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14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数上册教案

备课模式一定要记住几点:

导入,简明直接,开门见山

1.复习导入:

对于这节的知识,你已经知道点什么?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朋友。

3.计算课:

出算式直接引入。

4.文章中一定要出现,

(1)和小组交流合作。

(2)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4、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负数的认识

1、使学生在情境中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重点:

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1、谈话:

⑴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三幅图的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国中部、南部、背部气温差别很大,

生2、三亚和哈尔滨是冰火两重天,三亚烈日炎炎,哈尔滨冰天雪地

师:

一起看这一天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师:

这张是南京市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你知道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有多少度吗?

讲解: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最常用的工具,我国在计量温度时一般用0C作单位,读作:

摄氏度,西方一些国家常用0F作单位,读作华氏度,在温度计上,一般用左边的刻度表示摄氏度,用右边的刻度表示华氏度,在看温度计上表示温度时,我们只要看左边的刻度,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度指着多少,就表示这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师:

你能读出这一天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

生3、南京是0度。

师:

(出示三亚和哈尔滨的温度图)这两地的气温是多少那?

(是20度)这两个20度一样吗?

有何不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亚的最低气温比0度高,是零上20度,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20度)是正好相反的两个温度。

师:

看温度计,要知道温度是零上或是零下要以什么为标准?

(要以0度为标准,大家同意吗?

师小结:

以0度为标准,比0度高是零上,比0度低是零下?

像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零上20度记作:

+20度读作:

正20度,“+”是正号。

零下20度哪?

(强调正负号)齐读

师:

+20和—20两个含义一样吗?

(相反的)

就像我们语文课中的反义词一样,是相反意义的

师:

你还能像刚才那样说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看完了城市,再来欣赏一下高山,出示例2

1、珠穆朗玛海拔8844.4米是什么意思?

都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海平面

2、(比海平面高8844.4米,读作:

记作:

)吐鲁番盆地呢?

(比海平面低155米,读作:

记作:

他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量)

2、练习:

你能将上面的这些数分类吗?

0呢?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你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负数?

表示什么含义?

4、拓展:

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0之外,都是什么书?

把它们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

负数和0比较,谁大?

5、写正数时,他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但是负数的负号,必须要写出来,不能省略。

三、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习之前老师先考你们一个问题。

二、

(1)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图

1.提问:

图一下面的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学生交流后指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生1、可以数出它们各占据了多少个小方格。

生2.也可以把图1,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

2.提问:

出示第二幅图,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办?

学生交流后,追问,3号图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怎么转化?

讨论: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时,你觉得属方格方便还是转化后再比较方便?

小结:

把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是计算图形面积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1师:

你会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动手剪拼,探索图形的转化。

2.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3.为什么都要沿高剪开?

讨论:

后指出,沿着高剪开,能使转化后的图形,中出现直角,从而也就能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观察:

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5师:

通过刚才的剪拼过程,你有什么新发现?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

S=ah(板书)

3、

(1)提问: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

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7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试一试。

4、小结:

明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有两个条件,底和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要扩大1000倍呢?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

(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

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

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

  

(1)教师问: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

怎样转化?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

”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

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

注意:

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

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

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

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教师适当小结。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3、学生在应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树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过程:

1.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应用真广泛,今天我们将深入的进一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

板书: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2.回顾一位小数

为了更好的理解小数,我们请到了学习的好帮手米尺帮忙,

提问:

1分米=()米=(0.1)米3分米=()米=(0.3)米

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3分米呢?

观察0.1和0.3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3、感知两位小数

1厘米=()米=(0.01)米

提问1: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是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讨论交流:

1米等于多少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指出,1厘米是一百分之一米,1/100米写成小数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

提问2:

4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是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12厘米呢?

观察0.01和0.04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过渡语:

联系刚才的学习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三位小数表示的,应是怎样的分数?

4、感知三位小数

如果把一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1000分之1米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呢?

