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05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docx

苏地G19号地块项目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2

第一节工程概况------------------------------------2

第二节设计要求-------------------------------------3

第三章工程地质----------------------------------------5

第一节气象气候条件---------------------------------5

第二节地形地貌---------------------------------5

第三节土层结构与类型------------------------------5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7

第四章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技术重点分析------------------8

第五章施工组织计划--------------------------------------8

第一节施工管理总体目标------------------------------8

第二节施工筹备------------------------------------8

第三节人员组织------------------------------------11

第四节设备计划------------------------------------12

第五节施工现场布置---------------------------------12

第六节施工顺序------------------------------------12

第七节施工工期计划---------------------------------12

第六章各分项施工方案-----------------------------------13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13

第二节场地排降水施工要求----------------------------13

第三节测量放线------------------------------------14

第四节预制管桩的堆放与验收--------------------------15

第五节静力压桩施工要点-----------------------------17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24

第一节管理措施---------------------------------24

第二节技术措施---------------------------------25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26

第八章安全文明生产---------------------------------27

第一节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措施--------------------------27

第二节安全用电技术措施-----------------------------30

第三节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31

第四节施工现场消防技术措施--------------------------31

第九章防雨施工措施-----------------------------------32

附图一:

施工进度计划图------------------------------3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36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深圳市勘察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苏地2015-G-19号地块项目工程勘察报告》

2.苏地2015-G-19号地块项目相关施工图纸;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1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

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DB11/T968-2013)

11.《江苏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JG32/TJ109-2010)

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5.《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标准》(DGJ32J16-2014)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方桥路与春华路交叉口东南角。

场地现主要为荒地、农田,局部有水塘、少量绿化树木,场地内存在一条河浜。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为16590.39平方米。

拟建建筑物主要为住宅楼及配套建筑,其中高层住宅用房4幢,为地上26层,地下1层;多层住宅用房5幢,为地上4~10+1层,地下1层。

总建筑面积约为78940.24平方米。

 

第二节设计要求

1.工程量统计表:

2.检测要求:

2.1静载检测数量分别不少于各自桩型总桩数的1%,且各不少于3根。

2.2∅400管桩及∅500预制竹节桩(地下车库、人防车库)小应变法检测桩数为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每个独立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3.本工程住宅±0.000相当于85高程+5.4m;15号楼±0.000相当于85高程+4.200m。

4.桩基设计等级:

∅400、预制管桩为乙级(住宅部分);∅600管桩(住宅部分)、地下室竹节桩为甲级。

 

第三章工程地质

第一节气象气候条件

苏州位于亚热带中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气候干燥寒冷,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天气温暖多变,春秋两季气候适宜,但春季有梅雨季,一般温凉多雨,而秋季则温凉较干,秋高气爽。

由于本区受盛行的东南季风控制,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1076.2mm,年最大降水量1544.7mm(1957年),年最小降水量604.2mm(1978年)。

第二节地形地貌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的冲、湖积平原上,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接受堆积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地貌,场区及其周围地区无全新活动性断裂分布。

场地现主要为荒地、农田,局部有水塘、少量绿化树木,场地内存在一条河浜。

勘察施工时场地内原先存在的房屋房屋已拆迁,大部分绿化树木也已移除完毕,部分水塘及河浜中北部区域已被回填。

地面标高为1.35~3.38m,相对高差为2.05m。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地貌类型单一。

第三节土层结构与类型

根据勘探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基土层如下:

第1层:

填土,杂色,松散,以素填土为主,局部有少量杂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植物根茎及少量砖瓦砾。

地基土不均匀。

为近期人工回填,属欠固结土,全场地分布。

第2层:

粘土,褐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厚度为0.90~4.40米,平均厚度为3.42米,层顶埋深0.40~3.80米,层顶标高-1.45~2.48米。

较均匀,工程性质良好,全场分布。

第3层: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有铁质斑点,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下部夹少量粉土。

