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41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二模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75%酒精消毒原理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消毒的原理相同

C.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污水中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会加剧酸雨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A错误;B.75%的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进行消毒,NaClO溶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C.吸附性不能除重金属离子,铁粉能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与还原性有关,故C错误;D.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能够反应生成硝酸,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

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

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答案选A。

3.《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属于纯净物

B.黑火药爆炸时,KNO3作还原剂

C.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D.硫磺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C

【解析】A、黑火药是硝酸钾、碳和硫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B、KNO3在反应中生成氮气,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钾为氧化剂,故B错误;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灼烧硝酸钾,火焰为紫色,灼烧硫酸钠,火焰为黄色,所以区分二者利用了“焰色反应”,故C正确;D.硫磺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可以降低为-2价,可以升高到+4价,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

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A.观察Fe(OH)2的生成

B.除去CO中的CO2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D.25mL滴定管读数为11.80mL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制备氢氧化亚铁要隔绝空气,植物油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小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能隔绝空气,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一氧化碳不能,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故B正确;C.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作稀释或溶解药品的仪器,应该用烧杯溶解硝酸钠,然后等溶液冷却到室温,再将硝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D.滴定管的读数需要精确到0.01mL,根据图示,滴定管读数为11.80mL,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常见实验仪器的读数精度,天平只能精确到0.1g,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酸、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mL,pH试纸只能读整数值。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直接制取“84”消毒液

B.溶液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溶液的pH肯定会发生变化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D.焓减小,熵增加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A

【解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可以使阳极生成的氯气与阴极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直接制取“84”消毒液——次氯酸钠,故A正确;B.溶液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但溶液的pH不一定发生变化,如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电解水,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一直不变,故B错误;C.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故C错误;D.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反应△H<0,熵增加的反应,△S>0,△H-T△S一定小于0,反应一定能够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环已烷含共价键数目为0.4NA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C.142gNa2SO4和Na2HPO4固体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

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A.2.8g环已烷的物质的量为

=

mol,含共价键数目为

mol×18NA=0.6NA,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生成氧气,故当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B错误;C、Na2SO4和Na2HPO4的摩尔质量均为142g/mol,故14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且两者均含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故1mol混合物中含离子共3NA个,故C正确;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说明阳极上析出的是0.1mol氧气,阴极上析出的是0.1mol铜和0.1mol氢气,故转移0.4mol电子即0.4NA个,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

本题的难点是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加入Cu(OH)2能使溶液复原,说明阳极上析出的是氧气,阴极上析出的是铜和氢气。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中:

Na+、Al3+、SO42−、Cl−

B.pH=7的溶液中:

K+、Na+、AlO2−、CO32−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

D.

=1×10−13mol•L−1的溶液中:

NH4+、Ca2+、Cl−、NO3−

【答案】D

【解析】A.使甲基橙变黄色的溶液呈弱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lO2-、CO32-能够水解,溶液显碱性,在pH=7的溶液中,AlO2-、CO32-水解程度增大,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1×10−13mol•L−1的溶液中c(H+)=0.1mol•L−1,存在大量氢离子,NH4+、Ca2+、Cl-、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

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B,要注意能够水解的离子存在时溶液的性质,本题中AlO2-、CO32-能够水解后溶液显碱性,在pH=7的溶液中,水解程度增大,AlO2-会形成沉淀。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答案】B

9.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无机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醇生成乙醛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A.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不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由乙醇生成乙醛,氢原子减少,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

CH3CH2CH2CH3、CH3CH(CH3)CH32种,CH3CH2CH2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CH3CH(CH3)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正确;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11.三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的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纳米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互为同分异构体B.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①②③④均属于烃D.①②③④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答案】B

【解析】A、①④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不同,化学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B、①中含有苯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③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选项B正确;C、③中只含有碳原子,不属于烃,选项C错误;D、④中含有2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地壳中含量最高,D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B、C、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C>D>A

B.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两两反应

C.A和D组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A

【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地壳中含量最高,A为O元素;D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D可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D位于第二周期时,为C元素,其原子序数小于A,不满足条件,则D只能位于第三周期,为S元素;B、C、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B、C的最外层电子数=10-6=4,若B、C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B为Be,其原子序数小于A,不满足条件,则B、C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且都位于第三周期,B为Na、C为Al元素。

A.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

D>A>B>C,故A错误;B.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硫酸,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两两反应,故B正确;C.A和D形成的化合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故C错误;D.非金属性O>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D,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正确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非电解质。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B.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B

【解析】A.Na2O2吸收CO2生成O2和Na2CO3,但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因为需要首先制备二氧化碳,制备过程繁琐,故A错误;B.ClO2具有强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该物质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D.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4.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a、b、c、d均为Pt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区的OH−通过隔膜向a电极移动,A区pH增大

B.c是正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H++2e−

H2↑

C.图中右管中的OH−通过隔膜向c电极移动,d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标准状况下,b电极理论上产生气体Y的体积为11.2L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知左边装置是电解池,右边装置是原电池,ab电极是电解池的电极,由电源判断a为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为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cd电极是原电池的正负极,c是负极,d是正极;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为:

a电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OH--4e-=2H2O+O2↑;b电极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H++4e-=2H2↑;原电池中是碱性溶液,电极反应为:

c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H2-4e-+4OH-=2H2O;d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4OH-。

A.a为阳极,电解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发生4OH--4e-=2H2O+O2↑,促进水的电离生成H+,pH减小,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c是负极,故B错误;C.图中右管中的OH-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即向c电极移动,d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b为阴极,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生成0.5mol氢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注意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酸而不是碱,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易错点。

本题中正确判断右边装置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15.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AlLi+CxPF6

Al+xC+Li++PF6−,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PF6−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铝电极质量减少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Al+Li++e−

AlLi

D.放电时,电子由石墨沿导线流向铝

【答案】A

.....................

