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501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广播电视大学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专科统设《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同学们在进行本课程复习时,本资料第四部分出现的所有重点都是本期考试必考知识点,都要熟背;然后熟练往届试题。

对于下划波浪线和打☆号的知识点和题目是优先重点熟记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做到全面复习,祝考试顺利通过!

2016年6月

一、考试题型及答题要求: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单选:

2分×15=30分

2.判断:

2分×10=20分(只判断正误,不需改正)

3.填空:

1分×10=10分

4.计算:

5分×2=10分(列公式、写步骤、后回答问题)

5.问答:

15分×2=30分

二、要重点复习的有关习题:

1.填空、单选、判断题在往届试题中的题目以及《期末复习指导》(蓝本)第15-24页的题目全部至少看三遍

2.计算和问答以以下第四部分的必考知识点为重点范围

三、考试相关信息

1.总评成绩=形考成绩×20%+考试卷面成绩×80%

3.考试代号及考试形式:

2143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

2016年7月9日11:

00—12:

30(以考试座位表上的时间为准)。

四、计算题和问答题重点

第二章: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2010年1月五/1、2011年1月五/36、2012年1月五/34、2016年1月五/34

(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成为均衡数量。

(2)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试题2012年1月五/34、2016年1月五/34:

如果中东地区动荡会使石油减产,根据价格理论分析这种变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答:

(1)石油减产,石油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由S1移动到S2。

(2)石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使汽油的价格上升(从P1上升到P2),数量减少(由Q2减少为Ql)。

(3)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会引起汽车的需求减少。

第三章: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2009年7月四/1、2011年7月四/32、2014年7月四/32

(1)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一般公式:

→☆试题2009年7月四/1、2014年7月四/32:

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10%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解:

已知Ed=-1.5,△P/P=-10%,

∵Ed=(△Q/Q)÷(△P/P)

∴-1.5=(△Q/Q)÷(-10%),△Q/Q=0.15=15%

答:

需求量会增加15%。

→☆试题2011年7月四/32:

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解:

已知Ed=0.15,P=1.2,⊿Q/Q=10%,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

0.15=10%÷(⊿P/1.2)

⊿P=0.8(元),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第三章: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2011年1月试题四/34、2014年1月四/32、2015年7月五/33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试题2011年1月四/34:

计算并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销售量

价格

总收益

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1

10

2

8

3

6

4

5

5

4

解:

(1)价格乘以销售量就是总收益;

(2)总收益除以销售量就是平均收益;(3)总收益的增加量除以销售量的增加量就是边际收益。

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

销售量

价格

总收益

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1

10

10

10

/

2

8

16

8

6

3

6

18

6

2

4

5

20

5

2

5

4

20

4

0

→试题2014年1月四/3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如果其价格下降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

总收益有何变化?

解:

32.

(1)已知Ed=2,⊿P/P=25%,根据需求弹性的一般公式:

需求量会增加:

⊿Q/Q=Ed*⊿P/P=2*25%=50%,即降价后的需求量为:

2000+2000*50%=3000(瓶)

(2)降价前的总收益TR1=2*2000=4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2=2(1-25%)*3000=4500元。

从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

4500-4000=500元。

→☆试题2015年7月五/33.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1)供求定理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2)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是因为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的价格将上升。

如图,限制产量使石油的供给曲线由S1,向左平移至S2,引起价格从P1上升至P2。

(3)由于石油是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弹性较小,从而其需求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使得价格上升所造成的销售收人的增加量必定大于需求量减少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将增加。

如图,价格上升后,需求量由Ql减少为Q2,总收益增加。

☆第三章:

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2009年1月试题五/1

(1)"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2)“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丰收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而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在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第三章:

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一般公式:

第三章: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2010年7月四/1、2013年1月四/32

(1)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CX==×

⊿QXPY

⊿PYQX

(2)需求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

(3)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交叉弹性大于0(正值)——替代关系;交叉弹性小于0(负值)——互补关系。

→☆试题2010年7月四/1、2013年1月四/32:

20世纪70年代汽油价格上升了200%,豪华汽车(耗油大)的需求量减少了50%,这两者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解:

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

已知△QX/QX=-50%,△PY/PY=200%

则ECX=(△QX/QX)/(△PY/PY)=-50%÷200%=-0.25<0

∵ECX<0

∴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答:

这两者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5;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

第三章:

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2013年7月四/32

(1)供给弹性的含义——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供给弹性的计算一般公式:

→☆试题2013年7月四/32.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了25%,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是多少?

解:

根据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X、Y)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如图中的I1或I2或I3。

(2)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如图I1,I2,I3是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

I1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第五章: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010年7月试题五/1

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情况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第五章: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2011年7月五/34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加而后减少。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图分为三个区域。

(如图)

(3)劳动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A-B)为宜。

但在Ⅱ区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

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

其次,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

第六章: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2015年7月四/31、2016年1月四/32

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试题2015年7月四/31.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

经测算,一年中的各种支出为55万元,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

请说明该处长下海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解:

31.

(1)会计成本是55万元,机会成本为:

2万元+2万元+2.5(50万元×5%万元=6.5万元。

(2)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60万元-55万元-6.5万元=-1.5万元。

答:

该处长下海的经济利润为-1.5万元,小于0,所以该处长下海的选择并不明智。

→试题2016年1月四/32.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2万元。

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40万元,工人工资为5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万元,厂房租金5万元。

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

请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解:

(1)会计成本为:

40万元+5万元+5万元十5万元=55万元。

(2)机会成本为:

2万元+2万元+2.5(50万元×5%)万元=6.5万元。

第六章: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试题2012年1月四/32.下面是某企业的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情况:

边际成本(元)

产量

边际收益(元)

2

2

10

4

4

8

6

6

6

8

8

4

10

10

2

这个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

为什么?

