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283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docx

财经法规教材项目一任务四五六修订稿

任务四会计监督

 

  【知识准备】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与要求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律制度,保证会计工作健康有序,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单位内部为保证会计秩序、防止有关部门人员故意违法、预防单位内部管理失控的重要会计监督制度,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作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例1-】(单选题)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的是()。

A.单位负责人B.会计机构负责人C.总会计师D.主管会计工作的副经理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应当明确其决策和执行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即学即思】

【例1-】(多选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

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

前述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包括()。

A.重大对外投资B.资产处置C.会计人员的聘用D.资金调度

【答案】AB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求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应当明确其决策和执行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

(1)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及相关法规、制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会计事项是否合法的界限比较清楚,单位内部的其他人员是不可能具有他们这种先天的优势的。

因此,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严格把关,对会计业务实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防范违法会计行为的发生,这也是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得以具体落实的重要措施。

(2)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会计对自己工作的结果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单位的财产物资及其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是会计工作的对象。

保证单位内部的账实、账款、账账与账表相符,是法律、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措施。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有权实施监督。

  

(二)内部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8年5月22日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2年11月29日印发,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均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此外,企业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内部控制的责任人

  对企业而言,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应当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4.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5.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1)对企业而言,控制措施一般包括: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③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

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④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XX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⑤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⑥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⑦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

①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②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③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④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⑤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⑥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⑦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⑧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三)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

(2)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主要包括:

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管理等。

①财务审计。

它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

②经营审计。

它是经济性、效率性、建设性的审计,经营审计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

其任务是揭露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探求堵塞漏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③经济责任审计。

它是指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务审计及经营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

④管理审计。

它是以改善单位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项管理活动。

从管理审计的辅助手段上来说,它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管理审计又是相对于经营审计的一种认知。

对企业而言,经营讲的是市场,管理讲的是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审计又可以称之为效率审计。

⑤风险管理。

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

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主要阶段。

  2.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设在本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守与执行。

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

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有:

(1)预防保护作用;

(2)服务促进作用;(3)评价鉴证作用。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一)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概念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

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实施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执法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实施主体。

除财政部门外,审计、税务、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即学即思】商业银行和工商等部门也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吗?

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旅游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

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作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它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它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账。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可以在被检查单位的业务场所进行;必要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也可以将被检查单位以前会计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财政部门检查,但须由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向被检查单位开具调用会计资料清单,并在三个月内完整退还。

  

(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并对发现的有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违法会计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

具体包括:

(1)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已经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所设置的会计账簿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3)各单位是否存在账外账以及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等违法行为。

2.对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

具体包括:

(1)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2)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相符,是否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3)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4)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5)使用的会计软件及生成当年度会计资料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嫌疑时,可以向与被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或者被检查单位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支持。

3.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

具体包括:

(1)采用会计年度、使用记账本位币和会计记录文字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报送对象和报送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4)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和变更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5)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6)是否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7)会计核算是否有其他违法会计行为。

4.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

具体包括: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任职资格。

5.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依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实施监督检查。

(三)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形式

1.对单位遵守《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2.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者抽查;

3.对有检举线索或者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发现有违法嫌疑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4.对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定期抽查;

5.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

6.依法实施其他形式的会计监督检查。

(四)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实施的行政处罚

财政部门对违法会计行为查实后,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1.警告;

2.罚款;

3.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从轻给予行政处罚:

1.违法会计行为是初犯,且主动改正违法会计行为、消除危害后果的;

2.违法会计行为是受他人胁迫进行的;

3.配合财政部门查处违法会计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其它依法应当从轻给予行政处罚的。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从重给予行政处罚:

1.无故未能按期改正违法会计行为的;

2.屡查屡犯的;

3.抗拒、阻挠依法实施的监督,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和情况的;

4.胁迫他人实施违法会计行为的;

5.违法会计行为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

6.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

7.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方法,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

8.违法会计行为是以截留、挪用、侵占、浪费国家财政资金为目的的;

9.违法会计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免予刑事处罚的。

【例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形式的是()。

A.警告B.罚款C.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D.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D

【解析】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和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三种。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概念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外部监督。

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例1-】(判断题)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

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不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答案】×

【解析】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外部监督。

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

(1)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都关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3)注册会计师审计可能涉及到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等。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1)审计独立性不同;

(2)审计方式不同;(3)审计的职责和作用不同;(4)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

  (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

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具体如下:

1.审计业务,具体包括:

(1)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主要包括:

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提供税务咨询;代理、申请工商登记,拟订合同、章程和其他业务文件;办理投资评价、资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有关业务;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其他会计咨询、服务。

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

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所注册会计师承办的业务,承担民事责任。

 

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关系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联系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有效进行的基础;

2.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3.政府监督是社会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