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574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

2019-2020人教部编版:

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

部编版:

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预习提纲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知识提纲: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

2、光武中兴

(l)措施:

多次下令释放奴脾,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结果: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4、表现:

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5、后果:

(1)外戚和宦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

(2)诛杀异己,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3)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6、背景: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7、领导人:

张角。

8、方式:

创立太平道,在社会底层传教。

9、时间:

184年。

10、过程: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进攻,东汉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张角病逝,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失败。

11、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撅不振。

自我检测: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

公元184年

领导人:

张角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

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B 2.C 3.B 4.C 5.D 

6.C 7.D 8.D 9.B 10、A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莽

2.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篡夺皇位,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4.西汉灭亡是由下列哪位历史人人物篡夺政权而灭亡的

A.王新,B.刘秀,C.王莽,D.刘彻

5.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头戴黄巾,称为“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B.项羽,C.刘邦,D.张角

6.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

7.“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

8.(题文)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9.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10.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称帝

13.110年,赵佶登基,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端州更名为肇庆。

据此判断,端州被称为“肇庆”是在(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14.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15.光武帝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57年,他活了几周岁?

A.61岁

B.62岁

C.63岁

D.64岁

16.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7.李明在XX搜索里输入“张角”“农民起义”,由此判断下列哪项正是他想要了解

的内容是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8.观察下表,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1岁

14岁

9岁

 

A.诸侯争霸激烈

B.中央集权强化

C.民族融合加强

D.外戚宦官执政

1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③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④起义最终被东汉军队残酷镇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时训练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选择题

1.东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建都于(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2.自古以来“倡廉则兴,腐败则亡”。

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严惩贪官污吏(  )

A.汉高祖B.王莽

C.汉武帝D.光武帝

3.“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

A.反抗B.服从C.敬畏D.高兴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镇压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D.“国人暴动”

6.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  )

A.张角B.陈胜C.吴广D.项羽

7.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

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1)材料一的“中兴”指哪个朝代?

这段话是谁说的?

“大汉”是谁开创的?

 

材料二 《后汉书·梁冀传》: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

‘此跋扈将军也!

’”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结合材料三,你能比较一下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吗?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汉建都于洛阳。

2.D [解析]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而严惩贪官污吏。

3.A 4.D

5.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所述发生在东汉末年,故选B。

6.A

7.A [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黄巾起义有“太平道”这个宗教组织,而秦末农民战争中没有宗教组织,故选A。

8.[答案]

(1)东汉。

光武帝刘秀。

刘邦。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相同点:

它们都是用农民起义的形式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不同点:

①陈胜、吴广起义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是经过长期酝酿,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

②陈胜、吴广起义临时采用带迷信色彩的活动作了简单的舆论准备;而黄巾起义利用太平道,运用宗教作掩护,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组织、准备,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和形式更为高明。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兴亡的基础知识。

(1)问从材料中的“中兴”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

(2)问根据图片和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第(3)问考查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主要从性质、口号、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