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939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

1.《影子》

【教材分析】

《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

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动由三部分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影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教材从学生生活入手找影子;通过实验,结合思维导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学生分析】

影子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三年级学生对它比较熟悉,探究兴趣浓厚,但对影子形成的原因尚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所以本活动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现象,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从而获得科学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铅笔。

教师准备:

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PPT3出示]“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朋友,常伴你左右。

”(影子)

2.谈一谈对“影子”的认识。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你观察过哪些事物的影子?

学生自由发言。

2.[PPT4出示]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图中的景象是哪些事物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影子。

3.[PPT7出示]你能画出哪些事物的影子?

动手画一画,组内分享交流。

4.[PPT8出示]得出结论:

影子无处不在。

活动二: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PPT9出示]提出问题:

影子无处不在,你能不能利用以上材料制造出影子吗?

(2)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3)交流实验现象学。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PPT10出示]思维导航:

关闭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

拿走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

2/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学生动手实验:

依次移开橡皮、手电筒,观察现象。

()组内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

(3小结:

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

4)[PPT13出示](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

活动三:

[PPT14出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

学生交流并实验。

1.2.你还有其他方法使铅笔的影子发生变化吗?

学生交流并实验。

小结:

改变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方法,都能15出示]3.[PPT

使影子发生变化。

利用手电筒,玩手影游戏,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做出出示]4.[PPT16

手影。

学生两人一组模仿手影操作,交流发现与体会。

三、拓展活动]1.[PPT19出示提出活动指向: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子影

高度、角度光

影子发生变化

不透明物体形状、位置

【记录表】

3/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4/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太阳和影子》

【教材分析】

《太阳和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以“旗杆的影子”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分析,认识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其意义和有关作用,发展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材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在前一节课《影子》的学习基础上以“早晨,旗杆的影子在西边;傍晚,旗杆的影子在东边”为创设情境,提出“为什么呢?

”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教科书还呈现了材料包中的材料:

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目的是提示学生课前做好材料的准备,为课堂探究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实地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进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实际观测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规律。

第二个活动,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第三部分:

拓展活动。

教材呈现了“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测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的活动指向,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后,通过中长期观测活动,进一步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本课通过由最初自然现象的浅层次观察到较深层次的现象科学实验模拟观察分析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到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分析】

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规律,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譬如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可以辨别方向,了解影子的形成与太阳有关……这些对于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三年级小学生对观察学习活动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

但科学方法的学习方面仍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从现象到5/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理性思考的分析还需教师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对事物联系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提前观察身边物体白天中影子的变化,搜集相关资料;记录单。

教师准备: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课件;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PPT2出示]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交流: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教师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学生猜谜。

教师出示谜底:

“影子”教师提问:

“什么时候能看到影子?

对于影子你知道哪些?

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回答。

“晴天的时候学校操场边的大树有影子。

”、“篮球架、足球架也有影子。

”等,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6/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PPT3出示]引入新课《太阳和影子》,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

”学习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操场上测量旗杆和足球架的影子,并完成记录表。

现在能说一说你们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吗?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交流归纳观察发现。

[PPT4出示]

课前观察的校园内旗杆(足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记录表。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记录表

分时间(每隔10

钟)

太阳位置变化

)影子变化旗杆物体(

12:

36

南偏西

长度

7.40米

方向(位置)

北偏东

12:

46

移西向

长度

7.55米

方向(位置)

向东移40厘米

12:

56

西继续向移

长度

7.61米

方向(位置)

53向东移厘米

分10时间(每隔钟)

太阳位置变化

)影子变化足球架物体(

长度

米1.53

7/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2:

40

南偏西

方向(位置)

北偏东

12:

50

向移西

长度

米1.56

方向(位置)

厘米向东移10

13:

00

西移继续向

长度

米1.61

方向(位置)

11厘米向东移

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各组汇报。

根据刚才各组的汇报情况,:

我们组发现,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向东移动,足球架的影子也在生1向东移动。

我们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2生:

我们发现,太阳在旗杆的后边,影子在旗杆的前边。

生3师:

前?

后?

这样说也可以。

能不能换个说法呢?

太阳在旗杆的南边,影子在旗杆的北边。

生4师:

真好,你很会表达。

也就是说,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刚才大家讨论的都是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发现,随着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越来越长,足球架的影子也生1是越来越长。

2:

我们组也有这样的发现。

生上面同学们的记录表只是在中午左右半个多小时之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师:

早晨或傍晚的时候内的测量。

那么大家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影子和中午相比较,什么时候长一些,什么时候短一些?

