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03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docx

骨折手法整复方法

【锁骨骨折】

用1%普鲁卡因6~10毫升注入骨折断端作局部麻醉。

伤员取坐位,双手插腰,放松肩部。

助手站于伤员的背后,一脚踏于凳面,并用该膝关节顶着伤员的背部中间,两手握住伤员两侧上臀上端近腋部处,慢慢地将两肩向后和向上提拉,使其挺胸背伸便于将骨折断端拉开。

见图55A。

这时,若需要纠正骨折成角畸形,可由术者两手拇指相并,在成角的凸部向后推和下按,即可矫正;若需作上下、前后路位整复的,可由术者一手捻稳远段的上下缘,把远段向后推和向上提,另一手扣稳近段的上下缘,把近段向下向前按迫复位。

见图55B。

A.坐位挺胸牵引法B.提按升降法

图55锁骨骨折背伸复位法

对重叠不易拉开的锁骨骨折,我们常采用的整复方法是:

在局部麻醉下,伤员取坐位,助手的配合同上法,但不要把伤肩过后拉伸。

术者用一手的前臂从伤肩的后方伸进腋下,将伤肩稍向胸前收,使颈部、胸部和背部肌肉的力处在相对的平衡下,再把伤肩向上向外提(由于胸背受到相对平衡的拉力,故易把锁骨的重叠拉开),这时用另一手拇指摸准骨折远段的下外缘,余指扣稳骨折近段的上缘,把远段向后上推,把近段向下前按迫,使其复位。

见图56。

运用此法时,亦可增添一助手代替术者用前臂伸入腋下的操作,而由术者用两手在骨折部进行手法整复,更为顺利。

图56锁骨骨折胸收位复位法

【肱骨大结节骨折】

一、手法整复和固定

移位较大的伤员取坐位或仰卧位,用1%普鲁卡因10~15ml注入局部血肿,待5~10分钟局部起麻醉后才进行整复。

整复时,助手把伤臂外展、外旋、高举(肘部要超过耳朵),术者用两拇指把大结节向下摧迫,余指抱稳伤臂,然后把伤臂徐徐收,至约外展的25º。

这时使岗上肌松弛,骨折片得到复位。

接着用棉枕置于肘和胁部之间。

肩部上外敷药,用肩“8”字绷带固定,并用绷带将伤臂、棉枕和躯干一起绑扎,使肢体保持在25º左右的外展位,最后用布带悬吊前臂于胸前。

见图68。

图68大结节骨折的固定方法

对骨折片移位于肱骨头之上的伤员,整复的手法相同,但伤肢的固定。

固定所需要的器材为小夹扳两块,绷带和棉花若干。

在固定前,将伤放置于肘关节屈曲90º,肩关节收位,敷上外敷药包扎后,上前后侧小夹板,分为三段缚扎。

中段和下段用叠瓦式缚扎固定,上段超肩关节的部位用“8“字式缚扎固定。

最后用布带悬吊前臂于胸前。

固定期限为4~6周。

对大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型骨折,手法整复时,伤员的体位和麻醉同上。

首先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详见肩关节脱位),这时,大结节骨折片一般也能随之复位。

若骨折片未能复位,且移位较大时,可按上法再整复骨折片使其复位。

术后小夹板固定与上法相同。

【肱骨干骨折】

一、手法整复

伤员坐在凳上,一助手用两手握住伤侧的腋窝及肩部以固定,另一助手用双手握住伤肢的肘部,并把伤员的手腕搭在自己的前臂上,对伤臂进行顺势拔伸。

对上1/3骨折,术者站在伤侧的外后方,用两手的拇指压住骨折远段的外侧,余指抱住骨折近段的侧,当感觉到助手已将重叠的骨折拉开时,便把骨折远段向推,把骨折近段向外提。

