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839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docx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四川省金堂中学

成都市普教科研专项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四川省金堂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依据

1、现实依据

新课程在我校已实施多年了,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了一些转变,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从根本上说,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把学生作为“知识容器”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课堂还不是少数,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有效实施和我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第一,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没有实现自己在教学中由主体到主导作用的角色转换。

第二是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缺乏良好的学习思维品质。

主要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我们发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而转变其学习方式。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选定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突破口来推行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本课题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脑科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脑科学理论(左右大脑分工理论)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的词汇、逻辑、数字、次序、线性、分析、序列,右脑负责抽象思维的节奏、空间知觉、维度、想象、白日梦、色彩、整体意识。

思维导图的理论核心就是利用“左脑+右脑”的“全脑”思维模式,让人的左右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作用,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思维导图支持的教学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它以意义建构为目标,反映学生独特的知识结构,支持建构主义环境创设;通过制作和比较思维导图来激励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反思和协作学习,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跨越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鸿沟,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价值意义分析

1、研究现状

(1)国际方面:

由于思维导图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提高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运用。

现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把它用作商业用途,并逐步进入教育领域。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

然而,钭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还不多见。

(2)国内方面:

国内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

如香港卫理中学的何嘉华老师的论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思维导图教学》,澳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中心收藏的梁佑澄所著的《以思维导图(mindmap)为核心的学习辅导课程对初中学生之学业成绩提升之研究》在亚洲颇具影响。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泰州市海陵小学等中小学开展了或正在开展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目前中文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思维导图的论坛,有利于人们互相切磋、交流。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使我们少走弯路。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科课堂+课堂效益”等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可以查到一些零星的有关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介绍,未见相应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展示及推广,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独创性。

(3)本校研究情况

我校部分教师近年来也对思维导图产生了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如将思维导图用于英语语法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将思维导图与新课程进行有效整合需要科学的策略来指导,而部分教师的单兵作战的研究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全面地有效地打开研究局面,因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动员全校更多的教师参与实践,共同探索出一种使思维导图与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打造特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金中的腾飞梦想。

2、价值意义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及工作效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思维导图快速理清教材脉络,提高备课效率;

用思维导图规划教学,提高教学的计划性;

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师集体备课,提高教研效率;

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以思维导图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进行意义建构。

①将思维导图用于单元/章节预习。

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于预习,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学习上的互相碰撞,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

②将思维导图用于知识的复习归纳

在学生做复习归纳时,将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成图后与其它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修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形成学生个体在某一阶段的思维和知识学习成果。

③将思维导图用于学生课堂小组讨论

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思考、创作,极大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

在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大量学生协作研究问题的栏目,可以让学生用导图来组织学习,画出相关的导图,利于对结果进行评价,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将思维导图用于做学习笔记。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下来,自己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而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只记录关键词,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思考问题,由于采用了曲线和无限分支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了解所学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将思维导图用于制订学习计划。

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复习计划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清楚的流程。

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画出来,得到清晰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个图就能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

利用思维导图增进记忆。

在识记的时候,思维导图帮助所记的信息快速地安顿在“记忆仓库”中的相应位置,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有机结合。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进行快速复习,增进记忆的保持。

在回忆或再认的时候,思维导图又能帮助学生从“记忆仓库”中查找,以尽快地回想起来。

思维导图在记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3)本课题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能够丰富思维导图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为国内外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证参考。

同时,通过三年的研究,本课题将汇总出各主要学科以思维导图方式归纳起来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形成丰富的物化成果,填补高中学科教学资源在这方面的空白。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之一。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名称: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界定

1.“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风靡世界的可视化组织性思维技术工具。

这种技术将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元素综合运用于带顺序标号的形似人的大脑神经的树状结构图中,形象地表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思维过程。

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技术就是用树状结构图展现人的思维过程的简单易用的方法。

思维导图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大脑中的不可捉摸的思维、想法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思维可视化,可捕捉、可修改、可再利用。

正如美国管理学作家DR.TonyTurrill所说的那样:

“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你一下子看到问题的全部。

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2、“高效课堂”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强调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

是指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为学科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图形工具,师生共同运用图文并重的思维导图技术,打造立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学科教学课堂的过程。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被当成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架和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思维导图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记笔记、制订学习规划、构建知识网络、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汇报成果等活动改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兴趣、增进记忆、有效增强其放射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的一系列个体和小组活动中,不断强化其主体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根本转变,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几个“学会”为中心,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思维技术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科研激情,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探索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策略的研究活动中,通过思维导图和课程的交叉、渗透、溶合,实现思维导图技术与高中课程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最终形成适用于本校以及同类高中学校的具有思维导图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重点研究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最终实现在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同时,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学校办学品味的进一步提升。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及同类高中学校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子目标:

1、探索适合本校实情、体现新课程理念、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高效课堂模式。

根据各学科内容和教学特点,本模式主要由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部分组成。

预设模式基本结构和操作程序:

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要求他们提出疑问,并初步绘制所学知识内容思维导图草图。

教师上新课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讲解重难点,接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活动,交流、修改思维导图,展示成果,师生点评。

课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新情境、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并完善新的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预设模式结构图如下:

 

(注:

预设模式的详细使用说明附后。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和研究能力,改善思维方式,促进专业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产生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例,形成本校教研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思维导图技术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①教师指导策略;

②学生学习策略;

③师生协同策略。

2、思维导图技术在各种课型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①新授课教学策略;

②练习课教学策略;

③复习课教学策略;

……………………。

3、运用思维导图技术构建各学科知识网络的策略研究。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信息等)

