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7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docx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安庆市华三小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以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构想

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着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生中轻视生命现象的增多。

近些年来,某些学生对暴力的麻木和对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一些恶性案件的制造者或受害人正是处于花季的未成年人,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曾看到过国家某权威部门做过的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生,调查主题是爱惜生命,调查结果如下:

24.39%的孩子曾经一闪而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孩子有过自杀的想法,5.85%的孩子有自杀计划,1.71%的孩子自杀未遂。

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二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的束缚,生命教育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生命教育总体上看一直游离于学校的重点工作之外,缺乏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导致少数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不懂得珍惜人的生命价值。

因此,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我们班主任老师将和学生们一起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幫助他们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2、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

生命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通过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

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愉快生活的引领。

因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存关系。

二、研究目标

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以人的发展为本”,借鉴、整合、优化、提升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已取得的经验,深入探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形式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利用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有效发挥生命教育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

1、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研究。

致力于研究、探讨适合于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求达到按年级梯次形成比较全面、合理的序列,实现生命教育内容的统筹计划,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与方法研究。

研究的总体要求是注重实现“两化”:

⑴实现班会课的活动化,寓生命教育于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之中,为学生所喜闻乐见;⑵实现班会课的实践化,将班会课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成效进一步延伸、拓展,使之与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3、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功效评价与检测研究。

注重做好跟踪调查,及时评价和检测学生在思维认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同时,教师要适时对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以便不断加以改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理论和研究经验,用于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实践。

(2)调查法:

调查小学生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生存技能、生命认知、生命观、生命情感及态度、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作为研究、探讨生命教育具体内容以及确定班会主题的依据。

(3)观察法:

平时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4)行动法:

按“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班会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并付诸行动,及时做好跟踪调查,对学生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的变化及进步情况进行考察、反思,检测和评价生命教育的实际功效。

五、研究步骤

(一)主要措施

1、讨论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将本课题研究与教研、班会课教学有机结合、做到“教研即科研、教学即研究”。

3、课题组不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检查研究进度,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成果,及时调整实施计划,进一步落实研究工作。

4、及时了解教育动态,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著作,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5、通过课题研讨课、观摩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论文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探讨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

(二)具体步骤和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3月

1、课题研究前测材料。

2、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3年4月——2014年6月

1、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与案例汇集。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施、研究,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及时调整研究进度,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1、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与案例汇编。

3、检测与评价材料汇编。

胡静:

主持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杨金明:

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和统筹安排。

周美丽、汪敦德:

参加低年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实践模式研究,撰写论文和主题班会案例,收集研究活动及学生表现等资料。

高峰洪慧琴:

参加中年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实践模式研究,撰写论文和主题班会案例,收集研究活动及学生表现等资料。

陈彬徐旺:

参加高年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实践模式研究,撰写论文和主题班会案例,收集研究活动及学生表现等资料。

六、研究保障

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德育研究能力,先后主持或参加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指导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本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且担任班主任,其中有特级教师、安庆市学科带头人等,他们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与探讨,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认真工作态度,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曾在报刊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拥有图书馆、音像电子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成果奖励制度。

从师资、设备、资料、经费等方面,都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通过利用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以期形成生命教育内容具体化、系列化,生命教育形式活动化,实践化,最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同时,在实际教育效果方面,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更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等全面均衡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从内容与形式结合点上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从而起到一定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安庆市华三小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

2、研究小学生命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

1~2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3~4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1)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和欣赏积极乐观的心态。

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2)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

(3)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

远离烟酒和毒品。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合理使用网络。

5~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1)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3)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4)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

钦佩顽强的生命。

(5)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本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知生命。

2、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3、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理论,用于实践,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2)行动法:

按“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班会,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内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富有实效的生命教育。

(3)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和各科的教学之中。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现行的教育是功利主义的教育,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使生命的意义失落,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

而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是真正的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将教育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五、本课题组已做的工作

在2012年11月——12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本课题组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文献,了解“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设计”在国外和国内、省内、市内的开展情况确定了研究课题,正式市教研室申报了课题,确定细化了研究内容与方向。