板书:

1毫米=1/1000=0.001米。

0.001读作:

零点零零一。

提问:

你能照样子把40毫米,105毫米,分别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

总结0.001,0.040,0.105都是几位小数,它们所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指出:

这些小数都是三位小数,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

5、概括小数的意义,回顾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认识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数,可以写成小数

讨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能接着说吗?

三、小结

 

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豆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改写或化简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实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的,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谈话:

尽管我们最近学习的是小数,但大家更熟悉的还是整数,想一想,如果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添上两个0呢?

从右往左看,500末尾去掉一个0,它的大小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去掉两个零呢?

猜想:

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猜想,

引入:

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教学例4,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

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

为什么说它们的单价是相等的?

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判断吗?

学生思考交流,引导他们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

板书:

0.3元=0.30元,

汇报:

1、直接比较0.3元=3角0.30元=角得出0.3=0.30

2、涂色:

0.3是10份涂3份;0.30是100份涂30份,所以0.3=0.30

不同思路解决问题,为你们点赞。

3、教学例5,出示一把刻度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从0开始,分别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位置吗?

知道它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

写成小数各是多少?

追问,你能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吗?

板书:

0.1米=0.10米=0.100米。

进一步分析,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0.1等于0.10等于,0.100吗?

观察这两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说的末尾,各是怎样变化的?

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从右往左看呢?

小结,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生: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六,(化简小数)

提出要求,这些数据后面的0哪些0可以去掉,2.80和4.00中的0为什么可以去掉,3.05和0.65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零,把小数简化。

学以致用,你能不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这三个数,都改写成三位小数呢?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树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我们是怎样,探究并发现小数的性质的,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和算法上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整数加法和减法,你会笔算这些算式你会吗?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级算起3、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掌握的真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板书)

谈话:

出示情景图星期天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个人,到文具店买文具,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板书下面的问题

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等等

2、提问,怎样解决呢?

4.75+3.4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先试一试,和同桌交流。

谁能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数字呢?

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不同点,

第一位是先把小数点对齐,再算,

第二位是先把末位对齐,再算,你觉得哪一种正确呢?

为什么?

你认为,数位对齐,怎么想的?

1、结合具体数据分析,4元7角5分和3元4角,应该是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才能相加,

2、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4.75表示4个1,7个0.1和5个0.01;

3.4表示3个1和4个0.1,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而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3、估算:

4元多加3元多等于7元多,所以得数是5:

09的那个算式肯定是错的。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是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教学例1

(2),

提出要求:

1、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3.4这道题,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

2、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3、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也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

3、启发,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交流。

强调,得数的小数末尾有零的,一般要化简。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觉得小数加减法,算是自己,能正确进行计算吗?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数次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共同来学习小数乘法

1、口算天天练200X3400X270X560X7你是怎么算的?

为什么要添上两个零呢?

刚才这几道题,都是先算前面的数,再添上零,这样就将三年级转化成二年级学习的知识,解决起来非常容易。

2、教学例一

(1)这节课我们的研究就从这几条数学信息开始,看屏幕,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千克西瓜0.8元,3千克呢?

)怎样列式哪?

0.8X3这个算式我们还没有学过,你有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

有想法的同学,小组内说一说,分享自己的方法。

1、这位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将0.8元换成了8角,这样我们就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了整数乘整数,8X3=24角,挺好的。

2、0.8+0.8+0.8,你怎么想列加法计算呢?

根据乘法的意义,这种方法也可以,但是遇到整数比较大,就不好算了。

3,还可以用小数计数单位其进率来计算,0.8是8个0.1;8个0.1乘3就是24个0.1,也就是2.4。

竖式讲解

提出要求,你能看着竖式,再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多清晰的思路呀!

我们不仅要学会做,而且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能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我真为你们骄傲!

猜想,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猜想一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可能有关系吗?

教学例一

(2),提出要求同学们,刚才大家算出了,在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用2.4元,那么你知道如果在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吗?

1、怎么列式呢?

