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同名1073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953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同名1073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同名10732.docx

心理学同名10732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个体心理发展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处于某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但并不代表全部特征。

第二,个体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受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具有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

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3.注意

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

4.功能

选择功能: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重要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

保持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个体的知识经验

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面的整体知觉能力就越强,因而对这一方面的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6.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1.加强意志锻炼

2.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

3.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7.感知的含义: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感觉是人脑接收信息的过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密不可分,人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8.感觉种类;感觉分为两大类: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适宜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的变化,主要有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三种。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9.识记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基础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方法

10.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

–暂时性遗忘是指那些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当条件下还可能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经过重新学习则永远不能恢复的现象

11.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位

•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12.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属于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因此,人们通过思维,可以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反映

13.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不同,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更多的创新成分并导致新事物的出现,思维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4.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

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14.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鼓励学生自我监控思维过程

1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与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具有生理性,情感则具有社会性。

(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

情绪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得到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

(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16.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表情与语言一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它是传播情绪和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

2感染功能

情感可以感染他人,使其形成与之相应的情感。

3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是指教师的情感对自己及教育对象的活动具有发动和调节功能。

 

17.个性的整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

(1)个性的整体性在于个性的内在统一性。

(2)从整体中认识个别。

(3)个性具有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多侧面性,这些层次、维度和侧面有低级与高级之分,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有主导和从属之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8.品德

品德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从品德的特性来看,品德是一种内隐和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

•从品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品德是个体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

•从品德的心理构成来看,品德是复合体

•从品德的表现方式看,品德体现在个体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

19.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

•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8~9岁之间

•以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和与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主

•抽象的道德情感和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

•具有很大的情境性、主观性和任意性

中学生

•道德认识的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意志的发展

•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

20.小学生品德教育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发挥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采用道德叙事法,提高道德认识

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

⏹开展感恩教育,激发道德情感

情境教育法

渗透教育法

实践锻炼法

专题活动法

21.中学生品德教育

⏹发展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知

⏹通过移情训练,激发道德情感

•角色扮演法

•分享体验训练

⏹开展价值观辨析活动,促进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认知选择法

•情感分享法

•行为决策法

2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个性品质及其他稳定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能够保持和谐一致的状态,促使个体心境达到最佳发展水平。

2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活动

2.自我意识观念明确

3.能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4.矫正学习障碍的对策

(1)优化教学环境

(2)转化教师态度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健康的补救教学

25.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

大脑机制

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用脑习惯

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26.心理学家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类型的划分比较全面,他认为网络成瘾可分为五种类型:

(1)网络色情成瘾

(2)网络关系成瘾

(3)网络强迫行为

(4)信息收集成瘾

(5)网络游戏成瘾

27.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为对抗条件作用。

其主要机理是诱导来访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28.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29.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0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学习观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先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32.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3.元认知策略

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

元认知策略是和认识策略一起发挥作用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是监控和指导认识策略的运用,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34.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具体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支持管理策略。

35.CALLA的五阶段论

CALLA程序设计的学习策略教学包括准备、展示、操作、评价和扩展五阶段

 

36.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动机主要有三种功能:

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3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第二,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8.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39.教学设计的依据

1、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2、现代学习理论

3、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

(1)教学的实际需要。

(2)学生的特点。

(3)教师的教学经验。

 

40.任务分析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

(一)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

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

(二)分析使能目标

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知识或能力,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即使能目标。

(三)分析支持性条件

支持性条件有两类:

一是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动机;二是学生的学习策略或方法。

41.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

(二)演示法

演示法指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三)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四)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

(五)练习法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4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是有结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而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宜采取。

1、直接教学

教师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教学。

2、接受学习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

不限于教师的讲解,包括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之间有充分的互动

 

4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当学习的任务是开放的、活动的、灵活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而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时,则宜采取。

1、发现学习

2、情境性学习

3、合作学习

44.课堂管理目标

(一)专注于课堂活动,争取更多学习时间

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其在课堂上的投入时间正相关。

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是评价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指标。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师生通过合作建立起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课堂气氛通常也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情感)状态。

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

4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教学测量是指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基础。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46.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一)指导和改进功能

指导和改进功能是指测量与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效能。

(二)鉴定功能

鉴定功能是指测量与评价能够对学生活动的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进行判断与确定的效能。

(三)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是指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或形成逼近预期目标而不断进取的效能。

(四)诊断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获取教学活动的实际状态以及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等各方面的信息,对其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作出科学的判断;对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