16.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和1.5

D.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答案】A

【解析】A.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不能用于比较酸性的强弱,故A选;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故B不选;C.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和1.5,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故C不选;D.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符合强酸制备弱酸的特点,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D不选;故选A。

17.往锅炉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w和c(H+)均会增大

B.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Ksp(CaCO3)>Ksp(CaSO4)

C.CaCO3溶解于盐酸而CaSO4不溶,是因为硫酸酸性强于盐酸

D.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aq)+CaSO4(s)

CaCO3(s)+SO42−(aq)

【答案】D

【解析】A.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温度升高,Na2CO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一)增大,c(H+)减小,故A错误;B.根据沉淀的转化,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Ksp(CaCO3)<Ksp(CaSO4),故B错误;C.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SO4与盐酸不满足复分解进行的条件,与酸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D.硫酸钙较为致密,可转化为较为疏松,且溶解度更小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CaCO3(s)+SO42-(aq),故D正确;故选D。

1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2Na+2H2O

2Na++2OH–+H2↑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

CaCO3↓+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2OH−+2H++SO42−

BaSO4↓+2H2O

D.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

3HCO3−+Al3+

3CO2↑+Al(OH)3↓

【答案】B

【解析】A.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铵根离子也反应生成NH3·H2O,故B错误;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

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正确;D、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混合后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13++3HCO3-=Al(OH)3↓+3CO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氢氧根离子书写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再与铵根离子反应,当石灰水足量,应该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氨水。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则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A错误;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浓度越大,腐蚀的速率越快,故B错误;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电子转移总量为0,该电池无电流产生,故C错误;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金属的腐蚀及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视频

20.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20mL约0.1mol·L−1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

c(H+)=c(OH−)+c(NH3·H2O)

B.滴定过程中,当溶液的pH=7时,两者恰好中和

C.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误差更小

D.当滴入盐酸为30mL时,溶液中:

c(NH4+)+c(H+)

【答案】A

【解析】A.a点时恰好中和生成氯化铵,物料守恒式为c(NH4+)+c(NH3•H2O)=c(Cl-),电荷守恒式为c(NH4+)+c(H+)=c(OH-)+c(Cl-),则c(H+)=c(OH-)+c(NH3•H2O),故A正确;B.两者恰好中和时生成氯化铵,溶液的pH<7,当溶液的pH=7时,氨水未完全反应,故B错误;C.反应终点生成氯化铵,水解显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即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误差更大,故C错误;D.溶液不显电性,遵循电荷守恒,则当滴入盐酸达30mL时,溶液中c(NH4+)+c(H+)=c(OH-)+c(Cl-),故D错误;故选A。

21.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sp(CuCl)的数量级为

B.除Cl−反应为Cu+Cu2++2Cl−

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

D.2Cu+

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可知,横坐标为1时,lgc(Cu+)大于-6,则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故A正确;B.涉及反应物为铜、硫酸铜以及氯离子,生成物为CuCl,反应的方程式为Cu+Cu2++2Cl-=2CuCl,故B正确;C.根据反应Cu+Cu2++2Cl-=2CuCl,反应的效果取决于Cu2+的浓度,如Cu2+不足,则加入再多的Cu也不能改变效果,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易发生2Cu+=Cu2++Cu,可知没有Cl-存在的情况下,2Cu+=Cu2++Cu趋向于完全,说明2Cu+=Cu2++Cu的平衡常数很大,故D正确;故选C。

22.在活性炭催化下,用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可生成橙黄色晶体X。

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I、氨的测定:

精确称取13.375gX配成1000mL溶液,取出10.00mL溶液,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B)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20.00mL0.20mol·L−1的标准盐酸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0.2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5.00mLNaOH溶液。

II、氯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已知:

Ag2CrO4为砖红色,Ksp(Ag2CrO4)=1.12×10−12。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__________,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标准溶液应装入___式滴定管,C装置冰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3)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终点溶液中c(Ag+)=1.0×10−5mol·L−1,此时c(CrO42−)为______mol·L−1。

(4)13.375g样品X中氨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经测定,样品X的化学式为Co(NH3)6Cl3,写出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若温度过高X产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

【答案】

(1).分液漏斗

(2).气密性检验(3).瓶A中的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的液面上升甚至溢出,使A瓶中的压力稳定(合理答案均计分)(4).碱(5).降温,使氨气全部被盐酸标准溶液吸收(6).防止(或减少)硝酸银见光分解(7).滴入最后一滴标准AgNO3溶液锥形瓶中出现(砖、浅)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8).1.12×10—2(9).0.3(10).2Co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