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820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药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生物药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生物药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生物药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生物药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药理.docx

《微生物药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药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药理.docx

微生物药理

微生物药理

评判抗菌药物的指标

〔1〕抗菌谱;

〔2〕抗药性的产生情形;

〔3〕抗菌活性的强弱:

抑菌依旧杀菌;

〔4〕药动学特点;

〔5〕毒性和副作用如何。

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抑制胞壁合成

2)β-内酰胺类-----转肽酶----五肽交联桥

2.阻碍胞浆膜通透性

1)氨基苷类抗菌药→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2)多肽类抗菌药→与G-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3)多烯类抗真菌药→与真菌胞浆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4)咪唑类抗真菌药→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

3.阻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1〕阻碍叶酸代谢

a)〔磺胺、砜类、对氨水杨酸〕------二氢叶酸合成酶

b)(甲氧苄啶、甲氨蝶啶乙胺嘧啶)----二氢叶酸还原酶

2〕抑制核酸合成

a)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复制受阻→DNA合成↓

b)利福平----抑制依靠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mRNA↓

3〕抑制蛋白质合成

a)氨基苷类→阻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b)〔四环素类、大观霉素〕→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

c)〔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红霉素、大环内酯类〕----通过与50S核糖体亚基结合

耐药性

--------细菌对药物的敏锐性较低或不敏锐,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分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单药耐药、多重耐药

1耐药性产生气制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β-内酰胺酶和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等

2)改变胞浆膜通透性;

3)细胞体内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降低亲和力、产生新的靶蛋白、增加靶蛋白数量;

4)主动外排----主动将药物排出;

5)代谢途径改变;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肾、神经系统、肝脏、精神症状、血液系统、胃肠道、其他局部反应。

2、过敏反应。

3、二重感染。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后果

1.二重感染

2.药物的不良反应

3.耐药性的产生

4.混淆诊断

5.住院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那么

1)迟早确定病原菌

2)按适应证选药

3)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用药不超过3个月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5)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a)病毒感染不用

b)病因或发热缘故未明不用

c)皮肤粘膜的局部应用尽量幸免

d)抗菌药剂量或疗程不合理

抗菌药物按作用性质分类

◆第I类〔繁育期杀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

◆第Ⅱ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磷霉素;

◆第Ⅲ类〔快效抑菌剂〕:

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

◆第Ⅳ类〔慢效抑菌剂〕:

磺胺类;

抗菌药联合用药的效应

⏹增强作用〔1+1>2〕:

I类+Ⅱ类、II类+Ⅲ类、Ⅱ类+IV类

⏹相加作用〔1+1=2〕:

Ⅱ类+Ⅲ类、Ⅱ类+IV类、Ⅲ+IV类、Ⅰ类+Ⅳ类

⏹无关作用〔1+1=1〕:

I类+IV类

⏹拮抗作用〔1+1<1〕:

I类+Ⅲ类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那么

⏹体会性治疗

⏹病原菌的确定和药敏试验

⏹感染部位

⏹病人的状态

⏹药物的安全性

⏹治疗费用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一抗菌作用机制

1、与靶蛋白PBPS〔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2、活化自溶酶系统

二耐药机制

1.产生β-内酰胺酶

2.β-内酰胺酶的牵制机制------与药物结合,阻止药物到达作用位点,为非水解的陷阱机制

3.PBPs发生改变

4.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5.主动外排系统

6.细菌自溶酶减少

一、青霉素类---除青霉素G〔卞青霉素〕外,其余均为半合成青霉素。

〔一〕天然青霉素----窄谱

青霉素G〔卞青霉素〕

1理化特性:

 一种不稳固的有机酸,干燥粉末室温可保持2—3年,但配成溶液即不稳固,遇酸碱及金属离子易破坏,且不耐热,在室温24小时抗菌效能缺失大半

2体内过程:

不能口服,通常作肌注。

肌注吸取快而完全、作用快、坚持时刻短

常做成钠盐或钾盐以延长其作用时刻

3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G+性菌、G-性球菌、放线菌、螺旋体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敏锐菌具体如下:

(1)G+球菌:

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球菌

(2)G+性杆菌:

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3)G-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4)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5)放线菌

(链葡螺放白肺炭脑破淋)---------廉颇落荒白灰滩脑颇灵

4临床应用:

对敏锐菌引起感染常作首选

1〕、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蜂窝织炎首选单用;梅毒首选;

2)、肺炎球菌所致疾病可用;

3)、风心、先心、口腔、牙科操作、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手术或操作时,为防心内膜炎可首选;

4)、破伤风、白喉、炭疽等可作首选,但需加用抗毒血清;

5)、钩端螺旋体早期首选单用;

