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349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docx

十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十一五”时期丽水与全省其他地市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十一五”时期,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协调发展。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各省11地市的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选取了全省及十一地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共8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一)以“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进行横向比较

在列入比较的8项经济指标中,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十一地市前三位的共有4项指标,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第1位),出口总额(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并列第3位);位居全省十一地市后三位的共有4项指标,分别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第10位),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11位)。

(见表一)

表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十一地市年均增幅及位次

 

GDP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浙江省

11.8

 

17.5

 

12.7

 

16.9

 

杭州

12.4

4

15.7

10

13.1

5

17.0

4

宁波

12.0

7

17.3

7

10.2

9

17.5

1

温州

11.0

11

14.8

11

12.5

7

17.0

3

嘉兴

12.4

4

18.7

6

15.0

3

16.3

10

湖州

12.0

7

20.1

4

14.8

4

16.7

7

绍兴

11.4

10

16.3

9

12.2

8

17.4

2

金华

12.2

6

19.4

5

7.7

11

16.9

5

衢州

14.1

2

28.8

2

15.8

2

16.6

8

舟山

14.3

1

28.4

3

25.0

1

16.2

11

台州

11.9

9

16.8

8

12.6

6

16.8

6

丽水

12.9

3

29.6

1

9.4

10

15.7

9

 

 

出口总额

地方财政收入

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年均增幅(%)

位次

浙江省

18.6

 

19.6

 

10.9

 

11.2

 

杭州

12.3

11

21.8

2

12.6

1

11.5

8

宁波

18.5

9

20.1

5

11.6

2

12.8

3

温州

18.7

8

15.8

11

9.5

9

10.8

11

嘉兴

17.9

10

21.5

3

9.8

7

12.4

6

湖州

24.0

4

19.6

6

10.4

5

12.8

3

绍兴

21.0

7

20.5

4

9.8

8

12.1

7

金华

22.7

5

18.0

8

10.2

6

13.1

2

衢州

30.0

2

18.6

7

10.9

4

11.3

9

舟山

45.4

1

27.4

1

11.6

3

14.7

1

台州

21.9

6

17.9

9

9.3

10

11.1

10

丽水

25.1

3

17.6

10

8.5

11

12.8

3

1、地区生产总值:

“十一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34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227亿元,年均增长11.8%。

我市生产总值从318亿元增加到644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2.9%,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十一地市第三位。

在十一地市中,五年年均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舟山(14.3%)、衢州(14.1%)、丽水(12.9%)、杭州(12.4%)、嘉兴(12.4%)、金华(12.2%)、宁波(12.0%)、湖州(12.0%)、台州(11.9%)、绍兴(11.4%)、温州(11.0%)。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十一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长较快,年均增长17.5%。

我市正处于工业发展中后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以年均增长29.6%的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地市的工业发展,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

在十一地市中,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丽水(29.6%)、衢州(28.8%)、舟山(28.4%)、湖州(20.1%)、金华(19.4%)、嘉兴(18.7%)、宁波(17.3%)、台州(16.8%)、绍兴(16.3%)、杭州(15.7%)、温州(14.8%)。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十一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资产投资48567亿元,按累计法计算,年均增长12.7%。

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投资1308亿元,年均增长9.4%,增幅低于全省3.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舟山(25.0%)、衢州(15.8%)、嘉兴(15.0%)、湖州(14.8%)、杭州(13.1%)、台州(12.6%)、温州(12.5%)、绍兴(12.2%)、宁波(10.2%)、丽水(9.4%)、金华(7.7%)。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63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6.9%。

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3亿元,年均增长16.5%,增幅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位居全省第九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宁波(17.5%)、绍兴(17.4%)、杭州(17.0%、温州(17.0%)、金华(16.9%)、台州(16.8%)、湖州(16.7%)、衢州(16.6%)、丽水(16.5%)、嘉兴(16.3%)、舟山(16.2%)。

5、出口总额:

2010年,全省实现出口总额1805亿美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8.6%。

我市实现出口总额13.49亿美元,年均增长25.1%,增幅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舟山(45.4%)、衢州(30.0%)、丽水(25.1%)、湖州(24.0%)、金华(22.7%)、台州(21.9%)、绍兴(21.0%)、温州(18.7%)、宁波(18.5%)、嘉兴(17.9%)、杭州(12.3%)。

6、地方财政收入:

2010年,全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08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6%。

我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4.94亿元,年均增长17.6%,增幅低于全省2.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舟山(27.4%)、杭州(21.8%)、嘉兴(21.5%)、绍兴(20.5%)、宁波(20.1%)、湖州(19.6%)、衢州(18.6%)、金华(18.0%)、台州(17.9%)、丽水(17.6%)、温州(15.8%)。

