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68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

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

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

“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   )不愿意就摇头。

”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   )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

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

谁会把自己的灯借给你?

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

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

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

小阎靖,(   )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

A. 不同意                                            

B. 同意

(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

_______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

(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如果;但;虽然

(2)B

(3)心脏、肝脏、肾脏、角膜

(4)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5)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处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

故选“如果”;②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选“但”;③处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但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如果;但;虽然;⑵B;⑶心脏、肝脏、肾脏、角膜;⑷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

⑸示例:

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

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

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

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

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

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

A. 德高望重                           

B. 一望无际                           

C. 众望所归                           

D. 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

A. 列数字                                

B. 作比较                                

C. 打比方                                

D. 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用“________”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

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

写一写。

【答案】

(1)B

(2)D

(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②根本原因: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分析】

(1)先理解“望尘莫及“中望的意思,然后再选择和它意思相同的成语。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筛选。

(3)拿飞机和蜻蜓做对比,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让人更容易理解该事物。

(4)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5)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⑷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

根本原因: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⑸示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做题时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做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案。

(5)本题属于积累拓展。

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解答。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

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

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

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

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①C②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不仅;还;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盛开在废墟上的花朵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旧楼房。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新路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了这里,发现在这一片废墟上,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些花草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这里的,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丧失了生长发芽的机会。

而一旦见到了阳光,它们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这时,不要心灰意冷,不要轻易言败。

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一缕阳光”。

一旦有了阳光照耀,定能萌发出新的生机,绽放出新的美丽。

(1)仿照例子,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__楼房  ________机会   ________难关  ________生机

(2)照样子,写词语。

勃勃生机(AAB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一群________来到伦敦发现在________。

(4)为什么说“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从文中找出依据,用“________”画出来。

(5)“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一缕阳光’。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拆除;丧失;度过;萌发

(2)皑皑白雪;熊熊大火;翩翩飞舞

(3)自然科学家;废墟上长出了野花野草

(4)其中一些花草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这里的

(5)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冲破阻碍,闯过难关,看到明媚的阳光。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此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

(2)从给出的词语“勃勃生机”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⑴拆除;丧失;度过;萌发;⑵示例:

皑皑白雪;熊熊大火;翩翩飞舞;⑶自然科学家;废墟上长出了野花野草;⑷其中一些花草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这里的。

⑸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冲破阻碍,闯过难关,看到明媚的阳光。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6.根据要求作文。

清晨,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地做着早餐。

那一幕,母亲浓浓的爱意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

接力赛场上,同学们奋力传递着接力棒。

那一幕,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

生活中,一定还有那样的一幕幕,包含着爱、理解、拼搏、信念……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

请以“那一幕触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将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中间位置。

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那一幕触动我心

太阳用它的爱,触动了花儿的心,让花儿快乐的成长,绽放艳丽的色彩;蓝天用她的爱,触动了鸟儿的心灵,让鸟儿怀着梦想长大,在空中展翅翱翔;海洋用她的爱,触动了鱼儿的心灵,让鱼儿怀着希望生活。

,在大海中翱翔。

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呢?

我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转过身,扶在窗前,看着马路边上停靠的公交车,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那是一个春天,我要上补习班,风很大,爸爸妈妈又正好没时间开车送我,我只好坐公交车去,上车后我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嘴里满是对父母的抱怨:

“这么糟糕的天气,爸爸妈妈竟然不送我,真是太没天理了。

”我刚说完,看向窗外时,只听见一个阿姨在我后面小声嘟囔:

“现在的小孩儿,真是太“憔悴”了,都被父母溺爱过了头。

”谁呀?

我又不认识她,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我朝她瞥了一眼。

那个阿姨竟然声音有些大了起来说:

“怎么了?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顿时公交车里有无数道灼热的目光投向我?