厚度为0.60~2.70米,平均厚度为1.47米,层顶埋深3.30~5.80米,层顶标高-3.45~-1.16米。

不均匀,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分布。

第4层:

粉土,灰黄色,湿,稍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厚度为1.90~5.00米,平均厚度为3.20米,层顶埋深4.70~6.70米,层顶标高-5.15~-2.60米。

不均匀,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分布。

第5层:

粉土夹粉砂,灰黄色~灰色,湿,中密状态,局部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所夹粉砂以石英长石为主。

厚度为7.60~10.80米,平均厚度为9.25米,层顶埋深7.80~10.70米,层顶标高-9.15~-5.45米。

不均匀,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分布。

第6层:

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厚度为0.80~3.80米,平均厚度为2.55米,层顶埋深17.00~20.50米,层顶标高-17.90~-14.96米。

较均匀,工程性质一般偏好,全场地分布。

第7-1层:

粘土,暗绿色~褐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厚度为3.60~7.10米,平均厚度为5.27米,层顶埋深19.20~22.60米,层顶标高-19.84~-16.95米。

均匀,工程性质良好,全场分布。

第7-2层: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有铁质斑点,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厚度为3.10~7.80米,平均厚度为5.69米,层顶埋深25.00~27.10米,层顶标高-24.85~-22.53米。

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分布。

第8层: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厚度为1.50~7.40米,平均厚度为3.64米,层顶埋深30.10~33.70米,层顶标高-31.10~-27.15米。

均匀性一般,工程性质一般偏好,全场分布。

第9层:

粉土夹粉砂,灰色,湿,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所夹粉砂以石英长石为主。

厚度为6.50~10.40米,平均厚度为8.56米,层顶埋深33.90~37.80米,层顶标高34.98~-31.35米。

不均匀,工程性质良好,全场地分布。

第10层:

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该层静探未揭穿,层顶埋深43.00~46.00米,层顶标高-43.18~-40.60米。

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分布。

第11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密实。

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夹粉质粘土较多。

该层未揭穿,层顶埋深45.90~49.20米,层顶标高-46.69~-43.89米。

不均匀。

工程性质一般偏好,全场分布。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苏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河水:

据历史资料,苏州1999年前最高洪水位2.49米,最低水位0.01米,常年平均水位0.88米。

1999年觅渡桥最高洪水位2.5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1999年枫桥最高洪水位2.68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场地内存在多处水塘和河浜,水深为0.30~2.00米,淤泥深为0.20~0.50米。

潜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苏州市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米,最低水位为-0.21米。

潜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米。

微承压水:

苏州市历史最高微承压水位为1.74米,年变化幅度为0.80米左右。

1、潜水

场地浅层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第1层素填土中。

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为0.70~2.30m,稳定水位标高0.91~1.47m。

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

预先在钻孔旁钻孔,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再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然后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稳定时间进行量测。

一般情况下,地下潜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通过地面蒸发及侧向径流排泄。

其水位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波动,在雨水季节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相对上升,含水层厚度加大。

旱季,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变薄。

一般情况下夏秋季节为高水位,冬春季节为低水位。

2、微承压水

场地上部对工程可能存在影响的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4层粉土、第5层粉砂中。

勘察期间,用套管法隔断潜水后,实测得微承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0.90~1.10m。

微承压水富水性及透水性良好,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径流,以民井抽取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与本工程相关的地下水为潜水、微承压水。

 

第四章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技术重点分析

1、采用静压法沉桩。

2.地库竹节桩桩长较短为9m,容易造成上浮及垂直度控制等难点,需要保证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桩机垂直度要控制在1‰以内,必须要保证垂直于桩体2台经纬仪同时观察桩身垂直度。

3、施工场地地质条件较复杂,东侧为河塘,20#、12#楼东河道需要围填其中20东部有局部桩在河道里,21号楼东侧荷塘需要围填,15号楼暗浜需要处理,22号楼东侧暗浜需要处理。

