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2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序号: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06北宋的政治班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

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2.这一政局的实质是什么?

3.这一政局有何影响?

哪个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这一政权是如何建立的?

建立后,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二、参与实践

1.北宋的建立:

出示《黄袍加身图》。

请根据上图,结合教材28页内容,概括北宋的建立。

2.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图》。

请同学们结合图和教材总结北宋的统一。

北宋的统一有何特点?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在北宋的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思考一下,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

其特征有哪些?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有何影响?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政治上的措施;

材料:

“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

他说:

‘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则可也。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当地有通判呢?

经济上的措施;

材料:

“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务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文化上的措施;

材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材料: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礼仪上的措施;

三、评价反馈

自制表格,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加深对宋初中央集权的理解。

四、迁移创新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作业:

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序号: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班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掌握辽宋战争、檀渊之盟和宋夏和战的有关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檀渊之盟“及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流程:

2、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1.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北宋统一的方针及结果。

教师指出:

北宋的统一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对全国的统一。

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

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指出当时由汉族建立北宋、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并立”指的是几个政权同时并存。

这一时期,辽、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这些政权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一起去学习吧。

二、参与实践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师: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浪漫的传说,一个骑白马的英俊少年和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不期而遇,相互产生爱慕之情,之后成了夫妻,繁衍后代,成为契丹族的祖先。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3、34页内容,找出下列问题: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这首诗反映了契丹过着怎样的生活?

(2)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兴起和发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3)简述契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4)契丹建立辽国后,有何作为?

师:

除了辽与北宋并立,还有西夏。

接着我们就来学习西夏。

2.党项族的兴起:

(1)党项族生活在哪一地区、发展状况如何?

(2)简述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

(3)西夏建立后有何发展?

我们从辽和西夏建立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这两个政权都在学习中原文化,仿效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注意发展生产,所以实力不断增强。

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2)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

1.辽与北宋战争的表现。

2.“檀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3.我们如何评价“檀渊之盟”?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建立后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2.宋与西夏和议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3.辽和西夏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三、评价反馈

谈谈本节课收获。

辽、西夏与宋的和战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次备课

 

作业:

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序号: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8金与南宋的对峙班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掌握金灭辽和北宋。

知道金和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过程与方法:

强化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女真族对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岳飞抗金,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流程:

3、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回顾下列内容:

1.辽与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

2.宋辽议和、宋夏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二、参与实践

1.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的居住地及生活方式。

(2)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哪一个政权的控制和压迫?

(3)女真族各部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4)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所属民族。

(5)金太祖的贡献。

2.金灭辽及北宋

(1)辽与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金灭辽和北宋的时间分别是何时?

3.南宋的建立:

完成表格(政权;建立时间;都城;人物;民族;与宋关系)

4.岳飞抗金:

出示岳飞图片

(1)岳飞有哪些主要事迹?

为什么岳飞抗金会不断取得胜利?

(2)思考:

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要谋害岳飞?

5.宋金议和:

和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你怎样看待宋金议和?

三、迁移创新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亡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

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序号: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9宋代经济的发展班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初步学会依据史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水平。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流程:

4、创设情境

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这个时期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比前代较为宽松的政策,使商业获得巨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

农业、手工业有哪些成就?

商业、海外贸易有哪些新发展?

其原因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社会情况。

二、参与实践

所谓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指经济重心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南方经济得到开发最后超过北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南方经济得到开发最后超过北方的过程,这是个漫长的时期。

(1)“稻花香”——南方农业的发展。

1.自唐朝后期以来,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从课文中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3.出示图片《耕获图》:

图画上有哪些人?

他们在做什么?

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宋朝时能够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繁荣。

(2)“技艺高”——南方手工业的兴盛

1.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2.北方造船业居当时首位,请大家欣赏《南宋海船》,它有13个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3.除此之外,宋代制成指南针,并广泛运用于航海。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3)“百业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1.对比北京长安城和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能说说宋朝海外贸易的情况吗?

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3.为什么出现纸币?

最早的纸币名称是什么?

它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区,有何发展、有何影响?

4.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5.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何时开始?

到何时完成的?

三、评价反馈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的人口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四、迁移创新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二次备课

 

作业:

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序号: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班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和金、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争斗、元灭南宋和元朝统一的基本史实;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流程:

5、创设情境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呢?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草原,多数过着游牧生活。

它曾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了中国。

那么,蒙古族是怎样兴起、发展壮大并统一中国的呢?

他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

二、参与实践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A.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的活动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