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16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三基修订版.docx

药学三基修订版

§3药学

§3.1药理学

1、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治疗指数的概念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号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2、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药物因素

①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次数及反复用药同一药物由于剂量、剂型不同,采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所引起的药物效应也会不同。

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也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有的药物采用不同给药途径时,还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用途。

反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性、抗药性、以及依赖性均可对药物效应产生影响。

②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

(2)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质反应、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等因素对药物作用均可能产生影响。

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

胆碱受体激动药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拟胆碱药N受体激动药(烟碱)

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拟似药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

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

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溴莫尼定)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特布他林)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托吡卡胺)

胆碱受体阻断药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铵)

M3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

NN受体阻断药(六甲双铵)

抗胆碱药NM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

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拮抗药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

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β1、β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卡替洛尔)

β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4、临床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类别、代表性药物,各类药物的主要特点

(1)苯二氮

其特点是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

本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需增加剂量。

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尤其和酒类合用时容易发生;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但与巴比妥类相比,发生较迟、较轻,如地西泮、三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

(2)巴比妥类

代表性药物有苯巴比妥等,本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性抑制作用,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10倍催眠量时可抑制呼吸,甚至死亡。

其安全性远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

该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

(3)新型镇静催眠药

如佐匹克隆、唑吡坦。

佐匹克隆作用与BDZ类相似,主要用于催眠,其特点是入睡快,延长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高,醒后舒适。

唑吡坦作用类似佐匹克隆,但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均较弱,镇静催眠作用较强。

停药后无“反跳”现象。

(4)水合氯醛

该药对胃有刺激性,须稀释后口服,久服也可引起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

5、抗抑郁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

(2)肾上腺素摄取抑制药马普替林;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苯乙肼;

(5)5-HT及NA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

 

6、常用抗癫痫药的选用原则

发作类型

一线药物

二线药物

可以考虑的药物

强直阵挛发作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托吡酯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失神发作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乙琥胺

托吡酯

肌阵挛发作

丙戊酸钠

托吡酯

左乙拉西坦

氯硝西泮

拉莫三嗪

部分性发作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

加巴喷丁

托吡酯

唑尼沙胺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7、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

(2)左旋多巴增效药

①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卡比多巴;

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

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恩他卡朋。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麦角类,如溴隐亭、培高利特;非麦角类如普拉克索、吡贝地尔、罗匹尼罗;

(4)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

(5)其他金刚烷胺。

8、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他克林、石杉碱甲、加兰他敏等;

(2)M胆碱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米拉美林;

(3)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丙戊茶碱等;

(4)代谢激活药与神经保护药吡拉西坦、吡硫醇、赖氨酸、美金刚等。

9、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OX-2而减少PGs的合成,从而产生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

引起胃、肠溃疡的倾向,并时常伴有由于经常性失血导致的贫血症;

过敏反应,如阿司匹林哮喘。

10、癌症患者止痛的阶梯疗法

(1)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用药;

(2)中度疼痛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曲马多、罗通定)±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用药;

(3)重度疼痛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美沙酮、羟考酮、芬太尼)±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用药。

1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目前所用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六类,即利尿药、β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ARB)和α1受体拮抗药。

(1)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增高的血压。

主要具有降压作用的排钾类利尿药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及袢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药(如吲达帕胺);以及排钾、保钾双重作用的固定复方制剂(如氢氯噻嗪/阿米洛利)。

(2)β受体拮抗药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拮抗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等。

(3)钙通道阻滞药(CCB)通过拮抗平滑肌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血管(二氢吡啶类)以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的降压作用。

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拉西地平等。

非二氢吡啶类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有缓释地尔硫

和缓释维拉帕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

主要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咪哒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有可能继而激活AT2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主要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6)α1受体拮抗药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

主要药物有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乌拉地尔、酚苄明、妥拉唑林等。

(7)复方制剂通过不同降压机制药物的小剂量联合起到协同降压、不良反应下降作用。

主要药物有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本蝶啶片(降压0号)、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垛普利/吲达帕胺、复方罗布麻等。

12、常用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

可供使用的制剂有地高辛、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和去乙酰毛花苷,临床常用的为地高辛。

(1)临床应用

①治疗心力衰竭

②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主要不良反应

①心脏反应是强心苷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强心苷中毒最多见和最早见的是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②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有眩晕、头痛、失眠、疲倦和谵妄等症状及视觉障碍,如黄视、绿视症及视物模糊等。

视觉异常通常是强心苷中毒的先兆,可作为停药的指征。

13、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

(2)β受体阻断药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罗洛尔等。

β受体拮抗药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减少发作、增加运动耐量,无禁忌证者应首选。

(3)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

等。

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对变异型心绞痛应首选。

14、调血脂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主要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药物

①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②胆汁酸鳌合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③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甲亚油酰胺;

④胆固醇吸收抑制药依折麦布。

(2)主要降低三酰甘油(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药物

①贝特类(苯氧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环丙贝特;

②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

15、利尿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常用药物

利尿药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从体内排出,增加尿量的药物。

常用利尿药按利尿作用的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以下五类:

(1)碳酸酐酶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利尿作用弱,如乙酰唑胺。

(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和近曲小管,如甘露醇。

(3)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4)噻嗪类及类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氯噻酮。

(5)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16、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特点及常用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化学或酶裂解制备,仍为主要依赖ATⅢ的凝血酶抑制药,其分子质量约在3.5~7kD。

