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48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docx

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

2013考研政治“六韬三略”之六大密押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芦欣老师

韬略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理论热点一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岁月,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诞生、发育、成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这一根基上的科学理论的参天大树。

摘自《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根基》《光明日报》2012年9月13日

考点直击

一、毛泽东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国情与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重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

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领导权:

无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前途:

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基本经验

(1)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注意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2)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国情与主要矛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内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改造道路

(1)农业:

在农业改造过程中,党和国家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手工业: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人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3)资本主义工商业: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在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进程中利润的形式采取的是“四马分肥”的方式进行分配。

在改造过程中,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

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找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认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并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理论热点二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为我们抓住机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踏步向前推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本期“大家论道”刊发的两篇文章就在新形势下深刻领会和贯彻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续写“春天的故事”进行了阐述。

摘自《纪念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人民日报》2012年2月26日

考点直击

二、邓小平理论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理论内容

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3.科学技术

主要内容:

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内容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七大又对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加以发展。

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社会主义改革

(1)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的标准: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的阶段,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此,必须科学开放。

具体来说: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理论内容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我国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理论热点三

正是因为实事求是地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为更好地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提出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邓小平曾预言:

“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

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

”今天,预言正在得到印证。

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再一次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摘自《科学发展观指引发展新方向》《光明日报》2012年11月5日

考点直击

三、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重要借鉴: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二)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发展。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注重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