型电气设备到货后,应进行检验。

保管超过1年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再进行一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以后每隔12个月检验一次。

4.2申报检测认证“云南省煤矿安全检测合格证”标志的煤矿在用安全装备应具备以下被检条件:

4.2.1有齐全的设备的原始资料(说明书,合格证)。

4.2.2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应有的记录;专人管理设备的制度;定期调校,保养,维修制度。

4.2.3应属在用完好设备。

5.检测试前准备工作

5.1与当地煤矿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洽谈工作开展步骤,收费事宜。

煤矿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与被检单位联系,安排好检测单位地点检测路线。

5.2召开检测工作会,宣传检测工作的政策,法规,要求被检单位的机电负责人,电器维护人员,瓦斯检查人员必须参与整个检测工作。

5.3对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工具等做详细的检查,确保数量充足,符合要求。

煤矿防爆电器设备检测器具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只(台)

1

塞尺

10

2

游标卡尺

5

3

7151半导体温度计

1

4

钢卷尺

2

5

验电笔

2

6.检测项目及标准要求

6.1检测工作有两名及以上专业检测人员负责实测和记录工作。

6.2入井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I类的煤矿专用产品,2002年1月1日后购买的煤矿设备必须具有煤安标志及证号。

2002年1月1日以前购买的符合煤矿许用的设备又暂时淘汰不了的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取得“云南省煤矿安全检测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6.3设备的标志:

6.3.1电器设备的外壳需设置清晰永久性凸纹标志“Ex”或“KB”,小型电器设备和仪器仪表可采用标志牌铆在或焊在外壳上,也可采用凹纹标志。

6.3.2电器设备的外壳明显处须设置包括以下内容的铭牌;

6.3.2.1铭牌右上方有明显的标志“Ex”。

6.3.2.2防爆标志,并顺次标明防爆形式,类别,级别,温度组别等。

6.3.2.3防爆合格证编号;煤安标志及安全标志证号。

6.3.2.4产品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

6.3.2.5其他需要标出的特殊条件和有关防爆形式专用标志规定的附加标志。

7.检测步骤及方法

7.1抄录设备铭牌,获取设备的原始参数。

同时检查该设备是否属于煤矿专用设备,其标志、证号是否完整。

用电笔查验有无漏电现象。

7.2检查设备外壳有无破损,使用材料是否符合规定。

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是否良好,有无破损、裂纹。

7.3检查螺母、螺栓、弹簧垫圈是否齐全、紧固、锈蚀、规格一致。

7.4检查电缆和引入装置(如喇叭口、压板等)有无破损、松动现象。

7.5检查密封圈、金属圈、堵板使用情况,有无缺损。

7.6检查有无接地保护,其接地螺栓、接地线规格和连接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7.7用油标卡尺检测螺栓直径和拧入深度。

7.8顺防爆面逐点用塞尺测量设备的隔爆接合面间隙,记录最大值。

7.9结合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检查供电安全方面的三大保护(过流、漏电、接地)情况,检查煤矿“三无、四有、三坚持”情况,检查局部通风“三专两闭锁”情况。

8.检测结果判定

8.1防爆标志、安全标志准用证证号齐全。

电笔查验无漏电现象。

8.2设备外壳完整,无变形,外壳用钢板或铸钢制成;容积不大于2L的外壳,可采用塑料制成,但不许直接在塑料外壳上制成紧固用螺纹;净容积不大于0.01L的外壳,可用陶瓷材料制成(绝缘套管不受此限制);铝合金可在外壳表面覆盖有足够厚度和耐久性的合成树脂薄膜,或将外壳装入皮套,防止它和锈蚀的钢件摩擦。

8.3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8.4紧固件有防松装置,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件无锈蚀。

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

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但铸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紧固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其周围及底部的厚度须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3,但至少为3毫米。

8.5电缆和引入装置(如喇叭口、压板等)无破损、松动现象。

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螺旋线嘴用手拧不动;压叠式线嘴用手晃不动。

电缆引入装置牢固,有防松拔脱的装置。

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抽拉电缆不窜动为合格。

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后的压扁量不超过电缆直径的10%。

电缆护套(铅皮)与密封圈结合部位不得锉细。

8.6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

密封圈不破损。

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体。

高压隔爆开关引入铠装电缆时,密封圈应全部套在电缆铅皮上。

8.7金属圈:

线嘴压紧应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应加金属圈。

8.8堵板使用规范,无缺损。

防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使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2mm的钢垫板封堵压紧。