4、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研究。

5、运用思维导图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机制研究。

四、研究对象: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全体师生。

五、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基本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的总原则:

统筹规划、专家指导、学校管理、整体推进、逐步完善。

在运用思维导图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中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知识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际和国内有关思维导图及其应用的专业期刊文献或书籍进行分析,把握其研究焦点与特色,找出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有意义和可参考的数据。

2、调查研究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思维导图的现实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通过对其系统的调查,和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最终得出有关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规律性的知识和结论。

3、行动研究法:

与实施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一线教师密切接触,并对实践数据、资源案例等进行分析和反馈,在研究中行动,持续改进研究质量。

在研究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实践问题,从而提高研究水平,改善实践成效。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技术路线:

集体研究和日常教学渗透研究相结合。

1、集体研究:

总课题组针对一些重大的、典型的案例规划组织一些集体研究活动。

子课题组开展定期的集体备课和每周1-2次的课堂教学集体研究。

2、日常教学渗透研究:

运用思维导图相关软件如MindManager等与当前广泛使用的PowerPoint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网络,从而实现系统化学习。

授课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反思,形成文字材料。

六、研究措施及步骤

(一)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把握研究动向、提高研究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收集各种资料和图片,认真做好体会和收获的记载。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态。

认真撰写论文,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课题实践中,从学习和总结中把握研究动向、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施研究的能力。

2、注重研究过程,认真开展课题实践。

研究过程基本步骤:

提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集体研究活动中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修正方案、形成策略、推广运用。

要求:

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主讲人。

以子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为例:

 

3、重视阶段总结,定期展示研究成果。

4、加强管理,注重记实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组各设档案员和记录员各一名,加强各次活动的实况纪录和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各种记实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每次开展实践活动都有相关的活动设计和活动流程,在活动中及时做好文字材料、照片和作品的归档和保管工作。

5、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课题组内部和聘请专家检测相结合,对课题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进行全面测评,最后由课题主管部门的专家验收组进行总体测评。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2年9月-2015年9月),按“论证、准备-组织、实施-总结、提炼-推广、运用”的思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1、论证、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2月):

可行性论证,拟定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落实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申报,组织人员学习,明确目的意义。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在总课题组的调控下各子课题组实施各种研究计划,调整、优化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检测,形成阶段成果(本阶段拟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分别召开全校性的阶段总结评估大会,总结阶段研究工作,奖励优秀阶段成果、表彰优秀研究人员)。

3、总结、提炼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

收集、整理、分析各阶段研究材料,提炼可操作性成果。

4、推广、运用阶段(2015年4月-2015年8月):

在本县各乡镇中学推广运用研究成果,完善各项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接受专家组的结题验收。

七、研究成果预测

本课题成果包括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整合构建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中产生的各种理论及实践性成果,包括:

相关论文集;

相关课/案例集(如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教学视频);

研究报告

各学科知识网络思维导图集等。

八、课题研究条件

1、学校硬件条件:

全新的现代化新校区,完备的硬件设备设施,能完全满足本课题研究的硬件需求。

2、课题组的研究实力:

我校现有以8名省市特级教师为代表的名师团队,有广大热心教育科研的教师群体,有以朱校长为首的决心改革、锐意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有关心我校发展、善长教育科研的各位专家顾问,所有的这一切为本课题研究在人力资源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如下:

总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朱志刚

副组长:

文军 钟 刚 张通平

成员:

学校中层干部

总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文军

副组长:

喻永向

成员:

周强张中兰孙方彩黎先明陶守佳贺云仙车大伟

成立课题顾问组,指导课题计划的制订,研究工作的实施,为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指明理论和实践方向。

课题顾问组:

胡燕陈军曹璇顾颉罗军

3、经费保障

学校决定拨专款开展本课题研究。

经费预算如下表:

论证、准备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总结、提炼阶段

推广、运用阶段

合计

5000元

20000元

10000元

10000元

45000元

学习资料、派出学习培训等

学习资料、派出学习培训、子课题成果、优秀研究人员的奖励等

派出学习培训、子课题成果、优秀研究人员的奖励等

成果推广、优秀成果及优秀研究人员的奖励等

\

综上所述,基于我校现状,我们有必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根据我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课题组全体参研人员对本课题的深刻认识和研究人员以往的研究经验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加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指导帮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三年后必将有丰硕的成果问世。

报告陈述完毕。

请各位专家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2013.3.3

 

[参考文献]

[1]齐伟.与黎加厚老师谈概念图【J】.信息技术教育.2003,(9):

34—36.

[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42-45.

[3]托尼.巴赞(英国)著,李新译(1999).思维导图【M】.北京:

作家出版社

[4]Pairio,A.(1986).MentalRepresentations【M】.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

[5]小五.“思维导图”学习要革命思维也要革命【N】.中国教育报.2005,4,21.第8版.

[6]董建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8):

15—17

[7]托尼·巴赞.唤醒创造天才的1O种方法[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5—28

[8]史德华·德博诺.头脑的机制[M].北京:

春秋出版社,1989:

123—125

[9]托尼·巴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6

[10]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育,2005

(2),101期:

37-41

[11]张豪锋,王鹃,王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13—15

[12]Lewis,Jon."MindMapping-HowToUseMindMapsToTeachDifficultGrammarPoints."EzineArticles30June2006.22September2006

[13]张豪锋,王娟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13-15

[14]陈云辉,谢百治,赵丽等.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

(1):

10-11

[15]Caviglioli,O,&Harris,I,Thinkit-Mapit!

:

HowSchoolsuseMappingtotransformTeachingandLearning,NetworkEducationalPress,Stafford,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