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369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号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文书用印方面做出规定:

惟天子之印称“玺”,且完全由玉制成;百官的印章统称为“印”或“章”,由铜料或木头制成。

这一规制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文书管理C.凸显皇权独尊D.节约行政成本

2.下表所示是唐朝中期对御史工作流程的两项规定,这两项规定在中晚唐大多数时期得到严格执行。

由此可知,中晚唐时期

A.官僚体系运行更加成熟B.监察机构地位得到提升

C.中枢权力实现有效制衡D.君主专制程度有所弱化

3.公元前415年,雅典将军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然而公民大会不但在亚西比德的蛊惑下通过了出兵提议,还指派尼西阿斯担任亚西比德的副将。

亚西比德在战争途中弃军而逃之后,公民大会不但否决了代理主帅尼西阿斯的撤军提议,还决定增派兵力支援尼西阿斯。

这一事例可说明雅典民主制

A.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原则B.消除了军事独裁的风险

C.重视培养官员的忠诚度D.以公民大会为权力中心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

这说明《共同纳领》的制定体现了

A.民主协商精神B.人民至上精神

C.依法治国精神D.民族平等精神

5.1956年元旦,《中国青年》刊文说:

“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

”其后不久,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座谈会也提出“应根据经济、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来改进服装样式,增加服装的色彩”。

这一时期的服饰改革思想反映出

A.经济繁荣提高了百姓生活质最B.民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受到重视

C.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阶级差别D.“左”倾错误蔓延至社会生活领域

6.据统计,在103天的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上百道新政诏令,但大部分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如废八股,改策论,使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毫无思想准备;在如裁并衙门,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得一部分官员在一夜之间便无以为生。

这说明维新变法

A.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B.得到最高掌权者的支持

C.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D.在改革方案上急功近利

7.下图所示是两汉时期儒学名师和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在公卿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A.官吏政治素养明显提升B.儒学社会化进程加速

C.儒学服务选官功能凸显D.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

8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这说明朱学

A.扩大了新王朝的统治基础B.严重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是历代科考的核心内容

9.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主政期间,利用高级文官的任用权,任用了大量政见相同的“自己人”,从而得以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

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

A.限制了首相权力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强化了廉政建设D.减少了党派政争

10.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癸卯学制,要求各级学堂要“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淪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这一学制

A.以巩固清廷统治为目的B.适应了预备立宪的需要

C.配合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迅速取代了科举选官制

11.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明确提出,中央机关必须有三分之一的职位专门用于招考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

此后,基层工作经历逐渐成为公务员考录的一道“门槛”。

这一举措有利于

A.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B.扩大公务员考录的范围

C.贯彻平等竞争的原则D.优化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12.战国后期,荀子一改孔孟极力推崇的德治“仁政”等做法,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一变化

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②凸显了儒者的济世情怀

③背离了孔孟的性善观念④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下表所示为朱嘉的部分活动。

这些活动

A.体现了儒学的应时革新B.冲击了社会道德秩序

C.实现了儒学教育普及化D.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

14.有学者在谈到罗马法时写道:

“这种对异文化的认同与文明演化的进程之中,是一种文化体系或文明自我定位、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契机与动力。

”由此可知,该学者论述的主要对象应是

A.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B.《十二铜表法》

C.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D.《民法大全》

15.马丁·路德认为,肉体的顺遂或是磨难“既不影响灵魂的自由,也与灵魂的被奴役无涉,靠外在的善行是无助于灵魂的自由的,而只能造就伪君子。

这一观点

A.统一了欧洲民众的信仰B.抨击了因行称义的学说

C.与智者学派的主张相似D.表明路德主张思想自由

16.“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

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明成祖时期,内阁正式形成。

内阁成员“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代中叶以后,内阁地位不断提高。

内阁的意见不仅受到皇帝重视,还可以起草对奏折的批复意见,即“票拟”。

在皇帝信任内阁时,很少会改动内阁的票拟,故内阁被认为有很大权力。

内阁的票拟不经皇帝朱批,实际上只是一种建议,真正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摘编自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了内阁的手中。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

议会不仅掌握了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而且还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集体辞职。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和英国责任内阁的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明朝内阁和英国责任内阁的作用。

(S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

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上了民主-共和党人。

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3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

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了的1/5的联邦政府官员。

杰克逊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

“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

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

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

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

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

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并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

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考国文、历史、地理、笔算4门。

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但中学以上毕业或有与中学以上学校毕业相当的资格的,可免甄录试,直接参加初试。

(2)初试。

先笔试,后口试。

考试科目分为主科和副科。

主科为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7门。

副科在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中自选1门。

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

也是先笔试,后口试。

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

大试落第者,由文官高等委员会决定补习时间,经由国务总理通知,各该长官责令照期补习,期满再试。

至于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

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

此外,各官署得斟酌情形将该署所掌事务加入一、二科目,但须于考试期1个月以前登报公布。

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讼师,又名“刀笔吏”,是中国古代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一类职业群体。

讼师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讼师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一个是代替当事人书写诉状,另一个就是提供“法律咨询”,也即为当事人出谋划策,帮组其打赢官司。

他们能做的只是代写诉状和出谋划策这类辅助性的工作,在“过堂”时真正要应对官员质问和对方反诘的还是当事人本人。

讼师因为帮他人代写词状、教他人如何打官司而被视为拨弄是非的人,成了良好社会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遭到官方毫不留情的打压。

况且讼师大多由落魄书生转化而来,出身也不算光彩,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尊敬。

——摘编自杜金亮《近代中国律师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以近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交融为视角》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西方敞开国门。

随着中西通商,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增多。

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特别是由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发展,外国的律师和律师制度也进入中国。

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由于不平等法权的存在和中国法律制度的缺陷,每有法律交涉,中国人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社会各界对改革封建纠问式审判的呼声日益强烈。

1906年,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主持拟定了《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规定了律师资格、注册、登记、违纪处分、外国律师在通商口岸的公堂办案等内容,该法案虽因各省督抚的反对而未能公布实施,但却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了建立现代律师制度的尝试与努力。

——摘编自李卫东《论中国近代律师职业产生的社会经济动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讼师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晚清时期引进西方律师制度的因素。

(8分)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