钢垫板应置于密封圈的外面。

高压隔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用与线嘴法兰厚度、直径相符的钢垫板堵压紧。

8.9隔爆接合面间隙:

静止的隔爆结合面、操纵杆与杆孔隔爆结合面以及隔爆绝缘套管隔爆结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隔爆结合面的有效长度、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以及转轴与轴孔隔爆结合面的最大直径差和最小有效长度,须分别符合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毫米。

表1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结合面参数

结合面型式

L

(毫米)

L1

(毫米)

W(毫米)

外壳容积V(升)

V≤0.1

0.1

平面、止口、或圆筒形结构

6.0

12.5

25.0

40.0

6.0

8.0

9.0

15.0

0.3

0.4

0.5

——

——

0.4

0.5

0.6

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形结构

6.0

12.5

25.0

40.0

——

——

——

——

0.4

0.5

0.6

——

0.4

0.5

0.6

0.8

对于操纵杆与杆孔的隔爆结合面,当杆径d不大于6毫米时,结合面长度L须不小于6毫米;杆径d不大于25毫米时,长度L须不小于杆径d;杆径d大于25毫米时,长度L须不小于25毫米。

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縻擦。

用园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少于0.07mm。

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规定的相应W值的2/3。

螺纹隔爆结构:

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螺纹结构须有防止自行松脱的措施;螺纹最小拧入深度.最少啮合扣数须符合下表规定。

外壳净容积v(l)

V≤0.1

0.1<2.O≤

2.0

最小拧入深度(MM)

5.0

9.0

12.5

最少啮合扣数

6

6

6

8.10隔爆接合面上一般不允许采用密封衬垫。

如果是维修中不经常打开的外壳部件,允许将衬垫作为隔爆措施,但衬垫必须采用有足够机械强度的金属或金属包覆的不燃性材料制成,厚度不小于2.0mm;宽度:

当外壳净容积不大于0.1升时,须不小于6.0mm;当外壳净容积大于0.1升时,须不小于8.0mm;并保证安装后不会脱落,也不会在壳内发生爆炸时被挤出。

8.11接地装置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接线盒的内、外接地螺栓应齐全完整,并标志“〨”符号(运行中移动的采掘机械设备除外)。

外接地螺栓直径:

容量小于或等于5KW的不小于M8;容量大于5KW至10KW不小于M10;容量大于10KW的不小于M12;通讯,信号,按钮,照明灯等小型设备不小于M6。

接地螺栓应进行电镀防锈处理。

8.12连锁装置齐全可靠;用螺栓紧固的外壳应使用有“断电源后开盖”字样的警告牌代替。

8.13电笔查验无漏电现象。

8.14凡不符合上述规定之一者,即为失爆。

8.15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短路保护计算整定合格,动作灵敏可靠;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合格;接地线符合下列规定:

(1)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镀锌铁线100平方毫米;或扁钢25X4平方毫米;或铜线50平方毫米。

电器设备外壳同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线和电缆接线盒两端的铠装.铅皮的连接接地,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铜线25平方毫米;或扁钢50平方毫米(厚度不小于4毫米);或镀锌铁线50平方毫米。

8.16井下供电应做到“三无:

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四有:

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两齐:

绝缘用具齐全.防护装置齐全;三坚持:

坚持使用捡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

8.17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对照标准要求,如不符合6.2,6.3条规定;隔爆性能失效又属于不可修复或不允许修复的一律不发给合格证,并要求立即撤出。

对不符合本指导书第6条中其它规定标准的,如经现场整改符合标准要求,可以发给合格证,但要在检定证书上注明。

对不能现场整改的,但又属于能通过整改后可以达标准要求的,不能发给合格证,应列入不合格产品,并且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待整改合格,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当完成以下工作

9.1检测检验结束召集矿山机电人员对该矿检测情况及设备的安装运行、供电安全等方面进行总结情况通报。

提出整改意见及要求。

9.2制作检验报告、检测情况表、写出检测情况总结。

9.3以会议形式向地方煤矿管理部门(煤管局、煤管所)通报被检测煤矿的检测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及要求。

并按程序移交相关检测报告、总结、检测情况表。

资料移交时须填写移交清单并由双方签字认可。

9.4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检测工作情况,呈报检测有关资料,同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

10.维修检验

10.1检验方法

对需要维修检验的设备,除未接电缆、未接地不进行检查外,应当进行7.1-7.8项目的检验外,还应当打开防爆结合面盖子进行以下检查:

10.1.1检查绝缘套管是否干燥清洁。

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是否涂耐弧漆。

电器设备接线盒应无有内接地螺栓。

10.1.2用千分表检查隔爆面的光洁度。

用油标卡尺测量产生的机械伤痕的宽度和深度,用板尺或钢卷尺测量隔爆接合面的长度。

10.1.3用板尺或钢卷尺测量堵板厚度,密封圈直径、厚度。

10.1.4检查接线装置齐全、完整、紧固、导电良好。

绝缘座有无裂痕;接线螺栓和螺母的螺纹有无损伤,有无放电痕迹,有无卡爪、弹簧垫、背帽等;接线是否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绝缘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也不压或接触屏蔽层。

10.1.5用油标卡尺、钢卷尺测量电缆伸进度,电气间隔和爬电距离。

10.2判定

10.2.1尽可能避免压力重叠结构。

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增大连通孔的总面积(不小于750mm2)。

隔爆电气设备上贯穿接线盒和主腔的连接螺栓必须牢固密封,螺栓不能丢失。

10.2.2绝缘套管干燥清洁。

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应涂耐弧漆。

电器设备接线盒应设有内接地螺栓,并标志“〨”符号(电机车上的电器设备及电压36V以下的电器设备除外)。

接地螺栓应进行电镀防锈处理。

10.2.3设备上的密封式电缆引入装置不止一个时,须有厚度不小于2毫米的钢质堵板。

钢垫板应置于密封圈的外面,其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高压隔爆开关空间的接线嘴应用与线嘴法兰厚度、直径相符的钢垫板堵压紧,其隔爆结合面的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10.2.4密封圈材质须用邵尔硬度45~55度的橡胶制造,并按规定进行老化处理。

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大于10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必须大于4mm(70mm平方的橡套电缆例外)。

密封圈无破损、不得割开使用。

表2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mm

密封圈外径D

D≥20

20

D>60

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

≤1.0

≤1.5

≤2.0

高压隔爆开关引入铠装电缆时,密封圈应全部套在电缆铅皮上。

高压隔爆开关接线盒引入铠装电缆后,应用绝缘胶灌至电缆三叉以上。

10.2.5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

10.2.6接线装置齐全、完整、紧固,导电良好;

绝缘座完整无裂痕;接线螺栓和螺母的螺纹无损伤,无放电痕迹,接线零件齐全,有卡爪、弹簧垫、背帽等;接线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绝缘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也不得压或接触屏蔽层;隔爆开关的电源、负荷引入装置,不得颠倒使用。

10.2.7接线盒内导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额定电压V

最小电气间隙mm

最小爬电距离mm

a

b

c

d

36

4

4

4

4

4

60

6

6

6

6

6

127

6

6

7

8

10

220

6

6

8

10

12

380

8

8

10

12

15

660

10

12

16

20

25

1140

18

24

28

35

45

3000

36

45

60

75

90

6000

60

85

110

135

160

10000

100

125

150

180

240

10.2.8电缆护套(铅皮)穿入进线嘴长度一般为5~15mm。

如电缆粗穿不进时,可将穿入部分锉细(但护套与密封圈结合部位不得锉细)。

10.2.9隔爆接合面上具有以下缺陷时,可不加修补而投入使用:

10.2.9.1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毫米、深度不大于1毫米的砂眼,在40、25毫米有效长度(L或L1)的隔爆接合面上,每平方厘米不超过3个;在12.5毫米长的隔爆接合面上,不超过两个;

10.2.9.2偶然产生的机械损伤,其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毫米,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接合面有效长度L1(可几段相加,见图4)不小于表3规定长度的2/3,但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必须磨平。

当隔爆接合面上的缺陷超过以上规定时,但有—段连续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不小于表3的规定,可进行修补。

表3可修补隔爆结合面的条件

隔爆面长度L或L1

连续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

40

25

15

12.5

8

20

13

8

5

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修复:

螺孔周围5.0mm范围内的缺陷;

L或L1为6.0mm范围内的缺陷;

隔爆接合面的边角处;

活动隔爆接合面;

隔爆接合面有疏松现象的铸件。

隔爆接合面上有裂纹。

 

11.附件一:

云南省煤矿在用安全装备安全检测记录表。

12.附件二:

云南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检验报告。

13.附件三:

防爆电器维修检验记录表。

14.附件四:

防爆电器维修检验报告。

15.附件五:

云南煤矿安全技术中心资料移交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