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944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对任何教育孩子,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B.《给青年的十二份信》是朱光潜先生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以书信的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带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让人心醉。

D.《名人传》中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即使面对各种困苦,心中始终坚守着理想。

就像米开朗琪罗“以痛苦讴歌欢乐”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抗争。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武汉”“商店”“雷锋”“原子”“墨水”这几个词都是单义词。

C.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连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用排比抒情酣畅淋漓,用排比说理透彻精辟。

D.“德高望重”“巍峨挺立”“襟怀坦荡”“各具风韵”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它的枝丫繁多密集,可没有一棵树枝,一片叶子不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江西吉水县水田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棵1200多岁的老樟树。

它的样子,称得上不同凡响:

有十五米高,树冠展开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相当于普通人家十几套房子那么大。

它是那么磅礴,同时又是那么谦逊和安详,一点也没有张牙舞爪的样子。

仿佛它是一名德高望重却无为而治的老国王。

A.②①④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②④⑤①③

D.②③①④⑤

二、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________”。

春联喻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的zhuàn写,往往注重其内涵与品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秋稔(_____)   贴(_____)春联   zhuàn(_____)写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言简意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三、现代文阅读

6.苏州园林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请回忆课文《苏州园林》的有关内容,写出文中总结的苏州园林特点,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大脑中的“六大家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脑中的“六大家族”

阮小六

①你知道吗,尽管大脑中有很多脑区,但这些脑区的地位并不平等,某些脑区或许处于“掌权者”地位,调控着整个大脑的运作。

②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霍伊维尔教授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斯鲍恩斯教授,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了21名被试的全脑结构网络,并发现了六对紧密连接的重要枢纽。

③这六个“大家族”对称分布于左右半球,两个半球内的位置结构一模一样,共计十二个脑区。

这十二个脑区的连接数量是其他脑区的两倍,彼此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紧密。

它们仅接受加工后的、高度有序的信息,并不接受原始信息。

④那么,这些“大家族”里究竟有哪些脑区成员呢?

⑤连接数目最多的头号“家族”名为楔前叶,位于大脑的后部。

楔前叶的功能目前高未完全研究清楚,但霍伊维尔教授推断它可能是所有连接的中枢,负责核实大脑中所有“高层信息”。

⑥楔前叶与自我意识相关,涉及对自我性格特质的打分而不是对他人的判断,也就是精神科常说的“自知力”了。

楔前叶还参与了与自身相关的情景记忆和来源记忆,在提取记忆时,楔前叶可连同海马一起来“决定”哪些记忆的存储是有用的。

⑦第二大“家族”便是额上回,负责为事件作出计划以及管理注意力的投放,额上回与感觉系统一起,也参与了自我意识。

顶上叶紧随其后属于第三大“家族”,接通大脑的视觉皮层,可侦测视觉范围内的所有不同物体。

⑧调用存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不得不提到第四大“家族”成员——海马,用于加工、存储和巩固记忆。

在阿尔兹海默疾病和其他种类的痴呆中,海马通常是脑内第一个受损的部位,会导致短期记忆丧失和方向迷失等早期症状。

⑨第五大“家族”称作丘脑,主要负责视觉内加工投射。

丘脑在调节唤醒、意识状态和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丘脑损害会造成永久性昏迷。

⑩第六大“家族”便是壳核,属于基底节的一部分,与黑质和苍白球相连,可辅助协调运动。

有趣的是,它可能与人们的“厌恶”环路相关。

⑪比起其他脑部位的损害,这些枢纽的损害会使脑工作性能降低三倍,这并不难理解。

当某一“家族”覆灭时,也会连带着周围的“家族”一起遭殃。

⑫人脑结构异常复杂,其连接数目之多令人难以想象,目前所知仅仅是部分重要节点。

研究这些重要节点之间连接如何形成、如何受损、损害后如何重建,也许正是破译脑疾病的关键。

(选自《今晚报》2018.11.14,有删改)

7.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大脑中六对重要枢纽占统治地位。

B.大脑中六对重要枢纽的位置及功能。

C.大脑中六对重要枢纽如何进行连接。

D.人脑中六对枢纽的连接是破译脑疾病的关键。

8.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重要的脑区比作“掌权者”,生动地说明部分脑区的重要地位。

B.第③段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六个“大家族”的分布和连接情况。

C.第⑧段运用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海马在加工、存储和巩固记忆方面的作用。

D.第①段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六大家族”在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加点词“它们”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十二个脑区”。

