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388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 31.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131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系(部):

土木工程系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年月日到年月日

第一章实习概述

一、实习简介

(一)实习名称:

工程测量实习

(二)起止时间:

(三)指导教师:

(四)实习地点:

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

二、实习目的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通过本测量实习应达到的具体目的是:

(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四)掌握导线测量、地形图的测绘的方法;

(五)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吃苦耐劳,互教互学,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实习内容

(一)动员大会、测量仪器操作检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导线测量:

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通过碎部测量,把测定的碎部点人工展绘在图纸上;

(四)内业资料数据整理计算、编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和考核。

四、实习成果

(一)导线简图及导线计算表(各人要独立完成计算,并在组内进行检核,每人1份)

(二)地形图资料

①碎部点测量记录(每人一份);

②大比例尺地形图(小组一份)

(三)测量实习总结报告(每人一份)

(四)仪器操作计时考核

五、实习安排

第 一 周

(1)

(2)

(3)(4)

(5)

(5)

(6)(7)

(1)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熟悉仪器操作并进行检校仪器,落实计划。

(2)导线测量外业:

测区实地踏勘,选择并标志导线点。

(3)测角;量边

(4)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绘制表格,根据外业数据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5)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6)编写实习报告。

(7)仪器操作考核,归还测量仪器

六、测量实习动员

实习动员是测量教学实习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提出实习的任务和计划并布置任务,宣布实习组织结构,分组名单。

第三,对实习的纪律做出要求,明确请假制度,清楚作息时间,建立考核制度。

七、测量仪器检验与校正

借领仪器后,首先应认真对照清单仔细清点仪器和工具的数量,核对编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然后对仪器进行检查。

1.仪器的一般性检查

⑴仪器检查

仪器应表面无碰伤、盖板及部件结合整齐,密封性好;仪器与三脚架连接稳固无松动。

仪器转动灵活,制、微动螺旋工作良好。

水准器状态良好。

望远镜对光清晰、目镜调焦螺旋使用正常。

读数窗成像清晰。

全站仪等电子仪器除上述检查外,还需检查操作键盘的按键功能是否正常,反应是否灵敏;信号及信息显示是否清晰、完整,功能是否正常。

⑵三脚架检查

三脚架是否伸缩灵活自如;脚架紧固螺旋功能正常。

⑶水准尺检查

水准尺尺身平直;水准尺尺面分划清晰。

⑷反射棱镜检查

反射棱镜镜面完整无裂痕;反射棱镜与安装设备配套。

2.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二章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外业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连测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目的:

拟定导线点的布设方案,实地建立导线点

首先,调查测区地形图和控制点的资料,将高级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图上制定导线点的布设方案。

最后,实地踏勘,选择点址,最后建立导线点。

需注意的几点:

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点位应建立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和设立仪器

建点处应选在利于施测碎部点的地方

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

建立导线点可以使用木桩或水泥桩建标,为便于寻找,可以绘制点之记。

2.量边

可以视情况使用钢尺丈量或电磁波测距进行量边。

3.测角

即测量导线转折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与右角之分,会使得内业计算使用公式有所不同。

附合导线可以统一观测左角或者右角;闭合导线可以统一观测内角。

4.连测

为了得到起算数据,我们需要将布设的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测,连接高级控制点并观测连接角与连接边,用以传递起算坐标与起算方位角。

二、导线坐标技术中的基本公式

在获得外业观测成果后(转折角、边长),就可以进行内业计算,也就是就是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导线点坐标时需要甬道以下几种计算公式:

1.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

2.坐标正算公式

3.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方位角推算

为了计算除起始点以外的各导线点坐标,需要先计算相邻两导线点之间的坐标增量,这就要用到边长和方位角。

边长是直接测量的,坐标方位角必须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观测的导线转折角(左角和右角)来推算。

当转角为左角时:

当转角为右角时:

注意:

坐标方位角的角度范围为

,不应有负值或大于

的值。

如结果大于

,则减

,结果为负则加

注:

可以记为“加左减右”然后加减180°

2.坐标正算(根据边长和边长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

公式:

3.坐标反算(根据两点坐标,计算导线边边长与坐标方位角)

导线外业结束后,便可以进行内业计算,计算导线点坐标。

内业计算首先应对角度与边长等观测值所包含的误差进行分析,看它是否超限;如果合格的话,将由观测误差所产生的闭合差调整(即,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得到改正后的观测值后,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类型不同,计算过程稍有不同。

三、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大致可分为:

1.角度闭合差

的计算与调整

按照平面几何原理,n边形内角之和应为

,因此,n边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应为

由于水平角观测中有误差,使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而产生角度闭合差:

,按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允许的角度闭合差为

注: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如果

,则按角度闭合差按“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对各个观测角度进行改正,

改正值在内业计算表格中写在角度观测值的上方。

改正后角度之和应等于

,作为计算的检核。

2.根据改正后的角度计算各边方位角

角度闭合差调整完毕,利用调整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公式:

方位角计算从已知坐标方位角开始,逐边推算,最后还应回到起始边,仍应为原来的数值,作为推算正确性的检核。

3.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坐标增量的计算:

因为量边的误差,以及角度的残差,使得坐标增量带有误差,反映在闭合导线上,就是闭合导线不闭合,产生了坐标增量闭合差,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计算与调整。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对于闭合导线,有:

因此,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为了检核坐标增量闭合差是否超限,我们要计算全长闭合差

然后计算它的相对闭合差:

图根导线K不得超过1/2000

注:

三等:

1/55000四等:

1/35000一级:

1/15000二级:

1/10000

三级:

1/5000

当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按“反其符号,按边长成比例分配”的原则,将各边纵横坐标增量进行改正,即:

闭合导线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应分别等于零。

计算导线点坐标

检核,推算至起始点坐标时,应与原坐标吻合。

附:

导线测量计算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备注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日期班级小组计算者

观测角

(º′″)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º′″)

坐标方位角

(º′″)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最后坐标

Δx

Δy

(Δx)

(Δy)

x

y

Σ

图根导线控制网展点图

 

第三章碎部测量

一、方格网的绘制

在聚脂薄膜上,使用打磨后的5H铅笔,按对角线法(或坐标格网尺法)绘制20cm×20cm(或30cm×30cm)坐标方格网,格网边长为10cm,其格式可参照《地形图图式》。

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检查以下3项内容:

①用直尺检查各格网交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其偏离值应不大于0.2mm;②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的边长,与理论值(10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2mm;③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14.14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3mm。

如果超限,应重新绘制。

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擦去多余的线条,在方格网的四角及方格网边缘的方格顶点上根据图纸的分幅位置及图纸的比例尺,注明坐标,单位取至0.1km。

 

1:

10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图示为绘制好的40cm×50cm图幅的方格网示意图

二、导线点的展绘

在展绘图根控制点时,应首先根据控制点的坐标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然后用卡规再根据测图比例尺,在比例尺(复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分别量取该方格西南角点到控制点的纵、横向坐标增量;再分别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东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纵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东西两条边线上截点,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西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横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南北两条边线上截点,并在对应的截点间连线,两条连线的交点即为所展控制点的位置。

控制点展绘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用比例尺量出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所测量的实地距离相比较,差值应不大于0.3mm,如果超限,应重新展点。

在控制点右侧按图式标明图根控制点的名称及高程,如下图所示。

控制点展绘

 

1:

10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P4

51.888

P1

52.117

 

52.234

P2

P3

53.648

 

方格网的绘制及导线点的展绘完成后,首先将浸泡后的大张白图纸裱糊在图板上,注意用卷成筒状的湿毛巾在裱糊在图板上的图纸面上擀,挤出图纸与图板间的空气,固定后晾干。

然后将展有控制点的聚脂薄膜用胶带纸固定在白纸面上。

三、经纬仪测绘法

各小组在完成图根控制测量全部工作以后,就可进入碎部测量阶段。

(一)任务安排

⑴准备仪器及工具,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校正。

⑵在测站上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观测员1人,绘图员1人,记录计算1人,跑尺12人。

⑶根据测站周围的地形情况,全组人员集体商定跑尺路线,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合理有序,能防止漏测,保证工作效率,并方便绘图。

⑷提出对一些无法观测到的碎部点处理的方案。

(二)仪器的安置

⑴在图根控制点A(如下图所示)上安置(对中、整平)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做好记录。

经纬仪测绘法

⑵盘左位置望远镜照准控制点B如图所示,水平度盘读数配置为0º00′00″,即以AB方向作为水平角的始方向(零方向)。

⑶将图板固定在三脚架上,架设在测站旁边,目估定向,以便对照实地绘图。

在图上绘出AB方向线,将小针穿过半圆仪(大量角器)的圆心小孔,扎入图上已展出的A点。

⑷望远镜盘左位置瞄准控制点C,读出水平读盘读数,该方向值即为∠BAC。

用半圆仪在量取图上∠BAC,对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进行测站检查。

(三)跑尺和观测

⑴跑尺员按事先商定的跑尺路线依次在碎部点上立尺。

注意尺身应竖直,零点朝下。

⑵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各碎部点上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β;使中丝读数处在i值附近,读取下丝读数b、上丝读数a;再将中丝读数对准i值,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做好记录。

⑶计算视距尺间隔l=b-a,竖直角

,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距离(

)及碎部点的高程

,将水平角度值β、距离、碎部点的高程报告给绘图员。

⑷绘图员按所测的水平角度值β,将半圆仪(大量角器)上与β值相应的分划线位置对齐图上的AB方向线,则半圆仪(大量角器)的直径边缘就指向碎部点方向,在该方向上根据所测距离按比例刺出碎部点,并在点的右侧标注高程。

高程注记至分米,字头朝北。

所有地物、地貌应在现场绘制完成。

⑸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起始方向读数偏差不得超过4′。

当一个测站的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测漏时才可迁站。

当仪器在下一站安置好后,还应对前一站所测的个别点进行观测,以检查前一站的观测是否有误。

(四)地形图的整饰

地形图拼接及检查完成后就需要用铅笔进行整饰。

整饰应按照:

先注记,后符号;先地物,后地貌;先图内,后图外的原则进行。

注记的字型、字号应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的要求选择。

各类符号应使用绘图模板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尺寸规范绘制,注记及符号应坐南朝北。

不要让线条随意穿过已绘制的内容。

按照整饰原则后绘制的地物和等高线在遇到已绘出的符号及地物时,应自动断开。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注:

如采用钢尺量距表中上、下丝读数可省略。

第四章实习总结

 

教师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