7、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名义增长10.9%。

我市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年均名义增长8.5%,增幅低于全省2.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一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名义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杭州(12.6%)、宁波(11.6%)、舟山(11.6%)、衢州(10.9%)、湖州(10.4%)、金华(10.2%)、嘉兴(9.8%)、绍兴(9.8%)、温州(9.5%)、台州(9.3%)、丽水(8.5%)。

8、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3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名义增长11.2%。

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537元,年均名义增长12.8%,增幅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与宁波、湖州并列位居全省第三位。

在十一地市中,年均名义增幅由高到低分别为舟山(14.7%)、金华(13.1%)、宁波(12.8%)、湖州(12.8%)、丽水(12.8%)、嘉兴(12.4%)、绍兴(12.1%)、杭州(11.5%)、衢州(11.3%)、台州(11.1%)、温州(10.8%)。

(二)以“十一五”各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变化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根据8项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变化情况,我市比重提高幅度位居全省十一地市前三位的共有1项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并列第1位);位居全省后三位的共有2项指标,分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10位)和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11位)。

(见表二)

表二2010年各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及变化情况

 

GDP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总额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杭州

22.09

0.24

21.78

-1.77

21.12

0.05

109.78

7.90

宁波

19.04

0.88

21.03

-0.15

16.77

0.36

110.26

3.42

温州

10.87

-0.94

8.65

-1.06

14.74

0.04

114.04

-7.50

嘉兴

8.53

-0.07

9.94

0.51

7.87

-0.22

90.70

-4.76

湖州

4.84

0.09

5.18

0.55

5.08

-0.06

93.47

-2.03

绍兴

10.34

-0.42

13.23

-0.69

8.39

0.15

100.98

-5.31

金华

7.78

-0.13

6.57

0.51

9.02

-0.03

91.48

-2.89

衢州

2.80

0.36

2.20

0.81

2.86

-0.04

79.72

-0.10

舟山

2.35

0.26

1.91

0.69

2.09

-0.07

98.13

2.86

台州

8.97

-0.30

7.32

-0.20

9.45

-0.05

104.47

-7.92

丽水

2.39

0.03

2.19

0.81

2.62

-0.14

82.22

-9.68

 

 

 

 

 

 

 

 

 

 

出口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十一五时期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占全省比重(%)

增减幅度

杭州

19.58

-6.20

21.20

-0.08

28.30

2.03

116.66

1.72

宁波

28.79

-0.15

18.84

0.66

22.38

0.10

126.17

8.90

温州

8.06

0.01

8.15

-1.43

9.63

-1.87

101.00

-1.78

嘉兴

8.89

-0.28

11.38

0.52

7.46

0.45

127.09

6.86

湖州

3.25

0.65

5.83

0.50

4.10

-0.07

117.56

8.13

绍兴

11.68

1.09

10.08

-0.51

8.15

0.16

120.77

5.10

金华

6.75

1.04

6.35

-1.69

6.57

-0.56

90.25

7.43

衢州

0.67

0.25

3.87

0.61

1.98

-0.12

73.17

0.34

舟山

3.84

2.45

3.45

1.33

2.57

0.66

126.21

18.25

台州

7.74

0.97

8.12

0.22

6.95

-0.64

100.04

-0.40

丽水

0.75

0.17

2.73

-0.13

1.89

-0.20

57.83

4.20

1、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39%,比2005年提高0.03个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六位。

“十一五”时期,十一地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宁波(0.88)、衢州(0.36)、舟山(0.26)、杭州(0.24)、湖州(0.09)、丽水(0.03)、嘉兴(-0.07)、金华(-0.13)、台州(-0.30)、绍兴(-0.42)、温州(-0.94)。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十一五”时期,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1.37%提高到2010年2.19%,提高幅度与衢州并列位居全省第一位。

十一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丽水(0.81)、衢州(0.81)、舟山(0.69)、湖州(0.55)、金华(0.51)、嘉兴(0.51)、宁波(-0.15)、台州(-0.2)、绍兴(-0.69)、温州(-1.06)、杭州(-1.77)。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十一五”时期,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占全省比重2.73%,比“十五”时期占全省的比重下降0.1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八位。

“十一五”时期,十一地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比重比“十五”时期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舟山(1.33)、宁波(0.66)、衢州(0.61)、嘉兴(0.52)、湖州(0.50)、台州(0.22)、杭州(-0.08)、丽水(-0.13)、绍兴(-0.51)、温州(-1.43)、金华(-1.6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0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为2.62%,比2005年下低0.1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十位。

十一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宁波(0.36)、绍兴(0.15)、杭州(0.05)、温州(0.04)、金华(-0.03)、衢州(-0.04)、台州(-0.05)、湖州(-0.06)、舟山(-0.07)、丽水(-0.14)、嘉兴(-0.22)。

5、出口总额:

“十一五”时期,我市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0.57%提高到2010年的0.75%,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七位。