临床常用制剂有依诺肝素、那屈肝素、达肝素等。

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选择性抑制Xa活性,而对Ⅱa及其他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弱,抗血栓作用较肝素强;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2)对血小板功能影响较小,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3)t1/2比肝素长2~4倍,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即可。

但使用LMWH时,仍应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7、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指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用于防治心脏或脑缺血性疾病或外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

(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1环氧酶抑制药主要为阿司匹林;

2TXA2合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如利多格雷;

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如双密达莫、西洛他唑、奥扎格雷等。

(2)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

(3)凝血酶抑制药如阿加曲班、水蛭素等;

(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利伐沙班等。

18、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2)胃酸分泌抑制药

①H2受体阻断药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

②胃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③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如丙谷胺。

④M1胆碱受体阻断药如哌仑西平等。

(3)黏膜保护药如米索前列醇、硫糖铝、铝碳酸镁等。

(4)抗幽门螺杆菌药。

19、简述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方法是三联疗法,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如:

质子泵抑制剂(PPI)标准剂量bid+克拉霉素0.5gbid+阿莫西林1.0g(或甲硝唑0.4g)bid

二线治疗方案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甲硝唑和四环素组成的四联疗法。

20、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必须根据病情采用合理用药与长期、反复治疗的原则,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包括:

(1)抗病毒药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

(2)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α1;

(3)抗炎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

(4)抗纤维化治疗药如熊去氧胆酸、多不饱和磷脂酰胆碱;

(5)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21、平喘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支气管扩张药

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

②茶碱类如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等;

③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

(2)抗炎平喘药

①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

②白三烯调节药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等;

③抗过敏药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曲尼司特等。

(3)复方制剂常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药(LABA)联合,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等。

22、糖皮质激素临床主要用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

(1)临床用途

①严重感染或炎症;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术后和过敏性疾病;

③抗休克治疗;

④血液病;

⑤局部应用;

⑥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2)不良反应

①消化系统并发症;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

③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向心性肥胖;

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⑥糖尿病;

⑦其他有癫痫或精神病史禁用或慎用;

⑧停药反应(引起肾上腺皮质危象或反跳现象)。

23、口服降血糖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

(1)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等;

(2)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3)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餐时血糖调节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4、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1)动物胰岛素主要是猪和牛胰岛素。

(2)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①短效胰岛素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

②中效胰岛素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

③预混胰岛素中效+短效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70/30)。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①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②预混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

③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25、化学治疗、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防突变浓度、突变选择窗的定义

化学治疗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抗菌药物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的时间。

防突变浓度(MPC)指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即当用大于1010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最低药物浓度。

突变选择窗(MSW)即MIC到MPC间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细菌耐药突变株会被选择出来。

26、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

(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等;

(4)抑制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利福平等;

(5)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等。

27、细菌的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灭活抗生素;

(2)改变靶位/结合部位,对抗生素耐药;

(3)降低摄取/改变胞膜通透性,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

(4)增加主动流出系统功能,使抗生素不能在菌体内积聚。

28、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青霉素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肠球菌心内膜炎、破

伤风、气性坏疽、炭疽、流行性脑膜炎、梅毒、淋病等。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产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

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广谱青霉素类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2)头孢菌素类可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

有以下特点:

抗革兰氏阳性菌: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三代

抗革兰氏阴性菌: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抗厌氧菌:

一代<三代<四代与二代(头霉素类)

(3)氨基糖苷类对甲氧西林敏感的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4)大环内酯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军团菌病,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等。

(5)林可霉素类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特别适于骨髓炎的治疗),厌氧菌感染。

(6)四环素类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等。

(7)氯霉素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伤寒,立克次体病,厌氧菌感染等。

(8)糖肽类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MRSA、MRCNS等。

(9)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厌氧菌感染。

(10)氟喹诺酮类主要是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某些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支杆菌、衣原体、支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29、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1)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

(2)唑类抗真菌药如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3)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

(4)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5)氟胞嘧啶。

30、抗肿瘤药的分类方法及常用药物

(1)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药、激素,杂类(如铂类、酶等)。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①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培美曲塞;

②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氮芥,顺铂,卡铂,丝裂霉素;

③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如放线菌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如长春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

⑤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他莫昔芬,来曲唑,阿那曲唑;

⑥其他类如三氧化二砷。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①细胞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等;

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物、长春碱类药物等。

31、抗肿瘤靶向制剂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1)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等;

(2)单克隆抗体如曲妥珠单抗,利妥珠单抗等;

(3)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

(4)其他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

32、常用免疫调节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常用免疫调节药物分为免疫抑制药和免疫增强药。

免疫抑制药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有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免疫增强药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免疫增强药有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3.2临床药学、药事管理

1、临床药学、临床药师的概念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2、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

(1)研究内容

①临床药动学;

②临床药效学;

③药物相互作用;

④药物利用和评价;

⑤药物过量诊治;

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⑦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

⑧药物经济学;

⑨药学监护;

⑩药物情报信息。

(2)主要任务

①参与合理用药;

②治疗药物监测;

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④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

⑤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研究;

⑥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⑦新制剂的和新剂型研究。

3、药学监护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药物治疗有关的监护,目的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包括:

⑴治愈疾病;⑵消除或减轻症状;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

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4)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 他们不仅仅只负责调剂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药物治疗。

4、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的职责

⑴贯彻执行医疗卫生及药事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审核制定本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⑵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⑶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⑷分析、评估用药风险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提供咨询与指导;

⑸建立药品遴选制度,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