但用力的重点先放在骨折的远段,使骨折部轻微向成角,与骨折近段靠扰,然后把力的重点转向骨折的近段并向外提,使伤臂也随着轻微向外侧成角,以进行复位。

见图89。

对中1/3骨折,术者用两拇指压住骨折近段的外侧,余指抱住骨折远段的侧,当感觉到助手已将骨重叠的骨折拉开时,便把骨折的近段向后推,把骨折的远段向外提,以进行复位。

见图90。

下1/3骨折,多是斜型或螺旋型骨折。

在治疗上,可由术者一手固定骨折的近段,一手拿住骨折的远段,在助手的协同下先矫正旋转移位(助手把骨折的远段向后旋,术者把骨折的近段向前旋)。

然后再由术者用两手掌在骨折部的前后方用抱挤合拢的手法,使骨折面紧密接触。

见图91。

图89肱骨干上1/3骨折整复法

图90肱骨干中1/3骨折整复法

图91肱骨干下1/3骨折整复法

由于肱骨干骨折的整复难度不大,而且中、下1/3骨折接近桡神经,所以,行手法整复时不能用太大的拔伸牵引力,也不宜使用扩折反拔的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和招致骨折断端分离移位。

【肱骨外髁骨折】

一、手法整复

1.轻度移位型骨折,伤员取坐位,屈肘120º。

一助手在伤员的后方环抱伤肢的上臂。

术者在伤员的前方用一手的拇、食指捉拿骨折片,若骨折片向后上方移位,把骨折片向前下方进行推压,若骨折片向前下方移位,则向后上方推送。

另一手握住伤肢的腕部将前臂收旋前,骨折片便能平复。

对尚有残余移位,可由术着用一手的拇、食指固定骨折片,另一手握住前臂,并将肘关节进行反复的轻柔的屈伸展收的手法,以矫正残余移位,直至骨折片稳定且无骨擦音时为止。

然后作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与翻转移位型骨折的固定相同)。

2.翻转移位型骨折,本骨折是一种有严重移位的关节骨折,在整复上要求要达到外髁的解剖学对位,才不会影响肘关节功能。

由于要把翻转的骨折片再翻转过来,因此,手法整复的难度很大。

我们经过多次的实践、分析,认为骨折片的翻转,是由附着于外髁的伸肌总腱的牵拉所造成。

所以,在临床上把骨折片推向肘后方,以扩大肱桡关节外侧的间隙,这样骨折片就有一个较宽阔的翻转环境。

接着用屈伸展收法调整伸肌总腱力的同时,给折片以顺势推压,就能把骨折片翻转过来,达到整复的目的。

在手法时,动作要轻柔,切忌揉搓皮肤,更不需使用暴力,以免加重软组织与关节的损伤。

我们对翻转移位型的手法整复次序如下。

对后移位翻转型的整复:

(1)摸认骨折片并将它推向后方。

在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伤员取仰卧位或坐位。

助手站在伤肢的后方,两手环抱伤肢的上臂,将上臂固定。

术者在伤肢的前方,以左手紧握伤肢的腕部,并把前臂置于后旋位、肘关节处在半屈半伸的120º左右,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仔细地触摸骨折片的滑车端和外上髁干骺端,以辨清移位的方向和翻转的程度。