6)、放线菌病大剂量长疗程。

5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2.赫式反应----与螺旋体开释非内毒素致热源有关。

3.其他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高血钾,青霉素脑病等。

过敏反应

(1)最常见是一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关节痛等。

多在用药后1-2周显现。

(2)过敏性休克,常在用药后数秒至20分钟内发生,而且发生愈早,死亡率愈高,其症状为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循环衰竭症状及中枢症状。

发生率5-10/10万,死亡率为10%休克者。

过敏性休克

1症状

1)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

2)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显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

3)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

2原因----内含不稳固的β-内酰胺环,水溶液不稳固,可发生:

降解反应:

生成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聚合反应:

青霉素G或6-APA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具有致敏性的反应产物〔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3抢救

1)停药;

2)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4)其它:

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机等。

4预防:

重在预防

(1)把握适应症,幸免局部用药

(2)详细地询问过敏史

(3)皮肤敏锐试验

(4)幸免饥饿时注射,初次注射后观看30分钟

(5)注射用药液临时配制

〔6〕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二)半合成青霉素---抗菌机制、不良反应及防治同青霉素G,并有交叉过敏反应。

[分类]

1〕.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窄谱

2〕.耐酶青霉素:

如苯唑青霉素(异恶唑青霉素,新青霉素II)、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窄谱

3.〕广谱青霉素:

如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药物:

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非奈西林〔苯氧乙青霉素〕。

特点:

耐酸,不耐酶,抗菌谱≈PG,较PG弱。

2耐酶青霉素类

药物:

异噁唑青霉素〔苯唑、氯唑、氟氯、双氯西林〕。

特点:

耐酸、耐酶、抗菌谱≈PG,要紧用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引起的感染。

3广谱青霉素类

药物:

氨苄西林〔ampicillin)、羟氨苄西林(amoxycillin)、匹氨西林

特点:

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广(G+菌,G-菌有效),G+菌作用小于PG。

但对绿脓杆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引起的感染无效。

4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

药物:

羧苄、磺苄、替卡、呋苄、阿洛、哌拉、美洛西林。

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有效,G-菌作用强。

阿洛西林对产酶金葡萄疗效不行,但对耐药的绿脓杆菌〔耐羧苄、庆大〕等也有效好作用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杀菌剂,抗菌谱广

概述:

头孢菌素类是7-氨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

1.特点:

广谱、耐酸、耐酶、过敏率低、毒性小

2.原理:

青霉素相同,差不多上阻碍细胞壁的粘肽的合成,也能与细胞膜上不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

〔一〕分类

第一代头孢特点: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先锋V)、头孢氨苄(先锋IV)、头孢拉定(先锋VI)、头孢羟氨苄

①抗菌谱:

对G+菌有效,包括金葡菌,作用>第2、3代头孢;部分G-菌有效。

②对β-内酰胺酶稳固性较差,小于第2、3代头孢。

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二代头孢特点:

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克洛〔口服〕

①抗菌谱:

对G+菌作用<第1代头孢,G-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②对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固,>第1代头孢。

③肾毒性<第1代头孢。

第三代头孢特点: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先锋必)

1、抗菌谱:

G+菌作用<第1,2代,G-菌作用强,绿脓杆菌,厌氧菌有效。

2、对β-内酰胺酶稳固性高>第1,2代头孢。

3、对肾差不多无毒性。

4、易通过血脑屏障

第四代头孢特点: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

1、抗菌谱:

G+菌>第3代头孢、G-菌、绿脓杆菌、厌氧菌作用强有效。

2、对β-内酰胺稳固性高>第1、2、3代头孢。

3、对肾无毒性。

4、易透过血脑屏障

〔二〕体内过程:

多注射给药,部分可口服〔耐酸〕易透过各种组织及胎盘。

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多经肾排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经肝胆排泄。

多数半衰期较短。

〔0.5-2.0h〕,头孢曲松半衰期8h。

〔三〕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杀菌剂,抗菌谱广。

第1代:

注射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口服用于轻、中度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第2代:

G-杆菌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其他组织器官感染等;

第3代:

新生儿脑膜炎,肠杆菌所致脑膜炎,G+/G-菌所致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严峻感染;头孢他啶为对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

〔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小。

1.过敏反应〔皮疹〕较常见,过敏性休克少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

2.肾毒性〔第一代大剂量〕---近曲小管损害

3.局部刺激、高血钠、二重感染

4.低血酶原症或血小板减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五〕药物相互作用

1.禁与有肾毒性药物合用

2.抑制乙醛脱氢酶,与乙醇同用可产生〝醉酒样〞作用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头霉素类-------临床常用头孢西丁(cefoxitin)

1特点:

1〕抗菌谱,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类似,G+菌作用<第1代头孢。

对厌O2菌〔包括脆弱,拟杆菌〕有效,绿脓杆菌无效。

2〕对β-内酰胺酶稳固性高。

2应用:

盆腔、妇科、腹腔等厌O2/需O2菌混合感染

〔二〕碳青霉烯类----临床常用亚胺培南〔imipenem〕

1菌谱:

G+菌〔不包括MRSA〕,G-菌〔包括绿脓,军团菌等〕,厌O2菌均极有效.