答:

(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根据题意,当产量为6单位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在产量小于6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产量大于6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只有生产6单位产量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企业就不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第七章: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2013年7月五/34

(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四家集中率的计算公式R=(A1+A2+A3+A4)/T;2010年1月试题四/1、2012年7月四/33

(2)行业的进入限制;(3)产品差别。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

→☆试题2010年1月四/1、2012年7月四/33:

假定某一市场的年销售额为450亿元,其中销售额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

150亿元、100亿元、85亿元、70亿元。

计算该市场的四家集中率是多少?

解:

已知T=450亿元,A1=150亿元,A2=100亿元,A3=85亿元,A4=70亿元。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R=(A1+A2+A3+A4)/T

=(150亿元+100亿元+85亿元+70亿元)/450亿元=90%

第七章: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2013年7月五/34

(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结构;(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4)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具体特征如下表:

市场类型

市场集中程度

进入限制

产品差别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

垄断

最高

不可能进入

特殊产品

→☆试题2013年7月五/34.划分市场结构根据什么标准?

市场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答: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

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即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

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它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

第三,产品差别。

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2)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人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完全竞争。

它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第二、垄断竞争。

它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第三、寡头。

它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第四、垄断。

它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第八章:

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劳伦斯曲线用来表示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A/(A+B),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1。

实际基尼系数大于0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008年7月五/1、2009年7月五/1、2013年1月五/34

(1)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

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就没有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

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3)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第十章: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1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第十章: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009年1月四/2、2013年7月四/33、2014年7月四/33、2016年1月四/3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

其中,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

GDP=C+I+G+(X-M)

→☆试题2013年7月四/33.已知:

折旧380亿元、个人所得税58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80亿元、间接税4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400亿元、企业所得税640亿元、转移支付430亿元、政府给居民户支付的利息190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解:

(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一折旧=5400-380=5020(亿元)。

(2)国民收入NI=NDP一间接税=5020-490=4530(亿元)。

(3)个人收入PI=NI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4530-80-640+430+190=443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人PDI=PI一个人所得税=4430-580=3850(亿元)。

→☆试题2014年7月四/33、2016年1月四/33:

根据下列给出的数字,用收入法计算GDP。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个人耐用品消费

10亿元

居民住房

10亿元

工资收入

19亿元

年底存货

3亿元

公司支付红利

1亿元

年初存货

2亿元

个人非耐用品消费

5亿元

政府间接税收入

12亿元

净利息收入

1亿元

资本折旧

5亿元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亿元

政府支出

13亿元

企业厂房与设备投资

10亿元

净出口

-1亿元

解:

GDP=工资收入+红利+净利息+未分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19亿元+1亿元+1亿元+10亿元+12亿元+5亿元=48亿元。

第十章:

通货膨胀率的公式:

第十章:

失业率的计算2010年7月四/2、2011年7月四/33、2013年1月四/33、2015年1月四/34、2015年7月四/32

(1)劳动力参工率是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

失业人数

劳动力

(2)

→☆试题2011年7月四/33、2013年1月四/33、2015年1月四/34:

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

计算该国的失业率。

解:

(1)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即该国的劳动力为1000-100=1100万人。

(2)该国的失业率为:

100/1100=0.09,即9%。

→☆试题2010年7月四/2、2015年7月四/32:

某个国家共有1亿人,16岁以下儿童20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00万人。

在全日制学校学生1400万人,家庭妇女500万人,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人,失业者500万人,其余为就业者。

这个经济中劳动力参工率与失业率分别是多少?

解: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

7000-2000=5000万人,劳动力参工率为:

5000/7000=71.4%。

(2)该国的失业率为:

500/5000=0.1,即该国的失业率为10%。

第十一章:

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

G=S/C。

第十二章: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财产效应、利率效应(三效应中最重要)和汇率效应。

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

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

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

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

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

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

第十二章:

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2009年1月五/2、2010年7月五/2、2011年1月五/37、2015年1月五/36

→☆试题2010年7月五/2.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当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会引起什么结果。

答:

(1)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的分析,当宏观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均衡的GDP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GDP。

(2)总需求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从AD。

移动到AD1,物价水平由P。

上升到P1,这样就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了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时,总需求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GDP也会暂时增加(资源超充分利用),但会受到资源与技术的限制。

(作图跟下题相同。

→试题2015年1月五/36.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果中东政治动荡引起石油产量减少,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它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答:

(1)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

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

(2)石油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从而生产其他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这会影响短期总供给。

(3)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AS1向上移动至SAS2。

(4)当AD和LAS不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GDP减少(从Y1减少到Y2),物价水平上升(从P1上升到P2)。

第十三章: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取决于收入,即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2)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其中引致消费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第十三章:

乘数原理

(1)乘数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下式中a为乘数,c为边际消费倾向,GDP为国内生产总值,AE为自发总支出)

(定义)或

(公式)

(2)乘数a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c之间的关系:

c越大,a越大;c越小,a越小。

(3)乘数产生的原因:

乘数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第十四章:

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

(1)货币需求:

取决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2)货币供给:

有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活动、变动贴现率和变动准备率,改变基础货币,取决于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货币的机制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

(3)用图形来解释货币的供求决定利率水平。

P340图14-3

第十四章:

IS-LM模型的含义2013年1月五/35

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在这里,I是投资,S是指储蓄,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

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