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91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学习笔记.docx

必修三学习笔记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_____,约占_____)

体液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_

(约占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乳汁等直接与外界接触,不属于体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1)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浆中的血浆蛋白不能进入组织液。

(2)毛细淋巴管从小肠中吸收甘油和脂肪酸。

3、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内环境:

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组成: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_______________、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以及抗体、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1)概念:

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小: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摩尔浓度。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___________。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

(2)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__。

(3)肾炎引起蛋白尿,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的合成量减少。

――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

(5)局部代谢旺盛,废物在组织液中积累。

――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__。

2、酸碱度(pH)

正常人的pH为_______________,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缓冲物质:

内环境中由一种强酸和相应的强碱盐构成了体内的缓冲物质,调节酸碱度的平衡。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1)如酸性物质增加时:

乳酸+NaHCO3→H2CO3+乳酸钠(泌尿系统排出)

H2CO3→H2O+CO2(呼吸系统排出)

(2)如碱性物质增加时:

Na2CO3+H2CO3→2NaHCO3(过多的泌尿系统排出)

3、温度: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需经过的结构:

小肠绒毛细胞和毛细胞血管壁细胞。

O2进入内环境需经过的结构:

肺泡细胞和毛细胞血管壁细胞。

3、少数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部分物质交换:

如________________细胞交换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稳态。

2、本质:

内环境的各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神经细胞)

(1)结构

细胞体

神经元____________

突起

____________

(2)类型:

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简图:

○―――<

2、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反射是指在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

①条件反射,后天通过训练获得,如“望梅止渴”。

②非条件反射:

与生俱有,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1)组成: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效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所支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如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不是反射活动。

(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具有单向性,从感受器到效应器方向。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电位变化实验:

如图,在神经纤维左侧给予一刺激,兴奋用“

”表示。

(1)现象:

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结论:

兴奋是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也称为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1)静息电位:

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tr息电位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息电位的测量:

(2)动作电位:

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3)局部电流:

在膜的同一侧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4)兴奋双向传导

注意:

①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____________,与膜外电流方向___________;

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___,而在神经纤维上的刺激可以使兴奋____________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

(1)结构: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2、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信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突触延搁:

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相比,较为缓慢。

5、“信号阻断”的原因:

①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②破坏神经递质的受体;③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占据结合部位。

注意:

(1)神经递质的分泌属于___________,体现了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2)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

(3)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传递的是兴奋或抑制信号。

兴奋信号时(如肌肉收缩),作用于突触后膜,使________________,产生动作电位。

抑制信号时(如肌肉舒张),作用于突触后膜使Cl-内流,使后膜电位保持“内负外正”。

(4)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的成分是_________。

(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应的酶分解掉。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________。

2、各级中枢:

①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感觉中枢;②脑干:

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③小脑: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④下丘脑:

有____________调节中枢、______________调节中枢等,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有关;⑤脊髓:

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

3、关系:

位于___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四个言语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和记忆:

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整理】兴奋传导中的膜电位问题

1、细胞的钠-钾运输机制(钠-钾泵):

细胞总是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状态,如图一。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高、膜外Na+浓度高。

从负离子来说,膜外以Cl-为主。

细胞始终通过主动运输,在吸收K+的同时,排出Na+以维持胞内“高钾低钠”。

        (图一)         (图二)

2、静息电位的产生: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电位差。

(图二a段)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K+通道开放,一部分K+便会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即K+外流(协助扩散)。

由于K+带正电荷,最终造成膜“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受刺激部位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开放,K+通道关闭。

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扩散,即Na+内流(协助扩散)。

Na+的内流,会逐步抵消膜内的负电荷,出现零电位(图二b点)。

Na+继续内流最终造成膜“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图二bc段)。

4、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当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细胞膜上Na+通道迅速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最终恢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图二cd段)。

神经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总会有一部分Na+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扩散到细胞外。

这样便会加速钠-钾主动运输机制(钠-钾泵),使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并排出Na+,为下一次动作电位的发生做准备。

提升训练

1、(2009江苏)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2009山东)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3、(2014上海卷)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4、(2010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5、(2011浙江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6、(2012安徽卷)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7、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

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8、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将导致C点的电位增大

D.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9、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Na+离子进出

B.动作电位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

C.兴奋的传导方向只是从b到c

D.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10、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答案:

1.D2.C3.C4.D5.C6.A7.C8.D9.B10.C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2、激素调节:

由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主要作用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化学性质

作用部位

生理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增强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含碘)

全身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

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

肾上腺

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

衍生物

全身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

皮质

皮质激素

固醇

肝脏、肾脏等器官

调节水盐平衡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性腺

睾丸

雄性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

雌性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调节原理:

机体通过激素调节血糖“来源”和“去路”的代谢速率调节血糖平衡。

3、调节的激素:

(1)胰岛素:

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与分泌,是体内惟一降血糖的激素,其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葡萄糖(抑制来源,促进去路)。

(2)胰高血糖素:

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与分泌,是体内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其生理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并促进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促进来源)。

其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

4、调节模型:

+:

促进

—:

抑制

 

(1)调节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2)调节中枢:

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4)激素的相互作用:

①拮抗作用:

在同一生理过程中,作用相反,如_________________;②协同作用:

同一生理过程中,作用相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尿病的病因及病症:

(1)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受损。

(2)病症:

糖尿病人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此外还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①多尿:

由于患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渗透性的带走大量水分,因而尿量多。

②多饮:

多尿造成体内缺水,因而多饮。

③多食: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感觉饥饿而多食。

④体重减少:

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实例二: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

(1)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促进个体生长和发育。

(2)靶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级调节模型:

(1)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

下丘脑

(3)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作为反馈信号,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

如,分别切除小狗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测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如下:

“+”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腺体

TRH

TSH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

垂 体

甲状腺

(4)分级调节的其他腺体:

①肾上腺皮质;②性腺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____________,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如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但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包括自身)。

四、激素的调节作用原理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调节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分子。

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___________,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提升训练

1、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C.激素具有量少作用大的特点

D.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2、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如图是某人进餐后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腹时,胰高血糖素的浓度高于胰岛素浓度

B.进食1h内血糖浓度急剧上升,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而胰岛素分泌增加

C.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使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D.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

1、B2、B3、A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1)起调节的物质:

激素、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2)传递方式:

体液运输,主要是细胞外液。

(3)作用对象:

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4)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2、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二、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