我顿时羞红了脸,慌忙低下头去。

心里满是对那个阿姨的恨。

我到站了,连忙站起来。

没想到那个阿姨也站了起来,她也是从这站下车。

门打开了,我回头白了她一眼,便冲出了车门,就在下车的那一瞬间,一辆蓝色的跑车一阵风似的向我疾驰而来。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汽车吓傻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脑袋里一片空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突然,从我身后伸出一只手,抓住我的胳膊,向后拉。

我只看到了一阵蓝色的风,我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阿姨!

她一直抓着我的胳膊把我送向了马路对面,笑着离开了:

“现在的小孩儿被惯的一点反应能力都没有了。

望着阿姨远去的背影,我才感觉到胳膊火辣辣的疼。

我现在才开始醒悟,我实在是被宠的无法无天,把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别人的“提醒”,竟然不感激,还埋怨别人,真是不应该。

这一幕,大概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这一幕,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

审读导语,列举了母亲做早餐、同学传接力棒两个场景,提示同学选材方向,要是积极的素材,而“一定还有那样的一幕幕,包含着爱、理解、拼搏、信念……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则对写作的主题,“触动我心”的内容作了提示。

审读题目,“那一幕”是限制词语,指一个画面,在写作时要能够充分的细致的描绘出某一个画面。

“触动我心”是题眼,“触动”是打动的意思,指让“我”的心能够感动、感激、感慨、感谢等等,“我”限制了人称,是第一人称。

体裁是记叙文。

其次,思路。

明确“那一幕”的具体所指,明确为什么“那一幕”能够触动我心。

第一个在文章开头就交代清楚,并且要展现“那一幕”的特点,是温馨的、激烈的、令人震惊的等,抓住细节,细致描绘。

第二个则是文章的重点,在记叙的过程中得以展现,能够触动心灵的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的事情,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选取展现父爱、母爱、长辈关爱的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表现对我心灵的触动,可能之前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持有相反观点。

可以从社会现象角度出发,选取生活中看到的积极地事件来展现人的品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可以从自然出发,选取自然界的景物,由景生情,由景悟理,触动心灵。

可以从历史、文学史角度出发,由历史事件产生一种思考,从而触动心灵。

最后,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写自己心灵的变化,由不解到理解,由麻木到感动,由误解到感动等。

7.生活就是这样,有喜悦、有悲伤、有满足、有骄傲、有彷徨、有荒唐……每个人都有难忘的一刻。

请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难忘那一刻

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北风依旧呼啸,似乎要将路旁的大树连根拔起。

路上的积雪厚到可以淹没一个成人的膝盖,在这雪上想迈开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因为要买些学习用具,我身着厚厚的大棉袄,走向家附近的一个超市,几乎走了几步就要歇一会儿,这积雪对我来说太不好走了,那么近的几百米在我眼中似乎都不可逾越,我的脚吃力地挪动着,我只注意脚下,却丝毫没有看路。

可能是我精神太投入在这雪天走路了,并没有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影,它似乎也忙于自己的动作,没有发现我,等他的影子映在我的身上的时候,我才猛地抬起头,可已经来不及了,他的面部早已撞上了我的身体,“嘭”的一声,我被撞的退了几步,在这厚厚的雪堆上摇晃了许久才保持好身体平衡,而那个人却被我结结实实的撞到在地上,我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名清洁工。

我本来就因为这不好走的雪路沉积了怒气,被这一撞击怒火简直就要喷涌而出,正打算破口大骂,只见他从雪中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带着满满的歉意对我说,“小朋友,对不起,我刚才不小心撞到你了,没什么事吧?

我下次走路一定会注意的。

”我再次仔细地观察了这个清洁工人,他的年龄大约五六十岁,皱纹在他脸上到处散布着,显得格外苍老,身着一件满是补丁的夹袄,脏乱的头发上散布着许多白色的颗粒,显然很长时间没洗过了。

他那只长满皱纹的手吃力地伸入积雪中,用力的抓起手中的扫把,走向了远处没扫完的地方,这积雪早已高达他那瑟瑟发抖的身体,他那薄薄的夹袄早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