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98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 古代诗歌鉴赏1.docx

高考人教版语文一轮专题提升练10古代诗歌鉴赏1

专题提升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

(一)

1.(2019·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金陵新亭①

李 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

②周顗(yǐ)情:

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众人皆相视流泪。

唯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写金陵风景和豪士们的聚会,用语平实,与他的《静夜思》《赠汪伦》一样,都用“平凡语”。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C.作者选取周顗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的场景,意在表现国家灭亡的悲痛。

D.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C [C项,意在突出王导的形象。

]

(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

“慷慨”一词,写出了王导不同于对坐而泣的众人,颂扬了王导的意气激昂、忧心国家的情怀。

(3分)面对动荡的时局,诗人期望时人能够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光复山河。

(3分)

2.(2019·梅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柳林酒家小楼①

陆 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 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

②遒:

尽。

③小青楼:

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

B.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C.“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D.尾联以“记取”来表明作者对逗留半日的柳林酒家小楼的好感和离开时的不舍,又巧妙点题,表达了不愿离开家乡奔赴前线之情。

D [D项,“逗留半日”错,诗中的“半天”不是指时间上的半日,而是形容“高柳之高”,耸入半空中。

]

(2)请简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

①“远途”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天地的广阔。

②“晚节”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愈加珍惜时间,他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前往前线的机会。

③时空结合,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诗人的形象。

④“乾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此深深的慨叹。

(每点2分)

3.(2019·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9分)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

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 ①《法界观》:

佛教华严宗一部重要著作的简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

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B [B项,“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

]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6分)

                                    

                                    

                                    

答案:

①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消除机心的愿望。

(2分)②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

(2分)③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客游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

《战国策》记载冯谖才华出众,是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曾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

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D [D项,“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语,杜诗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诗,都有思乡怀人之情。

不同的是杜诗除了个人情感外,还有忧国忧民之情,感情更加深沉;李诗“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失意之中,人总是会生出思乡之情。

李诗中,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根本无法实现。

更令诗人伤痛的是,除了政治上失意外,又被迫客居异乡。

可以说,失意之中又增添了几分痛苦。

答案:

同:

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异:

杜诗描写长安沦陷后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4分)

5.(2018·黄冈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9分)

浣溪沙·和无咎韵①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B.“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C.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D.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D [D项,“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不对,由下句“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此时窗外是夕阳西下时分,说“彻夜”“直到窗外渐明”属于臆测。

]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②劳于仕宦的疲惫。

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韩元吉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每点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9分)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 ①贳(shì):

赊欠。

②社:

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

“美哉国乎!

若何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秋生”三句和“澄江”三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三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C [C项,“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

(2)下片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三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三句。

(6分)

                                    

                                    

                                    

答案:

这三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

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

(3分)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分)

7.(2019·南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哭刘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注】 ①刘

(fén):

李商隐的友人。

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

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

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寓意刘

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营造了一种疾风骤雨式的气氛。

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衬出死别的悲伤。

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D.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一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C [C项,“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错误,颔联没有议论。

]

(2)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答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去赏析。

颈联以潘岳和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

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解),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无奈的心情。

答案:

用典自比,正反映衬。

(2分)说明自己只能写祭文哀悼亡友,却无法招魂使其复生,(2分)表达了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

(2分)

8.(2019·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9分)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①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③,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④,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⑤,金瓯缺。

【注】 ①代王夫人作:

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

②姚黄:

牡丹的名贵品种。

③雨淋铃:

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④铜驼恨:

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

“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

”以此象征亡国。

⑤天家:

此处指帝王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首三句,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离宫、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B.“听行宫”三句用典抒怀,表达了王夫人愿为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玉碎的衷情。

C.上片紧扣“最苦”二字反复陈述南宋覆灭的悲痛心情,笔调沉重,抒写集中。

D.“昭阳”“铜雀”代指宫殿。

落日夕映昭阳殿,秋月临照铜雀台,故国之思弥深。

B [B项,“听行宫”三句借用玄宗典故表述的是被迫北去途中的悲苦心境。

]

(2)王夫人原词中“问嫦娥”三句传达了她置身事外、幸免苟活的愿望,请结合这一内容,分析文天祥“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三句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

①表明自己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屈辱。

②饱含对南宋覆亡的悲愤之情。

③是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苟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

④是对宋室朝廷忍辱苟活的指责。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