十一地市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舟山(2.45)、绍兴(1.09)、金华(1.04)、台州(0.97)、湖州(0.65)、衢州(0.25)、丽水(0.17)、温州(0.01)、宁波(-0.15)、嘉兴(-0.28)、杭州(-6.20)。

6、地方财政收入:

2010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1.89%,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八位。

十一地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杭州(2.03)、舟山(0.66)、嘉兴(0.45)、绍兴(0.16)、宁波(0.10)、湖州(-0.07)、衢州(-0.12)、丽水(-0.2)、金华(-0.56)、台州(-0.64)、温州(-1.87)。

7、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0年,我市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省的比重为82.22%,比2005年下降9.6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十一位。

十一地市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杭州(7.09)、宁波(3.42)、舟山(2.86)、衢州(-0.1)、湖州(-2.03)、金华(-2.89)、嘉兴(-4.76)、绍兴(-5.31)、温州(-7.50)、台州(-7.92)、丽水(-9.68)。

8、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省的比重为57.8%,比2005年提高4.2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七位。

十一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省比重的提高幅度按照由高到低分别是为舟山(18.25)、宁波(8.9)、湖州(8.13)、金华(7.43)、嘉兴(6.86)、绍兴(5.10)、丽水(4.20)、杭州(1.72)、衢州(0.34)、台州(-0.4)、温州(-1.78)。

(三)与“十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进行纵向比较

8项主要经济指标“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与“十五”时期进行比较,高于“十五”时期的指标有2项,分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其它6项均低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

(见表三)

表三“十五”与“十一五”时期丽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

“十五”时期年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18.07

644.04

12.9

14.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316.81

1156.62

29.6

3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98.16

320.38

9.4

3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8.1

266.13

15.7

12.3

出口总额

万美元

44063

134881

25.1

26.1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0.01

44.94

17.6

21.3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975

22495

8.5

13.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72

6537

12.8

6.6

1、生产总值:

“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增幅低于“十五”时期1.5个百分点。

其中,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4.0%和15.6%,增速较快;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全年增速回落至11.9%,2009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至8.4%。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我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0.6%,2010年增长12.5%。

2、规模以上工业:

“十一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29.6%,增幅低于“十五”时期3.9个百分点。

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回落明显,全年增速仅为9.4%,其它年份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十一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v”字型走势。

五年间,累计投资额为“十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9.4%,低于“十五”时期增幅27.3个百分点。

随着丽龙、龙丽、滩坑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相继完工,又缺乏后续大项目的支撑,2007年和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4.9%,2010年随着政府狠抓项目建设,以14.8%的“十一五”时期最高增幅圆满收官。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一五”时期,在国家我国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补贴、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拉动下,我市的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6.5%,增幅远远高于“十五”时期的12.3%的速度。

5、出口总额: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进出口贸易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2009年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额全面下降。

在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在以出口退税、出口信保、贸易融资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促进体系激励下,对外贸易快速回升,并全面恢复,2010年,全市出口总额再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长25.1%,仅比“十五”时期低1.0个百分点。

6、地方财政收入:

“十一五”时期,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6%,低于“十五”时期3.7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7、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随着机关单位的阳光工资和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时期,我市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5%,低于“十五”时期4.8个百分点。

8、农民人均纯收入: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6+1)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8%,高于“十五”时期6.2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发达的杭州、宁波两市相比:

增速较快,但差距日益加大。

“十一五”时期,在比较的8项经济指标中,我市有4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但绝对值与杭州、宁波相比,差距日益加大。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杭州和宁波的10.8%和12.6%;规模以上工业总值仅相当于杭州和宁波的10.0%和10.4%;出口总额仅相当于杭州和宁波的3.8%和2.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杭州和宁波的49.6%和45.8%。

(二)跟相近市衢州、舟山市相比:

增速、总量均不占优,已有被赶超态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各项经济指标部分排位居前,但与衢州、舟山相比,并不占优势,追兵迫近已成赶超之势。

(见表四)地区生总值看,2010年,衢州GDP总量超过我市108.7亿元,舟山落后于我市10.59亿元,而在2005年,衢州和舟山与我市的差距仅分别为10.29亿元和35.8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衢州和舟山“十一五”时期就分别超过我市548.77亿元和344.71亿元,而“十五”时期,衢州仅超过我市102.33亿元,而舟山落后我市192.62亿元,丽水增长后劲明显底气不足;从工业经济看,衢州和舟山的赶超态势越来越猛,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反超我市7.68亿元,舟山落后于我市140.64亿元;从地方财政收入看,衢州已经超过我市2.04亿元,舟山超过我市16.1亿元。

表四“十一五”时期丽、衢、舟三市年均增幅及排位

指标

丽水

衢州

舟山

增幅

位次

增幅

位次

增幅

位次

地区生产总值

12.9

3

14.1

2

14.3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9.6

1

28.8

2

28.4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4

10

15.8

2

25.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