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834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docx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经济规律: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

2、价值:

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

3、交换价值:

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

6、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

7、可变资本:

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

8、不变资本:

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

9、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

10、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

11、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

12、产业资本:

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

13、产业资本循环:

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

14、资本周转:

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

(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

v表示。

P60

16、利润:

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

17、平均利润:

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P69

18、商业资本:

是指投放到流通领悟中,用于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形式。

P74

19、商业利润:

就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是商业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形式。

P76

20、银行利润:

是指银行的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

贷款利息一般都高于存款利息,两者间的差额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各项费用,剩余的就是银行利润。

实质上同样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P81

21、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凡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和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P128

22、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

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总量或人均量为尺度。

P146

23、经济发展: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P148

二、判断题

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2、资本表现为货币,货币也可以表现为资本。

()

3、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

4、地租只是针对农业而言,其他产业没有地租。

()

三、简答

1、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

P14~15

答: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体。

(1)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a.有的物品,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b.有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是它们只对生产者本人有用,也不是商品。

c.有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并且是供他人使用,但是没有通过交换,也不是商品。

d.有的物品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

e.一种物品是劳动产品,又有使用价值,用于交换,则它是商品。

f.一种物品没有没有使用价值,是没有价值的。

(2)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取得价值。

但是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所以,商品的二因素是相互排除、相互矛盾的。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3、简述劳动的二重性?

P15~16

答: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具体劳动:

是具有各种特殊形态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的特点:

〈1〉具体劳动在性质上的差别;〈2〉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

在商品生产中,这种撇开了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的特点:

〈1〉抽象劳动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抽象劳动是个历史范畴,它是商品经济社会特定的产物。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支出了抽象劳动。

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

一方面,买方是为了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买方是为了得到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是自然物质结合起来共同成长使用价值的源泉的,而抽象劳动则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永恒范畴;而抽象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实体,则是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特定范畴。

4、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P18

答: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为:

(1)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从而平均到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2)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少,平均到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简述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答:

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货币表现和衡量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常存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由于商品售卖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价值以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由于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

这就是说,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意味着违背价值规律,更不能说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变动,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太远。

其次,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会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或长期来看,同一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总体上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6、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P19

答: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

(2)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促进商品生产经营者关注市场信息

7、简述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P32~33

答:

(1)首先是形式上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形式是先买后卖。

(2)其次是内容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价值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资本流通形式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

(3)再次是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即取得特定商品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资本流通是为了价值,而且是为了更多的价值。

(4)最后是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商品流通在获取使用价值时目的就达到了,流通过程就结束了;资本流通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货币,这就决定了它的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5)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因此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价值增殖。

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意义?

P39~40

答: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

划分的意义在于:

首先: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制度是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制度。

其次:

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是怎样的?

P49

答:

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所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包括各种各样劳务。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在量的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当物价水平等条件稳定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是一致的。

b.如果以名义工资不变为条件,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工资将会下降;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将会上升。

c.如果名义工资伴随物价水平上升也随之上升,并且上升速度更快,那么实际工资也会上升;如果上升速度较之物价水平上升得慢,那么实际工资会下降:

如果二者上升速度相等,则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d.实际工资=名义工资/(1+生活资料物价指数,包括各种劳务)

10、为什么说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P55

答:

资本不能在完成一个循环以后就停下来,而必须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这样,资本循环不仅进行着货币资本的循环,而且该同时进行着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

含义:

从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开始,到货币增殖结束。

孤立地看,似乎剩余价值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公式:

表明:

资本的循环的目的是价值增殖,通俗的说就是赚钱。

2、生产资本的循环

含义:

从价值增殖开始,连接两个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孤立地看,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价值增殖,就是为生产而生产。

公式:

表明:

价值增殖是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3、商品资本的循环

含义:

以已经增殖的价值开始,以重新增殖的价值结束。

孤立地看,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榨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社会需要。

公式:

表明:

商品实现和销售的重要性,如果不能顺利转换为货币,就会资金断裂。

把这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发现他们都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

因此,必须把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全面理解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实质。

综上,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1、怎样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P57

答:

(1)物质形态和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2)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是一次预付,分次转移,分次收回,最后通过实物形式的更新而完成周转。

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其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销售以货币的形式一次收回。

12、理解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P57~58

答: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两种。

物质磨损又叫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

原因有:

a.在工作使用过程中引起的,成正比,即使用时间越长,强度次数越多,磨损越大。

b.因自然力的原因引起的,成反比,即机器设备越使用越保养,磨损越小。

精神磨损又叫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失。

原因: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的机器设备价值降低;二是由于科技进步,出现了质量好、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设备,从而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价值贬值。

13、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P60~61

答:

资本积聚是指由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转化为资本,是资本家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增大其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指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表现为:

(1)资本积聚促进资本的集中。

资本积聚越多,大资本经济力量增长越迅速,能够增强资本竞争的力量,因而可以通过竞争加速资本集中,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

资本积聚水平决定着集中能力。

(2)资本的集中也能加速资本积聚。

随着资本集中,使得大资本的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范围不断提高、扩张,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资本积聚,从而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资本积聚。

其区别表现为:

(1)资本积聚表现为资本“增量”,由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全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与重组,总量不变。

(2)资本积聚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花费的时间较长。

资本集中通过合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可以在短时间使企业集中大量资本。

14、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P69

答: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因此,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成正比变化。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若其他条件相同,则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可变资本越少,利润率越低;反之就越高。

因此,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是成反比例变化。

(3)资本周转速度。

其他条件相同,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提高年利润率。

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4)不变资本的节省。

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相同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就意味着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15、简述商业资本的作用?