对局部肿胀较甚者,可用拇指的指腹轻柔地按压肿胀处,使瘀肿散开,直至骨折片触摸清楚为止。

见图114。

接着在将腕关节背伸的同时收前臂,右手的拇、食指尽量把骨折片往肘后方推送。

在推送的过程中矫正横轴的旋转,使之变成单纯的向后翻转移位。

见图115。

图114摸认骨折片

图115把骨折片推向后方矫正横轴旋转

(2)扩大肱桡关节间隙。

把骨折片推向肘后方之后,术者徐徐进行加大前臂收的角度,以达到尽量扩大肱桡关节后外方的间隙,继而把骨折片的滑车端稍向前推压,使其接触近折段的骨折面。

见图116。

这时用右手的拇指固定,利用这点作为再翻转的支点。

图116扩大肱桡间隙图117翻转骨折片复位

(3)翻转骨折片复位。

紧接着迅速将前臂旋前、外展、屈腕以调整伸肌总腱的力。

接着在逐渐加大屈肘的同时,将骨折片向前、向上、向翻转推送。

通过对骨折片的推送及前臂伸肌总腱的协同作用,如感到骨折片从肘后方弹跳向前的响音,提示骨折片已翻转倾入关节而归纳原位。

见图l17。

(4)屈伸展收矫正残余移位。

如果骨折片尚有轻度的向外移位或倾斜,可用右手拇指固定骨折片,左手将前臂旋后,徐徐伸直肘关节,并将前臂作外摆动、肘关节作轻度屈伸活动,残余移位就会得到矫正。

见图118。

在扩大肱桡关节间隙时,如果感到骨折片确实已与近折段接触,也可采用下法:

即边固定骨折片,边徐徐将肘关节屈成90º,接着用力将前臂交替牵拉推送;这时助手协同术者将上臂作对抗牵位,使肱桡关节间隙呈抽屉样开合。

这样,骨折片受到桡骨小头的间断碰撞,借助后旋肌及伸肌总腱拉力的调整,也能得到复位。

见图119。

图118屈伸展收矫正残余移位图119抽屉样开阖整复法

对前移翻转型的整复:

首先把骨折片向肘后方推按,使之变为后移翻转型骨折,然后再按后移翻转型骨折的方法进行复位。

【肱骨髁间骨折】

一、手法整复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伸直型和屈曲型髁间骨折,如两髁未分离移位,按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

如两髁已经分离移位,则由一名助手固定伤肢的上臂,由另一名助手擒拿伤肢的前臂,置肘关节屈曲90º,并进行轻柔的拔伸牵引。

术者用两手的掌部合抱两髁,运用抱迫靠拢的手法,将两髁整复成一体,然后再按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手法来整复骨折远端的前、后方移位。

【桡尺骨干双骨折】

一、手法整度

选用锁骨上接近法或腋窝接近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伤员取仰卧位,根据骨折的情况,顺序采用以下手法整复。

1.拔伸牵引,一助手握住伤肢肘部的上方,另一助手握住骨折远段的腕部及大、小鱼际,把伤肢外展70~90º、肘屈90º,将前臂拔伸。

拔伸时,如果是前臂中1/3或下1/3骨折,术者应将前臂置于中立位,见图132。

如果是前臂上1/3骨折,将前臂置于旋后位,见图133。

拔伸的时间约持续数分钟。

2.扣挤分骨:

在拔伸牵引中,术者两拇指合并置于前臂后侧桡尺两骨的间隙中,食、中、无名指置于相对位置的掌侧桡、尺两骨的间隙中,沿间隙进行扣挤分骨。

见图134。

经过拔伸牵引和扣挤分骨,桡、尺两骨各自向自己的原位置开,骨折远近两段的旋转、重叠及侧方移位,亦会获得纠正或改善。

3.外推端:

经扣挤分骨后,若侧方的移位尚未纠正,可使用本法以纠正侧方的移位。

在手法时,两助手继续保持拔伸牵引。

术者一手扣稳伤肢近折段的桡、尺两骨的间隙部(如分骨样),以作固定,另一手扣稳伤肢远折段的桡、尺两骨的间隙部,把远折段向移位侧的反方向推(远段向尺侧移位者,向桡侧推;远段向桡侧移位者,向尺侧推)。

这时,握住骨折远段的助手在保持拔伸下,协助术者把远段的骨折端推向近段的骨折端,进行推端对位。

见图l35。

4.扩折反拔:

侧方移位矫正后,术者用于固定骨折部。

这时助手要减轻拔伸力,以便术者摸准骨折端的位置。

骨折端的位置摸准后,木者用两手的拇指置于骨折成角凹侧的骨折端,余指抱稳凸侧的骨折端,助手再度减轻拔伸力,使伤肢肌肉松弛,然后把伤臂向凸侧折,术者也同时把凹侧的骨折端向凸则按,使骨折部的成角扩大。

骨折扩大到上下骨折端离开或仅上下断端相接触,即为达到整复的足够扩折角度(扩折角度的大小,还应视骨折重叠的多少而定),这时,握住骨折远段的助手紧接着把远段骨折反拨,术者再加大凹侧骨折瑞的按力。