4、大密度管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对重要管线采用挖沟防挤土。

 

第五章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节施工管理总体目标

1.工期:

自正式开工之日起,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采取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确保按工期完成。

2.质量:

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3.安全生产:

杜绝重大事故,轻伤事故≤1%。

4.文明施工:

以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和苏州市相关规定组织施工。

第二节施工筹备

一.技术资料准备:

1.开工前需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有:

总平面图、设计桩位平面图、设计说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规划红线图、地下管线及障碍物分布图等。

2.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准备的技术资料有:

施工记录原始表、签证记录表、现场签证单、开竣工申请表、基线复核签证单、施工技术交底卡、安全交底卡、工程联系单、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等;另外,为便于施工管理,工地现场办公室还应张贴晴雨表、施工桩位图、工程量统计表、工程形象进度图等图表。

二.施工技术准备

1.会同甲方、监理做好进场工作,详细复核各高程点和控制点,做好各桩点的测量放线定位工作。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了解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

3.熟悉和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全面熟悉、掌握工程地质情况,对可能遇见的地质现象充分预计,并作出对策。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阐明施工工艺和主要分项的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进度安排,编制质量、安全、进度的保证措施。

收集以前施工的各种经验性资料,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

5.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副经理应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阐明设计意图,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法,应达到的质量标准等,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难点、重点、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施工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安全措施交底等。

技术交底时由项目副经理向项目部全部管理人员、各班组长总体技术交底,班组长接受交底后要组织班组工人学习交底,认真贯彻执行。

6.编制施工图预算,掌握施工图和有关技术资料,按施工要求分类计算工作量,作好劳动力、材料、机械等需用量分析,提供节约工料降低工程成本措施,满足施工管理需要。

三.生产准备

1.要求甲方在开工前5天做好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根椐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场地内须预留道路做为机械设备、管桩运输车进出场之用。

2.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对施工现场地下、地上障碍物进行处理,进一步完善排污、排水系统。

了解施工红线控制点的位置和通视情况,并复核现场交接的控制点。

3.现场提供630KWA网电及1台400KWA发电机,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电的需要;晚间施工照明每台设备配置3台1.5kW的碘钨灯;现场供水主要满足生活用水,由西南侧100m市政管网提供。

3.临时生活区及办公区采用移动式集装箱。

4.开工前由工程项目部组织一次对桩机及其配套设备的全面检查,对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常用零配件等做好需求计划,由材料员在开工前采购齐全,同时加强防火、防盗。

5.向有关部门办理好报建、消防、环保等手续,并进行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审查工作。

第三节人员组织

1.施工人员组织计划表

项目

岗位名称

人数

工作范围

管理

项目经理

1

工程全面负责

项目副经理

1

日常事务、工程技术、质量负责

技术员

1

技术管理、质量监督、资料整理

质安员

1

质量检查、监督

施工

施工员

1

施工生产、质量、安全管理

生产人员

12

桩机、焊接、加料等

后勤

材料员

1

原材料采购、现场管理与调配

保修工

1

设备、电器、线路安装维修保养

炊事员

1

工地伙食和环境卫生

合计

20

 

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器材部

技术组

施工组

质安组

办公室

 

技术管理

桩尖制作

管桩施压

设备保养维修

质量检查

安全文明施工监查

劳资成本核算

资料整理

计划统计

材料供应

测量放线

 

第四节设备计划

计划投入2台800T及1台1000T静压桩机进场施工,主机及主要配套设备详见下表。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静力压桩机

ZYZ-800T

1

主要用于多层住宅施工

2

静力压桩机

ZYJ-1000T

1

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施工

3

静力压桩

ZYZ-800T

1

主要用于地库人防施工

4

全站仪

3

用于轴线定位

5

经纬仪

J2

3

由于桩位测量及垂直度控制

6

截桩器

2

用于后续桩顶凿除

7

CO2气体保护焊

2

用于管桩焊接

8

挖土机

PC200

1

由于现场场地处理及道路铺筑

第五节施工现场布置

参见附图:

