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55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x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

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

《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至于夏水襄陵()(4)属引凄异()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

(1)超过,胜过

(2)至(3)上,漫上(4)连续2.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奇山异水异水山水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窥谷忘反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

 

3.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6.争高直指,干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答: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第一问: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

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忘情山水、淡泊名利)

5.文章理解。

(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归隐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意思是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分)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天下独绝(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山奇和水异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用课文原句填空)

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分)

答: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答:

写“山”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泠泠作响(   )   经纶世务者(   )

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3.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4.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

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6.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

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激越 筹划,治理 2.视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4.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甲: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

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

(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

《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路遥,时短,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

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写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还听到了凄异,哀转的猿声,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离奇,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写得确也别有风味.

不同点:

《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3)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

不同点:

后文是散文语言,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另外,作者及出处不同:

《三峡》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