见图136。

当感到骨折瑞互相有接触时,术者便把凸侧的远段骨折端向凹侧提(此时凹侧的近段骨折端还要按紧),助手在拨伸下,协同把前臂反向凹侧折以复位。

5.提按升降:

经以上手法复位后,对前、后对位不够完善者,可用本法加以纠正。

手法时,助手保持拔伸牵引,术者两拇指摸准向后侧移位的骨端,余指抱稳向前侧移位的骨端,把向后侧移位的骨端向前侧按,把向前侧移位的骨端向后侧提。

见图137。

6、碰撞摇动:

经以上手法后,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令助手把远折段向近折段冲击碰撞,碰撞力分别施于尺骨或桡。

碰撞时如果有阻力感,但末闻到明显的骨响音.即可在骨折部作轻柔的、外、前、后摇动。

摇动后如骨折端无滑动感及骨响音,即提示整复成功。

见图138。

儿童青枝骨折的整复手法比较简单。

伤儿取坐位,一助手握住伤肢肘部。

术者一手握住伤肢腕部,将伤肢前臂置于旋后位作拔伸牵引,并逐渐加大拔伸力;另一手的食、中、无名指按在成角的凸起部,并用拇指和大、小鱼际分别顶住成角凹侧的两端,然后使用轻柔有劲的手力逐渐地向凹侧按迫,直至成角消失为止。

见图139。

【尺骨干单骨折】

一、手法整复

有移位的尺骨干单骨折,须先行手法整复。

整复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伤员取坐位,伤臂置中立体,由术者作拔伸牵引。

如为前后移位,可使用提按升降手法整复;如为侧方移位,则使用外推端手法整复。

【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一、手法整复

1.伸直型骨折的整复:

先在伤侧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伤员取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握住伤肢的上臂下段,另一助手握住腕关节,屈肘90º。

,将伤臂置于旋后位作顺势持续的拔伸牵引,至将骨折端的重叠移位拉开为止。

整复桡骨头脱位时,术者两拇指分别置于桡骨头的外侧及前侧,余指抱稳肘后方固定,然后两拇指把挠骨头向、向后侧推进,使之复位。

见图148。

整复尺骨移位时,助手的拔伸力应偏重于尺侧。

术者一手握住骨折近段,一手握住骨折远段,在向掌侧扩折反拔的同时,迅速将近段骨折向背侧推迫复位。

见图149。

对尺骨重叠、成角移位较大的伤员,如用上述手法整复不成功,可采用以下手法:

伤员取仰卧位,伤侧的前臂置于上举中立位,肩前屈和肘屈各90º。

一助手握住伤肢的上臂下段,另一助手握住手腕,行持续的拔伸牵引,牵引力偏重于尺侧。

这时,术者用一手的虎口放在已复位的桡骨头上作为支点,并用力向尺侧推,使尺骨加大成角,从而纠正尺骨向桡侧移位及成角畸形。

继而,在助手继续拔伸牵引的同时,术者用一手的四指置于远折段的掌侧,拇指按于近折段的背侧,握稳前臂,并在远折段助手的配合下,从掌侧向背侧摇摆推迫,使尺骨得到复位。

见图150。

2.屈曲型骨折的整复:

伤员的麻醉、体位、助手的擒拿扶正和拨伸牵引手法,均与伸直型骨折的相同,但要置肘关节为伸直位、前臂处于中立位时进行拔伸。

术者用两拇指摸准桡骨头的后外侧,余指抱稳肘前方,把桡骨头向前推迫复位。

尺骨的整复方法与伸直型骨折相同。

【桡骨小头骨折】

一、手法整复

整复在骨折血肿浸润麻醉下进行。

伤员取仰卧位,助手用两手握住伤肢的上臂作固定。

术者一手拿稳伤肢腕部,使伤臂处于旋后位,在拔伸牵引的同时,施以前后旋转、屈伸展收等手法;另一手用拇指摸准桡骨小头的下外方,把桡骨小头向上向推迫,使之复位。

【尺骨鹰咀骨折】

一、手法整复

整复前用1%普鲁卡因6~10毫升作局部浸润麻醉。

整复时,助手用双手固定伤肢上臂。

术者一手握住伤肢的前臂,将伤肘处于170º,置伤前臂于旋后位,使肱三头肌完全松弛;另一手用食指和拇指握稳骨折的尖部,用力把近段骨折片向远段推迫,直至骨折片靠拢为止。

