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887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docx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答案

自测题

第一章绪论

1、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3、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

民族理论研究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民族科学研究的各门具体学科一般都只是从某个侧面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某种现象进行具体研究,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

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通过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执政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为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而奋斗。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其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再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第二章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

民族是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

我国的民族识别,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辩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进行民族考察的。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

斯大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一方面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特征的论述;另一方面针对鲍威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明确指出: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斯大林着重指出:

“把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唯一的民族特征,而只是各种特征的总和”,“民族是由所有这些特征结合而成的”。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翻译介绍到中国,20世纪30年代在延安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党的刊物上做了宣传,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沿用这个民族定义,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

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民族定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

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合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六特征的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这个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等特点。

总之,民族六特征的理论,是立足现实,着眼实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三章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地)、(自由地)发生发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

B.演进

C.进化

D.形成

3.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

C.退化

D.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3.民族发展包括()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正确。

这些“民族融合”的现象,实际上是指历史上发生的民族同化,特别是民族自然同化现象,或者是民族分化和重新组合的现象。

五、论述题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答: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的不断出现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存在着,而且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民族将融合,民族将自行消亡。

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根据它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合自然同化两种类型。

民族同化无论从它发生的范围,还是发生的结果来说,都是民族现象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只是整个社会中民族实体存在的数量的相对减少。

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这种民族分化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长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使某一民族的一部分在民族特征方面逐渐发生变化,最终成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单位。

当然民族分化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新的民族单位的单独形成,有时民族分化后与其他民族的一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即民族组合。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这与一般的民族同化现象不同。

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特征的部分内容,但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爆发的、突变的方式来实现。

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也有所不同。

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

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人为地实现“民族融合”,消灭民族差别,是荒谬的。

第四章民族关系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正确。

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误。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正确。

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些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能因此把它们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误。

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由于它所处阶段的局限和一些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些促进因素,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作用。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答: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将在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民族自身条件的综合影响作用下发展变化。

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下,在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必然出现正作用因素和负作用因素。

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这种正、负作用并存的趋势,要深入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正遏负”。

(1)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2)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

(4)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并存。

(5)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并存。

总之,上述五对并存的影响因素中,有些是根本对立和矛盾的正、负作用因素,有些是对立统一的正作用因素,其中一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一些负作用。

我们应促进民族关系正作用因素的发展,抑制负作用因素的滋长。

第五章民族问题

一、填充题

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氏族

D.民族与部落联盟

3.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000

D1000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