2.35X3=刚才是一位小数乘整数,现在是两位小数乘整数,该怎么做呢?

把你的思路和同桌交流一下。

汇报

(1)2.35+2.35+2.35=2.35X3=235X3=

计算的真好,很有条理性,自己试一试计算出结果。

2、观察0.8X3和2.35X3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现在你认为小数与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计算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计算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的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能正确进行相关单位量的换算,

2、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锻炼合情推理能力,体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1、口算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先看一组口算题,让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你准备好了吗?

5X10=5X100=5X1000=10X24=100X24=1000X24=

这些题为什么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整数乘法)

整数可以这样算,一个小数乘10.乘100、乘1000会怎样呢?

(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小数乘10.100.1000积的变化规律。

看屏幕,猜猜看,他们的答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

大家猜想的,是否正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3、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可以用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有条理的进行板数,组织比较,用每一道题中的积,分别有5.04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4、指出,用5.04×10,100.1000,只要把5.04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5、追问,如果用5.04×10000,小数点应该往什么地方移动几位呢?

乘以10万呢?

6、启发,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以10.100.1000……都具有上面的规律呢。

7、验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找一个小数,计算出X10.100.1000的乘积,并观察这些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8、归纳: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大家所发现的计算规律?

学生发言: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真是太神奇了,其他小组有同样的发现吗?

9、启发:

如果把上面的规律反过来说,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10、出示例3,

(1)认真读题,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大约是0.351千克,是多少克)

(2)你会独立解答吗?

试着做在本子上,汇报你的结果351,你是怎样知道的?

1千克=1000克,0.351X1000=351克。

小结:

同学们积极又认真的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你能把你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本节课所学习的计算规律,对一个数,一个整数乘十,一百一千,是否使用?

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小数除法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过程:

师:

口算天天练120÷30=36÷12=45÷5=整数除法计算的真熟练。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

例1、看屏幕:

妈妈到超市里购买水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购买水果的数量和总价都知道了,你能算出苹果的单价吗?

9.6÷3=

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是小数除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怎么解决那?

先思考一下再在小组交流,分享方法。

(1)96角÷3=32角32角=3.2元

(2)9元和6角分别平均分3份=3.2元

(3)我们还可以列竖式

师1、对于除法,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学会了用竖式求两个数的商的方法,想必,小数除法也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由此看出,这位同学的建议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过去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尝试一下算法,

2、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师巡查,并收集起来。

得出:

计算9.6÷3=按照96÷3=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为了避免把小数点漏掉,计算时可以在各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接着往下除。

小结:

你能根据小数的意义,再说说每一步的意义吗?

和同桌交流

例2:

每千克香蕉多少元?

12÷5自己试着算一算

(1)得到余数2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

(2)为什么2后面还要添0那?

(3)0在什么位上?

合起来就是20个(十分之一),4个十分之一就是0.4.4写在什么位上?

指出:

通常情况下,求出商的个位仍有余数,我们就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例3:

每千克桔子多少钱?

5.7÷6=(独立计算)

(1)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各位不够,怎么解决啊,根据您已有的知识,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呢?

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2)你能根据,单价X数量=总价,验算上面个题吗?

通过验算,可以看出,我们刚才的计算对吗?

回顾,三个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你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同桌交流。

得出1.先当成整数除法算,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3.要在余数的末尾添上0再除。

总结:

你觉得掌握得怎么样?

同学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习的收获?

9.6÷3=12÷5=5.7÷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转化的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清楚的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口算天天练0.72÷88.1÷97.2÷80.81÷9这些都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引入:

数学知识最大特点就是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领悟新知,往依旧知为基础。

出示例1:

妈妈买鸡蛋用去了7.48元。

每千克4.2元。

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鸡蛋?

从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知道了总价、单价。

怎样列式:

7.98÷4.2

观察: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提出问题:

根据你的知识经验,除数是小数,你想怎样解决?

(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转化呢?

(1)7.89÷4.2转化78.9÷42

生1:

解释:

我们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