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66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范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2)

第三单元 统计

一、教学内容

          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

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

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

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

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

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

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

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

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17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

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

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

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

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第四单元年、月、日(4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2小时=()分60秒=()分

60分=()小时1星期=()天

3分=()秒4星期=()天

二、新授。

1、课题:

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

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

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

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

二月有多少天?

一定是28天吗?

(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

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

接着。

教师讲解:

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

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

又因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闻,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

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

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

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

最少的有几天?

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

归纳:

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问:

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

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注意八月份要

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引导学生小结: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小月(30天)有:

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简便的算法有:

(1)31×7=217(7个大月)30×4=120(4个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

(2)平年:

30×12+7-2=365(天)闰年:

30×12+7-1=366(天)

小结: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题目。

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

(计算方法是:

30÷7=4……2,商是星期个数。

四、小结。

师: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请学生对照板书回答。

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还知道判断闰年与平年。

五、作业。

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

第5题制作日历,提示学生注意了解明年一月一日是星期几,一要从那一天开始写。

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注意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重难点:

注意平、润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1)教师出示时间单位表。

(未填的)如下表:

(2)提问: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

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

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

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

一小时几分?

一分几秒?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

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230133819781979

学生上台板演,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3年=()个月120小时=()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题

1、填空

闰年有()天,平年有()天。

1900年的二月有()

连线:

闰年平年

18001267194519491964

2、解决问题:

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

平年1年有多少天?

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3、完成课本51页第5题,第6题、第7题。

3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题

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21:

00表示几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

(板书:

24时计时法)

二、用24时表示时间

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

那一天要转几周?

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

(24)

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

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

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结方法:

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

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

比如:

晚上9时就用12+9=21所以就时21时。

三、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教学例三

学生说题意:

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2、学生讨论。

3、汇报:

你是怎么计算的?

4、师生共同总结:

1、统一时间表示法。

2、用图表示

3、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到达时刻减去发车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四、练习:

1、抢答比赛:

老师说时间学生说24时计时法表示。

2、完成课本P53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13的第一题。

4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

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

2、13时是下午()时17时是下午()时

21时是晚上()时14时是下午()时

3、连线

18:

0623:

385:

0013:

00

下午6:

06晚上2:

00下午5:

00早上5:

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

00——17:

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课外小组14:

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5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

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

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6第六课时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测试题

班姓名等级家长签字

一、下面是叮当书店今年一月售书情况统计表。

(25分)

种类科普文艺侦探卡通

册数0

请你将右边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1、你认为书店老板应该多进一些什么书?

为什么?

二、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5分)

4种电脑价格统计图

姓名张平刘玲孙伟于兰

体重/千克

(1)B种电脑比C种电脑贵多少元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提出来并解决。

三、4人小组的体重如下表(10分)

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看图回答问题(30分)

(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

多多少?

(2)分析一下甲种饮料第三季度销售量越来越少的原因。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

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

9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7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

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

如:

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

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8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

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

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

18≈2022×20=440

方法三:

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

”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9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

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

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

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2、笔算乘法(4课时)

10第1课时

教学内容:

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