如整复失败,则进行手术治疗。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手法整复】整复前作局部麻醉。

伤员取坐位。

一助手握住伤臂的上端,肘屈曲90º,前臂置于中立位。

术者一手握住伤肢的大鱼际及腕部的桡侧,另一手用拇指按住背侧的骨凸(即远端),用其余手指扣紧骨折近端的掌侧,将腕部拔伸。

在拔伸中感到骨折端移动时,用力把腕关节先向掌侧屈曲,然后稍向尺偏,同时顺势把背侧的骨凸向掌侧推迫,将骨折近段向背侧提,使之复位。

见图158。

图158桡骨下端伸自型骨折整复法

对伤臂有严重的肿胀和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的伤员,如术者一人进行复位有困难时,可增添一助手。

助手用两手分别握住伤肢的大、小鱼际,把腕部拔伸。

拔伸力的重点放在桡侧。

术者两拇指合并按住背侧的骨凸,余指抱住伤臂近段的掌侧,按上述的方法纠正掌背侧的移位。

见图159。

接着,助手把腕关书拉向尺偏,术者用拇指压住桡骨远端的外侧,把远折端推向尺侧,以矫正外方的移位。

图159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三人整复法

【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

【手法整复】整复前对伤员进行局部麻醉。

伤员取坐位。

一助手用双手握稳伤胶前臂的上段,另一助手握稳伤员的大、小鱼际部,使肘关节屈曲90º,前臂处于中立位。

术者用两拇指压住骨折的远端(即隆突部),余指扣住近端的背侧。

这时,第二助手在持续拔伸下把腕关节稍作背伸,术者压住骨折近端,把远端向背侧推迫复位。

见图165。

图165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整复法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

1.对伸直型的手法整复:

采用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伤员取坐位,一助手握住伤肢的上臂,另一助手握住伤肢的前臂,并顺势作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

对尺偏型骨折、远折段旋前伴有向尺侧移位的,则在助手的拔伸牵引下,术者一手握住近折段,另一手握住远折段,用对抗旋转和外推端的手法,把远折段旋后、近折段旋前,在矫正旋前畸形的同时,两手相对挤压,把骨干向推、远折端往外端,即可矫正尺侧的移位。

见图l01。

如是桡偏型骨折的,把远折端往推、近折段向外端。

外侧的移位矫正后,术者接着用双拇指按住肘后方的远折段及鹰咀,并向前推顶;余指环抱肘前方的近折段,向后拉压,并令远端的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闻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

此时,将肘关节屈曲成90º,触摸伤部的前后方和外侧,如在骨折的远、近端摸不到骨突畸形,折端稳定,无骨擦音,鹰咀没有向侧偏移,则提示骨折已复位。

见图l02。

此时,术者改用屈伸展收的手法,即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伤肢的前臂,并将肘关节置于90~120º的位置上,跟着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的桡侧骨皮质互相嵌插或使远折段稍向桡偏,以防止肘翻发生。

同时应注意,拔伸力不宜过大,以免将远折段过度推向肘前方,或骨膜受到广泛的剥离,影响骨折端对位的稳定性。

图l01伸直型骨折矫正外侧移位图102伸直型骨折矫正前后方移位

2.对屈曲型的手法整复:

伤员取坐位.一助手握住伤肢的上臂中段,另一助手握住伤肢的前臂,置肘关节屈曲约100º,前臂旋后位。

术者一手以虎口擒拿鹰咀,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外桡和髁以握稳肘部;另一手的拇指按住近折段的后方,余指按住折段的前方。