《苏地2015-G-19号地块项目桩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六节施工流程

根据DBJ/T15-22-2008《技术规程》有关条款要求,施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

施工时每根桩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先大后小原则。

具体参加附图:

《苏地2015-G-19号地块项目桩基施工流程图》

第七节施工工期计划

1.根据地质情况和场地条件以及设计之要求,考虑维修设备及走机、处理技术问题的时间及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

Φ600的管桩每台每天施工16套;Φ400的管桩每台每天施工29套;500预制竹节桩每台每天施工55根。

2.保证施工工期的措施有:

2.1压桩每天保证有15小时以上作业时间。

2.2根据压桩工艺特点,我司在小到中雨时,将在保证用电安全、吊装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施工。

2.3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备足桩机零配件及焊条等辅材、处理好场地以保证桩机正常有效工作、按时足量供桩。

3.施工工期为:

2015年12月10日---2015年1月10日

第六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1.静力压桩工艺流程图

控制网建立

预制桩

 

使用材料

循环

办理中验

测放桩位

外观检查

 

压桩机移位

送桩

查合格证

检查桩的垂直度

测桩顶标高

判定合格

复查桩位对点

判定合格

沉桩

 

基坑挖土

电焊接桩

继续沉桩

实测桩位移

 

送桩到设计标高

测桩顶标高

 

交竣工资料

 

第二节场地排降水施工要求

在本工程施工期间,应组织完善有效的排水系统,地表水通过明沟排至地面排水系统,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入市政管网。

施工区域地面排水系统为沿场地周边布置的排水沟。

生活区也要设置排水沟,以排出场地雨水和污水。

第三节测量放线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对高程点和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工作,首先进行室内计算,由两人同时进行,经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现场放线。

1、建筑物角点测放:

利用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引测建筑物的四个边角轴线控制点,测放后及时进行复测,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做好控制桩的保护。

2、轴线控制点的测放:

根据已放出来的建筑物的边角轴线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前后视的方法,在视线上分别量取轴线控制点,然后依据这些点再测放桩位。

3、各桩位点的测放:

根据轴线与桩位的关系,采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量距离的方法放出桩位,插入Φ8钢筋作为桩位标记,并在钢筋上涂上醒目的红油漆或系上红色胶带,以保证施工时不易搞错,放出的桩位需经甲方监理复核签认后才可施工。

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挤压或桩机行走等因素,在压桩前应对桩位进行复核,并定期复核各轴线的控制点。

4、施工控制点的保护:

为保证施工控制点的准确性,需对其四周用砼固结,保护其稳定性;另外,每周均需对控制点进行复核。

 

第四节预制管桩的堆放与验收

一、预制管桩的堆放:

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来卸下堆放,地点选择要有利于压桩施工,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层间必须放垫木,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面上,管桩最高堆放三层,先用的桩应放在上层,垫木应选用耐压的长方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当管桩叠层堆放时,必须使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

堆放场地要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加木方作支点。

二、预制管桩的验收:

对于卸下来的桩,施工员和质安员要认真检查,不合格的管桩不得进入现场。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有限,质检员只能对管桩的外观(即表面有否蜂窝、麻面、合缝漏浆、局部磕损、钢筋外露、横裂、纵裂,以及桩身弯曲度、内壁光滑度等)及几何尺寸(直径、壁厚、桩长、端头板厚度、平整度等)来进行验收。

另外,需检查管桩每批次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材料是否真实、齐全。

管桩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

产品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粘皮和麻面

不允许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2%;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1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5%,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局部磕损

不允许

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20cm2,且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桩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筋、脱头

不允许

桩套箍凹陷

不允许

凹陷深度不大于5mm

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

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