对β-内酰胺酶稳固性极高。

2受肾去氢肽酶水解灭活,合用其抑制剂西司他丁可延长其体内作用时刻

不耐酸,仅少量进入脑脊液〔感染时不增多〕。

〔三〕拉氧头孢

1特点:

1)抗菌作用,活性与第3代头孢相似。

对厌O2菌作用强。

2)对β-内酰胺酶稳固。

3)T1/2长。

2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凝血障碍,转氨酶增高。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噻肟单酰胺菌素,aztreonam〕

1、窄谱,G-菌作用强,G+作用弱。

对绿脓杆菌作用强,但军团菌,厌O2菌耐药。

2、耐酶,耐药菌进展慢。

3、应用:

G-杆菌所致严峻感染

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棒酸〕、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三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

1、抗菌谱广,但抗菌活性低。

2、抑酶作用,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使不耐酶抗生素的抗菌谱增广,抗菌作用显著加强。

第三节大林多

教学内容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Antibiotics〕

抗菌谱抗菌机制耐药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LincomycinAntibiotics〕

体内分布特点抗菌作用

三、多肽类抗生素〔PolypeptideAntibiotics〕

抗菌谱临床应用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差不多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他霉素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

泰里霉素

〔由于第二代类药物对胃酸稳固,口服吸取好,抗菌活性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具有良好的PAE效应。

广泛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一线药物。

〔一〕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较窄为速效抑菌药------以红霉素为代表

【抗菌谱】-----较窄

1.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相似:

G+球菌:

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G+杆菌:

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螺旋体、放线菌

略广:

某些G-杆菌:

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嗜血杆菌等

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临床应用】

1)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首选;

3)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的治疗。

【抗菌的机制】----------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机制:

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对哺乳动物无阻碍〔菌70,50,30;人80,60,40〕

a)抑制肽酰基tRNA的移位过程〔14元环〕;

b)抑制肽酰基的转肽过程〔16元环)。

【耐药性】

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复原

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①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类仍敏锐。

②对第一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锐。

③对第二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耐药性机制】

1)改变靶位结构:

50s亚基上的23SrRNA腺嘌呤甲基化。

---------细菌对大环类耐药的要紧机制

2)产生灭活酶:

如:

酯酶、磷酸化酶。

3)主动流出增加:

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产生耐药的要紧缘故

4)降低胞膜的通透性:

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体内过程】

1.吸取:

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

2.分布:

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红、阿奇霉素胆汁浓度高〔10倍〕。

3.排除:

要紧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

【不良反应】

1直截了当刺激反应:

口服——胃肠道反应(要紧〕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2.肝损害:

红霉素酯化物表现:

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处理:

停药可复原正常。

3.伪膜性肠炎:

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

〔二〕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

特点:

〔与红霉素比较〕

1)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

2)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3)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

4)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

5)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三〕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西适宁、丽珠星〕阿奇霉素(维宏)罗他霉素

特点:

〔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比〕

1)对胃酸稳固,生物利用度提高;

2)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3)半衰期延长;

4)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

5)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剂功能;

6)不良反应较少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洁霉素〕

1.抗菌谱:

较窄

强:

G+球菌〔耐青霉素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敏锐的G+杆菌〔白喉杆菌〕

厌氧菌克林霉素作用最强〔强于灭滴灵〕

无效:

G-杆菌、肠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

2.抗菌机理:

〔与红霉素相同〕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

〔红霉素不能与林可霉素合用,因为它与红霉素竟争同一作用部位,合用产生拮抗作用〕

3.要紧特点:

骨组织分布浓度高,能透过胎盘屏障而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乳汗浓度与血中浓度相当

4.要紧应用:

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关节感染〔首选〕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要紧应用

需氧G+菌引起的呼吸道、骨组织、心内膜炎的感染

5.要紧不良反应

a)胃肠道反应;-----口服比注射多见

b)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用万古霉素、甲硝唑治疗

c)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

d)肝功能专门

三、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对G+菌杀菌作用强大

特点:

1.抗菌谱:

对G+菌作用强大〔耐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和耐多种药物的球菌〕。

G-菌无效。

2.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取,肌注刺激性强,宜静脉给药

3.抗菌机理:

抑制细胞壁粘肽前体的合成-------繁育期杀菌剂

4.临床应用:

仅用于严峻的G+菌感染〔MRSA金葡菌或过敏者〕

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

伪膜性肠炎〔口服〕

5.毒性大:

耳毒性:

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

肾毒性:

蛋白尿、管型尿等

变态反应:

抗组胺药+皮质激素

血栓性静脉炎

注意:

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

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二〕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polymyxinE〕-------慢效杀菌药

【抗菌谱】对G-杆菌作用强大,专门绿脓杆菌,窄谱。

【抗菌机制】与胞膜磷脂中带阴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重要物质外漏。

属于繁育期杀菌剂。

【临床应用】要紧用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少用;局部用药;肠道手术前消毒。

【不良反应】明显,常规剂量下引起毒性大:

肾毒性:

如蛋白尿、管型尿

神经毒性:

如头晕、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

变态反应:

如皮疹、瘙痒、药热

其他:

如肝毒性

重点:

小结〔一〕

1.红霉素在胆汁中浓度最高,要紧经胆汁排泄

2.红霉素抗菌谱的特点: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广〞在对某些G-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厌氧菌有效

3.红霉素的抗菌机理: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红霉素首选用于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

5.红霉素要紧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小结〔二〕

6.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与红霉素比较要紧特点是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7.第二代大环内酯类的特点有哪些?

8.林可霉素类要紧作用于G+菌对G-杆菌无效

9.林可霉素类的抗菌机理:

与红霉素相同

10.林可霉素类要紧特点:

骨组织浓度高

11.林可霉素类首选用于:

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

12.林可霉素类要紧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小结〔三〕

13.万古霉素类对G+菌作用强大,对G-菌无效

14.万古霉素类的抗菌机理: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15.万古霉素类禁与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16.多粘菌素类仅对G-杆菌作用强大,专门绿脓杆菌为窄谱杀菌剂

17.多粘菌素类的抗菌机理:

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18.多粘菌素类的要紧不良反应:

肾毒性

第四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一〕化学结构相似

氨基糖+氨基环醇〔苷元〕----氨基糖苷

〔二〕体内过程相似

1.吸取:

为有机强碱,口服难吸取,仅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消毒;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要紧分布于细胞外液;

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

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排除:

不被代谢,原形肾小球滤过排泄。

〔三〕抗菌谱相似

1、G-菌对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G-球菌效差

2、G+球菌耐药金葡菌:

有效

链球菌:

无效

3、结核杆菌: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肠球菌、厌氧菌:

无效

〔四〕抗菌机理相似-------静止期杀菌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1.起始时期:

抑制30S亚基始动复合物和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延伸时期:

与30S亚基的P10蛋白结合,致A位歪曲,mRNA错译,阻止移位

3.终止时期:

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止70S亚基的解离

〔五〕耐药性相似

1.产生钝化酶:

如磷酸转移酶、腺苷化酶、乙酰转移酶

2.细胞膜通透性下降:

如绿脓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

3.改变靶蛋白〔P10蛋白〕:

如结核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

〔六〕不良反应相似-----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过敏反应

1耳毒性:

1〕包括:

前庭神经损害:

眩晕、头昏、恶心、呕吐;

耳蜗听神经损害:

耳鸣、听力降低、甚至永久性耳聋

2〕预防:

a)j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力,

b)k幸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水药甘露醇合用,

c)lH1受体阻断剂可掩盖其耳毒性,幸免合用。

2、肾毒性

a)表现:

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氮质血症等;

b)预防:

幸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3.神经肌肉麻痹: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

1)缘故:

可能是氨基苷类与Ca2+结合,或在突触前膜与Ca2+竞争钙结合部位,阻止Ca2+参与乙酰胆碱的开释所。

〔A〕与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B〕静注快,合用肌松剂、全麻药时明显

2)防治:

幸免与肌松药合用;一旦发生可采纳新斯的明和钙剂抢救。

4、过敏反应〔以链霉素多见〕

表现:

嗜酸性粒细胞、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等

特点: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链霉素〕

防治:

〔1〕皮试

〔2〕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

〔七)本卷须知

1.氨基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但不可在同一容器中给药。

2.注意耳、肾毒性和神经-肌接头阻断作用,应监测血药浓度,静脉用药时应注意浓度和滴注速度。

3.幸免和肌松药及有耳、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4.幸免长程、超量使用。

5.对氨基苷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肾功能不良者不用。

二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链霉素-------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本类抗生素,第一个抗结核药。

1.抗菌谱:

对结核杆菌、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耐药性:

易产生耐药性

3.临床应用:

〔1〕兔热病、鼠疫——首选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4〕布鲁菌病:

+四环素

4.不良反应:

耳毒性最常见〔前庭损害为主〕,其次为肌毒性、过敏性休克,亦有肾毒性,已少用。

〔二〕庆大霉素-----   临床最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强,金葡菌有效,结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