P74~75

答:

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作用

a.缩短产业资本的流通过程

b.节省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准备金

c.增加产业资本家组织和监督生产的时间

d.有助于提高产业资本家的利润总额

商业资本对社会总资本的作用

a.商业资本可以节约流通领域的资本量。

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比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用少量的商业资本就可以为较多的产业资本服务。

这样就使社会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增加,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

b.商业资本可以缩短产业资本周转时间和流通时间,节约成本,加快资本周转。

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因而他们对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商品行情等市场状况更加熟悉,因而能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提高利润率。

c.商业资本更熟悉市场,使商业资本更快转化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家可以及时地将商品的售卖情况、市场行情等信息反馈给产业资本家,使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商业资本的消极作用

(1)如果商业资本过分膨胀超过社会的必要限度,就会影响生产领域的资本投入量,造成社会资本的浪费,降低利润率。

(2)商业资本家的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等行为会造成虚假的市场需求,刺激生产盲目扩大,从而加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容易造成虚假繁荣,导致商业危机》

16、简述极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源泉?

P87~88

答:

(1)条件:

土地质量差异

(2)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当有限的优等地和中等地被资本家承租经营以后,别人不能再租种同一块土地,这就形成了一种排他性、对土地经营的垄断。

这种垄断限制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竞争,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能够经营地、稳定地存在,可以形成固定收入。

(3)源泉:

是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所以,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地主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P115~120

答:

(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状况及发展要求决定的。

(1)当代中国来讲,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从生产力状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的状况。

这种多元化组合、极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需要有多种经济形式来与之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

a.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

除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之外,还包括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

b.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这是由它的性质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简述产权的特征?

P134~135

答:

产权:

是指由社会法律规定一组财产权利,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自主的享受的不受他人的干预的财产权利。

产权的特征:

(1)排他性:

同一时间,同一产权,只能有一个经济主体单独享有,其他经济主体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

(2)是一种权利束:

可包含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也可以体现以上某一项权利。

(3)有确定的界限或者范围:

规定一定

产权具体拥有哪些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的行使方式。

告诉产权主体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以及相应的后果。

(4)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市场经济的交换实质上是产权的交换。

19、当前我国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P136

答:

市场机制的功能尚待健全,当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市场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尚未完成;各种非国有经济实体组织制度不健全;我国企业整体上竞争力偏弱,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2)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

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明显滞后于商品市场,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还未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改革有待深化;城乡二元制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市场发育不平衡;各类市场供求关系不协调。

(3)二元体制矛盾依然存在

(4)各类中介组织发展较慢,功能不健全,制约着市场化进城。

中介组织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水平偏低,规模偏小,社会信用较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5)对公司高层的监管和激励不到位、做得不好

20、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有哪些?

P157

答:

(1)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21、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P164

答:

(1)增强综合国力,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越发展,综合国力越强,抵抗风险和冲击的能力就越强。

(2)构建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防御体系。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提出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策略,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经济安全所受到的伤损害,适时地提出防范和应对的具体措施。

(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以“进攻”的态势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2、产业结构的分类?

P153

答:

(1)两大部类结构

根据各类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不同,划分为: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

(2)三次产业划分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划分为: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资源密集程度分类的产业经济结构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4)农、轻、重结构

按照生产对象的性质和生产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四、多项选择

1、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作用划分为:

(C.E)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可变资本

D商业资本E不变资本

3、产业资本循环包括:

(A.C.D)

A货币资本循环B银行资本循环

C生产资本循环D商品资本循环

E借贷资本循环

4、劳动二重性是指:

(BD)

A简单劳动B具体劳动C复杂劳动D抽象劳动。

E繁杂劳动

5、按资本的周转方式可将资本划分为:

(BD)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E商品资本

五、论述题

1、关于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P44

答:

(一)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共同点:

(1)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实质也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不同点:

(1)超额剩余价值是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或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2)超额剩余价值:

是个别资本家企业获得。

相对剩余价值:

是整个社会资本阶级共享。

(3)超额剩余价值:

追求的是每个企业的直接目的。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技术、采用先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

相对剩余价值:

是整个社会企业资本家都去追求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所有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是比较短暂的,因为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

相对剩余价值比较稳定,是一种社会过程。

(二)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P43

答:

二者联系体现在:

(1)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延长了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

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

(1)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在简单协作阶段和工场手工业阶段,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机器大工业时,生产率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2、关于市场经济主体和现代企业制度?

P135~137

答:

(一)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和一些中介组织等。

市场体系:

是各类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主要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

(二)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

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也就是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包括法人产权制度,法人治理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管理层级制度,其中,法人产权制度是基础,法人治理制度是核心,有限责任制度是保证,管理层级制度是工具。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

(2)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3)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4)职业化的管理阶层(5)在企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3.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

【委托代理关系:

a.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一部分权利委托给使用者b.拥有行政权利的上级将一部分权利授予下级

原因:

(1)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2)委托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委托人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并且收益得到保证。

代理人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最大化,是高级的打工人,在职期内追求个人利益。

(3)信息不对称】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层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公司外部治理市场:

通过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来考察。

产品市场:

产品有没有竞争力,产品价格高或低,质量问题,服务问题,放到产品市场与其他产品竞争可以知晓。

经理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