2013年1月——2013年9月实施阶段,本课题组成员确定审批子课题的立项与实施方案;开展理论研讨与教育实践并重的研讨活动。

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学习小学生命教育班会设计的理论知识,根据各人负责的内容选择主题上主题班会,撰写教后反思,论文案列等,让学生写学习收获。

六、本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校本教材《生命教育》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11节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七、今后工作重点与建议

1、让小学生珍爱生命,拒绝各种诱惑,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现在的传媒发达,社会的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变得非常艰难。

课题组要利用主题班会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拒绝社会的各种不良诱惑,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2、让学生自主学习,给生命增值。

我们华三小处在城乡结合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待孩子的学习指导不够,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怕吃苦,学习不自觉,有的学生还厌学。

课题组要利用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3、问题

有的班会课形式不够新颖,效果不够理想。

要继续加强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的研究,使班会课更有实效。

 

《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华三小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1、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从我国现状来看,“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2、青少年轻生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热爱生命教育。

近年世界各国的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也不例外。

3、学校教育要增强热爱生命意识。

审视当前的学校教育,缺少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近年来,在“教育回归本真”的呼声中,人们顿悟“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

4、新课程的实施对生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突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前位,其核心问题就是生命观。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

5、目前,生命活力正在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学生的成长被老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

这种无视学生生命发展、限制和剥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的学校基本形态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6、热爱生命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

首先,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

其次,教育只有遵循人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克服缺失与异化,走向健全与高效。

7、目前,国内外许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之中,成为孩子的必修课,而我校当地还没有这方面举措,所以,想借课题研究作初步的尝试。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开展了悦纳自己、尊重别人、保护环境等的教育,但效果不够显著。

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能较好得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对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反思,探讨生命和教育的关系,认识教育的本质,透视教育中种种脱离生命之源、种种无视生命的存在而导致生命的无意义的现象,从而深化教育改革。

主题班会课是小学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主题班会课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死板的灌输,而是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内化道德观念。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提出“利用班会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价值

1、实践意义:

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本课题的研究遵循生命的本质到人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的线索,突破旧的教育教学观点,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关怀,有利于提升教育者,

构建新的操作系统。

本课题的研究敏锐地预见到学生的尊重生命的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升的价值,前瞻性地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系列内容和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优秀课例设计,将会影响到周边学样的相关研究,发挥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充实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提示尊重生命的教育对学校育人的影响。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

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

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英国的生命教育当初是由查尔斯王子鼓励TedNoffs先生将生命教育传至英国,他认为:

青少年吸毒所带给社会的负面结果,更显得生命教育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后来TedNoffs还受邀至英国演说预防教育的议题,以及它在减低毒品问题上扮演的角色。

到了1986年初,英国第一个流动教室在VarityClub的赞助下产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它是一种慈善信托机构,在RockGroupDireStraits的赞助下,于1987年3月诞生了第二个流动教室。

直至1995年时,20多个流动教室普及至英格兰、威尔士和贝尔法斯特等区。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

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

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似乎与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有密切关系。

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会”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也先后去台湾参观及访问,也在返港后举办相关生命教育研习活动。

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并举办了“走出生命迷惑——谈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施成效座谈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

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但如何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则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香港尚未进行有系统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相关课程尚未实施。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

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从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

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

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

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引发了台湾对生命教育探讨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为较完整成熟的阶段。

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2月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

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1997年,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

2003年9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

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

200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

2005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

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大策略。

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尽管如此,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失与研究、指导误区,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四、课题的界定

生命教育:

在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

”有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还有学者认为: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小学生命教育是指一切与小学生生命有关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就是基于生命的教育。

二是针对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

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

怀小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为一个德、智、替、美、劳等多方面能发展的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作用。

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探究:

是通过主题班会这种生动形象、学生喜欢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系统的、序列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

生理需要:

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

安全需要:

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

社交的需要:

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三)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

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安全、健康、和谐、幸福与创造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与完善。

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研究目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