B.第④段是过渡段,主要引出下文对大脑中的“六大家族”的具体介绍。

C.第⑤段中加点的“目前”表示时间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大脑中六对紧密连接的重要枢纽。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站牌下的约定

孙道荣

西湖往南。

一路景区。

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

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

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

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

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

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

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

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

“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

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

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

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

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

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

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

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

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

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

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

“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妈妈”和花花在公交站牌下的约定,就此结束了。

她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一个约定,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

10.请说说站牌下是一个怎样的约定。

11.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景,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

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12.请你阐述文中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那位“妈妈”的品质的。

13.说说文章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她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一个约定,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

14.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具体说说这两篇记叙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A】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春寒料峭……(选自《站牌下的约定》)

【B】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或,也须穿上棉袄了。

(选自《孔乙己》)

四、句子默写

15.根据提示默写

(1)                        ,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黔娄之妻有言: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广阔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

“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五、课内阅读

16.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外貌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

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①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②。

上③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谓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

对曰: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④曰:

“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又曰:

“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

“已投之水矣。

”又曰: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⑤言以困⑥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选自冯梦龙《白话笑史》)

(注释)①解缙(jiè jìn):

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

江西吉水人。

②内苑:

御花园。

③上:

明成祖朱棣。

④遽(jù):

立刻。

⑤诡:

诡辩。

⑥困:

难倒。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缙/尝从游内苑

B.此谓/一步高一步

C.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D.化作嫦娥/下九重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说(______)       

(2)方(______)      (3)料(______)

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2)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20.读了本文,你认为解缙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浦途中

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2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押韵的韵脚是_________。

2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2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八、名著阅读

24.有人戏称,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僧只有五句台词:

“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师父,你放心,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大师兄说得对。

”因此,有人认为,西天取经路上,没有沙僧也可以。

对此。

你怎么看?

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综合性学习

25.综合性学习

九班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的主题班会,号召大家多看名著,在书中认识性格各异的人物。

下面是活动的几个环节,请完成以下的题。

活动一:

(重温经典)

(1)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小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经典小说作品中的人物,请任选一人,仿照例句写写你的心得。

人物:

孔乙己、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

示例:

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          及其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          ,跟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B.(3)“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这自然不便明说。

她总会明白的。

这段文字出自《           》(书名),“她”是       (人物)。

活动二:

(专题报告)

(3)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准备邀请市作家协会来作有关小说创作的专题报告。

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邀请函

①尊敬的曹老师:

②您的作品深受同学们的喜爱,③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5月15日上午九时来我班参加有关小说创作的专题报告。

④请务必准时到达。

⑤2016年5月13日

⑥九

(1)班班委会

活动三:

(材料探究)

(4)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十、作文

26.请以“美丽的插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学校名和人名。

(参考例文)  美丽的插曲

我生命里有许多美丽的插曲,其中我最难忘哈尔滨的同学汪漪带给我的美丽插曲。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个班有50多个人,那时正是开学不久,我们谁也不认识谁,恰巧学校举行了一场校园歌手大赛,乐感特别好的我胆怯地参加了,谁知道我居然以一曲稚嫩的“美丽的插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拿到了低年级组第一名,全校第三名。

小小的我出了名,从此,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都会有人在我后面窃窃私语。

那一天,邻班一个瘦小的女孩子来到我的座位旁边,小声地说:

“鲁月,你唱歌真好听,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当然了。

”她一下子开朗起来,高兴地说:

“真的?

”我说:

“当然是真的。

”于是我便尝试着与她交往。

她就是汪漪。

在那段日子里,我教她唱歌,她教我外语(那时我外语不好),我们真的成为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

春天,我和她一起高兴大地生出了绿色;秋天,她与我一起怜惜飘落的黄叶。

——最好的朋友也莫过于此。

渐渐地,她在歌坛上称王,我在外语中夺魁,原本不起眼的汪漪现在是焦点,原本很出名的我更加锦上添花了。

校里谁都知道一班有个汪漪,四班有个鲁月。

但是,由于我爸爸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就要到南京来上学了。

临别前夕,我们相约,明天她要带上最美丽的鲜花和最动听歌声来送我。

第二天,离别无语,她唱起一首歌:

“因为你是我生命美丽插曲……”泪水滑落,汪漪,我会回来看你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课外阅读

1、

七、诗歌鉴赏

1、

八、名著阅读

1、

九、综合性学习

1、

十、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