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57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冀州中学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50小题。

每小题1.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

2.荀子说:

“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

A.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B.“持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的下层

C.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结成宗族集团D.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

”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4.(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5.《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氏,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

6.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8.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

“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

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9.据记载:

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

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口岸B.“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C.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D.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

10.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

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11.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

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12.《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一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下列能准确解读该材料的是

①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②“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处于第一次发展高潮④北洋军阀政府压制实业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1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家数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14.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

“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6.“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以给重庆蒋政权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

”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

1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8.1949年10月21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这说明了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B.成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

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

19.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20.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

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1.“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

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

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伟大

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22.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产生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23.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

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

A.埃及习惯法B.罗马万民法C.雅典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

2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25.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

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26.一名英国学者称:

“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27.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

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宣称:

“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

”这说明(  )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国会通过的法律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D.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28.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B.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C.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29.李剑鸣在《“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中提到:

“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与材料无关的是()

  A.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   B.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

  C.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30.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吕氏春秋·任地》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

五移无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耕作技术的进步B.灌溉技术的发展C.耕作制度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进步

32、关于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规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将多出部分分给无地或少地者

B.北魏时期借鉴汉族的土地制度制定并开始实行

C.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隋唐沿用和改革了均田制,唐朝中后期因土地兼并严重而废除

33.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34.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35.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

周家口集“人烟聚杂,…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

…豫省一大都会也。

”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

上述材料说明

A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B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

C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D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36.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

37.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38.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39.《东京梦华录》记载:

“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

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40.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1.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2.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43.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

路(行政单位)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河北东西路

29

38

76.3%

京东东西路

12

19

63.2%

京畿、京西北路

8

11

72.7%

小计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45.(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46.《史记‧货殖列传》载:

“《周书》曰: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47.秦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48.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49.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50、有关明朝中后期,商人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业竞争加剧的产物        ②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③自发组成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④借助群体力量,垄断商业贸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13分)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材料二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三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1)恩格斯曾评价说:

“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4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竞选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9分)

 

5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

“(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分)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6分)

 

(2)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

为什么?

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5分)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分)

5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