然后在两助手的协同下,把近折段向前方提升,将远折段向后下方推送,令助手徐徐屈肘予以复位。

见图l03。

图103屈曲型骨折矫正前后方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的上端(在解剖颈下2~3厘米),是松骨质和坚骨质的交界处,所以容易发生骨折。

【手法整复】本骨折在血肿麻醉或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法整复。

1.外展型骨折的整复方法如下:

伤员坐于凳上,一助手站在伤员健侧的后方,用两手紧握住伤臂的上端(即相当于骨折的近段);另一助手站在伤员的伤侧,用两手紧握伤臂的下端,伤员的前臂搭在助手的前臂上,助手把伤臂顺势作外展位拔伸。

见图73A。

术者站在伤肢的后侧,在助手的拔伸下,用两手的拇指置于骨折近段的外侧,余指抱住远段的侧,待感觉到助手将骨折端的嵌插解脱或重叠移位拉开时,便把骨折的近段向推,把远段向外提。

此时助手在拉伸的同时把上臂收,迫使骨折端复位。

见图73B。

在复位时,如果发现远折段有向外侧移动感或骨响音,腋下的骨凸也已消失,这提示已获得复位。

A.拔伸牵引B.外提收

图73外科颈外展型骨折坐位整复法

对伤臂肿胀严重、单靠手指的力不能整复的伤员,可改用如下的整复方法:

伤者取坐位,两助手的手法与上法相同,术者以一手的前臂横贯于伤员的骨折远段的侧,同时用另一手持握该手的腕关节,待感到助手作外展位拔伸伤臂的畸形有改善后,前臂持续用力,把骨折的远段向外提,这时助手亦把骨折远段的近端往外端,即可达到复位。

见图74。

图74外科颈外展型骨折挂臂整复法

对伤臂肿胀严重、骨端嵌插移位大和肱骨头有明显收变位的伤员,如果估计到采用以上两手法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时,可用下法整复:

伤员取仰卧位,以宽阔布带横跨伤侧的腋下,布带的两端上行过肩固定。

一助手用两手擒稳骨折的近段以作固定,另一助手用两手抱拿肘关节的上方,将伤臂顺势外展进行拔伸。

术者站在伤侧,用两手紧扣骨折远段侧,并稍作向外提。

见图75A。

当感觉到助手拔伸将骨折远段拉开后,术者改用一手固定骨折近亦的外侧,另一手仍扣紧远段的侧,并加力向外提,这时助手将骨折远段的近端往外端,使伤肢收复位。

见图75B。

A.拔伸牵引B.外提收

图75外科颈外展型骨折卧位整复法

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先采用外展位90º皮肤牵引,待矫正重叠移位后,再进行手法整复。

整复时,伤员取仰卧位,伤肢处于外展位90~100º进行拔伸牵引,以便于远折断端向下与近段断端接触,然后借助骨折远段的杠杆力把肱骨头嵌插抬起。

这时术者用双拇指顶住肩峰,余指自腋下把已对位的肱骨头和颈一齐向外上方用力托起,使肱骨头纳入肩关节盂使之复位。

若用此法不能复位,也可采用先整复肩关节脱位,再整复外科颈骨折的措施。

具体的方法是:

助手的擒拿扶正手法同上法,并先将伤肢作极度的外展拔伸牵引直臂过头顶,使肩前下方破裂的肩关节囊开,这时术者用双拇指将肱骨头推入关节盂以纠正脱位,然后再整复外科颈骨折。

2.收型骨折的整复方法如下:

伤员的体位、助手的站立和擒拿方法,与外展型整复时相同。

助手把伤臂顺势作收拔伸。

术者站在伤肢的后侧,一手固定骨折的近端侧,一手卡紧骨折远段的外侧,待感觉到助手拔伸使嵌插解脱或重叠拉开时,用力将骨折的远段向推,此时助手亦在维持拔伸力下将远段的近端往端,以进行复位,见图76。

图76外科颈收型骨折坐位整复法

对肌肉丰厚、肿胀较甚和肌力大的伤员,估计采用上法不能复位时,可运用如下的整复方法:

伤员取卧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伤侧的肩关节以固定肩部,另一助手用两手固定骨折的近段,再一助手用两手紧握住肘关节的上方,把处于收位的上臂作顺势拔伸。

术者站在伤侧,两手紧拿着骨折的远段,待感觉到助手拔伸已将嵌插拉开及畸形改善时,把骨折的远段向推压复位。

见图77。

图77外科颈收型骨折卧位整复法

不论外展型或收型骨折,复位后如尚有骨折远段向前移位或成角畸形,可用下法矫正;

伤员取仰卧位,两助手站立和擒拿方法与采用上法时同。

术者下蹲,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的后下方,余指压住远段骨折端的前方,助手把上臂在拔伸下上举,以配合术者将远段的骨折端推压向后,使远段向前移位,并使成角畸形得到矫正。

见图78。

不管是外展型还是收型骨折,当整复成功后,都应认真地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是观察肩部的外观是否正常,触摸腋下的骨突是否消失,肩前方是否平正,同时,可用一手固定骨折处,一手持骨折远段,轻巧地把远段作外、前后的摇摆。

检查时如无明显的骨响音和骨折端无滑动,说明骨折面接触良好。

最后术者用两手再固定骨折部,由助手把骨折远段沿肱骨纵轴作缓慢的向上碰撞,使骨折端能紧密嵌插,以加强其稳定性。

图78外科颈骨折矫正向前移位或向前成角的手法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一、手法整复

第一型骨折的手法整复,可按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处理。

第二型骨折的手法整复,应先整复下桡尺关节脱位。

整复时,一助手固定肘部,另一助手握住伤侧的腕关节进行拔伸牵引。

术者先用两拇指及食、中指按压尺骨茎突,以矫正掌背侧的移位;接着用两拇指压住桡、尺侧,用抱迫靠拢手法扣紧下桡尺关节。

关节脱位整复后,术者嘱远端的助手用两手环抱腕部维持固定,由术者整复桡骨下1/3骨折。

整复的方法可按桡骨干单骨折整复手法。

第三型骨折整复的方法与第二型骨折相同。

不同的是,必须先整复尺骨骨折或矫正尺骨的弯曲畸形。

【桡尺骨茎突骨折】

对单纯桡骨茎突骨折无明显移位的伤员,不需施行手法整复,仅在局部上外敷药后,用小夹板固定即可。

固定方法与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相同。

【腕舟骨骨折】

本骨折不用手法整复,仅在腕部上外敷药,然后用掌侧小夹板一块固定。

【掌骨骨折】

一、手法整复

1.掌骨干骨折的整复方法:

伤员取坐位。

一助手固定伤员的腕关节,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准骨折部的隆突畸形处,用另一手捉稳连接该根掌骨,用食指顶住指掌关节的掌侧进行拔伸,随后用拇指把隆突处向掌侧按压,以矫正向背侧成角畸形。

骨折端如有侧方移位和重叠较大时,在拔伸下用推端手法纠正侧方移位,接着用提按升降法纠正掌、背侧的移位。

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整复方法:

伤员取坐位。

术者一手握住伤手的腕关节,用拇指摸准第一掌骨基底部的隆突畸形处,另一手捉稳拇指,用食指顶住第一掌指关节的侧,伤肢的拇指稍屈曲向桡侧、背侧拔伸,同时把隆突处向掌侧、尺侧推迫复位。

见图174。

【指骨骨折】

末食指骨骨折,无明显的移位,无须作手法整复。

近节和中节指骨骨折须作手法整复。

一、手法整复

1.近节指骨骨折的手法整复:

伤员取坐位。

术者一手握住伤指的手部,并用拇指和食指扣住骨折的近端以作固定,另一手的中指扣住伤指中节的掌侧,用无名指压住其背侧,拇指摸住骨折部的背侧,食指顶住掌侧,然后把伤指在屈曲下进行拔伸,在拔伸的同时将骨折部向背侧端提复位。

若是侧方移位,术者的拇指和食指改为捏住骨折部的外两侧,在拔伸下对骨折部施行外推端或摇摆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