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6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为了能在考试中拿高分,高中生应该回归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重新理解和理解知识点。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

黄宗羲的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

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一、“___”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___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___”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___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___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___,废除井田制,以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

原因:

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做法:

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

作用:

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___;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

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意义:

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___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瓦解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___,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

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2领先世界的古代业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

出现小件青铜器→夏:

铸造比较讲究→商周:

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

已有铁器→战国:

铁农具推广→汉代:

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

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