3:

我认为一天中,物体影子早晨长,傍晚也长,中午最短。

生从中午到晚上又越来越长。

4:

我认为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习活动:

“把铅笔用橡皮泥固定在纸板上,2.测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铅笔的影子在阳光下方向、长度的变化。

”师:

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同学们都很棒,能够有这么细心的发现,猜想也8/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很有道理。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咱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一个验证可以吗?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设计方案。

师:

下面请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给大家汇报一下。

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方案。

其他各组互相补充、完善。

出示课件[PPT5、6出示],教师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

(1)用橡皮泥把铅笔竖直固定在纸上,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

(2)距离铅笔大约10cm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铅笔上,观察影子的方向、长短;(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10厘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一下,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长短,并将影子描绘下来;(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为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5)重复做几次,下一次做的时候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提问:

“哪个小组能够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以及发现。

”学生汇报:

“我们把手电筒按照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自东向西移动,发现从早晨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

”等。

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PPT7出示]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三、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教师:

“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我们怎样利用太阳位置的变化来推测时间?

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自由谈论。

[PPT8出示]课件展示: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拓展活动

9/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教师提出问题:

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出示][PPT9

四、板书设计太阳和影子我们的模拟实验时间

手电筒——太阳旗杆的影子方向铅笔——旗杆长短手电筒的移动轨迹——【记录表】

时间物体太阳位置影子位置影子长短其他发现

8:

00

10:

00

12:

00

14:

00

00:

16

10/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1/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3.《日晷》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内容以问题“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为切入点,明确了本课探究的主题,并通过“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古人计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知识面;通过制作日晷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计时方式,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日晷的相关知识,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日晷、交流资料,了解日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下面制作日晷的活动打好基础。

第二个活动,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并试用日晷模型,通过经历“设计-制作-摆放-使用”的整个活动,进一步认识日晷,学会使用日晷。

第三部分为为拓展活动,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为拓展活动主题进行课后学习,力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一般喜欢观察,对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强,但也存在动脑思考的深度不足,在动手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一部分本课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有关的生活经验,譬如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认识了影子的位置与太阳位置的关系等,为本课科学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2.了解日晷计时的方法。

12/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情感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

1.认识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2.日晷对应当地时间的调整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日晷相关资料、制作日晷模型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硬卡纸、胶水、细木棍等。

教师准备:

手表、指北针、已经做好的日晷模型、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切入,导课

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时间与生活的关系话题,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有手表、看手机显示,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可在古时候没有手机、没有钟表的话,怎样才能知道时间呢?

学生积极与教师交流。

[PPT3出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出示日晷的图片和课前制作好的日晷模型,板书课题,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探究学习

(一)认识日晷

[PPT4出示]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课前学生搜集整理的有关日晷的资料,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日晷模型,并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认识日晷的结构。

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日晷学习活动,教师适时参与并对学生的观察学习活动13/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实际测量一下日晷的各部分长度、角度等,尤其是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使学生对日晷的观察做到全面、细致,同时为下一个制作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PPT5出示]学生交流对日晷结构的观察发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简要小结日晷的结构:

日晷由晷面、晷针、底座组成,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面呈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面(也即地球的赤道面),晷针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晷面两面都有刻度等。

教师一边总结,一边引导学生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关于日晷特点的内容。

[PPT6出示]教师出示变形的赤道日晷的图片,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哪些部分相当于赤道日晷的晷面,哪些部分相当于晷针,加深学生对赤道日晷的认识。

(二)制作日晷模型

1.制作日晷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考观察过的日晷的结构,出示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动脑思考设计自己想要制作的日晷模型。

教师适时引导,提示学生思考制作中的细节,如晷面、晷针材料的选择以及各部分的结合方式等。

将自己的设计图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简单的画下来。

[PPT7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动手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强调小组内做好分工以及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的角度不能随意确定等细节。

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予积极评价,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科学原理、技术方法等。

2.指导学生在阳光下摆放、调整、检测日晷。

[PPT8出示]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好白天都可以被太阳照射到的平整场地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如教室朝阳的窗台、走廊栏杆等位置,通过指北针测量南、北方向,指导学生固定自制的日晷模型位置和晷面角度,进行测试调整日晷。

因为这是一个为期为一个白天的观测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首先调整好当前时间日晷的晷针在晷面影子位置,提示学生接下来观测注意相关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日晷上的示数是否与当地时间一致,并多次检验日晷上14/1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的示数与当地时间是否一致。

三、拓展活动

[PPT9出示]教师提出拓展活动主题方向:

“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学生积极交流,教师适时出示燃香计时、沙漏、漏刻等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并提示学生将课后学习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延伸课后。

【板书设计】

日晷

晷面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

日晷晷针日晷的特点晷面呈南高北低;

底座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

【记录表】

日晷的组成

我制作的日晷

我的日晷调试发现

古代其他的计时方法:

1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